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宝宝为什么很喜欢吃手指

首页

宝宝为什么很喜欢吃手指

我家宝宝差不多三个月了,好喜欢吃手指,不让吃就哭,有时候吃着奶也会把手指放到嘴巴里面去,我婆婆说小孩吃手指是正常的,但不知道会不会不卫生?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8-05-14 18:17:58
      吃手是孩子的通病,幼小的孩子吃手指,则表明对母乳的依恋。一般两三岁后,孩子吃手的习惯就渐渐消失。但若到了4岁还有吃手的习惯,就有可能存在身体或心理上的问题。 
    身体方面的问题:如体内缺少锌、铁等微量元素。心理方面的问题:吃手是一种心理问题的外在表现,如压抑、焦虑、强迫。
      建议家长首先要带孩子做微量元素测试,若缺少微量元素就要及时补充。如果是因为家庭矛盾带给孩子压力而造成的心理问题,就需要及时与孩子沟通,解除他们的压力。要帮孩子改掉吃手的习惯,切记不能采取强硬措施,而要以鼓励的方式。 建议你尝试以下的做法:在孩子吃手时,想办法转移他们的注意力,让更有趣的事情吸引他,从而停止吃手,久而久之,坏习惯会逐渐淡忘。
      同时还需要给他讲些道理:如吃手很脏,手上还会留下难看的疤痕等等。如果宝宝听从劝告,把手放下不吃了,要及时表扬他,并给他们一些小奖励。这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你的耐心和努力。 我家宝宝也才2个半月也吃手的,另副上近照!。

    1***

    2008-05-14 18:17:58

其他答案

    2008-05-23 17:08:00
  • 给宝宝戴上个小手套

    我***

    2008-05-23 17:08:00

  • 2008-05-14 21:03:42
  •   吸手指是宝宝的正常行为
      对于刚出生的小宝宝而言,吸手指是在正常不过的了。吸手指的行为之所以会持续,一方面能给宝宝带来舒服感,降低焦虑情绪;另一方面,宝宝出生后,本来就有吸吮的反射和需求,而吸手指所带来的满足感和吃母乳带来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是两种不同的现象和需要,所以即使是吃饱了,宝宝还是会有吸手指的行为。
         专家指出:4岁之前的吮指行为是正常的   在宝宝恒齿长出来之前,吸手指的行为是可以被接受的,并不需要刻意戒掉。   强迫戒掉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几乎八九成都有这种现象,有些宝宝甚至在妈妈子宫内,就会吸手指了。
      大约到1岁左右,大多数宝宝的吸手指习惯就会消失,4岁之后,大约只剩5%~10%的宝宝会保持这个动作。   根据专家研究,到6岁之后还保持吸手指的宝宝,和已经戒掉的宝宝相比,在人格特征上没有太大差别。唯一不同的是,这些继续吸手指的宝宝,大部分都有在早期父母强迫他们戒掉吸手指习惯的经历。
         吸手指存在五大后遗症   一般,吸手指并没有不好,但是必须谨慎观察所带来的影响,不要让宝宝因为过分吸手指而影响到日后的健康。   1、在吸手指的过程中,如果刚好遇到恒齿生长,因为吸手指时所用力的方向,会让牙齿照着不正确的方向生长,进而影响牙齿的排列、咬合,容易引发口腔问题。
         2、由于施力方向不当,嘴巴的上、下颚可能会因此变形。   3、脸的外观会随着咬合不正确而变形,宝宝也许会因此被嘲笑,从而产生自卑等不好的情绪。   4、因为牙齿排列不整齐,讲话会漏风或咬字不清,造成讲话不清。   5、可能会把病菌带入嘴巴,宝宝容易得感冒或肠胃炎。
         四种戒除方法   宝宝爱吸手指的原因,可分为三类:无聊、情感上的需求没有被满足、习惯性动作。父母可先观察宝宝吸手指的频率,并分析他吸手指的原因,再对症下药。专家建议使用以下几种方法,帮助宝宝戒掉爱吸手指的习惯。     忽略法:这是最常用也最有效的方法,因为习惯会持续到5岁之后的宝宝非常少,如果父母使用带来较多负面影响的方法来戒除,反而会强化行为的发生。
         奖励法:利用适当的赞美和鼓励,让宝宝戒掉吸手指的习惯。   分散法:如果宝宝是因为无聊才吸手指的话,爸妈可以通过一些互动的小游戏,来转移他的注意力。   开心法:宝宝若在情感上获得足够的关心,就不会想通过吸手指的方式来获得快乐,所以如果父母给予较多的关爱,也能帮助宝宝戒掉吸手指的习惯。
       。

