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四肢整形
后背痒起疙瘩越挠越痒

每年的秋冬季身上痒

每年的秋冬季身上痒,一般是后腰,大腿外侧,痒的难受,越挠越痒.每年的秋冬季身上痒,一般是后腰,大腿外侧,痒的难受,越挠越痒。还会有红疹,和黑点。
1*** | 2009-11-10 20:55:45

好评回答

2009-11-11 17:03:46
小*** |2009-11-11 17:03:46 225 117 评论
跟我一样。。。 
应该是很多骨头对应的表皮位置都会痒痒。比如脊柱、小腿骨正上方。我去看过医生,应该是秋燥加上身体内有毒素以及免疫力下降而造成的。 
出那种小的红色疹子,最好不要挠,挠了以后会变成神经性皮炎和牛皮癣,你挠了以后更会加强表面的搔痒感,因为皮肤组织会加快代谢。可以涂点润肤露蛮有效果的。如果还是痒,中医院有一种叫做曲酮汀的药你可以试试。 
还有注意下你指甲上是否有不光滑,比如小坑之类...

查看全部>>

跟我一样。。。 
应该是很多骨头对应的表皮位置都会痒痒。比如脊柱、小腿骨正上方。我去看过医生,应该是秋燥加上身体内有毒素以及免疫力下降而造成的。 
出那种小的红色疹子,最好不要挠,挠了以后会变成神经性皮炎和牛皮癣,你挠了以后更会加强表面的搔痒感,因为皮肤组织会加快代谢。可以涂点润肤露蛮有效果的。如果还是痒,中医院有一种叫做曲酮汀的药你可以试试。 
还有注意下你指甲上是否有不光滑,比如小坑之类的,这些都是皮肤病的征兆。 
建议多吃点蛋白质的东西加强运动从而增强抵抗力。
0/300

其他答案(共3个回答)

    2009-11-16 15:55:17
  • 原来还有这种病啊
    n*** | 2009-11-16 15:55:17 193 125 评论
    0/300
  • 2009-11-12 21:19:01
  • 建议多吃点蛋白质的东西加强运动从而增强抵抗力
    雪*** | 2009-11-12 21:19:01 195 126 评论
    0/300
  • 2009-11-10 21:55:18
  • 你可能是“瘙痒症”,建议去三级医院皮肤病科就诊,明确诊断后针对治疗。
    推荐百度百科词条,供你参考:
    瘙痒症  
      pruritus
      皮肤单纯瘙痒而无任何原发损害,仅有抓痕、血痂甚或肥厚革化等改变的疾病。病因复杂,全身性者如糖尿病,肝、胆疾患,贫血、淋巴瘤等均可瘙痒;精神神经因素、皮肤干燥等也可有痒感;局限性者可与蛲虫、外痔、肛裂、滴虫、真菌感染等有关。寻找病因并尽量去除病因,外用润肤...

