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有关林黛玉的结局

首页

有关林黛玉的结局

高鄂让林黛玉病死了,而根据曹公前面的提示句“玉带林中挂”,是不是预意林黛玉会在林中上吊自尽,似乎曹赐于林黛玉的姓与名都是有命运含意的,指示她的命运与玉有关,与林有关。林黛玉如果到后面吊死,是不是更能体现悲剧性,也更能表现她对贾府主权者的控诉。
大家觉得,林黛玉的结局,是吊死好,还是病死好呢?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8-09-20 10:40:16
    如果曹能自己活着写完红楼梦,想必林黛玉的结局是有可能在林中吊死的.因为曹一直有自己的打算,这种打算一开始就暗示出来了,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尽管高鄂也参观着曹的想法,但也必定会加入自己的想法,这很正常嘛,谁都会觉得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所以,他觉得吊死一个美丽的才女太涩眼了,不如让她病死更合人心,这只能说明,我们的高先生思想与才华都太平常性了,故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也是那么俗套平庸.

    1***

    2008-09-20 10:40:16

其他答案

    2008-09-19 22:58:54
  • 高鄂让林戴玉病死确是照顾女她

    g***

    2008-09-19 22:58:54

  • 2008-09-19 22:54:57
  •   林黛玉的最终归宿为何跟刘姥姥有关
      
    在中国文学史上,很多作者在创作中都偏爱使用寓言式的手法来描写人物命运。这是一种以先知先觉者的寓言来点拨后知后觉者觉醒的创作方法,通常作者都是扮演这个先知者的形象,《红楼梦》无疑是寓言小说中的代表。 
    书中的每一个人物,从一出场就已经被作者写好了结局。
      《红楼梦》第五回,作者通过贾宝玉的梦境,揭示了红楼众多女子将来的命运归宿问题。当然,也正是由于这些先知式的寓言,才使得两百多年来,众多读者对于《红楼梦》无限的痴迷,对于八十回以后的故事真相则更为关注。 如果说林黛玉的最终命运跟刘姥姥有关,很多人一定是不相信的,这本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个人!但在作者曹雪芹的创作中,确确实实是把黛玉的命运归宿通过刘姥姥之口讲述了出来的。
      第三十九回是个热闹的章回,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成了一干太太、小姐们的开心果。这一回里有段奇文,山野村妇刘姥姥信口开河,编了些没有的故事来哄他们,却令太太、小姐们听入了迷。这些故事里,有一个最令宝玉着迷,是茗玉的故事。 那刘姥姥虽是个村野人,却生来的有些见识,况且年纪老了,世情上经历过的,见头一个贾母高兴,第二见这些哥儿姐儿们都爱听,便没了说的也编出些话来讲。
      因说道:“我们村庄上种地种菜,每年每日,春夏秋冬,风里雨里,那有个坐着的空儿,天天都是在那地头子上作歇马凉亭,什么奇奇怪怪的事不见呢。就像去年冬天,接连下了几天雪,地下压了三四尺深。我那日起的早,还没出房门,只听外头柴草响。我想着必定是有人偷柴草来了。
      我爬着窗户眼儿一瞧,却不是我们村庄上的人。”贾母道:“必定是过路的客人们冷了,见现成的柴,抽些烤火去也是有的。”刘姥姥笑道:“也并不是客人,所以说来奇怪。老寿星当个什么人?原来是一个十七八岁的极标致的一个小姑娘,梳着溜油光的头,穿着大红袄儿,白绫裙子——” 事有凑巧,刘姥姥说到这里,忽然贾府南院的马棚着火了,一家子乱作一团。
      把火救下来之后,宝玉还想继续追问这个女孩子的故事,贾母就发话了:“都是才说抽柴草惹出火来了,你还问呢。别说这个了,再说别的罢。”怎么样呢?宝玉听说,心内虽不乐,也只得罢了。 贾母迷信,觉得再说这个不吉利了,作为晚辈,宝玉也只好暂时忍耐,等散场的时候,再去追问。
       一时散了,背地里宝玉足的拉了刘姥姥,细问那女孩儿是谁。刘姥姥只得编了告诉他道:“那原是我们庄北沿地埂子上有一个小祠堂里供的,不是神佛,当先有个什么老爷——”说着又想名姓。宝玉道:“不拘什么名姓,你不必想了,只说原故就是了。”刘姥姥道:“这老爷没有儿子,只有一位小姐,名叫茗玉。
      小姐知书识字,老爷太太爱如珍宝。可惜这茗玉小姐生到十七岁,一病死了。”宝玉听了,跌足叹惜,又问后来怎么样。刘姥姥道:“因为老爷太太思念不尽,便盖了这祠堂,塑了这茗玉小姐的像,派了人烧香拨火。如今日久年深的,人也没了,庙也烂了,那个像就成了精。
      ” 这就是茗玉小姐雪下抽柴的全部故事内容。自始至终,作者都在告诉读者:这是假话。是刘姥姥信口胡编的,不可信,障眼法而已!然而,《红楼梦》一书的主旨便是:假作真时真亦假。看似无稽之谈,却句句真情实感,曹雪芹的下笔就是这么神奇! 在此,值得注意的是:当贾母一开始阻拦,不许宝玉再打听抽柴草这件事后,大家说起了给史湘云还席的事情。