    s***

    2008-05-14 21:03:42

  • 2008-05-14 18:24:38
  •   生理特点
        6个月以后的婴儿,每月体重约增加500克,增长约1.2厘米。到1周岁,体重达到出生时3倍,身长是1.5倍,多数婴儿囟门已闭合,头围、胸围可长到46厘米,强壮的宝宝胸围已超过头围。
        由于生长旺盛,单靠乳类已无法满足宝宝的营养需要,此期辅助食品添加甚为重要。
      6个月以后的婴儿,正处于免疫功能青黄不接之时,伤风感冒、腹泻等常见病明显增加,在护理上需特别当心。随着月龄的增加,活动量大大增强了,从坐、站、爬到扶走,十分好动,还表现用手指捻物。此时更要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大约1岁左右,孩子开始说话了。
      呀呀学语是这个时期的特点之一,父母要正确引导,耐心地多和孩子说话。 6个月大的婴儿对于各种疾病的侵袭,正处于易感阶段,此时照顾宝宝的重点是要注意不要带他们到人多、空气混浊、传染病容易散布的公共场所去;而应该选择人少、空气清新的地方。
       发展两只手的技能 6个月以后的婴儿拇指和食指分开,可以对立握物;八九个月的婴儿会用拇指和食物捏弄小东西,掌握了精细动作的技巧,还会把蒙住小脸的纱巾拉下来,从单手抓握发展到双手配合一起活动。会用两手捧起一只球。通过动作实践,宝宝理解了玩具的性能,知道皮球会滚,小鸭捏了会响,花铃棒要摇才会响等,同时还学会了放人、倒出、抛掷等新的技巧。
      10个月的宝宝会模仿成人玩套叠玩具,继续发展成能支配物体的能力,如把袜子从脚上拉下,把帽子从头上摘下,把小手指伸进小洞去挖。11个月的宝宝可以握笔乱划。12个月的宝宝两手会做许多事,如拉自己的鞋带,试着脱衣服,拿玩具已不再用身体帮忙了。 有些心理学有认为,让婴儿“够”玩具是训练触觉、技巧、视觉、运动功能的好方法。
      它可以训练视觉目测物体距离的能力,加强眼、手协调,同时激发婴幼儿“动机”。把玩具放到婴儿努力才能“够”到的地方,引他去拿,当他快接触到时再放远一些。要在婴儿没有失去信心前让他得到,感到快乐。这个游戏任何年龄都能玩,伸手“够”,举手“够”,爬着“够”,垫脚“够”,从而发展到用竹竿、木棒去“够”这是一种教会宝宝探索解决问题的训练。
       宝宝什么时候出牙 即乳牙和恒牙。婴儿时期所生的牙称为乳牙,出牙的时间早在出生后4—5个月即萌生,晚的到9~10个月才出来。一般1岁时出6—8颗牙,2岁时出18—20颗牙,出牙的总数约为月龄减4~6。乳牙共20颗,出牙时间如图所示。
       乳牙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宝宝的乳牙是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咀嚼食物的重要工具。健康的乳牙有助于消化食物、有利于生长发育。 2.乳牙的存在将为以后长出的恒牙留下间隙,若乳牙发生龋坏或早期丧失,可使邻牙移位、恒牙萌出的间隙不足而排列不整齐,还可以使恒牙过早萌出或推迟萌出。
       3.从宝宝开始出乳牙一直到5—6岁这段时期又是儿童开始发音和学讲话的重要时期,正常、完整的乳牙则有助于儿童正确发音。乳牙的损坏和脱落等将影响儿童的发音,使得部分孩子不愿张口说笑,并给孩子心理上带来不良影响。 动作发育不要超前引导 孩子的生长发育有一个普遍规律,6-7个月会自然坐立,14个月左右会独立行走,做父母的不要操之过急。
      宝宝的骨骼中含有较多的有机物,而无机盐的含量却较少。因此宝宝的骨骼柔韧性大,硬度小,极易变形。特别是婴儿脊柱之间的软骨盘较厚,外面的韧带比较松,即使宝宝勉强站立走路,也会使脊柱变形。过早的让孩子学走路,很容易造成“牵拉肘”。 有些父母认为早点锻炼宝宝,可预防“软骨病”的发生。
