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高分 求手足口病治疗及饮食

首页

高分 求手足口病治疗及饮食

小孩不到四周岁。8月11日即昨天晚上有点热,体温37。6度。一会就退了。一直没烧。今天早上发现有起小包。医院确诊手足口。医院只嘱咐喝板蓝根,口腔用西瓜霜。在家观察。应该是症状较轻。现脚有一粒。手有不明显多粒。屁股上也有。口腔也有。咽痛。其他症状无。我想请问的是,这样治疗是否可以。有点担心。是否有其他合适治疗方案,适合孩子。另外,可有什么适合的饮食。网上查了下,只是笼统的说,是不是鱼肉蛋一切都不行。牛奶豆浆的什么行吗。如果有具体的手足口病的食谱就更好了。
 
从网上粘的就不要发了哦。如果有自己孩子亲身经历过的希望不望赐教。

如果答案非常好。还会加分。爱问里有几千分的。谢谢大家了!

另问下,是否不能外出。在不传染给其他人的情况下。比如小区楼下。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9-08-17 15:35:09
    我家宝宝和你孩子一样大,前几天刚得了,现在好了,这个病没那么吓人,正确对待就可,医生开了炎宁颗粒和利巴韦林喷剂,我家孩子没有发烧,红疹也不多,膝盖和屁股上多点,吃了药2天后还是有,我就查了一下,看有的妈妈给孩子买药膏擦,我就问了,后来买了阿昔洛韦乳膏擦了,2天红疹就瘪了下去,很管用,你可以试试,另外不要吃海鲜类的东西,其他吃的别烫了,现在天热,吃点温的就行,尽量别出门(我孩子还是出去小区晒太阳了,呵呵)孩子快好了的时候用消毒液擦擦家具玩具什么的,别重复感染,祝好~对了,另外我查了一下,很多中医都说板蓝根对这个病的治愈效果不大好,你可以去别家医院看看

    b***

    2009-08-17 15:35:09

其他答案

    2009-08-18 17:29:17
  • 我女儿今年四岁多了。她在去年的8月份也得了手足口病,嘴里起了水泡,手心里有许多小红点,是去幼儿园时幼儿园的保健医生发现的。去医院检查了,然后开了些消炎药(好象利巴伟林颗利,是抗病毒的药)。和一些口服液回来(好象是蓝芩口服液),但是没有吃板蓝根,医生根本都没提过。可惜药单早都不在了,要不我可以确定的告诉你了。
    在家必须要隔离18天,然后再去医院复查,没事了才去上的幼儿园。
    没事的,你不要着急,只要发现的早,没有引起其它的症状就不要紧的。
    在饮食上我没有特别的控制。和平时吃的一样,不要吃太油腻的,也不要吃刺激性的食物,不要吃太甜的食物。但这时一定要多吃青菜与水果,多喝水,注意卫生情况,最好不要去人多的地方,也不要与其他小朋友接触,否则会传染的。
    

    1***

    2009-08-18 17:29:17

  • 2009-08-15 09:06:07
  •   你好:
        儿童手足口病早防早好 
     ★目前手足口病还没有预防疫苗。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平时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在疾病高发期,家长应加强孩子的营养,增强抵抗力。
    ★督促孩子养成饭前便后勤洗手、不喝生水、不食生冷和不净食物的习惯。
       ★家长还应将孩子的餐具、玩具等用品及时消毒,预防病从口入。 ★尽量避免让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以防孩子与患儿亲密接触。 ★家长还要注意孩子的休息,避免日光曝晒,防止因过度疲劳降低抵抗力。 如果患病,如何护理 ★宝宝患病后应留在家中,直到热度、皮疹消退及水泡结痂。
      一般需隔离2周。 ★患儿用过的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应彻底消毒。一般常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及煮沸消毒。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可置于日光下暴晒。患儿的粪便需经含氯的消毒剂消毒2小时后倾倒。 ★患儿居室内应空气新鲜,温度适宜,定期开窗通风,每日进行空气消毒。
      居室内应避免人员过多,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浊,继发感染。 ★患儿一周内应卧床休息,多饮温开水。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饮食宜清淡、可口、易消化,口腔有糜烂时可以吃一些流质食物。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应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细菌继发感染,每次餐后用温水漱口。
      口腔有糜烂时可涂金霉素、鱼肝油,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 ★患儿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应宽大、柔软,经常更换。床铺应平整干燥。剪短患儿指甲,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防止抓破皮疹。 ★臀部有皮疹的婴儿,应随时清理患儿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疱疹破裂者,局部可涂擦1%龙胆紫或抗菌素软膏。 ★手足口病一般为低热或中等度热,无需特殊处理,可让患儿多饮水。如体温超过38.5℃,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退热剂。 来源:39健康网社区 。

