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眼部整形
睾丸疝气是什么

睾丸疝气~求助!

我今年21岁了,我从小好象就有睾丸疝气,可一直不知道是什么,所以就当是正常的东西了,后来发现越来越大,像小肠一样的东西在睾丸的旁边.父母一直也不知道.

前几天在网上找了下才知道是睾丸疝气,好象是水疝吧?按下去没有疼痛感觉,现在感觉里面长了很多了,大概比左边的睾丸要大很多的一团,右边的睾丸旁边只有一点点.

我想问下,这个对以后的生活和生育有影响么?

这个病如果不治的话会有什么后果?

治疗的手术费用大概多少?多长时间可以恢复~


请各位帮下忙,尽量把上面的每个问题都说清楚,万分感激,百分送上!!!
天*** | 2008-10-17 19:21:19

好评回答

2008-10-19 21:08:00
1*** |2008-10-19 21:08:00 2172 1171 评论
疝气,即人体组织或器官一部分离开了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间隙、缺损或薄弱部位进入另一部位。俗称“小肠串气” ,有脐疝、腹股沟直疝、斜疝、切口疝、手术复发疝、白线疝、股疝等。疝气多是因为咳嗽、喷嚏、用力过度、腹部过肥、用力排便、妇女妊娠、小儿过度啼哭、老年腹壁强度退行性变等原因引起。
 
 疝气的形成和患者的体质有着很大的关系。
  中医认为,疝气病是由于小孩发育不健全,老年人体质虚弱、中气不足...

查看全部>>

疝气,即人体组织或器官一部分离开了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间隙、缺损或薄弱部位进入另一部位。俗称“小肠串气” ,有脐疝、腹股沟直疝、斜疝、切口疝、手术复发疝、白线疝、股疝等。疝气多是因为咳嗽、喷嚏、用力过度、腹部过肥、用力排便、妇女妊娠、小儿过度啼哭、老年腹壁强度退行性变等原因引起。
 
 疝气的形成和患者的体质有着很大的关系。
  中医认为,疝气病是由于小孩发育不健全,老年人体质虚弱、中气不足、寒气、湿气、浊气、怒气乘虚进入导致气血运行受阻不畅滞留,腹腔内产生负压,导致腹腔内气压增大,迫使腹腔内的游离脏器如:小肠、盲肠、大网膜、膀胱、卵巢、输卵管等脏器见孔就钻,也就是说导致疝气的根本原因就是气血不畅。
  疝气的症状最主要的是在腹股沟区,可以看到或摸到肿块。婴儿多系母亲在换尿布时发现,较大的小儿则多于入浴时或健康门诊时发现的。引起肿块出现的诱因是腹压的上升,最常见的原因是哭泣,其他的还有咳嗽、排便、排尿等。较年长的小孩可令其站立,腹部用力也可诱发肿块的出现,肿块可能只见于腹股沟区,有些则会到达阴囊或阴唇。当病儿安静或睡眠时,则忽隐忽现。肿块系由腹腔内的器官脱出到疝气袋所形成,脱出的器官以小肠居多,因此摸起来感觉柔软,退回去时常会伴有咕噜咕噜的杂音,其他如大肠、阑尾、大网膜等亦可能脱出。女性则以卵巢脱出较多,因此常可摸到似拇指大、较硬且多半有压痛的肿块。
  除了可以看到或摸到肿块之外,有些小孩会有便秘、食欲不振、吐奶等现象,也有些可能会变得易哭、不安等。阴囊疝气太大则会引起行动的不便。


  疝气可分为两大类,即水疝和小肠疝。 
  水疝:分为睾丸鞘膜积液和精索鞘膜积液。同时分为交通性与非交通性两种。 
  症状:逐渐增大,按压不可消失,无痛感。 
  小肠疝:分为直疝、斜疝、股疝、脐疝、白线疝、嵌顿疝、绞窄疝、切口疝等。 
  一般症状:站立时突出,仰卧后消失,按压即可回入腹腔。但嵌顿疝、绞窄疝则有疼痛感且很难推回腹腔。小肠疝若任其发展极易发生粘连和嵌顿,因此应及早接受治疗。
  疝气类型(按患病部位来分)
  腹股沟疝气:此类疝气可能出现、发生在任何年龄,但高峰发生在初期的童年时期,80%——90%发生在男孩,其次为老年人。
  腹壁疝:这类疝气主要发生在肚脐周边部位,妇女疝气患者主要占多数。多数发生在20---50岁之间。
  脐 疝:发生在肚脐,肚脐内部呈圆环凸起。脐疝10%----20%发生在婴儿、儿童,其次成年女性比较常见。
  阴 疝(阴囊坠胀):男士发生在阴囊部位,产生阴囊坠胀,严重时明显肿大,行走极为不便。女性发生在卵巢部位,使得下身明显肿大,伴有坠胀疼痛感。
  切口疝:(腹壁切口疝*会阴切口疝)此类疝气发生早先原外科手术切口创伤疤痕部位。切口疝可能发生在疝气手术后几个月或几年后。