      殊不知,软骨病是由于体内的骨质疏松造成的。如让孩子超前练习站立、行走,会因骨骼负担加重而出现骨骼的弯曲畸形。因此,这种动作的超前引导,是不正确的。 为什么爱咬人? 孩子半岁以后,乳牙开始萌出,喜欢咬一些固体食物,或者咬物或咬人。
      如果是属于这种情况的,做家长的应经常给孩子一些固体食物吃,用以磨牙和锻炼咀嚼功能。同时孩子的情感逐渐发展,有的婴儿情绪变化大,容易冲动,又不会用语言表达,所以常常是行为表现特殊。比如,遇到不高兴、不满足的时候,他可能趴在妈妈的怀里,咬住妈妈的胳膊,越让他松口,越是咬住不放,咬得妈妈特别疼。
      而遇到高兴的时候,他也可能对亲爱的妈妈咬上一口。随着年龄的增长,咬物习惯逐渐被手的动作所取代,情绪趋向稳定。如果2岁以后再咬人,则是人为发泄愤怒的方式了,需要进行教育。 爽身粉要慎用 为有些婴儿对爽身粉敏感,甚至会引发呼吸困难。
      另外爽身粉和汗水混合后会结成块状颗粒,在宝宝娇嫩的皮肤上不断摩擦,容易损伤皮肤。婴幼儿的皮肤细嫩且穿透性强,皮肤上的物质容易被吸收进入体内,故使用直接涂抹的外用物品要特别注意其品质及含量。至于掺有中药的爽身粉,因其成分目前并不明了,不要贸然给婴幼儿使用。
      即使使用爽身粉,也要选用消毒好、粉质细腻和品质温和而又安全有效的婴儿爽身粉。 女婴使用爽身粉更要慎重。尤其不要将爽身粉扑在大腿内侧、外阴部、下腹部等处。据调查表明,爽身粉可使卵巢癌的发病危险增加3.88倍。国外一些统计资料说明,每70个新生女婴就有1名可能会在未来的一生中患卵巢恶性肿瘤。
      卵巢癌很难早期发现,它在妇女肿瘤中的死亡率仅次于宫颈癌。虽然目前还不能完全得出爽身粉一定会诱发卵巢癌,但为慎重起见,应避免用爽身粉涂抹女孩下身。 给婴儿吸吮假奶头有害处 婴儿吸吮假奶头时,虽然没有食物吃进胃里,口腔和胃还是通过神经反射,分泌着消化液,这样到吃奶时,唾液和胃液就会相对减少,影响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也影响食欲。
       孩子含假奶头时,容易使唾液增多,爱流口水。经常含吮假奶头还会使牙床突出,影响面容美观。有含假奶头习惯的婴儿,稍大后也爱吃手指、咬指甲。 另外假奶头不易保持干净暴露在空气中,难免不卫生。因此,不要给孩子吸吮假奶头。 孩子爱往嘴里放东西怎么办? 学会坐后,婴儿的视野比躺着的时候开阔了许多。
      这时正值宝宝探索事物的萌芽期,抓 到东西后,除了看看敲敲外,还会马上把物品放入口中,通过吮、舔、咬等方式来尝试体会,从质感上获得对物品的进一步认识。是这个时期非常重要的一种探索方式。在探,索的同时, 孩子还能获得无比的欣慰。当家长了解了孩子的这一发育特点之后,就不必为孩子往口中 放东西而担心了。
      不过应该注意的是,孩子的玩具要干净,要经常清洗,以免脏东西进入口 中,引起肠道疾病。另外,一些带尖的、有毒的或危险的玩具不要让孩子往嘴里放,比如带漆的积木、铁制汽车、飞机等。 容易发生事故的月龄 半岁以后是小儿容易发生事故的月龄,主要是跌伤和吞食异物。
       这时,婴儿已经会翻身、爬行,有可能从没有栏杆的床上坠落。以后小儿扶着墙壁、床沿能站起,还会扶着走几步,但站不稳、扶不牢就会跌倒。有的小儿11个月推着椅子可在屋里走,有的虽不会走却会爬高,因此跌伤、撞痛的可能性很大,如果走到楼梯口就更危险了。
      由于小儿能在屋内摇摇晃晃地走几步,那么一切可能导致烫伤的热水、电器、煤炉等都要放在孩子碰不到的地方。 此期小儿喜欢捏小东西,而且什么东西都要放在口内。日常小儿吞食异物的情况很多,丢在地下的瓜子壳、糖纸,忘在床上的纽扣、别针,成人的药片,都会往嘴里送。