    1***

    2009-08-15 09:06:07

  • 2009-08-14 10:18:27
  • 目前唯一的科学依据就是“肠道病毒EV71”
    如果不去查清楚是否有--肠道病毒EV71
    看到皮肤出现问题,就下结论是“手足口病”有点荒唐...
    不知是哪一个创始人发明了“手足口病”
    这个人估计不是懂医的人,
    干脆把“皮肤科”去掉得了,
    因为“手足口病”涵盖了皮肤病,可以把所有的皮肤问题都叫做“手足口病”,
    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凡是手上、脚上、口腔出现问题就叫手足口病?腿上,手臂上,身上,脸上就不是?
    而医院确诊手足口病似乎不用检查病毒EV71......
    而EV71病毒似乎专门侵害“手上、脚上、口腔”
    看来EV71病毒还是智能病毒,
    而板蓝根,口腔用西瓜霜又是杀毒的特效药!!!
    建议不要把平平常常的皮肤病问题当做“手足口病”来治疗。
    以上是个人观点。
    

    s***

    2009-08-14 10:18:27

  • 2009-08-13 15:38:54
  • 首先要注意家里的环境卫生,把一切宝宝接触过的物品,最主要的是玩具,都要洗一下,还有被褥,都要换下来,用84消毒液洗一下,晒干。
    在宝宝没有完全好这一段时间里最好坚持每天都用消毒液擦地板,桌子,按说明书的浓度稍微高一点就可以,也别太高了。
    我家宝宝当时得的时候,我给宝宝吃了利巴韦林含片,效果还不错,吃完的第二天就症状都消失了。但是利巴韦林可能对宝宝身体不好,你自己看着办吧,我当时是觉得又不常吃,只吃一两次问题不大,现在有时也担心会有什么后遗症。
    对于宝宝手脚上的水泡,可以趁宝宝睡着的时候,用针把水泡挑坏,然后用紫药水涂上去,但是记得涂紫药水是把水泡里面的全部涂上才行。紫药水是强氧化剂,可以杀死病毒的。

    我***

    2009-08-13 15:38:54

  • 2009-08-13 15:19:53
  • 预防手足口病勤洗手多晒衣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专家认为,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广东省绝大部分病例以轻型病例为主,患儿一般一周内即可自行康复,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脑膜脑炎等并发症。春季手足口病病例将开始增加,主要与气候变化(潮湿、多雨)等有关。
      专家提醒公众,手足口病是可防可控的。家庭预防手足口病要做到:一是勤洗手;二是加强居室内空气流通;三是经常彻底清洗儿童的玩具或其他用品,勤晒衣被;四是家长应尽量少让孩子到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以减少被感染机会;五是如有不适,及早到正规医院就诊。此外,还要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防止过度疲劳而降低免疫力
    

