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灯谜的格是什么意思?可以分为哪些格?

首页

灯谜的格是什么意思?可以分为哪些格?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9-02-06 19:34:35
      灯谜设格,由来已久。最早当推明代扬州马苍山首创的“广陵十八格”。接着,清 
    代顾铁卿《清嘉录》中记有谜格二十四种。此后,谜格越来越多。成书的《拙庐谈虎集》 
    六十格;《瘦词百格》和《谜格释略》有二百余格;民国十五年韩英麟的《增广隐格释 
    略》中有四百零七格;一本叫做《制谜味之素》的书记载谜格四百多种,一时间谜坛上 
    “谜格”成风。
      后来,人们在猜、制灯谜的实践中淘汰了一些牵强附会、无实用价值的 谜格。 谜格是根据汉字的音、形、义的特点创制出来的。它的作用在于对谜底的结构进行 新的组合、调整、排列;有的把字音变读,有的把字形分拆,有的将字位调换,使之更 严谨、更巧妙地扣合谜面。
      所谓“格助谜活,格为谜用”,使一些本来不能入谜的题材 成为谜材,为制谜者广开了谜路。然而,灯谜谜格的设立只不过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 辅助方法。凡灯谜必有体,但不一定设“格”。张起南在其《橐园春灯话》中有云:“ 谜之用格,终嫌造作;纵极灵巧,究失天然”。
       “好谜无格”,灯谜一般不用格者为好。但并非带格的谜不是佳作。非设格不可的 设格,用得得当,用得巧妙,会使谜作妙趣横生。 下面将一些较常用的谜格作一简要介绍。 1、秋千格 谜底限定两个字。两字前后位置互移后扣谜面。 例一:“今天”(猜国名一) 谜底:“日本”。
      按格法规定读作“本日”,扣谜面。 例二:“皆大欢喜”(猜四川地名一) 谜底:“乐都”。两字位置互移后读成“都乐”,切题。 2、卷帘格 谜底字数须三字以上。有后向前读,以倒读意扣谜面。 例一:“函授”(猜常用词一) 谜底:“讲信用”。
      根据格法要求,卷帘倒读为“用信讲”,以切题意。 例二:“总爱吃苦”(猜成语一) 谜底:“食不甘味”。倒读为“味甘不食”,反扣谜面。 3、徐妃格 格名出自李商隐《南朝诗》中“只得徐妃半面妆”而得名。梁元帝后妃徐氏每次得 知元帝要来时,便化妆成半面妆等候。
      因此又叫“半妆格”。此格谜底必须在两字以上, 偏旁、部首相同。 去除相同的偏旁、部首,以读每字的半面意扣合谜面。 例一:“小舅子”(猜化学元素二) 谜底:“钠、锑”。根据格法规定把“钠锑”相同的偏旁“钅”去掉后为“内弟”, 照应谜面。
       例二:“阎王告示”(猜昆虫名一) 谜底:“螟蛉”。各去掉左边相同的偏旁“虫”字,以“冥令”切合谜面。 4、白头格 又名“素冠”、“皓首”、“粉面”、“寿星”格。谜底字数须在两字以上。猜射 时谜底首字谐读,用别字代替扣谜面。
       例一:“废品”(猜《水浒》人名一) 谜底:“吴用”。根据格法要求,谜底首字“吴”用谐音“无”字代替,读“无用”。 例二:“走读”(猜哲学名词一) 谜底:“形而上学”。谜底中首字“形”用谐音“行”代替,“行而上学”扣谜面。 5、梨花格 又名“谐音”、“玉冰”、“飞白”格。
      谜底字数须在两字以上,均谐读。 例一:“独自售货”(猜国名一) 谜底:“丹麦”。以谐音“单卖”与谜面相合。 例二:“速写”(猜称谓一) 谜底:“会计”。以谐音读作“快记”扣谜面。 6、粉底格 又名“素履”、“白足”、“踏雪”格。
      谜底字数在两字以上,末一字谐读才能扣面。 例一:“不弯不曲”(猜数学名词一) 谜底:“绝对值”。谜底最后一字“值”应谐读作“直”,扣谜面。 例二:“一丝不苟”(猜中药名一) 谜底:“细辛”。谜底末一字“辛”用谐音读作“心”,方扣谜面。
       7、素心格 又名“玉带”、“素腰”、“夹雪”格。谜底字数在三字以上。谜底中间一字以谐音 读,作别义解扣谜面。 例一:“默读”(猜学科名一) 谜底:“心理学”。谜底中间的“理”谐读作“里”,全句读成“心里学”,扣面。 例二:“语言要统一”(猜近代史人名一) 谜底:“谭嗣同”。