      小儿还喜欢玩开关、拉电灯、按电铃,都要引起家长注意。 为了预防事故,小床的栏杆不要忘记拉起并拴上,大床边要用椅子挡住。扶站、扶走时,大人要在旁边照顾。孩子活动所及的地方都要清理干净,不要遗落任何大人的东西,特别是针线。一般说这个月龄的孩子醒了以后不肯躺在床上,可以拦出一个角落铺上垫子(或席子),让他在地上玩。
       这个月龄的小儿容易发生事故,常是由于大人对他们的发育特点不了解而忽略可能发生的问题,如辅食都应做成泥、糊、碎的状态,不要喂固体食物。 10个月的宝宝喜欢扔玩具 宝宝9—10个月时,神经系统迅速发育,动作发展已有了很大进步,自己能站起来,扶着栏杆走,两只手的活动已很自如,不仅双手可以传递玩具,而且用手可以捏起小的物品,将发响的玩具捏出声音。
      虽然常常独自玩,但喜欢成人逗逗他,陪陪他,所以当妈妈将宝宝放在小床上,自己忙着干活时,宝宝常将手中玩具扔到地上,扔完一个又扔一个。如果妈妈拣起来,他还接着扔,有时甚至扔比拣还快,宝宝为什么要这样呢? 一是想引起成人的注意。用扔玩具吸引成人和他玩,等成人走近他时,他边扔边笑情绪很愉快,显得很开心。
      二是借着扔玩具来显示一下自己的能力:我不但站起来了,还会把玩具扔出去。三是喜欢听玩具掉下的响声。家长对孩子的这一游戏要耐心配合,给孩子一些不同弹性又经摔的玩具,如皮球、吹塑玩具、木块等,让孩子自己尝试和区别物体的性质。随着思维的发展,孩子扔玩具的行为会很快结束。
       宝宝何时能控制排尿 小婴儿对大小便是不能自主的,但是通过成人用“嗯嗯”“嘘嘘”,建立声音、姿势与大小便的条件反射,3个月就可以开始。把尿时妈妈嘴里发出“嘘嘘”声,这是一个信号,这样多次重复使婴儿在妈妈一做把尿的动作,一发出这种声音时就会排尿。
      训练排便也同样,要摸清排便规律。孩子便前可表现出“吭吭”脸红、瞪眼等等,如发现这样表情立即“把”他,嘴里 发出“嗯嗯”声音,最好每天固定时间,这样逐渐形成条件反射,孩子到时就大便。 大便一天次数比较少,只要掌握规律,观察表情是容易成功的。
      吃牛奶的小婴儿一天一 次,吃母奶的多几次。一.是抓准婴儿大便时间,一般说昨天晚上已经大便,今天早上就不会 再有了,多数婴儿在吃奶后排便。二。是看表情,婴儿需大便时,其括约肌要张开,刺激会使 他“发呆”,小脸发红。三.是听声音,大多数婴儿由于肠道容易充气,所以排便前会先放屁,有时还有使劲的声音。
      掌握这几点,大便正常的婴儿训练排便是容易成功的。这样定时排便不仅每次排得干净,而且可以减少排便的次数。 排尿次数比较频繁,把尿成功的机会不多,可以比排便稍迟些训练。如果把得太勤,就 会使婴儿尿短。因为建立了条件反射以后,婴儿尿不急也会撒出来,这样影响以后的习惯。
       把尿一般在睡前、醒后、哺喂前后、出门前后为好,要注意观察两次排尿的间隔时间。婴儿不肯就范时就会挺肚子、伸腿,这时不要勉强,以免引起反感。婴儿出生后的头几个月,膀胱黏膜柔弱,肌层及弹力纤维发育不足,故排尿纯属反射性。生后5-6个月,才慢慢形成最初的条件反射。
      随着大脑皮层的发育,条件反射也逐渐成熟了,大部分婴儿过周岁就能控制排尿了。这时的孩子刚会迈步,可解下尿布,让他轻松学步。 多背孩子有好处 背孩子会给孩子的生长发育带来益处。 第一,促使脊柱正常发育。刚出生的婴儿脊柱几乎是直的,但正常成人脊柱则呈“S”形,具有颈弯、胸弯、腰弯和骶弯四个生理弯曲。
      婴儿整天躺卧在童床里,显然不利于刺激脊柱的正常生理弯曲形成。尤其是两岁以内的婴儿,若平卧时间太长,会引起枕骨平塌,形成“扁头”,而侧卧睡得过久,又会导致两侧面颊生长不对称。但这些情况对于背着的孩子来说,都是不存在的。 第二,促进孩子的第二信号系统发育。
      第二信号系统指的是语言和大脑的其他功能。据研究,背孩子对此也极有好处。父母如能适当安排时间背着小宝宝,一面可腾出手来料理家务、一面又能同孩子呢喃对话,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促进大脑的发育。 训练宝宝自己坐便盆 宝宝会坐、会立以后,就可以开始训练坐便盆了。
