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唯心论完全是错误的吗?

首页

唯心论完全是错误的吗?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开始研究"第六感觉"(预感);
人的情绪确实是有差别的;
心理感应也许存在;
环境的气氛确实能影响人的能动性;
等等,等等。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9-12-12 13:49:46
    其实,无论唯心论还是唯物论,都有各自的优胜之处!我们没有必要去追求其内方式的或者说本质的根源!起码的说,人类的诸多发现并非都是其中的一种认识方法或者方式的功劳!有时,所谓的唯心论,仍然可以发现真理!从这个意思来看,我们没有必要:厚此薄彼!

    天***

    2009-12-12 13:49:46

其他答案

    2009-12-12 18:22:17
  • 唯物,唯心,信仰而已!
    其实唯心的“心”,就是思想,它也起源于大脑,后者也是一种物质。

    j***

    2009-12-12 18:22:17

  • 2009-12-12 17:56:16
  •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无所谓对错,只是哲学的两个派别。哲学是对社会现象的一种看法,一种解释,是一种思辩。不同的哲学只是因为他们所站的立场不同,唯心只是其中的一种流派。就像汽车,有不同的品牌,各自有各自独特的性能,不能完全指定某一品牌就是NO.1。
    我们认为唯心是错的,是缘于我们的教育,但真正研究过哲学的人会告诉你,有关于唯心论,你没接触到的还很多,你不能断然对某一哲学做评判。
    

    蔓***

    2009-12-12 17:56:16

  • 2009-12-09 08:40:19
  • 只要你信了,它就是好的,只要它害不了你并提高你生活质量那就更好了。真正的思考不应有对错之分---

    顺***

    2009-12-09 08:40:19

  • 2009-12-08 21:08:40
  • 如果学过哲学的话,没有人会说唯心论是错误的,而唯物论是正确的.
    唯心论和唯物论都是认识世界的方法.
    各个哲学流派有不同的哲学主张.
    现代中国人是受了教科书的危害,以单一的正确和错误来划分不一样的两种认识论.
    西方现代哲学有很多流派已经模糊了这两种认识论的界限.
    现代哲学也不像古代哲学那样纠缠唯心和唯物的问题.
    

    二***

    2009-12-08 21:08:40

  • 2009-12-08 11:57:32
  • 唯心论有他积极的一面,强调开发人的潜能。

    克***

    2009-12-08 11:57:32

  • 2009-12-06 18:24:51
  • 我是学社会学的,也知道一点哲学,我觉的履霜坚冰至是对的,不过对的总难被理解吧。我也要说两点。一是古月的预感是不是物质的,情绪差别是不是物质的,心理感应的内容是不是物质的,环境的气氛是不是物质的问题,唯心和唯物的人都应该承认情绪是物质的,这也证明不了唯物的对了,就好比发明原子弹一样,你没发明出来不证明别人发明不出来,只要一人发明出来了,就算证明了。二是为什么唯心论会产生民主?因为唯心认为人都有可能成佛,在上帝面前平等,所以他们就认为应该有一种制度去保证人们的这种可能,虽然大多数人不能成,你不能不让别人去成,你不能破坏别人的自由,所以应该保证个人自由。西方民主制度就从这里来的,看其来好像理论问题没什么,其实后果差别很大,这就是差以毫厘谬以千里吧。自由民主,都喜欢吧,反正我喜欢。

    穆***

    2009-12-06 18:24:51

  • 2009-12-03 15:40:43
  •   什么这心那心的!
      唯心主义,即唯心论,又译作理念论,是哲学中与思想、心灵、语言及事物等彼此之间关系的讨论及看法。
      应该说,“理念论”比“唯心主义”翻译得更为准确,但后者已成为通用的词汇。现在学界将柏拉图形上实体的“eidos”(forms),称为“理型论”,用以区别观念论的观念(ideas),观念是由经验而来;但是柏拉图的理型,却不是由经验而来的;因此,“理型”会是比较适切的翻译。

