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大家总结下三国十大忠臣

首页

大家总结下三国十大忠臣

死得算,活着不算(死忠之臣)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7-08-06 15:42:01
      排个三国十大忠臣
    成天排武将,真絮烦,莫不如排个忠臣。其实三国忠臣很多,各位也得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本人自我觉得以下十人应算最忠诚的,欢迎各位讨论。 
    1 审配 理由:别人因不降被杀也就被杀了,而审配却:吾主在北,不可令吾面南而死,乃向北引颈就刃。
      呜呼,这样的忠臣真是冠古绝今!! 2 沮授 理由:不顾一切进谏袁绍。被抓住了还对曹操说:可速杀我。曹操不忍杀害,此人偷一匹马逃跑。想劝降,有的人吃软,如严颜黄忠,有的人吃硬。但此人软硬不吃。袁本初不知有啥魔力,排名第一第二的都在他的手下。
       3 诸葛亮 理由:鞠躬尽瘁,死而后以。 4 关羽 理由:不用多说,最讲信义的大圣。但不管怎样,毕竟投降过,应排三以上三人之后。 5 赵云 理由:也不用多说,长板坡一役就什么都能看出来。 6 张任 理由:连严颜都投降了,他却奋战到底。
      诸葛亮杀错了人。 7 王累 理由:苦谏刘璋不要让刘备入川,最后剪断绳索从楼上摔死。 8 刘谌 理由:宁死不做亡国奴。没想到低能儿能生出这样的儿子,怀疑不是他亲生。 9 典韦 理由:救曹操三次,宛城一役仅为曹操好色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要是曹操我就自阉。
      电视剧中,听到毛阿敏唱的那首:《我本飘零人》就想哭,也是本人最崇拜的人。 10 张飞 理由:跟随刘备一生无怨无悔,生为刘备人,死为蜀汉鬼。但不是因被擒后不降而被敌人所杀,所以排在最后。 评论(1) 我是这样排的: 1诸葛亮;勿庸置疑他理当是三国第一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贯穿他整个一生,五丈原的秋风为它划上了悲壮的休止符。
      两表酬三顾,一念答先皇是这位千古名相拳拳忠心的真实写照。蜀中军民的震地哀哭则是对他毕生功绩的最好肯定。 2赵云;两全幼主是他的忠勇,义谏伐吴是他的爱国,拒田园之赏是他的爱民,子龙之德,时所罕有。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是刘备集团的理想奋斗目标,也是子龙一生征战所追求的信念,顾大局识大体不计名利,他无愧于一个大忠臣的严格要求。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3姜维:有人苛责他的穷兵黩武,疏不知他的用心良苦。足球术语中有进攻是最好的防守一说,为了蜀汉的千秋大业他忍辱负重,甘背骂名,为的是激励蜀中军民的不屈斗志,唤醒朝内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沉睡之心。最后他不惜以个人名节来换一丝救国的希望,青史书忠烈应留下他浓重的一笔。
       4陆逊:尽管他的政治远见不如鲁肃,但是他却凭借一个书生的柔弱之力苦苦支撑着东吴的万里山河,彝陵保国,石亭破敌,他是东吴的擎天柱,中兴第一人。为了国家的命运前途,他一次次直言忠谏,甚至将自己推向了危险的悬崖。 5荀??他是个特别的忠臣,曹魏集团中的异类。
      为了曹操的统一大业,他屡献良策,成为其强有力的后援,为曹魏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但是他不是盲目的愚忠,当曹操的野心与他心存的大义发生冲突时,他做出了悲剧性的选择,完成了对汉室的大忠。 6沮授:和审配的忠有本质的区别,审配是忠袁绍一人,私下里却结党为乱,排斥异己。
      沮授关注的是全河北的未来,所以他不计个人得失,屡屡冒死良言苦谏,在被袁绍一次次无情拒绝后,他不像田丰那样或有牢骚,而是一如既往地苦口婆心,试图感化梦中人,即便身陷囹圄仍执着不悔。其赤胆忠心,日月可鉴,卒至被俘后宁死不降,成燕赵忠烈之名。 7鲁肃:他是一个不被东家理解的忠臣,孙权只记起他赤壁之战时力主抗战保其南面称孤的功绩,却忽略他在外交上的非凡成就,不是他提出借荆州,和孙刘,曹操岂会吓得落笔, 东吴又焉能国泰民安。
       8诸葛诞:也许有人会提出质疑,但是他做曹魏的忠臣的难度是旁人不可比的,其一他两个族兄分事蜀吴两国,位居显要,使他饱受牵连而失去朝庭的信任。其二好不容易有了发达的机会,却又卷入了内部权力之争,他不趋炎附势,义无反顾地站在国家利益一边。他被比作狗,但表现出的不是狗仗人势的恶疾,而是对主人忠心耿耿的一面。
       9黄盖:京剧中黄盖的脸谱被称作一片忠心。为保江东的基业,老将军头可断誓不降曹。苦肉计中的黄盖若大年纪,饱受皮肉之苦,险些命丧于自己人的棍棒之下,如果不是出于三朝老臣的一片忠心,谁能作出这么大的牺牲。 10张任:刘璋手下的那些文武论忠贞谁可比张任,张松法正孟达吃里扒外,卖主求荣,李严吴懿强头草随风倒,黄权折齿终归顺,严颜断首是空谈。
      矢节虽有王累刚,张君忠勇死犹生。张任不轻言死,但不惧死。在为刘璋奋战至最后一刻方从容就义,他才是真正的西川第一忠臣。 。