      根据格法要求,谜底中间的“嗣”谐读作“词”,谐读后为“谭 词同”,“谭”同“谈”与“言”相扣,“同”与“统一”相扣。 8、燕尾格 又名“燕翦”格。谜底字数须在两字以上,末一字须是左右结构的合体字。猜时左右 分开作两字读。因其形似燕尾,故名燕尾格。
       例一:“暂勿动手术”(猜法律名词一) 谜底:“缓刑”。将谜底末字“刑”分开读为“开刀”,与前面的字连续读成“缓开 刀”,便可扣谜面。 例二:“洛神赋”(猜河北地名一) 谜底:“临漳”。谜底末一字“漳”左右分开读为“水章”,与“临”连续读作“临 水之章”。
       9、虾须格 又名“丫髻”格。谜底字数在两字以上,谜底首字左右分开作两个字读,并与后面 的字连起来读以扣谜面。取其形似虾须而得名。 例一:“巾帼英雄传”(猜鲁迅作品篇目一) 谜底:“好的故事”。“好”字左右分开读为“女子”,连续读成“女子的故事”。
       例二:“手术学”(猜法律名词一) 谜底:“刑法”。“刑”字左右分开读作“开刀”,与“法”连续为“开刀法”。 10、展翼格 又名“振翅”、“剖腹”格。谜底字数在三字以上的奇数词或词组,中间一字应为左 右分读的合体字,并与上下文连起来,以切合谜面。
       例一:“三八献礼,六一贺词”(猜书名二) 谜底:“祝福、好孩子”。“好”字分开读成“女子”,与上下文连读为“祝福女子 孩子”,切合谜面题意。 11、上楼格 又名“登高”、“踢斗”格。谜底字数须字三字以上。谜底末一字移置首字前面与下 文贯通读,以扣谜面。
       例一:“三顾茅庐”(猜人事用语一) 谜底:“诸葛亮会”。把“会”字移到“诸”字之前读成“会诸葛亮”。 例二:“放眼世界”(猜哲学名词一) 谜底:“世界观”。将“观”冠于“世”字之前,便读成“观世界”,切合谜面。 12、下楼格 又名“低头”格。
      此格法与“上楼”相似,不同之处是将谜底的首字位移到底末。 例一:“玉田”(猜美术名词一) 谜底:“中国画”。按格法要求将“中”字位移到“画”字之后,读成“国画中”。 例二:“阳春白雪”(猜地理名词一) 谜底:“寒温带”。“寒”字位移至“带”字之后读成“温带寒”,扣谜面。
       13、上下楼 谜底字数须在四字以上的词或词组,谜底首尾两字互移成别义紧扣谜面。 例一:“言”(猜成语一) 谜底:“人而无信”。将首字“人”与尾字“信”位置互换,读成“信而无人”。 例二:“三代人都好”(猜《红楼梦》人名二) 谜底:“良儿、孙绍祖”。
      据格法要求,把首字“良”与末字“祖”位置互移,读成 “祖、儿、孙绍良”,切合谜面意。 14、调首格 又名“乙上”、“睡鸭”格。谜底须三字以上。格法是将谜底的第一、第二字互调位 置与下面字连读扣谜面。 例一:“筹良策”(猜建筑名词一) 谜底:“房子设计”。
      根据谜面所示,“良”别解作汉代的张良,由此自然联想到他 的字为“子房”得出谜底为“子房设计”。一、二字位置互换,才能贴切扣合谜面。 例二:“蜃楼”(猜地名一) 谜底:“上海市”。格法要求将“上海”二字位置互移,读作“海上市”扣谜面。
       15调尾格 又名“乙上”格。格法与“调首”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把谜底最后两字位置互调。 例一:“悬崖勒缰”(猜国名一) 谜底:“危地马拉”。猜这条谜时,根据谜面提示及谜目所限制范围,联想得出谜底, 把谜底最末两字位置互换,读成“危地拉马”,即切谜面。
       例二:“红色娘子军”(猜电影名一) 谜底:“英雄儿女”。把“儿女”二字位置互换,读成“英雄女儿”,与谜面意合。 16、双钩格 又名“己巳”格。因“己巳”形似双钩而得名。谜底字数限定四字,扣面时须将前两 字与后两字位置对调读。
       例一:“满座皆曰去”(猜成语一) 谜底:“言行一致”。前二字与后二字对调,读成“一致言行”。 例二:“脸谱”(猜四字常用语) 谜底:“头面人物”。互调位置后,读成“人物头面”。 17、蝇头格 又名“垫巾”格。此格法与“虾须格”相似,谜底须二字以上。
