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明朝时期,古观象台设有哪些天文仪器?

首页

明朝时期,古观象台设有哪些天文仪器?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9-05-24 15:49:13
    明代台上置有大型铜铸天文仪器浑天仪、简仪、浑象仪(天球仪)等,台下是紫微殿、漏壶房、晷影堂等建筑,内置圭表、漏壶等仪器。崇祯年间(1629~1638年)由徐光启、李天经等人先后制造了极限大仪、平悬浑仪、平面日晷、候时钟、望远镜、沙漏等仪器。

    撕***

    2009-05-24 15:49:13

其他答案

    2009-05-31 16:01:26
  •   明朝建立后,于明正统七年(1442)在元大都城墙东南角楼旧址上修建观星台,放置了浑仪、简仪、浑象等天文仪器,并在城墙下建紫微殿等房屋,后又增修晷影堂。此时观星台和其附属建筑群已颇具规模。
        
    崇祯二年(1629年)至八年(1635年),徐光启、李天经等人先后制作了一大批天文仪器,包括纪限仪、平悬浑仪、平面日晷、转盘星晷、候时钟、望远镜、交食仪、列宿经纬天球、万国经纬地球、沙漏等,安放在台上。
       --------------------------- 早在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天文学家王恂、郭守敬等在今建国门观象台北侧建立了一座司天台,成为北京古观象台最早的溯源。 北京古观象台建于明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之一,同时也是我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天文台。
      它以建筑完整、仪器配套齐全、历史悠久而闻名于世。 1644年清政权建立之后,改观星台为观象台,并接受汤若望的建议,改用欧洲天文学的方法计算历书。1669-1674年,由康熙皇帝授命,南怀仁设计和监造了6架新的天文仪器:赤道经纬仪、黄道经纬仪、地平经仪、象限仪、纪限仪和天体仪。
      康熙五十四年(1715)纪理安设计制造了地平经纬仪。乾隆九年(1744年),乾隆皇帝又下令按照中国传统的浑仪再造一架新的仪器,命名为玑衡抚辰仪。至此,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八架古仪都已装备完毕。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德、法两国侵略者曾把这8件仪器连同台下的浑仪、简仪平分,各劫走5件。
      法国将仪器运至法国驻华大使馆,后在1902年归还。德国则将仪器运至波茨坦离宫展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根据凡尔赛和约规定,于1921年装运回国,重新安置在观象台上。 1911年辛亥革命后,观象台改名为中央观象台, 1927年,紫金山天文台筹建后,古观象台不再作观测研究,于1929年改为国立天文陈列馆。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进逼北京,为保护文物,将置于台下的浑仪、简仪、漏壶等7件仪器运往南京。现这7架仪器在分别陈列于紫金山天文台和南京博物院。 解放后,北京古观象台于1982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1983年重新对外开放。
      在国外享有极高的声誉。许多国家的政府首脑、高级官员和科学界同行如英国首相布莱尔、比利时首相伏斯达等都曾慕名前来参观考察。 北京古观象台台体高约14米,台顶南北长20.4米,东西长23.9米。上设8架清制天文仪器。从明正统初年到1929年止,古观象台从事天文观测近500年,是现存古观象台中保持连续观测最悠久的,它还以建筑完整和仪器配套齐全,在国际上久负盛名。
      清制8架铜仪除了造型,花饰,工艺等方面具有中国的传统外,在刻度,游表,结构等方面,还反映了西欧文艺复兴时代以后,大型天文仪器的进展和成就。它们是东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新中国成立后,古象台移交给北京天文馆,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放时间:9:00-4:30 夏季:9:00-6:00 全年开放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裱褙胡同2号 邮编:100005 电话:65242202 北京古观象台院内陈放的中国古代天文仪器主要有:明代原大铜制浑仪(复制品)、元代1:3铜制简仪(复制品)、元代原大铜制正方案(复制品)。
      后院陈放有日晷和圭表等古代计时仪器。这些具有历史研究价值的古代天文仪器多年来一直深受关注。 北京古观象台《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展》之《时间历法》部分主要介绍了我国时间历法的形成发展过程和主要研究成果。我国古代的历法较为特殊,大多为阴阳合历,从古六历到清时宪历,共102种。
      其中仅有2部纯阳历,前后经历了五次较为重大的历法改革。展览运用文字和图片说明手段介绍了我国不同朝代的历法概况。同时,展出了我国古代使用的一些时间量具,如日晷、圭表等。同时,亦有数架移自上海徐家汇天文台和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近代天文摆钟原件。 北京古观象台《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展》之《天象记事》部分主要介绍了我国古代天文学的一些主要历史事件和观测成就。
      例如:公元前5000年的“仰韶文化”大汶口出土的彩陶天文图案、公元8世纪的敦煌星图、以及我国传统的三垣二十八宿天区划分等。同时,展览还介绍了我国古代的一些天文研究成果:如对太阳黑子、哈雷彗星、以及超新星等的研究。展览立足于给观众以中国古代天文知识的全面了解,运用丰富的展陈手段,并有相当数量的实例模型。
      展览展出多年,深受国内外观众好评,同时亦常年作为青少年课外活动的教育基地 北京古观象台《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展》之《灵台仪象》部分主要对我国古代天文台的发展历史和主要研究用仪器作了较为概括的介绍。展览表现了从西汉天文遗址开始一直到北京古观象台的中国天文研究机构发展历程以及浑仪和简仪等我国古代著名的天文观测仪器。
      展览深入浅出,寓教于乐,运用了大量实例模型与照片,同时还展出了我台首创研制的铜制古代天文仪器比例模型。展览自展出以来深受参观者和天文爱好者的欢迎。 。