    开***

    2007-08-06 15:42:01

其他答案

    2007-08-16 21:51:04
  • 第一是诸葛亮
    第二是关羽
    第三是赵云
    第四是田丰
    第五是沮授
    第六是审配
    第七是郭嘉
    第八是高顺
    第九是张辽
    第十是张飞

    赵***

    2007-08-16 21:51:04

  • 2007-08-16 15:45:26
  • 忠与不忠的界限是什么?识时务为俊杰.象袁绍那样的人审配 田丰等人忠的有偶意义吗,不值得啊.
    而关羽破坏联盟失掉荆洲又引起孙刘大战,真不是真正的忠.我赞赏的是鲁肃

    雪***

    2007-08-16 15:45:26

  • 2007-08-15 17:54:47
  •   这个命题看似容易,其实很难。十大忠臣看你以什么标准来分,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划分。
    既然找忠臣,必然有国君。一国无二君,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东汉末年至三国早期,真正的合法君主是大汉天子,也就是说,曹操、刘备、孙权、袁绍等都是做臣子的,都应当以匡扶大汉江山为己任。
      事实上,早期的曹操与袁绍等在大将军何进手下与十常侍张让及后来的乱臣贼子董卓斗争时确实不负忠臣名望。这一时期的忠臣还包括丁原、卢植、王允及后来以衣带诏扬名的董承等,但后来曹操后来在山东做大,网罗了一大批文武精英,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行为虽为众诸侯所不齿,但曹操终究打的是大汉天子的"合法"招牌,那些与曹操争斗的政治对手们哪个不是曹操假天子之手获取诸侯名份的?曹操再英雄也未敢以自己的名义直接给群雄分封爵位。
      一句话:这些人都不是大汉的君王而是献帝的臣子,更非曹操、袁绍们的臣子! 他们中的哪个把真正的天子献帝放在眼里?恐怕忠君是假,忠于诸侯群雄,图名图利是真吧! 再看看这些诸侯手下的谋士、干将们忠君做的又怎么样呢? 曹操不用再说,看看江东猛虎孙坚(孙策之父)。
      其人与数路诸侯在共同讨伐逆臣董卓,进洛阳时意外获得玉玺,本应上交国家,尤其在被荆州刺史刘表劝解不要有做"叛逆"的时候仍然固执己见的将玉玺一藏到底,反叛之心昭然若揭,这时,身边的忠臣哪去了? 再看看以匡扶大汉江山为己任的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刘备及其部下们的忠诚之举。
       先说刘备,在接到献帝颁布的锄奸衣带诏之时,身为汉室苗裔的刘备惊慌失措,以致在与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之时假惧雷而脱身,白白失去了大义凛然、以身殉国的忠臣义举的机会。反观其二弟关羽,一度为曹操效力,但只“降汉不降曹”,这说明,在关羽的心中,服从大汉是正统,是忠君。
      但是我们不难看出,而此时刘备投奔的袁绍虽有程琳的讨贼檄文,但终究不如曹丞相的“天子之命”来得正统。假如此时刘备势大,做丞相的是刘备而非曹操,关羽是忠于献帝还是刘备?历史是不能假如的,但关羽忠于刘备是不争的事实。 再看看大忠臣诸葛亮 在曹丕废帝篡位的消息传到蜀中之时,诸葛亮首先想到的并不是讨逆为首,而是“天下不可一日无君”,欲尊汉中王(刘备)为帝。
      汉中王勃然变色曰:“孤岂效逆贼所为!”拂袖而起,入于后宫。最终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刘备称帝是诸葛亮早有预谋的。光复汉室只是他们争夺天下的招牌而已,诸葛亮从跟随刘备一开始就把他当作未来国君来辅佐的,在他的心里除了有与景帝拐了几个大弯的所谓“刘皇叔”之外还有大汉天子献帝的地位吗?他们想过如何强化中央权威、削藩保帝吗?我想,除了刘阿斗还有谁真正愿意做仰人鼻息的臣子呢? 如果找出三国时期的忠义之士不难,但找出十大忠臣,答案恐怕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我想楼主的本意也许是为大家提供一个关于三国的专题论坛罢了,这个问题的答案正确与否倒未必重要了,不知楼主是不是这个意思? 。