    查看全部>>

    你可能是“瘙痒症”,建议去三级医院皮肤病科就诊,明确诊断后针对治疗。
    推荐百度百科词条,供你参考:
    瘙痒症  
      pruritus
      皮肤单纯瘙痒而无任何原发损害,仅有抓痕、血痂甚或肥厚革化等改变的疾病。病因复杂,全身性者如糖尿病,肝、胆疾患,贫血、淋巴瘤等均可瘙痒;精神神经因素、皮肤干燥等也可有痒感;局限性者可与蛲虫、外痔、肛裂、滴虫、真菌感染等有关。寻找病因并尽量去除病因,外用润肤护肤药水、药膏、皮质类固醇激素霜剂等,内服抗过敏和镇静药物。
      病因:
      一、局限性瘙痒症:常由蛲虫、阴道滴虫、痔瘘、念珠菌感染、局部多汗等引起。
      二、全身瘙痒症: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肝胆病、肾病、何杰金氏病、蕈样肉芽肿)肠寄生虫、皮肤本身干燥,理化因素(光线、化学品)引起。
      症状:
      局限性瘙痒症常见于肛门、阴部等、局部仅自觉瘙痒,并无皮疹,日久可致皮肤增厚,湿疹样改变。
      全身性瘙痒症以夜间为重,开始仅有痒感,而无任何原发皮疹,由于搔抓出现广泛条状或点状抓痕、血痂、色素沉着,终致皮肤肥厚可继发感染如毛囊炎、疖肿等。
      诊断:
      先有痒感而无原发皮疹,久之才出现继发疹。
      鉴别诊断:需与疥疮鉴别
      病名 疥疮 瘙痒症 
      病因 疥虫 不明 
      好发部位 指间、腕部、下腹、大腿内侧 阴部、肛门或全身 
      传染史 有 无 
      皮损形态 有原发疹,有时能找到隧道 无原发疹无隧道 
      治疗:
      (一)尽力找出发病原因,治疗原发病。
      (二)忌用热水烫洗,避免刺激性药物。
      (三)内服镇静止痒剂。
      (四)全身瘙痒者可用大静封。
      (五)外用药:1%樟脑炉甘石洗剂,止痒冷霜,5%苯唑卡因霜及各种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
      (六)中医治疗:
      当归饮子、全虫方、四物汤、防风通对丸皆可达到祛风止痒。
    中医认为搔痒症的病因与症状:
      好发于下肢,病程较长,冬季发病,春天好转。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肝肾阴虚、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或因风湿蕴于肌肤不得疏泄而致。中医将 
      其病因与症状大体分为三类:
      1)脾虚卫弱——阵发性瘙痒,遇风触冷瘙痒加剧,食欲不振,气短无力,舌淡、苔白、脉细弱。 
      2)肝肾亏损——夜间瘙痒为主,皮肤干燥多屑、肥厚呈草席状,腰酸膝软,夜寐不安,舌淡、苔黄、脉沉
      3)气血两燔——皮肤弥漫潮红,瘙痒剧烈,抓痕血迹斑斑,烦热口渴,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速。
    瘙痒症的治疗方法
      一.内用药物治疗
      (1)抗组胺药物应用 除扑尔敏、赛庚啶、非那根以外,还可应用息斯敏每次10mg,每日1次;特非那丁每次60mg,每日2次;新敏乐每次8mg,每日2~3次;仙特敏每次10mg,每日1次。
      (2)全身性瘙痒症可用盐酸普罗卡因静脉封闭,静脉普罗卡因滴注,宜半小时以上,含普罗卡因按每公斤体重4毫克计算,溶于生理盐水内,配成0.1%浓度,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局限性瘙痒症可用去炎松10mg皮损内注射,每周1次或用地塞米松2mg皮损内注射,每周1~2次。
      (3)老年性瘙痒症可用性激素治疗,男性患者用丙酸睾丸酮50~100mg,肌肉注射,每周1~2次。或甲基睾丸素10mg,每日3次。女性患者可服乙烯雌酚,0.5mg,1月3次。应用性激素对于生殖系统肿瘤或肝肾功能不全者应忌用或慎用。
      (4)对全身性瘙痒症可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或10%硫代硫酸钠。也可静脉注射或滴注维生素C.
      (5)对瘙痒剧烈而影响睡眠者可用镇静、催眠剂,可根据病情适当选用。
      (6)中医中药治疗 中医认为急性瘙痒症多由于风、湿、热所致,故以清热去风为治疗原则,采用荆防清热汤治之。慢性病人,除部分病人由风、湿、热引起外,多由血虚生风,或血淤气滞所致,故以养血去风,或以养血去风兼活血化淤为治则,采用永安止痒方、痒疹方或血燥方治之。肛门瘙痒症和女阴瘙痒症中医认为多由肝胆湿热引起,选用龙胆泻肝汤效果较佳。
      二.外用药物治疗 外用药物治疗的目的是解除或减轻瘙痒。常用外用药常含碳酸、薄荷脑、麝香草酚、煤焦油溶液等止痒药,根据病情配成洗剂、霜剂等。常用的有炉甘石洗剂,或酚炉甘石洗剂(炉甘石洗剂加1%麝香草酚或1%薄荷脑)。也可以用皮质类固醇软膏或霜剂。对女阴瘙痒症或肛门瘙痒症的患者应避免使用含刺激性的药物。
      妊娠瘙痒症简介
      妊娠瘙痒症孕妇发病率0.06%-0.42%,再次妊娠复发率47%,口服避孕药也可引起瘙痒发作,5%患者是由于妊娠期胎盘产生的内源性雌激素和孕激素大量增加引起胆红素排泄的紊乱所致,瘙痒为弥漫性,无原发疹,偶尔严重,发生于妊娠末期,但亦可早至妊娠12周即发生,瘙痒常黄疸出现前2-3周发生,分娩后瘙痒与黄疸迅速消失,部分患者可无黄疸,除碱性磷酸酶与血清胆红素升高外,肝功能正常。本病不引起孕妇死亡,但早产率高达30%,胎儿死亡率可为0%-37%,胎儿未成熟率为29%-33%,新生儿体重小于2500g者占30%,可能因为ICP时,在胎盘绒毛间隙狭窄致胎盘氧化储备力降低的基础上,由于宫缩、羊水胎粪污染等应激因素的作用,而致胎儿急性血氧灌注不足,发生严重缺氧而死亡。胎儿异常未见报道。本病尚无有效疗法,对严重皮肤瘙痒病例可试用抗组胺药较安全,若无效可改用离子交换树脂消胆胺,但停药后易再发生瘙痒。新近有报道采用熊去氧胆酸治疗ICP效果良好[12]。本病应与其他妊娠期瘙痒性皮肤病鉴别,据Roger等(1994年)报道,3192位孕妇中皮肤瘙痒者51位,而ICP引起者有17位(31.2%)。
    
    j*** | 2009-11-10 21:55:18 220 119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