    1***

    2009-12-03 15:40:43

  • 2009-12-03 13:42:08
  • 我以前总觉的有点问题,不舒服,现在我看了 履霜坚冰至的回答,我明白了,我应该找点唯心论的书看看了。

    a***

    2009-12-03 13:42:08

  • 2009-12-02 18:12:54
  • 应该说,唯心论跟科学是矛盾的。但是,是不是一句对与错就能一言蔽之,就不是我现在的水平能弄明白的了……

    疯***

    2009-12-02 18:12:54

  • 2009-12-02 15:58:17
  •   楼主对证据的理解是正确的,但楼主对唯心论的定义是不了解的,不客气的说,楼上的没有一个正确理解了唯心论的实质和定义。 
    欲了解唯心论之心的定义,须检查唯心论哲学的自我定义,下略举五例: 
    佛教: 
    澄观《华严经疏》曰“知即心体。了别即非真知,故非识所识,瞥起亦非真知,故非心境界。
      心体离念即非有念可无,故云性本清净”。(可见此心非平常人所说之心,因平常之心正在了别也) 儒教: 陆象山曰:“东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西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南海北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千百世之上至千百世之下,有圣人出焉,此心此理,亦莫不同也。
      ”(可见此心也非平常人所谓心理学知心,因心理学之心时时处处不同) 张载云: 1,见闻之知,乃物交而知,非德性所知,德性所知,不萌于见闻。(平常所谓之心理学之心,或意识,或精神等皆为见闻之知,此乃物交而知,儒家非不知也,亦非不承认也,孟子曰:物交物则引之而已。
      然儒家之心之知,不指此心,乃指德性所知也) 2,人謂己有知,由耳目有受也;人之有受,由?韧庵弦病V?韧忪抖恐猓?t其知也過人遠矣。(儒家之知非耳目见闻之知,儒家之心非耳目闻见之心 可知) 3,由象識心,徇象?市摹V笳咝模嫦笾模嘞蠖眩^之心可乎?(平常之人即存象之心也,实不可谓儒家之形而上之心也) 儒释道甚至基督教所说的心其实是形而上之心,即哲学上本体之谓也,此心在理论上人人生而有之,然在现实上则所谓五百年有圣人出方可一见,平常所谓之心即生理学或心理学意义上的心在哲学上是形而下之心,是心气之心,气者,物也,此绝非唯心论之心也,所以,如果从平常人的心理学角度的心来看,只能得出唯物论是正确而唯心论是错误的结论。
      但很显然,这是由于对唯心论之心的定义的误解而造成的。 为了对唯物论和唯心论进行大概的比较,首先须对两论的范围做出划分。 1,科学不能作为唯物论的范围,也不能作为其正确的证据!然此须对西方哲学的源流有一大略的了解。 西方哲学在总体上,直到十七世纪,也就是说,直到笛卡尔和斯宾诺莎,哲学的双重性是一直存在的,即科学的属性和神学的属性是一体的,从斯宾诺莎以来,科学逐渐从西方哲学中作为独立学科剥离出来。
       有此可见,科学是不能作为唯物论的证据的,因科学早已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故,如果非要把科学和唯物论或唯心论联系起来,那么科学也只能和唯心论相联系,因其是从基督教神学背景中产生的!又须知唯心论并不反对物质,亦绝不反对科学(不然西方国家科学不会那么发达),唯心论只是反对人对于物质的崇拜与粘滞,而且指出人们有理由有根据通过努力修行去做到。