    雨***

    2009-08-13 15:19:53

  • 2009-08-13 00:23:23
  •    如何治疗手足口病?它能预防吗? 
    对手足口病无特效治疗方法。对症治疗以减轻发热、头痛和口腔溃疡引起的疼痛。预防措施包括常洗手,尤其是换尿布后;消毒有可能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清洗脏的衣物。儿童发病头几天不要上幼儿园和学校或参加其他聚会。以上措施可大大减少传播,但还不能完全阻断传播。
       中医:预防手足口病饮食清淡很重要 今日扬州网消息:为预防手足口病,昨天,我市将苏北人民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等三家医院列为手足口病监测点,并设立手足口病门诊。 出身扬州中医世家的郑俊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该病的关键。
      他还借助本报捐献了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祖传秘方。 手足口病以前叫假麻疹 郑俊谦,著名中医儿科专家郑汝谦之子,“谦”字门第五代传人。现为中国中医药学会会员,并开设中医儿科门诊部。郑俊谦说,手足口病以前被称作假麻疹。3岁以下婴幼儿易发病,轻度时亦称为“小儿急疹”或“奶疹”,重度时也称为“玫瑰疹”。
       按照中医理论,由于患儿内热素盛,复感时邪,病症多为高热、咳嗽、流涕、呕吐、全身出疹。他说,中医治疗最重要的就是要清透肺卫,让疹子出齐,以免其他刺激,引起疹子“陷伏之变”。一旦发生疹子内陷,病毒会到达肺部引起病毒性急性肺炎、到达心脏引起病毒性急性心肌炎,最严重的是到达脑部引起病毒性急性脑炎。
      如果治疗不及时不得法,则容易导致死亡。因此疹子出齐后,去热十分重要,要外达皮肤以发汗、内达肠胃以排便、呕吐。 患儿要饮食清淡多休息 郑俊谦认为,手足口病应按照“对症下药、辨证施治、临症加减再变通”的原则治疗。 对于初期、重症期手足口病,郑俊谦分别根据传统中医四大名著之一《温病条辨》和祖传秘方开出了处方。
      郑俊谦说,他父亲当年在苏北医院任职时,曾用该秘方多次救治好小儿重症“玫瑰疹”。 郑俊谦告诉记者,治疗肠道病毒EV71引起的疾病不可用抗生素和葡萄糖水,这样容易导致疹子内陷而致命。 郑俊谦表示,这种病具有季节性,3岁以下婴幼儿体内抗体少,冬春之季尤其易发。
      俗话说:要得小孩安,三分饥和寒。患手足口病的婴幼儿要做到饮食清淡,多加休息,避免受风,以免引起疹子陷伏和扩散传染。 。