      因为史湘云刚刚以自己的名义请大观园的太太、小姐们美餐了一顿螃蟹宴,作为礼貌,贾家自然也应该还请她一顿,这是古代必要的礼节,就是所谓的“还席”。说白了就是找个由头,这帮一天到晚无所事事的太太、小姐们凑在一起吃喝玩乐罢了。当时宝玉就提议:“老太太又喜欢下雨下雪的。
      不如咱们等下头场雪,请老太太赏雪岂不好?咱们雪下吟诗,也更有趣了。”这时候林黛玉说了句玩笑话:“咱们雪下吟诗?依我说,还不如弄一捆柴火,雪下抽柴,还更有趣儿呢。”黛玉这话明显是讽刺宝玉的,因为她要借此发泄心中的不满和醋意。林黛玉是深爱贾宝玉的,宝玉的一言一行她都挂在心上,一颗心只随着宝玉转。
      所以当宝玉对其他的女孩子表示出兴趣的时候,黛玉的心里铁定不满,哪怕这个女孩子只是个虚拟出来的人物。黛玉这种心理,是所有恋爱中女孩子的普遍心理,是爱到了深处。所以,刘姥姥走后,林黛玉曾对刘姥姥多有嘲讽:“她是那一门子的姥姥,直叫她是个‘母蝗虫’就是了。
      ”只这一句,多少喜爱林黛玉的读者深感抬不起头,后世人都说是林黛玉尖酸刻薄,不懂怜贫惜老,甚至连周汝昌先生也说:“因此一语,始终无法对黛玉发生真正内心的好感。” 周先生懂得学问,却未必懂得黛玉,甚至未必懂得女人。林黛玉是女人中的女人,女人的爱是排他的,实际上,林黛玉并非是出于对刘姥姥身份的鄙夷,而是对于她信口编出来的“茗玉”一段公案深感不满,是刘姥姥引得宝玉如此认真,一定要找到那个供有茗玉塑像的庙,出于女孩子的嫉妒心,黛玉也不可能对刘姥姥有好印象。
      别说黛玉刻薄,恋爱中的女孩子若是过于宽容,只能说明她爱得不够深切! 另外一点,由林黛玉说出这句嘲讽的话,似乎更有深意。所谓烧火使用的“柴”,其实就是枯木而已,想想林黛玉判词的那幅画,不是就两株枯木吗?如果这样的暗示还不够明白,刘姥姥接下去明白地讲出了这个抽柴的女孩子名叫茗玉。
      众所周知,《红楼梦》里的“玉”字不是个寻常的字眼,名字中带玉的人物寥寥无几,宝玉屋里的丫鬟小红,原名就叫红玉,结果为了忌讳和主人撞名,改名为小红,足见这个“玉”字的珍贵,不是随便哪个人都可以用的。刘姥姥已经是第二次进贾府了,不会不知道贾家的宝贝孙子名字中就带“玉”字,以刘姥姥的智商,理应避讳才是。
      而这里,刘姥姥竟毫不顾忌地把这个女孩子的名字编成了茗玉,到底隐含了什么意思呢? 进一步分析一下这个名字:茗玉。茗当然是茶的意思。而且“茗”字也是宝玉极其喜爱的一个字,他为自己最钟爱的贴身小厮起名为焙茗,后又改名茗烟,始终不离一个“茗”字。
      而茶叶是什么颜色的,墨青色的,跟林黛玉的黛字所蕴涵的颜色一模一样。所谓茗玉,即为黛玉。 然而这个故事里的茗玉小姐,不是个人,已经死了,是个鬼魂。死的时候十七岁。 十七岁这个岁数又令人心里一惊! 从书中人物的年龄进程来看,林黛玉死亡的年纪正是十七岁。
      生前知书识字,相貌极其标致,父母爱若珍宝。在第二回,作者介绍林黛玉的时候,所用的语句便是“(林如海)夫妻无子,故爱如珍宝,且又见他聪明清秀,便也欲使他读书识得几个字”。黛玉和茗玉的背景介绍简直如出一辙。如此一看,这位茗玉小姐不是黛玉又是哪个?所以,黛玉实实是开了自己的玩笑:雪下抽柴的主角正是她自己! 作者为什么要无中生有,让刘姥姥编出这么一段故事来呢?当然是为了结局打算。
      在第三十九回,宝玉曾经命茗烟去寻找刘姥姥所说的那个祠堂以及茗玉的塑像,但茗烟找了一天也没有找到,回来回话说:美女的塑像没找到,倒找到了一位青脸红发的瘟神爷的塑像。宝玉哄他:“你别急。改日闲了你再找去。若是他哄我们呢,自然没了,若真是有的,你岂不也积了阴骘。
      我必重重的赏你。”当然后文并没有再写寻找这个茗玉塑像的文字。经历了这一回,宝玉基本上认定了刘姥姥是无中生有,其言不可信,继续过他吃喝玩乐的悠闲日子。但宝玉打发茗烟去找这个茗玉祠堂的时间又是哪月哪日呢?第四十二回,刘姥姥游玩大观园后的第二天,凤姐的女儿生病了: 平儿拿出《玉匣记》来着彩明来念。
      彩明翻了一回,念道:“八月二十五日,病者东南方得遇花神。用五色纸钱四十张,向东南方四十步送之,大吉。” 如果以这个时间推断,刘姥姥游园的时间是八月二十四日,而前一天,也就是宝玉派茗烟去找茗玉祠堂的时间是八月二十三日。正是中秋过后不久。红学界早已有论断:黛玉死于第七十六回中秋联诗后的第二个中秋节后不久。
      这里的八月二十三日正是隐写了日后黛玉死亡的真正日期。芙蓉盛于秋,这样才符合前文花签中关于黛玉命运的预示。 可以肯定,这个茗玉的故事一定不会到此结束。《红楼梦》真本八十回后,宝玉一定见到了刘姥姥当年所说的祠堂,但供奉的不是茗玉,而是林黛玉。
      真本八十回后,紧接着是贾母之死。贾母死后,林黛玉再无可以依傍之人,只能“任由他人欺负去了”,不久后泪尽而亡。林黛玉死时,贾府还没有彻底败落,为林黛玉举行一个风光的葬礼还是不成问题的,内心有愧的王夫人,也很有可能为林黛玉修一座小小的祠堂,以示自己的慈善,实际上也是对于没能善待林黛玉的一种悔过性补偿。
      