      这种理论根据就是唯心论的心,或为哲学意味强烈的本体。儒家反科学吗?良知坎陷何用?佛家反科学吗?菩萨利物何意?另外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虽然有人拿科学来证明唯物论,但却不愿下拉来在物质世界把唯心论等同与科学,却去把用科学证明正确的唯物论去讲历史决定论和人生论,岂不怪哉!!而唯物论如果不是拿科学来证明自己,其论据其实贫乏的很,至少要不比唯心论丰富!!而科学恰恰不能证明唯物论,因科学只是外在物质的规律的研究而已!它既不能证明政治唯物主义,也不能证明历史唯物主义,更不能证明人生论!! 2,辩证法不能作为唯物论的主要理论也不是两论的主要区别!所谓辩证即正反合,其实只是对于物质现象的一种肤浅描述,而且马克思辩证法是从黑格尔来,而黑格尔正是唯心论者!佛家之成住坏灭,儒家之气机鼓荡也此列也,唯心论者也可讲,不过不多讲而已,其中心不在此故。
       3,唯物论和唯心论的主要理论分歧在下列方面: 1),政治经济方面,即,是否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唯物论认为是,唯心论认为是决定生产关系的是人,不是生产力。如英美更先进的生产力却是资本主义。 2),历史方面即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否是从原始到共产主义走,历史现实能否证明(或决定)未来,唯物论认为是,唯心论认为不是,认为这种说法这不过是古代神权天授的现代化说法而已,此如俄罗斯等。
       3),人生论,即人是否只可以作为反映外界物质环境的机器,唯物论认为全部是,唯心论认为一般人是,经过一定方法修行到一定程度的人不是,而这人人都是可以做到的,区别只在做不做而已,而修行的根据即在上帝面前人人生而平等,人人有佛性等。而人生论是最重要的区别,其他皆从此衍生而来。
      所以下面着重讨论两者人生论之区别: 唯物论和唯心论的主要分歧不在于物质或环境是否会对人的形而下的心理学意义的心会造成影响,因为两者都承认影响是绝对存在的,尤其是唯心论,也许更对这种影响有着更深的感慨,所以佛教讲三界如火宅,儒家讲脚起脚陷,皆指此也。
      可以说,唯心论就是为了对治外界物质对人的影响而建立起来的!二者的根本不同在于对这种影响的处理方式! 唯物论认为人对于这种物质对人的影响是无能为力的,只能用更大的影响来压倒较小的影响,所以唯物论者讲人的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而唯心论者认为人生下来就有一种能力去消除这种物质对人的消极影响,之所以人们在外界影响面前感到无能为力,不是你没有能力,而是你没有通过努力去把你的能力显现出来,如果你把这种天赋的能力呈现出来,外界是影响不到你的! 而这种能力的依据就是佛家之佛性,儒家之良知,道教之道体玄智,基督教之上帝,当你通过修行成为佛菩萨,贤圣,真人,仙人等等时,你就可以摆脱物质世界对人的影响了!(这种摆脱只是特种形式的,不是全部,如圣人喝了毒药也会死,但圣人可以舍生取义,摆脱只在这里说,一般人是做不到的,一般人即使不怕死,也是气机鼓荡)。
       正是唯物论和唯心论在这一点上的根本区别,导致了其他方方面面的区别,如唯物论在政治上是重宣传的,因为他们认为人不过是对外在世界的反映而已,你认为对的就是你听到最多的,而且一般是走精英政治(即少数)路线而非西方投票政治路线,因其认为一般人是不能掌握事物发展规律的而只能听从掌握了事物发展规律的人的领导,而唯心论则认为虽表现不同,但人在理论上是绝对的平等的即,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人人心中有仲尼,众生平等等,由于某种原因,不多谈。
       就当今世界来说,唯心论的最大贡献是导致了西方的民主制度的建立,而唯物论的最大贡献是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注意,科学不从唯物论产生,不能因为认为世界只是物质的,形而下的就认为会产生科学,唯心论也不否认外界世界是物质的,唯心论只是认为人的最高的价值在于超越物质而已) 另进化论是唯物论的一种高级实践形态的变形,所以唯物论者都支持进化论,唯物论和进化论结合的后果和唯心论对进化论的看法附下: 首先须明白一个基本概念,即命定论。