疝气治疗的方法
  1、保守疗法 保守治疗主要有药物疗法和疝气带疗法两类
  药物疗法:能缓解疝气导致的腹胀、腹痛、便秘等症状,从而使疝气减轻;不足之处是无法控制疝气脱出。常用中成药有疝气内消丸、桔核丸、补中益气丸等;或用肉桂研末醋调,纱布包敷脐部等。
  疝气带疗法:能迅速阻止疝的凸出,从而能有效阻止疝气发展、缓解疝气导致的腹胀、腹痛、便秘等症状。缺点是使用不便和无法根治疝气。
  2、手术疗法 
  手术疗法有疝修补术、疝补片修补术、疝腹腔镜修补术三类
  疝修补术:通过将缺损周围组织缝合修补疝环口
  疝补片修补术:用一种补片材料覆盖缺损修补疝环口
  疝腹腔镜修补术:是通过腔镜完成疝补片修补术
编辑本段三类手术疗法比较
  疝传统修补术: 有1个大切口(长约6~8厘米);需住院7~10天左右;常规抗感染;术后疼痛等不适多见;复发率约占20%左右;完全恢复时间普通疝约需3个月,特大疝约需6~12个月。
  疝补片无张力修补术:有1个中等切口(长约4~6厘米);需住院3~7天左右;常规抗感染;复发率约占1%左右;完全恢复时间普通疝约需1个月,特大疝约需3~6个月。
  疝腹腔镜修补术:有3个小切口(长约1厘米);需住院4~7天左右;常规抗感染;必须全麻,可有戳创置镜、气腹导致的损伤等并发症;复发率约占10%左右;完全恢复时间普通疝约需1个月,特大疝约需3~6个月。

如何正确选择治疗方法
  患疝气病后可根据病程长短、病情轻重、有无其它疾病按如下程序选择治疗方案:
  1、起病1~15天之内可选疝带治疗。婴幼儿6个月之内仍可考虑疝带治疗。如果病情不太严重,用这种方法婴幼儿约90%可获得治愈。
  2、大多数病人则应考虑根治疗法,但在接受根治疗法之前及时使用疝带亦很有益,其一能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其二可有效预防疝嵌顿、肠梗阻等急危并发症的发生。 
  3、传统疗法在患儿6周岁以内可以起到较好的疗效,有一些小儿可以因此避免手术。
0/300

其他答案(共5个回答)

    2019-03-10 16:14:05
  • 上面朋友说的可能是在哪本书上摘抄来的。正确的说法是:疝基本上是先天性的疾病(有人到年龄大了以后才出现,也是有先天性的局部缺损,加上增加腹内压的动作而发生的),是人的组织由正常部位经某个缺损进入到另外的部位的情况。常见的疝有腹股沟疝(又分为腹股沟斜疝、腹股沟真疝)、股疝,另有少见的脐疝、脑疝等。疝一般都需要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只适用于年老体弱不能耐受手术的人和新生儿的预防治疗。
    我*** | 2019-03-10 16:14:05 0 0 评论
    0/300
  • 2019-03-10 16:14:04
  • 主要你看看阴囊部位是否有异常变化,有的一边大一边小。平躺右手抚摸可以收回。
    卡*** | 2019-03-10 16:14:04 0 0 评论
    0/300
  • 2019-03-10 16:14:04
  • 你这是腹股沟斜疝,疝块掉入睾丸,应该重视及时治疗,现在疝块可以用手推上去,所以就可以保守治疗,不一定非得手术,可以使用消疝磁药贴和疝气药袋结合治疗,可以达到彻底治愈,治愈不复发。
    一*** | 2019-03-10 16:14:04 0 0 评论
    0/300
  • 2008-10-17 20:58:28
  • 睾丸疝气,即“腹股沟斜疝”。你已经21岁,应该即早手术治疗。手术费用约3000元左右。对生活、生育没有影响。推荐百度百科词条,你读后,对你所提的问题,迎刃而解。
    