      首字须是上下结构的, 分成两字并与后面的字连读。 例:“野火烧不尽”(猜《聊斋志异》篇目一) 谜底:“董生”。把“董”字上下分读为“艹(草)重”,连读为“草重生”,扣面。 18、中分格 又名“断锦”格。谜底字数为奇数,须在三字以上,中间一字上下分开作两字读。
       例一:“隆中决策”(猜地名一) 谜底:“三岔河”。谜面取《三国演义》回目,诸葛亮于隆中分析三分天下的形势。 将中间“岔”字分读为“分山”,与上下文连读成“三分山河”,切合谜面。 19、蜓尾格 又名“垫足”格。谜底须二字以上,谜底末字上下分开作两字读。
       例一:“多多”(猜外国地名一) 谜底:“开罗”。“罗”上下分读为“四夕”,与“开”连成“开四夕”,正扣谜面。 例二:“由”(猜《三国演义》人名一) 谜底:“黄忠”。“忠”字上下分读为“中心”,与“黄”连读为“黄中心”,“黄” 字中间是“由”。
       20、回文格 谜底字数须三字以上。格法是将谜底先顺读,后倒读,把两次读的意思合起来以扣谜 面。 例一:“龙门”(猜成语一) 谜底:“充耳不闻”。先顺读后倒读成“充耳不闻,闻不耳充”。“龙”字充“耳”为 “聋”,“闻”字去“耳”为“门”,扣合巧妙。
       例二:“大爆冷门”(猜摄影名词一) 谜底:“强反差”。先顺读如前,后倒读为“差反强”,两者意思连续读为“强反差, 差反强”,扣合自然。 21、落帽格 又名“脱帽”、“免冠”格。谜底须三字以上。猜时将谜底首字略去不读。 例一:“良师”(猜常用语一) 谜底:“好好先生”。
      把首字“好”略去不读,而以“好先生”扣谜面。 例二:“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猜明代人名一) 谜底:“李时珍”。将“李”字略去,以“时(间)珍(贵)”扣谜面。 22、脱靴格 又名“无底”、“弃履”格。要求谜底字数在三字以上,将谜底的最后一字摒除(不入 谜义),以所余文字扣谜面。
       例一:“哄堂大笑”(猜东北地名一) 谜底:“齐齐哈尔”。“尔”字去除,以“齐齐哈”扣合谜面。 例二:“玉环”(猜京剧名一) 谜底:“杨门女将”。“将”字略去,以“杨门女”切合题意。 23、辘轳格 谜底字须为四字以上的偶数词或词组。
      猜射时谜底的字逢双互移位。如四字的谜底,其 第一与第二字位置互移,第三与第四字位置互移,以此类推。 例一:“长城南北”(猜人体穴位名二) 谜底:“内关、外关”。“内”与“关”互移为“关内”,“外”与“关”互移为“关 外”,连续读成“关内、关外”,紧扣谜面。
       例二:“醉汉开汽车”(猜成语一) 谜底:“乘人之危”。依格法读作“人乘危之”,以扣谜面。 24、红豆格 谜底须在三字以上。猜时将谜底断开顿读扣谜面。此格现一般不标出,以“顿读”代之。 例一:“电扇”(猜四字常用语一) 谜底:“转变作风”。
      把谜底顿读成 “转,变作风”,以切合谜面。 例二:“九十九”(猜成语一) 谜底:“百无一是”。将谜底顿读成“百无一,是”才切合谜面。 25、摘遍格 又名“摘盖”、“揭顶”格。谜底字数须在两字以上。猜射时去除谜底每个字的相同的 字头,只取其下半部的字义扣合谜面。
       例一:“朝辞白帝彩云间”(猜农业用语一) 谜底:“篱笆”。按格法要求,去掉相同“竹”字头,为“离巴”切题。白帝城位于四 川,“巴”可作四川的代称。 例二:“何故至此”(猜外国地名一) 谜底:“莱茵”。将“莱茵”相同的“艹”字头去除,为“来因”切谜面。
       26、放踵格 又名“摘底”格。谜底字数须在两字以上。猜时去除谜底每字下方相同部首,只取其上 半部字义扣谜面。 例一:“万家宝”(猜二字常用语一) 谜底:“遭遇”。去除相同的“辶”,为“曹禺”扣谜面。“万家宝”乃“曹禺”原名。
       27、离合格 又名“金钟”格。此格谜底字数不限。只是谜底每个字必须是合体字,猜时先分后合读 (或先合读后分读),使谜底一个字读成三个或四个字。 例一:“绝代佳人”(猜字一) 谜底:“好”。先正读为“好”,再分读成“女子”,连续读做“好女子”,紧扣谜面。