      所谓命定论即一切存在(包括物质世界,人类社会等等)的发展是有唯一(注意唯一 一词)的规律可循的,人类只要发现了它,就可以掌握存在,预知存在。 进化论以及建立在进化论上的各种理论其实就是命定论!!!!! 其实进化论并不是是科学理论,并不能通过科学的,有效的手段来进行证实,甚至也不能通过模拟环境来还原。
      所以连科学家都承认进化论是假说,只是有利于我们观察和总结,整理我们从某个角度认知世界所累计的知识而已。就像搭积木一样,有各种各样的搭法,而进化论不过是对其中一种搭法的整理罢了。 进化论的核心概念有三:1。存在是进化的(包括物质和人类)。2,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3,对现存世界的推测和排序。 其中第一和第二都是命定论,第一是历史命定论,第二是现实命定论。第三,只是有利于整理人类对世界的知识和建立在有人看来一个较完备的系统。 佛家对第一和第二点是不认同的,对于第三点并无异议,因佛家不废假法故。其实不止佛家,儒释道和基督教,伊斯兰教都是这种看法。
       而这的根本原因是儒释道耶伊都不是命定论者!!!!!!!!!!(关紧!!) 佛家《四十二章经》说:“人身难得,中国难生,佛法难闻。”为什么人身好,因为六道众生只有人最易成佛,畜生气质不好,天上太享福。所以佛家宗派虽多,观点不一,然而主流宗派都承认人人有佛性,只要勤修戒定慧,人人在当世即可成佛,即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即使如净土宗,认为自力成佛难,需借助于他力,人只要此时信愿行,也可来世成佛。 可见佛教绝不是所谓命定主义者。其他如儒教和道教,都主张事在人为,而进化论恰好于此不同。进化论主张某种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只能遵守而已,这是和古代的祭司论和偶像崇拜有相同之处,而祭司和偶像崇拜却是现代主要宗教一致抛弃的东西,正是由于抛弃了祭司和偶像崇拜,主流宗教才有了今天的系统和成就。
       另外,当进化论和历史,人生,政治理论等方面结合时,更会产生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也是佛教和主流现代宗教所不愿看到的。 另: 对唯心论误解: 1,反对科学,胡说,科学即在唯心论背景中产生! 2,不承认物质存在,胡说,不承认物质存在修行何用! 3,迷信,胡说,儒家讲地在天中,看似和科学茅盾,其实是对古代语言陌生之故,天者,天道也,地者,地道也,地在天中,即乾坤并建也。
      佛家之神通,也是此类。 4,古代政治原因,如哥白尼之死,到底是神学原因或政治原因占的比重大,难讲。唯物论也并非不发生科学浩劫也。无论日心说与地心说亦皆与上帝存在无关也。 5,基督教,现在,人动不动就讲上帝来攻击唯心论,其实对基督教所知甚少,基督教是一开放之系统,现在还在发展,要了解基督教,要了解上帝,至少要从海德格神学以后了解,岂能拿中世纪幻影论谈上帝耶!? 6,唯心论非平常所谓鬼神论。
      儒家之所谓鬼神有两种,一者气也,来为神,去为鬼(即归),其只是现象学之描述,此可于任何存在讲之。二者,本体之谓也,周易谓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此神即本体之谓也,故可为不疾而速,此只是中国哲学认为本体超越时间之表达而已,如知其实义,又有何民间宗教鬼神之联想乎? 7,唯心论之心即形而下的心理学之心,即认识事物之心,即意识,即精神,此真胡扯尔!此原因有二,一为读书不解,二为高级唯物论者之故意,不多谈。
       8,心外无物者,乃圣人之事,指圣人对天地万物皆做道德的安排之谓,安排了即心外无物,不安排即心外有物,至于一般人皆为心外有物,其心也是一物,此之谓物化也。绝非睁眼即有物,闭眼即无物之谓也,唯心论从来认为此物睁眼闭眼皆在也。 9,格物致知者,非研究物质得到科学知识之谓也。