    t***

    2007-08-15 17:54:47

  • 2007-08-15 00:25:04
  •   1诸葛亮;勿庸置疑他理当是三国第一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贯穿他整个一生,五丈原的秋风为它划上了悲壮的休止符。两表酬三顾,一念答先皇是这位千古名相拳拳忠心的真实写照。蜀中军民的震地哀哭则是对他毕生功绩的最好肯定。 
    2赵云;两全幼主是他的忠勇,义谏伐吴是他的爱国,拒田园之赏是他的爱民,子龙之德,时所罕有。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是刘备集团的理想奋斗目标,也是子龙一生征战所追求的信念,顾大局识大体不计名利,他无愧于一个大忠臣的严格要求。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3姜维:有人苛责他的穷兵黩武,疏不知他的用心良苦。足球术语中有进攻是最好的防守一说,为了蜀汉的千秋大业他忍辱负重,甘背骂名,为的是激励蜀中军民的不屈斗志,唤醒朝内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沉睡之心。
      最后他不惜以个人名节来换一丝救国的希望,青史书忠烈应留下他浓重的一笔。 4陆逊:尽管他的政治远见不如鲁肃,但是他却凭借一个书生的柔弱之力苦苦支撑着东吴的万里山河,彝陵保国,石亭破敌,他是东吴的擎天柱,中兴第一人。为了国家的命运前途,他一次次直言忠谏,甚至将自己推向了危险的悬崖。
       5荀??他是个特别的忠臣,曹魏集团中的异类。为了曹操的统一大业,他屡献良策,成为其强有力的后援,为曹魏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但是他不是盲目的愚忠,当曹操的野心与他心存的大义发生冲突时,他做出了悲剧性的选择,完成了对汉室的大忠。 6沮授:和审配的忠有本质的区别,审配是忠袁绍一人,私下里却结党为乱,排斥异己。
      沮授关注的是全河北的未来,所以他不计个人得失,屡屡冒死良言苦谏,在被袁绍一次次无情拒绝后,他不像田丰那样或有牢骚,而是一如既往地苦口婆心,试图感化梦中人,即便身陷囹圄仍执着不悔。其赤胆忠心,日月可鉴,卒至被俘后宁死不降,成燕赵忠烈之名。 7鲁肃:他是一个不被东家理解的忠臣,孙权只记起他赤壁之战时力主抗战保其南面称孤的功绩,却忽略他在外交上的非凡成就,不是他提出借荆州,和孙刘,曹操岂会吓得落笔, 东吴又焉能国泰民安。
       8诸葛诞:也许有人会提出质疑,但是他做曹魏的忠臣的难度是旁人不可比的,其一他两个族兄分事蜀吴两国,位居显要,使他饱受牵连而失去朝庭的信任。其二好不容易有了发达的机会,却又卷入了内部权力之争,他不趋炎附势,义无反顾地站在国家利益一边。他被比作狗,但表现出的不是狗仗人势的恶疾,而是对主人忠心耿耿的一面。
       9黄盖:京剧中黄盖的脸谱被称作一片忠心。为保江东的基业,老将军头可断誓不降曹。苦肉计中的黄盖若大年纪,饱受皮肉之苦,险些命丧于自己人的棍棒之下,如果不是出于三朝老臣的一片忠心,谁能作出这么大的牺牲。 10张任:刘璋手下的那些文武论忠贞谁可比张任,张松法正孟达吃里扒外,卖主求荣,李严吴懿强头草随风倒,黄权折齿终归顺,严颜断首是空谈。
      矢节虽有王累刚,张君忠勇死犹生。张任不轻言死,但不惧死。在为刘璋奋战至最后一刻方从容就义,他才是真正的西川第一忠臣。 。

    情***

    2007-08-15 00:25:04

  • 2007-08-13 14:03:02
  • 有个不起眼的人物:高顺!

    疯***

    2007-08-13 14:03:02

  • 2007-08-11 20:22:16
  • 1.孔明
    2.典韦
    3.审配
    4.周泰
    5.关羽
    6.赵云
    7.张飞
    8.姜维
    9.黄盖
    10.荀??