      坐便盆最好在早晨起床后或晚上临睡之前。清晨大便对婴儿一天的吃、玩、睡都有好处,晚上临睡前大便可使婴儿睡得深沉。最好掌握婴儿排便表情再坐盆排便,习惯更易养成。做盆时妈妈要扶着宝宝,不仅让他听到习 惯的“嗯嗯”声音,而且把这个声音和坐便盆的感觉建立联系,形成条件反射。
      如果没有大便,硬让他坐盆,会引起反感,形成坏的条件反射。有的孩子两岁还不肯坐盆大便,就是因为开始训练时有不愉快的记忆造成的。 每次坐盆不要超过3—5分钟,若孩子哭闹打挺表示拒绝,就不要勉强,如果坐盆后大小便顺利要给予表扬。可以反复训练,一般1个多月左右可以养成习惯。
       小便坐盆训练比较困难。这时候还不能要求宝宝每次小便都坐盆,只要让宝宝开始学习坐盆就可以了,为行走后不用尿布做好准备。 使用便盆时便盆不能过凉,否则易抑制孩子的排便意念。不要养成坐盆时边吃、边拉、边玩的坏习惯。便盆要经常保持清洁,放在固定明显的地方。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不但利于卫生,而且有利于宝宝的消化系统活动规律。做父母的一定要耐心,不要几次不成功就放弃,要持之以恒,使孩子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出牙晚不一定都是缺钙 10个月宝宝还未出牙的大概占5%,如果其他生长发育方面是正常的,父母就不要担 心。
      不妨给孩子面包干或馒头片啃啃,摩擦齿龈,有助乳牙萌出。只要孩子身体健康,晚些 出牙也不是问题。 牙齿萌出的时间还受到地区、环境、种族、遗传、饮食成分等若干方面的影响。因此,乳牙在1周岁内长出,恒牙推迟一二年长出也是属于正常的现象。 有的宝宝到1岁左右还未长一颗牙,就要去医院检查。
      若有牙胚存在,应想到是否患有 佝偻病或甲状腺分泌缺乏。前者是由于缺少维生素D和钙等使牙胚发育迟缓,要到1岁以 后才长第一颗牙;后者由于内分泌失调妨碍了牙胚的形成。 乳牙保健要点 乳牙对儿童的咀嚼、发音、恒牙的正常替换和全身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从乳牙萌出开始就应特别注意对乳牙的保护,具体应做好以下几点: 1.供给适量的营养物质,尤其要多补充蛋白质和钙质。
       2.可给宝宝吃些如苹果、梨、面包干、饼干等既较硬又易消化的食物,这样既可增加营养,又可锻炼牙齿、促进乳牙的生长。同时吃点苹果和梨等水果也有利于牙面的清洁。 3.少吃甜食、零食。即使要吃,吃完后也应立即喂温开水漱口,以免食物残留牙齿上而诱发龋齿。
       4.纠正不良习惯如吸吮手指、含奶或含饭在口中入睡等,尤其不要给小孩含橡皮奶头作安慰,以免造成牙齿错位。 5.小孩喜欢吃手指,应注意清洗小孩的手,以免引起口腔感染。 宝宝为什么总是流口水 口水,医学上称之为“唾液”,是由唾液腺产生,口腔内有3对大唾液涎腺和无数个小唾液腺。
      唾液中大部分为水分,还含有一些淀粉酶和粘蛋白,唾液主要有湿润口腔、便于吞咽、帮助消化的作用。正常情况下,大人会自主或不自主地把口水吞咽了。 初生婴儿由于唾液腺分泌功能不够完善,唾液分泌量少,所以一般不会流口水。4个月后,由于开始添加辅食,唾液分泌增加,6月后乳牙开始萌出,刺激牙龈上神经,使唾液腺分泌反射性地增加.而此时宝宝吞咽口水的能力尚未形成,过多的唾液就会不自主地从口角边流出,即习惯1:.所说的“流口水”,尤以1—2岁的幼儿多见,这个时期的流口水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父母不必为此担心,2岁以后的宝宝吞咽口水的功能逐渐健全起来,这种现象就会自然消失。