    沉***

    2009-08-13 00:23:23

  • 2009-08-12 20:06:39
  •    西医治疗
      如果没有合并症,手足口病患儿多数一周即可痊愈。治疗原则主要是对症处理,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维生素B、C及抗病毒药物。此外,手足口病可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等病症,应及时复查。
      西医治疗手足口病的方法如下:
      1 ) 接触者应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2) 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尤其是脑、肺、心等重要脏器功能;危重病人特别注意监测血压、血气分析、血糖及胸片;
      3) 加强对症支持治疗,做好口腔护理;
      4) 注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对重要脏器的保护;
      5) 有颅内压增高者可给予甘露醇等脱水治疗,重症病例可酌情给予甲基泼尼松龙、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等药物;
      6) 出现低氧血症、呼吸困难等呼吸衰竭征象者,宜及早进行机械通气治疗;
      7)维持血压稳定,必要时适当给予血管活性药物;
      其他重症处理:如出现DIC、肺水肿、心力衰竭等,应给予相应处理。
         手足口病(hand foot mouth disease)是婴幼儿常见的传染病,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共同被认为是本病流行的主要原因。我国自1981年在上海始见本病,之后多个省市区均有报道。本病临床上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溃疡等表现为主,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
      2008年5月2日我国正式将手足口病列为丙类传染病进行法定传染病管理。本病目前尚没有公认的特效治疗手段,现对本病的药物治疗情况作如下概述。   1 西药治疗小儿手足口病   1。1 阿昔洛韦   阿昔洛韦为一种无环的嘌呤核苷酸类似物,其抗病毒作用为药物进入疱疹病毒感染的细胞后,与脱氧核苷竞争病毒胸腺激酶或细胞激酶,药物被磷酸化成活化性阿昔洛韦三磷酸酯,然后通过两种方式抑制病毒复制:①干扰病毒DNA的多聚糖,抑制病毒的复制;②在DNA多聚糖作用下,与增长的DNA链结合,引起DNA链的延伸中断。
      治疗剂量为20 mg/kg,加入10 %葡萄糖液100 mL静滴,1次/d;或者口服阿昔洛韦5~10 mg/(kg·d),3次/d。阿昔洛韦作为一种高效广谱的抗病毒药物,具有明显缩短发热及皮损愈合时间,减轻口腔疱疹疼痛,且在治疗期间未见任何副反应[1]。
         1。2 更昔洛韦   更昔洛韦又名丙氧鸟苷,是继阿昔洛韦之后新开发的广谱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抗病毒作用与阿昔洛韦类似。治疗剂量为5~10 mg/kg,加入10 %葡萄糖液100 mL静滴,1次/d,疗程3~5 d。用药期间酌情使用抗生素及退热药。
      黄世雄[2]研究表明更昔洛韦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优于利巴韦林,热退及疱疹消退的时间显著短于利巴韦林。但是,更昔洛韦对骨髓的抑制作用及远期毒副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陈云健[3]的研究表明使用利巴韦林注射液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效果优于单独使用上述任一种药物。
         1。3 干扰素   干扰素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抗病毒制剂,对多种病毒感染性疾病有明显疗效,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剂量为100万IU肌肉注射, 1次/d。其治疗机制是通过在细胞内阻断病毒mRNA的翻译,抑制病毒核糖核酸合成来阻止病毒复制,同时也能通过增强自然杀伤淋巴细胞毒素的活性而加强宿主免疫力。
      足量应用干扰素能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力,达到抑制病毒、促进机体康复目的[4]。胡恭等[5]研究表明干扰素联合中药制剂如小儿清热宁治疗手足口病具有明显疗效。   1。4 利巴韦林   利巴韦林作为抗病毒的常用药,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肯定。治疗剂量为10 mg/kg,加入10 %葡萄糖液100 mL静滴,1~3次/d,疗程3 d;或者口利巴韦林含片1/4~1/2片,4次/d。
      用药期间酌情使用抗生素及退热药。副反应是罕见的出汗,食欲不振及低血糖等。本药目前在一些大医院不再作为治疗手足口病的首选药物。但因其总体上副反应少且价格低廉,安全可靠,疗效高,适用于基层医院推广使用[6]。   1。5 思密达   思密达的有效成分是八面体蒙脱石微粒,具有层纹状分子结构,对消化道的病毒、细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有较强的固定、吸附和清除作用,对消化道黏膜有很强的覆盖能力,能与黏液蛋白相结合,提高黏膜屏障对攻击因子的防御功能,能促进上皮组织恢复和再生。
      对于手足口病的患儿特别是口腔溃疡严重的患儿以适量思密达用温开水搅成糊状,4次/d,分别于早、午、晚饭后及睡前涂于口腔溃疡局部,可明显缩短小儿口腔溃疡的愈合时间,未出现明显毒副作用。且思密达口味香甜,患儿易于接受,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7]。   2 中药方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   本病属中医“湿温”、“时疫”等范畴。
      病因为湿热疫毒,多因内蕴湿热,外受时邪,留于肺、脾、心三经而成。外邪自口鼻而入,侵袭肺、脾二经,肺主皮毛,故初期多见肺卫症状,如发热、流涕、咳嗽;脾主四肢,开窍于口,手足口受邪而为水疱,口舌生疱疹、溃疡。目前中医药治疗本病,主要采用辨证分型、辨病分期、专方加减三种基本方法。
      可达标本兼顾,减轻症状、缩短病程之功效。    中医治疗    普通型(心脾积热):发热,无汗,手足口出现疱疹,其中口舌疱疹色红,疼痛剧烈,患儿流涎较多,纳差,不能进食,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 中医治法:清热解毒化湿   方药: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减   药物:大黄3克,黄芩6克,黄连3克,五倍子6克,薄荷6克,水煎50毫升,分2次服。