    慕***

    2007-08-11 20:22:16

  • 2007-08-06 11:25:55
  • 照你的意思:死得算,活着不算(死忠之臣),那三国的臣都是忠臣,因为现在没有一个活着的三国人。

    快***

    2007-08-06 11:25:55

  • 2007-08-05 20:00:19
  •   1诸葛亮;勿庸置疑他理当是三国第一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贯穿他整个一生,五丈原的秋风为它划上了悲壮的休止符。两表酬三顾,一念答先皇是这位千古名相拳拳忠心的真实写照。蜀中军民的震地哀哭则是对他毕生功绩的最好肯定。
    2赵云;两全幼主是他的忠勇,义谏伐吴是他的爱国,拒田园之赏是他的爱民,子龙之德,时所罕有。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是刘备集团的理想奋斗目标,也是子龙一生征战所追求的信念,顾大局识大体不计名利,他无愧于一个大忠臣的严格要求。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3姜维:有人苛责他的穷兵黩武,疏不知他的用心良苦。足球术语中有进攻是最好的防守一说,为了蜀汉的千秋大业他忍辱负重,甘背骂名,为的是激励蜀中军民的不屈斗志,唤醒朝内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沉睡之心。
      最后他不惜以个人名节来换一丝救国的希望,青史书忠烈应留下他浓重的一笔。 4陆逊:尽管他的政治远见不如鲁肃,但是他却凭借一个书生的柔弱之力苦苦支撑着东吴的万里山河,彝陵保国,石亭破敌,他是东吴的擎天柱,中兴第一人。为了国家的命运前途,他一次次直言忠谏,甚至将自己推向了危险的悬崖。
       5荀??他是个特别的忠臣,曹魏集团中的异类。为了曹操的统一大业,他屡献良策,成为其强有力的后援,为曹魏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但是他不是盲目的愚忠,当曹操的野心与他心存的大义发生冲突时,他做出了悲剧性的选择,完成了对汉室的大忠。 6沮授:和审配的忠有本质的区别,审配是忠袁绍一人,私下里却结党为乱,排斥异己。
      沮授关注的是全河北的未来,所以他不计个人得失,屡屡冒死良言苦谏,在被袁绍一次次无情拒绝后,他不像田丰那样或有牢骚,而是一如既往地苦口婆心,试图感化梦中人,即便身陷囹圄仍执着不悔。其赤胆忠心,日月可鉴,卒至被俘后宁死不降,成燕赵忠烈之名。 7鲁肃:他是一个不被东家理解的忠臣,孙权只记起他赤壁之战时力主抗战保其南面称孤的功绩,却忽略他在外交上的非凡成就,不是他提出借荆州,和孙刘,曹操岂会吓得落笔, 东吴又焉能国泰民安。
       8诸葛诞:也许有人会提出质疑,但是他做曹魏的忠臣的难度是旁人不可比的,其一他两个族兄分事蜀吴两国,位居显要,使他饱受牵连而失去朝庭的信任。其二好不容易有了发达的机会,却又卷入了内部权力之争,他不趋炎附势,义无反顾地站在国家利益一边。他被比作狗,但表现出的不是狗仗人势的恶疾,而是对主人忠心耿耿的一面。
       9黄盖:京剧中黄盖的脸谱被称作一片忠心。为保江东的基业,老将军头可断誓不降曹。苦肉计中的黄盖若大年纪,饱受皮肉之苦,险些命丧于自己人的棍棒之下,如果不是出于三朝老臣的一片忠心,谁能作出这么大的牺牲。 10张任:刘璋手下的那些文武论忠贞谁可比张任,张松法正孟达吃里扒外,卖主求荣,李严吴懿强头草随风倒,黄权折齿终归顺,严颜断首是空谈。
      矢节虽有王累刚,张君忠勇死犹生。张任不轻言死,但不惧死。在为刘璋奋战至最后一刻方从容就义,他才是真正的西川第一忠臣。 。

    s***

    2007-08-05 20:00:19

  • 2007-08-05 19:33:53
  • 程畿当为其首,刘备征东吴大败,程为蜀教育部长(祭酒),有人劝其投魏,不肯而自杀.
    吉平为次.
    三属庞德.
    四为王允.
    五为桓范.
    六为刘谌.
    七位王经.
    八为夏侯玄.
    九为李丰.
    十为张缉.
    虽十乃不足以详忠臣之数,女子曹娥有:"仁者不以盛衰而易节,义者不以兴亡而改志"此语堪称女中丈夫,刘谌之妻崔氏亦烈.
    甚者乃魏延,受诸葛亮疑妒,屡计而不为用,及诸葛死被他人陷害,身为大将军拥三军之权而甘身受戮,反被后世唾为逆臣.忠者死取骂名,岂非呜乎冤哉?
    

    n***

    2007-08-05 19:33:53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