    斜疝
      【概述】 
      腹内脏器或组织经腹股沟管突出即为腹股沟斜疝,约占腹股沟疝的90%,是最常见的腹外疝。 
      【治疗措施】 
      斜疝不可能自愈,且可能发生嵌顿或绞窄,故应手术治疗。但一周岁以内的患儿,腹壁随生长发育...

    查看全部>>

    睾丸疝气,即“腹股沟斜疝”。你已经21岁,应该即早手术治疗。手术费用约3000元左右。对生活、生育没有影响。推荐百度百科词条,你读后,对你所提的问题,迎刃而解。
    
    斜疝
      【概述】 
      腹内脏器或组织经腹股沟管突出即为腹股沟斜疝,约占腹股沟疝的90%,是最常见的腹外疝。 
      【治疗措施】 
      斜疝不可能自愈,且可能发生嵌顿或绞窄,故应手术治疗。但一周岁以内的患儿,腹壁随生长发育,强度增高,有可能自愈,可暂缓手术。老年体弱如患有其他严重疾患不宜手术,可在回纳疝块后用疝托紧压疝环,夜间休息时可除去。长期使用疝托可造成疝内容物与疝囊颈粘连,一般不予推荐。 
      斜疝的手术原则是疝囊高位结扎和疝修补。对患儿仅作疝囊高位结扎,以免影响精索和睾丸的发育和破坏腹股沟管的生理性掩闭机制。除非腹壁有巨大缺损,一般很少施行疝成形术。 
      疝囊高位结扎:为了消灭残留的腹膜鞘状突,必须在横断疝囊后,剥离其近端到内环,该处可见到腹膜外脂肪层,其深面即为壁层腹膜。在此平面用丝线行疝囊颈高位结扎,远端疝囊一般不必切除,囊口任其开放。 
      疝修补:随着斜疝的发展,内环逐渐被撑大,腹膜强度进一步减弱。因此在疝囊高位结扎后必须行疝修补术。疝修补应包括二个概念:即修补被撑大的内环,和修补腹股沟管的薄弱部位。在修补腹股沟管之前必须先探查和修补被撑大的内环,否则复发将不可避免。为此,在疝囊高位强扎后必须继续解剖提睾肌,将其在根部切断,更好地显露撑大的内环及凹间韧带,缝合凹间韧带使内环缩小以只能容纳精索通过为度。腹股沟管薄弱部位修补的主要术式有以下几种: 
      1.Ferguson法在精索浅面将腹内斜肌下缘、腹横腱膜弓和联合腱缝合到腹股沟韧带以增强腹股沟管前壁,适用于较小和腹股沟管后壁尚健全的斜疝。 
      2.Bassini法 将精索游离提起,于其深面将腹内斜肌下缘、腹横腱膜弓和联合腱缝合到腹股沟韧带以增强腹股沟管后壁,精索被移位到腹内斜肌和腹外斜肌腱膜之间,适用于较大的和腹股沟管后壁强度减弱的斜疝。判断腹股沟管后壁、腹横肌腱膜和腹横筋膜的强度,可于术中用手指伸入内环到其内侧的腹壁向体表方向顶出以体会其强度。该术式目前较常采用。 
      3.Halsted法 将精索游离提起,于其深面将腹内斜肌下缘、腹横腱膜弓和联合腱缝合到腹股沟韧带上,再将腹外斜肌腱膜上下两叶在精索的深面对合或重叠缝合,精索被移位到皮下。此术式比Bassini法进一步增强了腹股沟管的后壁。适应证同Bassini法,但一般不适用于青少年,因精索移位于皮下可能影响它和睾丸的发育。 
      4.McVay法 用耻骨梳韧带(Cooper韧带)替代Bassini法中的腹股沟韧带进行修补。于腹股沟管后壁、腹股沟韧带上缘将腹横筋膜切开,将其上切缘连同腹内斜肌下缘、腹横腱膜弓和联合腱与耻骨梳韧带相缝恢复原有正常解剖关系。修补缝合部位深至耻骨上支,除增强腹股沟管后壁外,尚转变了腹内压力的传播方向,适用于巨大斜疝和直疝。但必须注意此术式并不兼有掩闭内环的作用。内环明显扩大者,仍应将其修补或将腹横筋膜上切缘缝合于股鞘前壁,缩小内环以仅能通过精索为度。此术式修补部位深,操作难度较高,若不注意可能损伤股血管。 