      乃致我本体之本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之谓也。此推测即知。如致知为得到科学知识,中国儒学讲了几千年致知,却无真正科学产生,老祖宗不太菜了吗? 评论:草泽岁月 讲的是唯物论,但很显然唯心论不是讲的一般的形而下的人,因哲学都是超越的。只有唯物哲学除外,但唯物哲学又不愿称自己为科学,这是有深刻原因的。
      环境的气氛确实能影响人的能动性,其影响的是形而下的意识,此既不能证明唯物,也不能证明唯心。 上行音程 也在胡扯,心物对待即为二元,又何谈一元,一元又何谈复杂?大抵其只是把相同的名词来撮合! 学习者 不是唯心论者没有证据,而是唯物论者不承认唯心论者的证明方式而已。
       keep 康德的范畴正是认识论,是形而下的,其唯心论在其实践理性批判,晕菜! 下面是对上行音程的答复: 事务繁忙,忽见老兄文字狼藉,本不欲多言,然念此一问题亦为对唯心与唯物之辩论有帮助者,故,答复如下: 1,胡说者,即不知所用哲学词语义理分齐之谓也,胡扯者,即不知哲学词语义理源流之谓也。
      (注以下准此)。一元,二元乃至多元乃西方哲学平面分类之法,非一元,即二元,或多元,有一元而复杂之谓乎?此非胡说而何耶? 2,老兄之说,初听亦甚动人,然如知老兄实意,即知老兄之说与儒家之说甚至熊十力之说天渊不相侔,下面采用老兄回答问题之答案分析一二: 见11月25日对 请介绍一些儒家基本书籍的回答。
       以区区的学习心得,就数《易传》跟《四书》最重要了!而作为一个现代人,则熊十力先生的《体用论》又不可不看,因为它能让我们顺利地切入儒学境界!其余的,我想都可暂勿涉及的吧?有了这些基础,就很可以居安资深、左右逢源了! (此非胡扯而何耶?一部《体用论》真可左右逢源乎?在熊十力处不逢源即腰斩熊十力,在中国儒学处不逢源即谓虽不可说对至道全无所窥,但亦皆不能无偏,在本人处不逢源即气冲上焦矣!) 10月23日给我一点阅读建议。
       但是在现代方面,我还要向你推荐一部熊十力先生的重要著作,即《体用论》。这我那也从《熊十力全集》中别出单独上传了。这书是熊先生真正悟入实体的巅峰之作,无增添,无虚歉。(此也为胡扯也,熊十力之前没有真正悟入实体耶,先生劈手把熊十力斩为两截,真是英雄手段!) 所以对于儒学,区区就向你推荐上面提及的《儒典之易传四书汇编》,及熊先生的《体用论》,一古一今,两厢里用功,两厢里参读,不愁无收获。
      其余的就先别读了,免得误事、误人,因其虽不可说对至道全无所窥,但亦皆不能无偏。(此非胡扯乎,其他儒家误事误人乎?熊十力非儒学乎?如老兄之谈,只有老兄和75岁后熊十力对至道体认圆满,其他即皆不能无偏矣。老兄今日恐无75岁,恭喜老兄,中华民族洪荒至于今日,只有老兄在75岁之前对至道体认圆满,老兄真古往今来天下第一聪明人也,佩服佩服!) 此为对唯心论错了的回答: 若你所谓“唯心论”是指世界的本原或者本体又或者实体是心,则其确是完全错误的(此正是儒家之千古血脉也!!老兄何迷惘如是乎?!)。
       这世界本身原就是一个复杂的整体,所以本体绝对是具有复杂性的(本体正不复杂,复杂者用也!)。但若执心以为体,就无法兼及物(此心正是现代科学心理学之心,与儒家之本心天地悬隔!)。同样,若执物以为体,则也无法兼及心。心与物各自原就是这个复杂世界的复杂性之一。
      试想,我们这人类社会之所以不断有发展,不正是因为我们有心,而又有作为心之认知对象的物么(此心即现老兄真实面目矣,此正现代心理学之心,熊十力之所谓习心,知识论之所谓认知心也!)?由此才能有科学,有发展。自科学言,少心,少物,都不成。世界正是因为既有心,又有物,从而才有复杂性、矛盾性(此尤其胡扯,草木瓦石有老兄所言之认知心乎,此处可讲体用不二,心物不二乎?熊十力之体用不二,心物不二岂把草木瓦石隔离在外乎?熊十力之学岂如此支离破碎乎?心物不二者,此心在人即为本心本性,在草木瓦石即为天道乾元,必如此,方可性与天道通极于无!),以及由之而成的不断发展的历史性。