       例二:“夕阳”(猜字一) 谜底:“晒”。先分读成“日西”,再合读为“晒”,连续读作“日西晒”以扣谜面。 28、碎锦格 谜底字数须在两字以上。猜时将谜底字分拆作二字或三、四字读。 例一:“众口一词”(猜邮电用语一) 谜底:“信筒”。
      将“信筒”二字分拆读做“人言个个同”,与谜面相照应。 例二:“都是曾经沧海人”(猜中药名一) 谜底:“竹沥”。把“竹沥”二字分开读作“个个历水”,以扣谜面。 29、求凰格 格名取“凤求凰”之意。要求谜底与谜面成对仗、讲平仄外,还须在谜底附加具有对偶 意义的关联词,如“双、偶、合、匹配、同、联”等字。
       例一:“鸟唱歌”(猜成语一) 谜底:“对牛弹琴”。“鸟唱歌”与“牛弹琴”相对,冠以“对”字即构成谜底。 例二:“主词”(猜语文名词一) 谜底:“双宾语”。“主词”与“宾语”相对,附加“双”字即成谜底。 30、遥对格 又名“楹联”、“求偶”、“鸳鸯”格。
      谜底一般不少于两个字。谜面与谜底成对偶句 式,平仄协调,对仗工稳,如对联中的“小对句”一般。以词义近而意远者为上乘。 例一:“红五分”(猜电影名一) 谜底:“黑三角”。 例二:“五月黄梅天”(猜饮料一) 谜底:“三星白兰地”。
       31、隐目格 此格与其他格有所不同(只有探骊格与其相似),根据谜面所示,只标出谜格,不标谜 目。猜射时,带出谜目并与谜底融为一体,以扣谜面。 例一:“说文解字”(隐目格) 谜底:“书名,论语”。其中“书名”实际上就是所隐谜目(因《说文解字》是一部书) 而“论语”即是书名,从字面上又能与谜面相扣。
       例二:“赤芍白芍”(隐目格) 谜底:“中药名,双花”。“赤芍”与“白芍”二者既是中药,又是花卉。 32、探骊格 又名“骊珠”格。格法与“隐目”格相似。谜条上只写出谜面与谜格,不标出谜目,猜 时带出谜目并与谜底融为一体,以扣谜面。
       例一:“吾”(探骊格) 谜底:“成语,有言在先”。谜面只有一个 “吾”字,根据联想推断,要成为一个语 字,必须在“吾”字前加个“讠”字,才能构成“语”字。“成语”即谜目,与“有言在先” 融为一体,以扣谜面。 例二:“旭”(探骊格) 谜底:“节日,八一”。
      “旭”节去一个“日”为“九”,“八一”之和为“九”。 33、蕉心格 又名“乙中”格。谜底须四字以上的偶数词或词组,中间两字位置互换后与上下文融为 一体,以扣谜面。 例一:“魔术表演”(猜成语一) 谜底:“化为乌有”。“为乌”互换位置后,连续读成“化乌为有”,扣合谜面。
       例二:“暴君”(猜法律名词二) 谜底:“元凶、首恶”。“凶”有“首”互换位,连续读为“元首”,扣合谜面。 34、抵销格 谜底一般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组成。中间除有相同的字外,还含有与“抵销”义有关 的关联词,如“掉、去、省、没、迁、无”等字。
      相互抵销后以所余字扣谜面。 例:“说”(猜古人名二) 谜底:“司马谈、司马迁”。将谜底中相同的“司马”去掉,“迁”字摒除,余“谈” 字与谜面相扣。 。

    聪***

    2009-02-06 19:34:35

其他答案

    2009-02-06 19:39:53
  •   谜格也称谜律,就是在某些谜语制谜和猜谜的时候,必须遵守的各种特殊格式。不是所有的谜语都要用“格”,但凡是用格的谜语就得按各种格的规定来猜,否则就无法猜中。 
    谜格在清朝中期逐渐兴起,到晚清,根据各种谜书来考查,谜格实不下数十上百个。至今有的谜格已被淘汰,但也有的在新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
      仍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常用的迷格有: 解铃格 解铃格来自“解铃还须系铃人”这句成语。明代瞿汝稷编的《指月录》里有段记载:有个法眼大师问众和尚:“系在老虎脖子上的铃,谁能解下来?”泰钦禅师回答:“原来系铃的人能解下来。”解铃格是它的借义。