      5.腹膜前修补术 此术式的优点是疝可更高位结扎疝囊,不破坏腹股沟管的解剖结构及其生理掩闭机制,不需切开腹股沟管处的腹横筋膜,即可将腹内斜肌下缘、腹横腱膜弓和联合腱与腹股沟韧带或耻骨梳韧带缝合。它尤其适用于复发性腹股沟疝,可避开原手术造成的粘连和疤痕组织。具体操作方法:取Nyhus入径,在腹股沟管上方约6cm处横形切开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腹横肌和腹横筋膜,在腹膜筋膜深面向下分离找到疝囊颈,切开囊壁,回纳疝内容物,疝囊高位结扎,行腹膜前疝修补术。如为复发性腹股沟疝,腹股沟区有严重缺损,可采取自体阔筋膜或合成纤维网修补,将移植补片下缘内侧缝于耻骨梳韧带跨越股血管向外侧继续缝于腹股沟韧带和髂耻束,补片外侧缘剪成裤叉状,包绕精索,重建内环,补片上缘及内侧缘分别与腹横筋膜、腹横肌和腹直肌缝合。 
      6.Shouldice法 其原理是切除薄弱的腹横筋膜,将其上下两叶叠瓦式缝合,并把上叶边缘再缝于腹股沟韧带,然后将联合腱、腹横腱膜弓、腹内斜肌下缘与腹外斜肌腱膜下叶的深面或腹股沟韧带缝合。具体操作方法是游离并提起精索,用手指伸入内环探查腹横筋膜薄弱程度和范围,沿腹股沟韧带方向从内环到耻骨结节切开腹横筋膜,并切除其薄弱部分,游离下叶到腹股沟韧带处,上叶到腹横肌深面内侧达腹直肌后鞘处,将健全的上下叶叠瓦式缝合,即下叶切缘从耻骨结节处连续向外缝合于上叶的深面,直到构成一个较紧的内环,以恰能通过精索为度,然后将缝线再按相反方向把上叶的切缘缝合到腹股沟韧带上,并返回到耻骨结节处与第一针缝线的另一端打结。再将腹内斜肌下缘、腹横腱膜弓和联合腱缝合于腹股沟韧带和腹外斜肌腱膜的深面,最后在精索的浅面缝合腹外斜肌腱膜。本法强调增强腹横筋膜在疝修补术中的作用,适用于腹股沟后壁、腹横筋膜较薄弱和内环扩大的斜疝。 
      7.Madden法 本手术只修补腹横筋膜。在游离并提起精索后,用手指伸入内环以了解其大小和腹横筋膜的薄弱程度以及范围,从内环沿腹股沟韧带切开腹横筋膜,解剖腹横筋膜上下叶到健全处,切除薄弱部分,然后从陷窝韧带起向外间断缝合两叶切缘到精索根部,重建内环。手术与Shouldice法类同,强调增强腹横筋膜的重要性,但不作腹壁其他层次的修补,比较符合解剖原则。由于腹横筋膜修补缝合处张力小,术后伤口无牵拉感。但对巨大斜疝,因腹横筋膜和腹股沟区腹壁强度严重受损,不适用此术式。 
      疝成形术:巨大斜疝因腹股沟管后壁严重薄弱缺损,腹横腱膜弓、腹横肌和腹内斜肌又已萎缩,无法利用这些组织施行修补,可采用自体阔筋膜、丝绸片或多种合成纤维网行疝成形术。亦可利用腹直肌前鞘向外下方翻转缝合于腹股沟韧带以加强腹股沟管后壁。 
      嵌顿性疝应紧急手术,切开狭窄疝环,解除嵌顿,回纳疝内容物和做疝囊高位结扎。局部组织如无水肿可同时施行疝修补术。 
      小儿嵌顿性斜疝可先试行非手术治疗。若为绞窄性斜疝,则不论年龄均应紧急手术。手术目的是解除嵌顿,切除坏死的疝内容物和疝囊高位结扎。禁忌作疝修补术。为增加绞窄性斜疝的手术安全性,术前准备甚为重要。 
      【病因学】 
