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求天津到蓟县2日游的旅游线路,最佳行程安排,和价格

首页

求天津到蓟县2日游的旅游线路,最佳行程安排,和价格

女友从来没去过蓟县,我也好久没去了,想趁这个五一带她去玩玩。黄崖关长城和盘山是必须得去的,还有其他的一些景点也想多去几个。
不知道行程怎么来安排,还有住宿问题该怎么解决。
我们打算早上从北站坐7点40的火车去。
还有,我计划着把我们总体费用控制在350以内,最好是300以内。
请各位帮忙给安排一下最佳的路线。最好能顺便把要去的景点的费用给列个大概其的清单。
50分送上,希望能给我个合理的计划。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9-04-22 14:58:12
      通指引: 从北京出发:南线: 从北京八王坟出发,走京通快速、京哈高速、经三河县城直达蓟县县城。北线: 从北京东三环出发,走京顺线,过顺义,走平顺线,过金海湖,前行到蓟县罗庄子乡王庄桥往右行沿津围公路直达蓟县。行程88公里。从天津出发:从河北客运到蓟县,每10分钟一趟,到蓟县到八仙山的中巴。
       八仙桌是一块2米见方的一块巨石,传说铁拐李等八仙遨游东海经此地,聚云前面此峰之上,观此地云遮雾罩的群峰,清幽的峡谷,淙淙溪流,茫茫林海,鲜花满山,彩蝶飞舞,百鸟争鸣,似仙境一般,由山峰行于此,在这块巨石上野餐小憩,后来人们称这个巨石为“八仙桌子”,流传至今。
      八仙桌子周围四面环山,环境优美,景色宜人,特别是以八仙山命名的“东陵八仙花”,便是争奇斗艳,为赞此美景有诗一首:仙山谷底石径斜,幽林深处有人家。云海尖头亭阁俏。绿波涌动八仙花。阁俏。绿波涌动八仙花。阁俏。绿波涌动八仙花。 聚仙峰名称来源于神话传说,相传铁拐李等八仙曾经此上空而过,被这里美景所吸引,便降祥云聚于此山峰,故名“聚仙峰”。
      聚仙峰海拔1052米,是天津市最高峰。站在峰顶一览 众山小,雨季,天高云低,脚踩祥云,浮云流动,犹如身临险境一般。如晴空万里,早晨,一轮红日冉冉从东方升起,是观日出的最佳位置,四周望去 ,南可观“翠屏湖”,北可观燕山主峰“雾灵山”,西可观盘山“挂月峰”,东可观金碧辉煌的“清东陵”。
      为此景曾有一位诗人题诗一首:登临聚仙顶,坐观旭日红。清陵收眼底,翠湖达涛声。逶迤灵山尽,又连挂月峰。回首独此处,疑是瑶池中。 传说在唐贞观宗年间,这里住着一条鳄鱼精,是龙王派来专为百姓行雨之职,可它辜负了龙王的信任,玩忽职守,乱用职权,使这里非旱即涝,百姓饥荒难熬 。
      鳄鱼所作所为被巡海夜叉得知,并报告了龙王,龙王大怒,亲自查访,怒将鳄鱼用巨石压在山腰间,以示惩罚,至今我们仍能看到鳄鱼身子被压在岩石中,只露出头来望着此潭,正在悔过自新。 鳄鱼被龙王法办之后,行雨之职由玉龙代替,玉龙忠于职守,使方圆数百里风调雨顺,常年五谷丰登,偶遇天旱,百姓便到此求雨,说来也怪,总是有求必应,往往是求雨者还未到此已是大雨倾盆了,为了表示对玉龙的敬仰,百姓于唐贞观12年在此修建了龙王庙,从此这潭碧水便从未干涸过。
       仙姑泉传说是何仙姑为了滋养荷花而掘,此泉井一年四季从未干涸过,泉水上面漂浮着对人体有益的松花粉,有首古诗这样赞美仙姑泉:泉底白沙净,净水碧又清。青山映倒影,影衬松花中。周边的老百姓常到这里采饮水,据说此泉水还能祛瘟疫,治百病。为了感谢何仙姑功德,不知什么时候在这泉井旁边雕塑了汉白玉仙姑像,以便后人供奉敬仰。
       八仙山拟木山门位于亲水广场东侧,八仙山景区入口处,整体为钢筋水泥结构,树高13米,直径3米,三棵巨松高耸入云,名为“古树逢春”,寓意八仙山经过坚持不懈的保护使生态环境“古木逢春”般迎来重生。树身上书“八仙山”三个金色大字,由已故著名书法家刘炳森先生手书,字体苍劲有力,体现山之气魄。
       八仙山松林浴场面积1996亩,油松12万余株,每到春夏之交,松树开花,微小的花粉颗粒漂浮在空气中,很容易被人体所吸收。据最新的医学研究证明,松花粉对增加人体免疫力、防癌、治疗 心脑血管疾病有特效。因此,松花浴风靡全球,另外,松树能净化空气,增加大气中负氧离子含量,这里负离子含量可达每立方厘米1000个以上,是天然的氧吧。
       一只巨型金龟深卧峰顶,爪盘岩石,头望北斗,形象逼真,活灵活现,关于这只金龟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相传,东海龙宫中有一位能歌善舞、美丽多姿的侍女,名叫阿娇,她原本是北斗七星中的一颗星,私自下凡到东海龙宫与这只金龟相爱,两个恩爱如胶似漆,可在八仙大闹东海时,阿娇被吕洞宾误杀,回归北斗星座。
      阿娇走后,金龟悲痛欲绝,一心要给阿娇报仇,后得知八仙巡游到此,追至此地,欲与八仙决一雌雄,终因法力不支,寡不敌众,被八仙制服在此山峰之上,虽已化为巨石,仍头望北斗,思念娇妻。 石洞沟探险区:是八仙山距离最远的景点,它形成于36亿年前的太古界与18亿年前的中上元古界岩层的断裂,由于谷深、路险,至今人迹罕至,始终保持着它的原始状态,石洞沟内夏季三道瀑布飞流直下,春季五月份随是鲜花满坡,但沟底冰瀑布仍未融化成河,冰瀑布非常壮观。
      大型野兽在这里时常出没,特别是二月、八月,各种野兽聚于此,夜间各种野兽眼睛放射出各种光芒,将整个山谷照亮,所以,这里有“不夜谷”之说。石洞沟并无洞,因峡窄谷险,树木相交,藤萝纠缠,枝叶相掩,遮天蔽日,犹如一条绿色的隧道。故称石洞沟。关于石洞沟有一位诗人这样描写的:脚下泉水叮咚,头上百鸟啼鸣。
      响晴白日无天,人在绿洞穿行。 。

    d***

    2009-04-22 14:58:12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度假旅游 相关知识

  • 吃喝玩乐
  • 娱乐休闲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