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紫禁城里的南三所指的是什么?

首页

紫禁城里的南三所指的是什么?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9-05-20 14:05:00
       (清代的皇子们,只有在幼年时候可以居住在东西六宫享受父母之爱,十岁迁出后宫,暂居毓庆宫或更为偏远的“南三所”,受封亲王后便彻底迁出紫禁城,到父皇赏赐的王府居住。)
    南三所位于外朝东路文华殿东北,为一组殿宇的总称。明朝这一带有端敬殿、端本宫,为东宫太子所居。
      其中原有殿名“撷芳殿”,清康熙年间太子允礽之宫人于此居住。乾隆十一年(1746年)在撷芳殿原址兴建三所院落,作为皇子居所。因其位在宁寿宫以南,故又称“南三所”,也称“阿哥所”或“所儿”,嘉庆朝以后多以“撷芳殿”代称整组建筑。 南三所共用宫门1座,面阔3间,进深1间,绿琉璃瓦歇山顶,当中开门,内外设礓磋慢道。
      门内有一东西窄长的小广场,广场北侧自东向西依次排列3所,每所皆为前后3进,形制完全相同:南端有琉璃门1座,前殿面阔3间,中殿、后殿皆面阔5间,绿琉璃瓦硬山顶。殿前都有东西配殿各3间,中殿前有井亭1座。此外还有耳房、顺山房、值房、膳房、净房等殿宇。
      整个南三所共有房200余间。乾隆十九年(1754年),三所又各添盖后罩房1座,黑琉璃瓦顶。 南三所位在紫禁城东部,按阴阳五行之说,东方属木,青色,主生长,故屋顶多覆绿琉璃瓦,并安排皇子在此居住。同时,依封建礼制,南三所建筑的屋顶皆为单檐硬山顶或歇山顶,形制较皇帝所用的殿宇等级稍逊。
       南三所建成后,嘉庆皇帝颙琰曾于乾隆四十年至六十年(1775-1795年)在中所居住,乾隆六十年(1795年)受封太子后移居毓庆宫。嘉庆年间,皇子幼年时先住在毓庆宫,成婚后移居南三所。此后道光皇帝、咸丰皇帝都曾在此居住。宣统年间,这里曾作为摄政王载沣的起居所。
       。

    唯***

    2009-05-20 14:05:00

其他答案

    2009-05-28 10:22:13
  • 南三所位于外朝东路文华殿东北,为一组殿宇的总称。明朝这一带有端敬殿、端本宫,为东宫太子所居。其中原有殿名“撷芳殿”,清康熙年间太子允礽之宫人于此居住。乾隆十一年(1746年)在撷芳殿原址兴建三所院落,作为皇子居所。因其位在宁寿宫以南,故又称“南三所”,也称“阿哥所”或“所儿”,嘉庆朝以后多以“撷芳殿”代称整组建筑。 
    

    a***

    2009-05-28 10:22:13

  • 2009-05-25 15:46:09
  •   南三所位于外朝东路文华殿东北,为一组殿宇的总称。明朝这一带有端敬殿、端本宫,为东宫太子所居。其中原有殿名“撷芳殿”,清康熙年间太子允礽之宫人于此居住。乾隆十一年(1746年)在撷芳殿原址兴建三所院落,作为皇子居所。因其位在宁寿宫以南,故又称“南三所”,也称“阿哥所”或“所儿”,嘉庆朝以后多以“撷芳殿”代称整组建筑。
          南三所共用宫门1座,面阔3间,进深1间,绿琉璃瓦歇山顶,当中开门,内外设礓磋慢道。门内有一东西窄长的小广场,广场北侧自东向西依次排列3所,每所皆为前后3进,形制完全相同:南端有琉璃门1座,前殿面阔3间,中殿、后殿皆面阔5间,绿琉璃瓦硬山顶。
      殿前都有东西配殿各3间,中殿前有井亭1座。此外还有耳房、顺山房、值房、膳房、净房等殿宇。整个南三所共有房200余间。乾隆十九年(1754年),三所又各添盖后罩房1座,黑琉璃瓦顶。    南三所位在紫禁城东部,按阴阳五行之说,东方属木,青色,主生长,故屋顶多覆绿琉璃瓦,并安排皇子在此居住。
      
      同时,依封建礼制,南三所建筑的屋顶皆为单檐硬山顶或歇山顶,形制较皇帝所用的殿宇等级稍逊。    南三所建成后,嘉庆皇帝颙琰曾于乾隆四十年至六十年(1775-1795年)在中所居住,乾隆六十年(1795年)受封太子后移居毓庆宫。嘉庆年间,皇子幼年时先住在毓庆宫,成婚后移居。