      在胚胎发育期,胎儿睾丸位于腹膜后肾脏下方,其下端有睾丸引带连到阴囊,随着胎儿生长发育,睾丸逐渐下降,经腹股沟管进入阴囊,紧贴在其前面的腹膜,亦随之向下延伸成一囊袋,并包绕睾丸称腹膜鞘状突。胎儿出生前,紧贴于睾丸的一部分鞘状突成为睾丸固有鞘膜,余闭锁萎缩成纤维索带。如腹膜鞘状突未闭锁并与腹腔相通即成为先天性疝囊,腹内脏器或组织甚易从残留的腹膜鞘状突经腹股沟管突出外环形成斜疝。女性有子宫圆韧带穿过腹股沟管,因此也有类似的腹膜突起并降入大阴唇,如未闭锁亦可形成斜疝。 
      此外,先天性发育不良导致腹股沟管生理掩闭机制缺陷亦是腹股沟斜疝的重要病因之一。 
      【临床表现】 
      腹股沟管外环处出现可复性肿块是最重要的临床表现。最初在长期站立、行走或咳嗽时肿块沿腹股沟管斜行突向外环口。以后,肿块逐渐增大并延伸进入阴囊。肿块上端狭小,下端宽大,形状似梨,并似有一柄笠行伸入腹股沟管。肿块突出时有下坠或轻度酸胀感。 
      检查时,病人取平卧位,患侧髋部屈曲、内收,松弛腹股沟部。顺腹股沟管向外上方向轻按肿块即可回纳。如再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2cm处按压内环,并令病人站立咳嗽,可阻止肿块突出,移去按压手指,肿块即复出。如为不完全性斜疝,疝内容物未突出外环,可用手指伸入外环口。令病人咳嗽即有冲击感。 
      如为难复性疝,检查时肿块较难或只能部分回纳。 
      如肿块突出后不能回纳而发生嵌顿,突出的疝块有剧烈疼痛,张力高,并有压痛。如疝内容物为肠管,则有急性机械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 
      如嵌顿未解除,疝内容物进而发生血运障碍,即转为绞窄性疝,肠管缺血坏死,疝块有红、肿、热、压痛等急性炎症表现,并有腹膜炎体症。有时全身感染、高热、畏寒等症状极为明显,重者可并发感染性休克。 
      【鉴别诊断】 
      结合腹股沟区的解剖特点及上述临床表现,腹股沟斜疝的诊断并不困难。但必须与以下疾病作鉴别: 
      睾丸鞘膜积液 肿块透光试验阳性是本病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此外,肿块有一清楚界限,其上极不与外环处相接。睾丸如被鞘膜积液包裹则不易扪及。肿块不能回纳,亦无可复性病史。如腹膜鞘状突未完全闭合,形成交通性睾丸鞘膜积液时,虽肿块亦有可复性特征,但可用透光试验作鉴别。 
      子宫圆韧带囊肿 肿块位于腹股沟管,呈圆形或椭圆形,有囊性感,边界清楚,张力高,其上端不伸入腹腔,一般不易与疝混淆。 
      精索囊肿或睾丸下降不全 肿块位于腹股沟管或精索睾丸行径,边界清晰。前者有囊性感,张力高,阴囊内可扪到同侧睾丸,后者质坚韧,为实质感,阴囊内同侧睾丸缺如。 
      实际上,鉴别诊断并不困难,上述疾病共有的基本特点是:非可复性肿块,肿块上界不进入外环或内环,无“疝柄”,亦无咳嗽冲击感。
    j*** | 2008-10-17 20:58:28 2163 1173 评论
    0/300
  • 2008-10-17 20:10:28
  • 不用担心,这是个小手术可以解决的,可以求助与正规医院外科,要和父母说,一起去看一下,没什么好担心的,不做手术怕万一肠子嵌顿到那儿引发坏死啥的就比较麻烦了,去看看哦!
    想*** | 2008-10-17 20:10:28 2151 1176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