         普通型(湿热交阻):发热,无汗,手足口出现疱疹,口舌疱疹色暗红,疼痛不剧,腹胀,纳差,大便正常或稍溏,舌暗红,苔白腻或稍黄腻。   中医治法:辛开苦降,清热化湿解毒   方药:甘草泻心汤加减   药物:生甘草10克,半夏6克,黄芩6克,黄连2克,干姜3克,柴胡10克,藿香6克,水煎50毫升,分2次服。
         重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发热、皮疹,高热,无汗,烦躁,嗜睡,烦躁,易惊,或伴肢体痿软、瘫痪,舌红,苔白腻或黄腻。   中医治法:清热化湿,镇肝熄风   方药:风引汤加减   药物:大黄3克,生石膏20克,寒水石10克,滑石10克(包煎),赤石脂10克,白石脂10克,紫石英10克,生牡蛎10克,生龙骨10克,干姜3克,桂枝6克,甘草3克,水煎50毫升,分2次服。
         重症加减方案:热势较盛,加用羚羊角粉;肢体阵挛重,加用薏苡仁、地龙、木瓜;便秘减赤石脂,腹泻减大黄,减生石膏用量,加用升麻、葛根;肢体软瘫,加用鲜地龙、秦艽、威灵仙、丝瓜络(湿热条辨方);后期热退减石类药物,益气养阴清热通络   1、治疗原则在治疗方面,本病如无并发症,预后一般良好,多在一周内痊愈。
      治疗原则主要为对症治疗。可服用抗病毒药物及清热解毒中草药及维生素B、C等。有合并症的病人可肌注丙球蛋白。在患病期间,应加强患儿的护理,作好口腔卫生。进食前后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食物以流质及半流质等无刺激性食物为宜。手足口病因可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驰张性麻痹等,故应加强观察,不可掉以轻心。
         2、预防原则本病至今尚无特异性预防方法。加强监测,提高监测敏感性是控制本病流行的关键。各地要做好疫情报告,托幼单位应作好晨间检查,及时发现病人,采集标本,明确病原学诊断,并作好患者粪便及其用具的消毒处理,预防疾病的蔓延扩散。流行期间,家长应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感染的机会。
      医院应加强预防,设立专门的诊室,严防交叉感染。在伴有严重合并症的手足口病流行地区,密切接触患者的体弱婴幼儿可肌注丙球蛋白。   3、预防控制措施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感染的关键。
       1、消毒隔离   一旦发现感染了手足口病,宝宝应及时就医,避免与外界接触,一般需要隔离2周。   宝宝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曝晒。   宝宝的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温度适宜。
      有条件的家庭每天可用乳酸熏蒸进行空气消毒。减少人员进出宝宝房间,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浊,避免继发感染。   2、饮食营养   如果在夏季得病,宝宝容易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需要适当补水和营养。   宝宝宜卧床休息1周,多喝温开水。   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
      宜给宝宝吃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3、口腔护理   宝宝会因口腔疼痛而拒食、流涎、哭闹不眠等,要保持宝宝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对不会漱口的宝宝,可以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
         可将维生素B 2 粉剂直接涂于口腔糜烂部位,或涂鱼肝油,亦可口服维生素B 2 、维生素C,辅以超声雾化吸入,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预防细菌继发感染。   4、皮疹护理   宝宝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要舒适、柔软,经常更换。
         剪短宝宝的指甲,必要时包裹宝宝双手,防止抓破皮疹。   臀部有皮疹的宝宝,应随时清理他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手足部皮疹初期可涂炉甘石洗剂,待有疱疹形成或疱疹破溃时可涂0。5%碘伏。   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感染。   小儿手足口病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无需特殊处理,可让宝宝多喝水。
         体温在37。5℃~38。5℃之间的宝宝,给予散热、多喝温水、洗温水浴等物理降温。   首先还是全身的护理,要给孩子最好的支持。   在孩子患任何疾病的时候,如果全身的抵抗力处在一个很好的状态的话,任何疾病的感染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
         因为手足口病的感染主要是病毒的感染,针对病毒,目前来说我们还是以支持疗法为主,没有什么特别针对性的治疗,也提倡用病毒唑,但是总的来说效果都不是很理想。   因为抗病毒药一般在发病24小时到48小时前使用才是最佳的。而往往我们确诊手足口病的时候,都已经过了最有效的治疗阶段,现在也不提倡用这些抗病毒的药物。
         总的来说,还是要提高孩子本身的抵抗力。   比方,提供给孩子容易消化的饮食,保持一定量的饮水,如果孩子体温高过摄氏38度的话,用适当的退热药物,将体温控制在比较适合的温度范围。   如果孩子口腔里面有口疮的话,让孩子用1%淡盐水或者温水经常漱口,这样做可以将疼痛控制在较轻的程度里面。
         如果孩子出现严重的口腔疼痛或者溃疡时,家长可以带孩子到医院,医生可以用一些抗菌素软膏或者用带有局部麻醉性剂的液体减轻孩子的疼痛。   孩子身上的皮疹主要是保持干净、清洁,不要让皮肤受到二度感染,这是最主要的。   如果没有任何的并发症出现,一般情况下,孩子在很好的护理氛围中,5—7天都可以痊愈。
       预防手足口病处方:   1。黄芪15克、生薏仁10克、绿豆10克,先煮黄芪取其液,然后加入生薏仁、绿豆,煮粥食用。    2。中药药枕:藿香、艾叶、白菊花各60克。将各味药洁净处理,去除杂质,制成药枕使用。    3。中药漱口法:金银花10克、荷叶5克。
      加水煎药汁漱口。   4。金银花12克、白菊花6克、板蓝根9克、竹叶6克。水煎服,每日1剂,少量频服,适用于平时健康的儿童。   5。黄芪12克、防风6克、炒白术6克、蚤休6克。水煎服,每日1剂,少量频服,适用于体弱易感者。   6。中药饮片煎煮熏蒸法:藿香10克、艾叶10克、佩兰10克。
      每30平方米面积场所内,将上述中药加水1000毫升在敞开器皿中煎煮熏蒸30分钟。

    阿***

    2009-08-12 20:06:39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