    才***

    2009-05-25 15:46:09

  • 2009-05-20 18:56:00
  •   南三所位于外朝东路文华殿东北,为一组殿宇的总称。
    南三所俗称阿哥所或叫所儿,位于上驷院之北。这里原来叫慈庆宫或撷芳殿,是明清两代皇太子居住的东宫或皇子们居住的宫殿。其中原有殿名“撷芳殿”,清康熙年间太子允礽之宫人于此居住。乾隆十一年(1746年)在撷芳殿原址兴建三所院落,作为皇子居所。
      因其位在宁寿宫以南,故又称“南三所”,也称“阿哥所”或“所儿”,嘉庆朝以后多以“撷芳殿”代称整组建筑。 南三所共用宫门1座,面阔3间,进深1间,绿琉璃瓦歇山顶,当中开门,内外设礓磋慢道。门内有一东西窄长的小广场,广场北侧自东向西依次排列3所,每所皆为前后3进,形制完全相同:南端有琉璃门1座,前殿面阔3间,中殿、后殿皆面阔5间,绿琉璃瓦硬山顶。
      殿前都有东西配殿各3间,中殿前有井亭1座。此外还有耳房、顺山房、值房、膳房、净房等殿宇。整个南三所共有房200余间。乾隆十九年(1754年),三所又各添盖后罩房1座,黑琉璃瓦顶。 南三所位在紫禁城东部,按阴阳五行之说,东方属木,青色,主生长,故屋顶多覆绿琉璃瓦,也称之为青宫。
      并安排皇子在此居住。同时,依封建礼制,南三所建筑的屋顶皆为单檐硬山顶或歇山顶,形制较皇帝所用的殿宇等级稍逊。南三所东边为御药房、太医院,西边为御茶膳房。 南三所建成后,嘉庆皇帝颙琰曾于乾隆四十年至六十年(1775-1795年)在中所居住,乾隆六十年(1795年)受封太子后移居毓庆宫。
      嘉庆年间,皇子幼年时先住在毓庆宫,成婚后移居南三所。此后道光皇帝、咸丰皇帝都曾在此居住。宣统年间,这里曾作为摄政王载沣的起居所。 。

    s***

    2009-05-20 18:56:00

  • 2009-05-20 14:19:10
  •   紫禁城里的南三所位于外朝东路文华殿东北,为一组殿宇的总称。
    明朝这一带有端敬殿、端本宫,为东宫太子所居。其中原有殿名“撷芳殿”,清康熙年间太子允礽之宫人于此居住。乾隆十一年(1746年)在撷芳殿原址兴建三所院落,作为皇子居所。因其位在宁寿宫以南,故又称“南三所”,也称“阿哥所”或“所儿”,嘉庆朝以后多以“撷芳殿”代称整组建筑。
       南三所共用宫门1座,面阔3间,进深1间,绿琉璃瓦歇山顶,当中开门,内外设礓磋慢道。门内有一东西窄长的小广场,广场北侧自东向西依次排列3所,每所皆为前后3进,形制完全相同:南端有琉璃门1座,前殿面阔3间,中殿、后殿皆面阔5间,绿琉璃瓦硬山顶。
      殿前都有东西配殿各3间,中殿前有井亭1座。此外还有耳房、顺山房、值房、膳房、净房等殿宇。整个南三所共有房200余间。乾隆十九年(1754年),三所又各添盖后罩房1座,黑琉璃瓦顶。 南三所位在紫禁城东部,按阴阳五行之说,东方属木,青色,主生长,故屋顶多覆绿琉璃瓦,并安排皇子在此居住。
      同时,依封建礼制,南三所建筑的屋顶皆为单檐硬山顶或歇山顶,形制较皇帝所用的殿宇等级稍逊。 南三所建成后,嘉庆皇帝颙琰曾于乾隆四十年至六十年(1775-1795年)在中所居住,乾隆六十年(1795年)受封太子后移居毓庆宫。嘉庆年间,皇子幼年时先住在毓庆宫,成婚后移居南三所。
      此后道光皇帝、咸丰皇帝都曾在此居住。宣统年间,这里曾作为摄政王载沣的起居所。

    撕***

    2009-05-20 14:19:10

  • 2009-05-20 14:01:57
  •         南三所位于外朝东路文华殿东北,为一组殿宇的总称。明朝这一带有端敬殿、端本宫,为东宫太子所居。其中原有殿名“撷芳殿”,清康熙年间太子允礽之宫人于此居住。乾隆十一年(1746年)在撷芳殿原址兴建三所院落,作为皇子居所。因其位在宁寿宫以南,故又称“南三所”,也称“阿哥所”或“所儿”,嘉庆朝以后多以“撷芳殿”代称整组建筑。
          南三所共用宫门1座,面阔3间,进深1间,绿琉璃瓦歇山顶,当中开门,内外设礓磋慢道。门内有一东西窄长的小广场,广场北侧自东向西依次排列3所,每所皆为前后3进,形制完全相同:南端有琉璃门1座,前殿面阔3间,中殿、后殿皆面阔5间,绿琉璃瓦硬山顶。
      殿前都有东西配殿各3间,中殿前有井亭1座。此外还有耳房、顺山房、值房、膳房、净房等殿宇。整个南三所共有房200余间。乾隆十九年(1754年),三所又各添盖后罩房1座,黑琉璃瓦顶。    南三所位在紫禁城东部,按阴阳五行之说,东方属木,青色,主生长,故屋顶多覆绿琉璃瓦,并安排皇子在此居住。
      同时,依封建礼制,南三所建筑的屋顶皆为单檐硬山顶或歇山顶,形制较皇帝所用的殿宇等级稍逊。    南三所建成后,嘉庆皇帝颙琰曾于乾隆四十年至六十年(1775-1795年)在中所居住,乾隆六十年(1795年)受封太子后移居毓庆宫。嘉庆年间,皇子幼年时先住在毓庆宫,成婚后移居南三所。
      此后道光皇帝、咸丰皇帝都曾在此居住。宣统年间,这里曾作为摄政王载沣的起居所。