      不极相反,无由成变;不极复杂,无由发展。 所以自彻知万有本原的角度说,唯心而遗物不对,唯物而遗心(草木瓦石即无认知心,然有天道乾元也,如由先生所解,草木瓦石正是唯物而遗心!儒家天道即塌陷矣,老兄腰斩熊十力之儒学,剐割易经之天道,真是霹雳手段!)也不对,而只有彻上彻下地肯定万有实体原自具有复杂性,亦即本原就是一元而更具复杂性者,这才于事实为切近。
       2009-12-04 14:34的回答: 看起来你似乎也曾读过一点牟宗三先生的书,所以成天扛着个“本体界”与“现象界”的分际来诓人。可你真知这二者间的真实关系吗?你可知心物对待是自现象界言,但二者自本体界言却又是原自一体的?(如心为习心,心物永远是二,永远不能不二!) 对待者非真对待(现象界正是真对待!),绝待者亦非真绝待(本体界正是真绝待!)。
      对待即绝待,绝待即对待(此乃从体用不二说方可,老兄带上心物说即大差!)。即用即体,即体即用,从而体用不二。这你懂不懂?论本体不到这种境界,你还穷说个啥?(此段话大略看去本不错,然此不过为体用论之通义。其实老兄不过拿熊十力所说背书而已,其实其中妙义尚多,熊十力只谈起一二,如即用而言用在体,即体而言体在用,用者体之显,体者用之隐,多了去了。
      如知老兄之心为心理学之心,即为大谬!老兄正是拿体用不二来凑合,所以即有心物不二即体用不二,本原就是一元而更具复杂性者之谈!须知体用不二虽可在宇宙论处到处谈,但如心为习心则心物不二即绝不可讲,此心物对待之心正是二,何时可不二来!) 2009-12-10 14:13 的回答: 我今仍自体悟上来说。
      我且问你:本心是为你所有的罢?当然为你所有,而亦为我所有,且实是为一切人所有的。(胡说,本心为不为你我所有且不谈,本心正不为一切人所有也!!如本心真为一切人所有,人人皆为圣贤,儒家之所谓戒慎恐惧之功夫非呆瓜之为乎?)认识心是本心的发用,这你不能否定吧(认识心如证得本心才为本心之发用,如不证得本心,认识心只是天道流行中之一物尔!!此处即见老兄对儒学一无所知!!)?既如此,将你的所有识心剔除,你的本心可在否?实不能在也(如剔除只是儒家之所谓去除从躯壳起念或道家收视返听之谓而不是把眼睛挖出来,本心正可在,且此正是儒释道之至高境界!)既如此,则本心、识心或者习心二者原是一心,这道理为何在你那儿竟总说不过去(因我正见本心和习心不是一心之故!!)? 唯心,唯物,究是对否?这种问题,若是真具哲学理致的人,必首先确认一点,即此中的“唯”,皆是“独”之意义(此是老兄说胡话尔,老兄不讲体用不二,心物不二乎?心物即不二,何可独也?!)。
      所以唯心即不能兼物,而唯物亦不能兼心(认识心不可兼,本心正可兼也,不过改为主字更好)。这一点,我们自己去细心体会亦能得到(老兄只对认识心有体会)。 本心、习心,不论你是否承认是其原自为一心,但它们总是为你所有的对不对(本心不是一定为人所有!)?既如此,剁却你的四肢,抛却你的头颅,你的心可能在?当然不能在(当然不在,认识心不在,本心也不在,所以儒家讲天地之间人为贵,佛家讲人身难得,但也仅仅不在我而已,岂不在前贤往圣乎?)!所以不唯心物是一体的(此真胡扯尔,岂如此一体乎,如此一体人人岂不当下皆为圣贤乎?心物一体者,心外无物之谓也,此乃圣人参天地,赞化育之事,岂可到处乱讲乎?),且心亦是不能生物(习心不能生物,本心正可生物尔,然生者,不可做生孩子想也,此乃儒家独有之意,即为道德安排之谓,老兄一见生即做生孩子之想,难怪不能生也!!),不能为本体的(本心正为本体!)! 3,老兄之说,实由于对本体一无所知,故把本心习心混为一谈,故老兄虽可把熊十力之体用不二挂在嘴边,然亦绝不可深讲,深讲即自觉前后矛盾,故索性把熊氏之学拦腰劈断,只取其《体用论》矣,熊氏之其它儒学著作和其它儒家著作即为虽不可说对至道全无所窥,但亦皆不能无偏矣。