    才***

    2009-05-31 16:01:26

  • 2009-05-31 13:17:53
  • 明朝时期,古观象台设天文仪器有:
    台上置有大型铜铸天文仪器浑天仪、简仪、浑象仪(天球仪)等,台下是紫微殿、漏壶房、晷影堂等建筑,内置圭表、漏壶等仪器。崇祯年间(1629~1638年)由徐光启、李天经等人先后制造了极限大仪、平悬浑仪、平面日晷、转盘星晷、候时钟、望远镜、交食仪、列宿经纬天球、万国经纬地球、沙漏等仪器。 
    

    a***

    2009-05-31 13:17:53

  • 2009-05-24 19:06:48
  •    明朝时期,古观象台设天文仪器有:
    明代台上置有大型铜铸天文仪器浑天仪、简仪、浑象仪(天球仪)等,台下是紫微殿、漏壶房、晷影堂等建筑,内置圭表、漏壶等仪器。崇祯年间(1629~1638年)由徐光启、李天经等人先后制造了极限大仪、平悬浑仪、平面日晷、转盘星晷、候时钟、望远镜、交食仪、列宿经纬天球、万国经纬地球、沙漏等仪器。
       古观象台最初为元代的司天臺。元(蒙古)灭金、宋后,将开封和杭州的司天监人员都集中到了大都。在王恂和郭守敬的带领下,他们改筑大都城的东南角楼,建立司天台,并且制作了浑仪、简仪、圭表、浑象等观测仪器。元末明初,司天台毁于战火,设备全部运往南京的鸡鸣山观星台。
      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成祖迁都北京后,由于设备依然留在南京,所以较长一段时间内只能凭肉眼观测。 正统四年(1439年)至七年(1442年),行在钦天监监正皇甫仲和仿照南京的设备,复制了浑仪、简仪、圭表、浑象等仪器,并将内城城墙的东南角即元司天台的旧址改筑为观星台,从此开始了连续的天文观测活动。
       台边西侧最初建有紫微殿,数年后的正统十一年(1446年)又增筑了晷景堂,从而形成目前的建筑布局。崇祯二年(1629年)至八年(1635年),徐光启、李天经等人先后制作了一大批天文仪器,包括纪限仪、平悬浑仪、平面日晷、转盘星晷、候时钟、望远镜、交食仪、列宿经纬天球、万国经纬地球、沙漏等,安放在台上。
       。

    l***

    2009-05-24 19:06:48

  • 2009-05-24 17:49:16
  •     据资料介绍,北京古观象台是一座古朴的城堞式青砖建筑,位于北京市建国门立交桥西南角,始建于明朝正统年间(约公元1442年左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台之一。台上安放有大型天文观测仪器,台下有紫微殿和晷影堂等附属建筑物,在明代已大体形成现在的布局。
      它以建筑完整、仪器精美、历史悠久和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独特地位而闻名于世。     北京古观象台在明朝时被称为“观星台”,台上陈设有简仪、浑仪和浑象等大型天文仪器,台下陈设有圭表和漏壶。清代时观星台改称“观象台”,辛亥革命后改为中央观星台。
          清代康、乾年间,天文台上先后增设了八件铜制的大型天文仪器,均采用欧洲天文学度量制和仪器结构。从明朝正统年间,到1929年止,北京古观象台连续从事天文观测达五百年,在世界上现存的古观象台中,保持着连续观测最久的历史记录,而且,它还以建筑完整和仪器配套齐全而在国际上久负盛名。
      清代制造的八件大型铜制天文仪器体形巨大,造型美观,雕刻精湛。除了造型、花饰、工艺等方面具有中国的传统特色外,在刻度、游表和结构方面还反映了西欧文艺复兴时代以后大型天文仪器的进展和成就,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它们不仅是实用的天文观测工具,还是举世无双的历史文物珍品。
           现在北京古观象台已经改建为北京古代天文仪器陈列馆,属于北京天文台,继续在科学和科普领域发挥着作用。

    唯***

    2009-05-24 17:49:16

  • 2009-05-24 15:51:00
  •    北京古观象台院内陈放的中国古代天文仪器主要有:明代原大铜制浑仪(复制品)、元代1:3铜制简仪(复制品)、元代原大铜制正方案(复制品)。后院陈放有日晷和圭表等古代计时仪器。这些具有历史研究价值的古代天文仪器多年来一直深受关注。

    1***

    2009-05-24 15:51:00

  • 2009-05-24 15:48:18
  • 北京古观象台始建于明代正统七年(1442年),高14米,台下两侧配有紫微殿等建筑。其建成后便将已于明正统四年铸造的浑天仪、璇玑玉衡、天体仪及元代郭守敬造的简仪等天文仪器一同安放在台上使用。

    i***

    2009-05-24 15:48:18

  • 2009-05-24 15:48:03
  • 明初攻克北京时毁于战火,残存的天文仪器被运往南京保存。明正统七年(1442年)时重建此台,古观象台是由元代大都城的东南角楼改建而成的高台砖砌建筑。改名“观星台”,并复制了一套仪器,明代台上置有大型铜铸天文仪器浑天仪、简仪、浑象仪(天球仪)等,台下是紫微殿、漏壶房、晷影堂等建筑,内置圭表、漏壶等仪器。崇祯年间(1629~1638年)由徐光启、李天经等人先后制造了极限大仪、平悬浑仪、平面日晷、候时钟、望远镜、沙漏等仪器。

    1***

    2009-05-24 15:48:03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