    1***

    2009-05-20 14:01:57

  • 2009-05-20 14:00:46
  •   南三所位于外朝东路文华殿东北,为一组殿宇的总称。明朝这一带有端敬殿、端本宫,为东宫太子所居。其中原有殿名“撷芳殿”,清康熙年间太子允礽之宫人于此居住。乾隆十一年(1746年)在撷芳殿原址兴建三所院落,作为皇子居所。因其位在宁寿宫以南,故又称“南三所”,也称“阿哥所”或“所儿”,嘉庆朝以后多以“撷芳殿”代称整组建筑。
         南三所共用宫门1座,面阔3间,进深1间,绿琉璃瓦歇山顶,当中开门,内外设礓磋慢道。门内有一东西窄长的小广场,广场北侧自东向西依次排列3所,每所皆为前后3进,形制完全相同:南端有琉璃门1座,前殿面阔3间,中殿、后殿皆面阔5间,绿琉璃瓦硬山顶。
      殿前都有东西配殿各3间,中殿前有井亭1座。此外还有耳房、顺山房、值房、膳房、净房等殿宇。整个南三所共有房200余间。乾隆十九年(1754年),三所又各添盖后罩房1座,黑琉璃瓦顶。   南三所位在紫禁城东部,按阴阳五行之说,东方属木,青色,主生长,故屋顶多覆绿琉璃瓦,并安排皇子在此居住。
      同时,依封建礼制,南三所建筑的屋顶皆为单檐硬山顶或歇山顶,形制较皇帝所用的殿宇等级稍逊。   南三所建成后,嘉庆皇帝颙琰曾于乾隆四十年至六十年(1775-1795年)在中所居住,乾隆六十年(1795年)受封太子后移居毓庆宫。嘉庆年间,皇子幼年时先住在毓庆宫,成婚后移居南三所。
      此后道光皇帝、咸丰皇帝都曾在此居住。宣统年间,这里曾作为摄政王载沣的起居所。

    l***

    2009-05-20 14:00:46

  • 2009-05-20 13:51:36
  • 南三所位于外朝东路文华殿东北,为一组殿宇的总称。明朝这一带有端敬殿、端本宫,为东宫太子所居。其中原有殿名“撷芳殿”,清康熙年间太子允礽之宫人于此居住。乾隆十一年(1746年)在撷芳殿原址兴建三所院落,作为皇子居所。因其位在宁寿宫以南,故又称“南三所”,也称“阿哥所”或“所儿”,嘉庆朝以后多以“撷芳殿”代称整组建筑。
    

    c***

    2009-05-20 13:51:36

  • 2009-05-20 13:51:03
  •   南三所位于外朝东路文华殿东北,为一组殿宇的总称。明朝这一带有端敬殿、端本宫,为东宫太子所居。其中原有殿名“撷芳殿”,清康熙年间太子允礽之宫人于此居住。乾隆十一年(1746年)在撷芳殿原址兴建三所院落,作为皇子居所。因其位在宁寿宫以南,故又称“南三所”,也称“阿哥所”或“所儿”,嘉庆朝以后多以“撷芳殿”代称整组建筑。
       南三所共用宫门1座,面阔3间,进深1间,绿琉璃瓦歇山顶,当中开门,内外设礓磋慢道。门内有一东西窄长的小广场,广场北侧自东向西依次排列3所,每所皆为前后3进,形制完全相同:南端有琉璃门1座,前殿面阔3间,中殿、后殿皆面阔5间,绿琉璃瓦硬山顶。
      殿前都有东西配殿各3间,中殿前有井亭1座。此外还有耳房、顺山房、值房、膳房、净房等殿宇。整个南三所共有房200余间。乾隆十九年(1754年),三所又各添盖后罩房1座,黑琉璃瓦顶。 南三所位在紫禁城东部,按阴阳五行之说,东方属木,青色,主生长,故屋顶多覆绿琉璃瓦,并安排皇子在此居住。
      同时,依封建礼制,南三所建筑的屋顶皆为单檐硬山顶或歇山顶,形制较皇帝所用的殿宇等级稍逊。 南三所建成后,嘉庆皇帝颙琰曾于乾隆四十年至六十年(1775-1795年)在中所居住,乾隆六十年(1795年)受封太子后移居毓庆宫。嘉庆年间,皇子幼年时先住在毓庆宫,成婚后移居南三所。
      此后道光皇帝、咸丰皇帝都曾在此居住。宣统年间,这里曾作为摄政王载沣的起居所。 。

    1***

    2009-05-20 13:51:03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