      其实只是老兄不懂熊十力,不懂儒学之故,即使《体用论》老兄不可解者恐亦多矣。 4,为证明老兄对熊十力之《体用论》一窍不通,下选录《体用论》之前几页来予以疏导(只此几条就足见老兄处处误解熊十力之学也,也足证熊十力之学真为儒家之正统也。) 《体用论》赘语: 1),此书之作,专以解决宇宙论中之体用问题。
      (此真须用大眼孔看之!!!!!!熊十力之体用论专门就宇宙论而谈,故体用不二,心物不二,体即心,用即物,即体即用,即心即物。宇宙者,往古来今曰宇,上下四方曰宙,草木瓦石非宇宙中一物乎?故在草木瓦石亦可讲体用不二,心物不二,此心非人之认知心也,乃在人为本心本性,在草木瓦石为天道乾元之心也。
      老兄之心为心物相对之认知心,在草木瓦石处可讲心物不二乎?老兄拿熊十力之宇宙论来讲人生论,此非大颠倒乎?可见老兄开篇第一句即讲不通矣,何论其它?) 2),圣人直亲合于全体大用,视天地万物为一己,忧患与同,而无小己之迷执。(如老兄把心物相对,心物皆为用而讲心物不二,则谁人不心物相对,谁人不体用不二,谁人不心物不二?人人即即当下为圣人矣,此非戏论而何?须知心物不二和体用不二亦不可到处乱说,只可在天道和圣人处讲,如若一般人,正是无体无用,无心无物也(注意,此心为本心。
      另,一般人可从天道和人道分别讲,天道为心物不二,人道为无心无物(此心为本心)或心物为二(此心为习心)也) 第一章《明变》: 1),子以为宇宙本际,唯有物而无心,此肤见也。(此正指老兄也,看来熊十力早知有此辈人也。老兄曾见此语乎?!老兄如何解释乎?熊十力先生之意非草木瓦石乃至遍满宇宙之任何一物皆有心乎?草木瓦石之心也为认知心乎?!!老兄谓《体用论》是熊先生真正悟入实体的巅峰之作,无增添,无虚歉。
      《体用论》之言与老兄之言怎处处相反乎?老兄理解《体用论》乎?此非自打耳光乎!!) 2),宇宙之大心所谓辟势,要自周流六虚,无定在而无所不在。(此心非本心乎?老兄之认知心能周流六虚,无定在而无所不在乎?老兄之认知心思色即为定为在色而不在声,思声即定为在声而不在色矣。
      熊十力先生之本心与习心浑而为一乎?恁地历历分明也!!!) 《明心篇》: 1),夫人之生也,莫不有本心。生而成为独立体,亦莫不有习心。杂染之习缘小己而起,善习依本心而生。(此善习与杂染之习皆为习心也。习心与本心不分乎?非熊十力先生不分也,只是老兄不知本心何意也。
      ) 5,以上《体用论》与《明心篇》之前几页之几例即足知老兄对熊十力之学一无所知,对儒家之学统一无所知,即使对于熊十力之《体用论》之前几页也不知所谓也。 6,然老兄之所以独标熊十力之《体用论》者,不在于老兄理解此书,而在于体用论乃儒释道之通论,儒释道皆可讲体用不二,即用即体,即体即用,此类话头可以到处讲,此乃胡五峰之所谓笼罩语也!讲此便于老兄腾挪躲闪也。
      熊十力之体用不二和心物不二皆一起讲,老兄一讲即大差矣,因熊十力明明在讲宇宙论,老兄不解,却来大谈人生论故。老兄亦有自知之明,故即作本心习心为一心,万物一体即万物同体,本体乃一元而有复杂性者等等含混之谈,然此正见老兄之差缪,故一被指出即恼羞成怒矣。
       7,老兄之学只是初级知识论(此为表达方便尔。其实不过为心物相待即成就知识,此小学生即知)加上一点体用不二,即用即体,即体即用之含混的体用论(然此乃儒释道通义,正不足以决定儒学,儒学之本根在道德的本心,即王阳明的良知尔)。 8,至于儒释道之区别犹非老兄所知也,虽儒释道皆谈本体,然此本体却大不相同(儒释道之皆为唯心论在于其本体皆在同一层次也,其实亦无层次,非现象界即本体界尔,此需善会),儒家之本体是道德的是非的本体,道家之体为清净的无为的本体,释家之本体为涅磐的解脱的本体,此何可混淆也。
      不过老兄如真对佛学之本体之性质有了解,恐不会对儒学如此无识见也。
       9,如老兄真愿就儒学义理进行讨论,可另置版面进行探讨,如若老兄仍做老妪骂街,倚门卖笑,反客为主,越俎代庖之事,吾即无语矣,柳下惠曰:“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只恐老兄反为有识所笑也! 原创作品,欢迎浏览! 。