       古代是用圈读的方法来处理四声的变化和改读本音的。凡是改读字的本音,就要在字的右上方用朱笔圈上红圈,好像铃铛,一看就知道应该改读他音,这叫做圈读。 解铃格就是把应圈读的字,故意取消圈读,仍读本音。还有一种不读本音而故意圈读即改变四声的,叫系铃格。
      如: 劳动竞赛 (打一古人名) 谜底是“比干”,“干”字读平声gān;与谜面扣令的“干”字应圈读为去声gān。 皓首格 李陵与苏武诗有一句“皓首以为期”,皓首是年老发白之意。所以谜底的首字是白字,叫皓首格,也叫白头格,素冠格,冠玉格,谜底的前两个字都是白字叫双皓首。
      如: 废品 (射水浒人名一) 谜底是“吴用”,首字是白字,应是“无用”。 素心格 陶潜《移居诗》有一句“闻多素心人”,素心是心地洁白之意,所以谜底中间的字是白字叫素心格,也叫玉带格、玉腰格。谜底必须是三个以上的单数词。如: 分外眼红 (打一京剧名) 谜底是“一箭仇”,中间“箭”字是白字,应是“一见仇”,与“分外眼红”相扣。
       粉底格 谜底最末一个字是白字。如: 垂钓 (打一数学名词) 谜底是“等于”,末一字“于”是白字,应为“鱼”。 梨花格 岑参在《白雪歌》里写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梨花格就是借用了这诗意,谜底全是白字。
      如: 不容易湿 (打一历史朝代名) 谜底“南朝”,是“难潮”的谐音。 丹心格 阮籍诗:“丹心失恩泽”,丹心谓忠正之心。所心谜底中间的是正字,余皆白字的叫丹心格。如: 手拿泥鳅 (打一外国地名) 谜底是“渥太华”。谜面意扣“握太滑”。
       虾须格 谜底的第一个字左右分离为两字,如: 欲言又止 (打一词汇) 谜底是“味道”。第一个字“味”左右分离成口未二字。口未道即嘴没说。 碎锦格 谜底每个字都拆开成两字或三字。如: 众口一词 (打一邮电用物) 谜底是“信筒”。
      把信筒二字拆开读成“人言个个同”与谜面相扣。 徐妃格 《南史后妃传》里记有徐妃的一段故事:她因为梁元帝萧绎瞎了一只眼睛,所以每当元帝要进宫的时候,就半妆等候,元帝见了之后大怒而去。因此,谜底去掉每个字相同的左或右偏旁,最后只剩下每个字的一半,叫徐妃格。
      谜底每个字必须是相同的偏旁。如: 夜梦肥猪拱门 (打一植物名) 谜底是“核桃”去掉半边成为“亥兆”,亥是猪,梦乃预兆。 摘遍格 谜底每个字去掉上半截相同的部首,叫摘遍格。谜底每个字必须是相同部首。如: 夏到三庚 (打中药名一) 谜底是“茯苓”。
      去掉相同的“艹”头,便是伏令。 放踵格 谜底每个字弃下半截同旁部首字,叫放踵格。如: 十厘之积 (打名词一) 谜底是“忿懑”,弃下半截“心”字,成为“分满”。 摩顶格 谜底删去首字,不入谜意,叫摩顶格,或升冠格、落帽格。
      如: 花木兰从军记 (打一书名) 谜底是“儿女英雄传”。删去第一个字为“女英雄传”与谜而相扣。 下楼格 把谜底的首字移作末字,叫下楼格。如: 长征 (打一水浒人名) 谜底是“程万里”。把首字移作末字,意谓万里程。 秋千格 谜底必须两个字,象打秋千一样从下往上倒过来读。
      如: 米粮川 (打一地理名) 谜底是“河谷”;倒读是谷河,米粮扣谷,川扣河。 卷帘格 谜底限定三个字以上,象珠帘倒卷一样,谜底要从下而上倒过来读。如: 甘露寺相亲 (打一电影演员名) 谜底是“中叔皇”,卷过来为“皇叔中”。
       求凰格 谜面为上联,谜底为下联。要下联即谜底的前面或后面加上“对、双、比、配、齐、合、偶、匹”等字词,象凤求凰一样成对成双。如: 黄金 (打一画家名) 谜底是“齐白石”,“黄金”应对“白石”,再加一个齐字。 此外还有红豆格、集锦格、叠锦格、乙上格等用得较普遍的谜格。
       。

    飞***

    2009-02-06 19:39:53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