      第三十九回中,作者就通过贾宝玉之口说:“我们老太太、太太都是善人,合家大小也都好善喜舍,最爱修庙塑神的……”为林黛玉建个祠堂,应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随之而来的是贾府的败落,贾家子弟连自己的衣食尚且已经不能保全,还会有谁会去为林黛玉的祠堂烧香拨火呢?所以黛玉的祠堂必定破败不堪了,也只有挚爱她的宝玉才会惦记着香火问题,才会觉得林黛玉“虽死不死”。

    已***

    2008-09-19 22:54:57

  • 2008-09-19 21:38:16
  • 本律师研究认为:
    林黛玉是走进大观园的水池中,自沉而死.
    可以从贾宝玉写给晴雯的文章中推演出来.
    为什么姓林?
    因为她父亲叫林如海,儒海,儒林,儒林如海,
    林黛玉是儒林中,或者说是知识分子中的优秀儿女.
    

    谢***

    2008-09-19 21:38:16

  • 2008-09-19 20:27:21
  • 有关林黛玉的结局 0分
    心病,是什么药都医不好的,就算奇迹出现,其生命的发展走势也已经树立成形,天命不可违,时间是不可以倒流的。所以说,人的健康和幸福,千万要把住方向。。。。。。。。。。。切记。

    1***

    2008-09-19 20:27:21

  • 2008-09-19 19:00:59
  • 有啥区别么?反正是死了!

    樱***

    2008-09-19 19:00:59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