       由于唾液偏酸性,且含有一些消化酶和其他物质。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所以对经常流口水的幼儿,父母应当经常为他们擦去嘴边的口水,并常用温水洗净,然后涂上油脂,以保护下巴和颈部的皮肤,最好给孩子围上围嘴,防止口水弄脏衣服。给宝宝擦口水的手帕,要求质地柔软,以棉布质地为宜,应经常洗烫,擦时不可用力,轻轻将口水拭干即可,以免损伤局部皮肤。
       病态的流口水称为“流涎症”,多由神经系统疾患引起,如脑炎后遗症、延髓麻痹、脑瘫、面神经麻痹等,由于患儿吞咽功能障碍所致,此时应治疗原发病。另当宝宝患口腔炎、牙龈炎时,由于炎症刺激,唾液腺分泌增加,导致流口水,而且可以有臭味;当宝宝患咽峡疱疹、扁桃体炎时,由于吞咽疼痛致患儿不敢吞咽,也会使患儿暂时性流涎,但随着原发疾病的恢复,流涎即会停止。
       适合学走路的鞋 学走路的孩子应穿哪种鞋呢?根据脚的组织结构,走路的时候是靠脚的曲肌、伸肌运动来进行的。当孩子脚向前迈出的时候,整个脚的肌肉就会收缩,五个小脚趾头向内用力抓着面,然后肌肉稍微松弛一下。显然硬底鞋不能随着脚趾活动而变化,容易滑跤。
      刚学走路的孩子穿质地比较柔软的鞋子较合适。鞋头最好是圆的,底宽大一些,鞋身口高度要贴住脚踝,以免脱落。 现在市场上孩子鞋的式样很多,一般最好选用棉布做底的鞋子。此外选择鞋子的大小也很重要,太小了会影响脚的发育,太大了鞋子不跟脚容易掉下去,迈步不方便。
      所以,必须给学走路的孩子选择大小合适柔软的鞋子。 玩具的清洗与消毒 玩具是孩子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好伙伴。但是,孩子玩耍时常常喜欢把玩具四处摆放,外出时也会拿着玩具和小朋友交换。这样,玩具就很可能受到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污染,成为传播疾病的“帮凶”。
      根据细菌学家的测定:把消毒过的玩具给孩子玩10天以后,塑料玩具上的细菌集落数可达3163个,木制玩具上达4934个,而毛皮制作的玩具上竟多达21500个,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数字啊! 家长要重视定期对玩具进行清洗和消毒。至于采用何种方法消毒,要看玩具的材料。
      一般情况下,皮毛、棉布制作的玩具,可放在日光下曝晒几小时;木制玩具,可用煮沸的肥皂水烫洗;铁皮制作的玩具,可先用肥皂水擦洗,再放在日光下曝晒;塑料和橡胶玩具,可用0。2%过氧乙酸或0.5%消毒灵浸泡1小时,然后用水冲洗、晒干。 0.2%过氧乙酸的配制是:取过氧乙酸原液2毫升,加入1000毫升水混匀即可,0.5%消毒灵液的配制是:取消毒灵5克,加入1000毫升水混匀即可。
      在使用消毒液时还应注意,过氧乙酸原液有腐蚀性,不能直接与皮肤、衣物等接触;过氧乙酸原液须用塑料瓶盛放,瓶盖上留有1-2个透气孑L,禁用玻璃瓶盛放,以防爆裂。 此外,要教育孩子不要把玩具随便乱丢,也不要把玩具放在嘴里,玩毕要洗手. 嘴吹玩具最好各人单独玩,以防传染病交叉感染。
       。

    酒***

    2008-05-14 18:24:38

  • 2008-05-14 18:19:17
  • 大多数小孩都会吃手指,听我妈说我小时候也是这样,但这样毕竟不是好习惯,还是尽量帮孩子改掉这个毛病吧!毕竟手指哪儿都摸,细菌太多。

    星***

    2008-05-14 18:19:17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婴儿期 相关知识

  • 宝宝教育
  • 育儿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