    履***

    2009-12-02 15:58:17

  • 2009-12-02 13:50:18
  • 世上本没有绝对的东西,唯心论完全是错误的这只是唯物论的说法。世界上本来就有很多事情说不清楚,所以才有了哲学,我的哲学老师说,哲学是思维体操的舞蹈。至于怎么舞好看,唯心好还是唯物好,仁人见智。何必深究,何必烦恼?

    彤***

    2009-12-02 13:50:18

  • 2009-12-02 13:14:49
  • 这个提法本身恰当与否就值得思考。(即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这个命题是否恰当)

    u***

    2009-12-02 13:14:49

  • 2009-12-02 11:41:50
  • 大家就是争辩到黑天,也不会辩出结果。
    唯物与维心的界限不是人为地么?人在区别唯物与唯心之前,这两种观点存在在哪里呢?
    以“上帝是否存在”这个命题为例,唯物者说,上帝根本就是不存在的,因为谁也拿不出充分的证据来证明上帝存在。——可是,唯心者说,谁又能拿出充分的证据来证明上帝不存在呢?没有证据证明的事物就一定不存在么?在人类还光着屁股蛋子拿着石头棍子满山撵兔子吃生肉的时候,谁能证明几亿年以后人类能坐在豪华餐厅里享受美味大餐呢?一种事物,以前没有,现在没有,将来有没有谁知道?
    一切绝对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正确的唯物论和唯心论,当然也没有绝对错误的。你要坚持哪一个,贬斥哪一个,那就是个人的信仰问题了,而不是这种观点的对于错。

    学***

    2009-12-02 11:41:50

  • 2009-12-01 17:29:41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和人生观,也许他们认为这样是对的……

    一***

    2009-12-01 17:29:41

  • 2009-12-01 17:28:03
  •   哲学上,我们把物质和意识割裂开了,物质是脱离意识而独立存在的纯物质、意识是脱离物质而独立纯在的纯意识,这是讨论唯心与唯物的前提,可是如果这个前提本身就是错误的,那么结果会如何呢?
    根据爱因斯坦理论,物质等价于能量。但由于物质的不同,此种能量承载着不同的信息。
      因此,物质是承载着不同信息的能量。若把能量也看作一种信息的话,这物质等价于不同的信息。意识就是信息间的相互交流。 西方心理学家认为,意识是通过五种感官:听觉、视觉、味觉、嗅觉和触觉来接收外在的刺激,然后整理分析,最后确实认识。而潜意识会接受到更多由意识层面所遗漏的东西,它们不是透过语言或逻辑推理而得。
      这些讯息经年累月的储存在脑里,是我们不曾察觉的。当它们浮现到意识层面、成为一种可辨认的感觉时,就是我们所说的“直觉”、“第六感”。 分析心理学的代表作家荣格把潜意识称为“无意识”,他甚至说哲学家根本不知道思维是什么东西。他说,“不能再继续奉行那种忽视无意识和心灵学存在的任何一种传统心理学的观念了。
      ”(《未发现的自我》) 心理学本起源于哲学,后从哲学独立出来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现在来看,西方现代心理学与我国哲学似乎已经完全不在一个时代了,如果以我国哲学唯心与唯物的评判标准来辨别对错的话,显然已经不合时宜了。 所以唯心还是唯物这种说法本身就该重新评估了。
       。

    汪***

    2009-12-01 17:28:03

  • 2009-12-01 17:11:31
  •     唯物论和唯心论究竟是谁对谁错现在还不清楚,不是我不清楚,历史上任何一个科学家、哲学家都不清楚。而二者唯一区别在于世界的本源是物质还是精神。唯物论主张世界的本源是物质,唯心论主张世界的本源是精神。也就是说在唯物论情况下,一切都可被物质来衡量,物质不因为人的精神而改变;唯心论则正好相反,世界之所以是这样是因为人的认识,人的某些先验的认识产生的,比如人对于三维空间的认识就是先验的。我看了康德和其他人的哲学书之后才发现唯心论是有其理论支撑的,未必就是错误的。唯物和唯心只是从不同的方面来构造理论体系来解释世界,从人的现有认识程度上还不能说明哪方错误。
        另外,所谓的第六感就算是确有其事的话也不能规划为唯物或者唯心的,因为第六感是人的一种自然的生理功能,是一种认识的方式,产生于人的认识活动之后,后于人而存在,不能够作为区分唯物或者唯心主义的证据。

    k***

    2009-12-01 17:11:31

  • 2009-12-01 16:22:48
  • 唯心与唯物不可对立。我们可以用一件人们常见的想象来说明问题,我们平时总会说我《心里》想的,我《心里》有这样的感觉,按照唯物主义者的说法,《心》是没有思想的,应当是大脑想的,而我们自己的感觉就是在心理面想的。这又当何论?还有就是人们的第六感觉问题;总感觉今天神情不安,结果果然出事了,这样的第六感觉让唯物主义者来说又是迷信。其实不然!很对事物就目前的科学还没法来证实这一点。但也不能用《迷信》两字就给搪塞过去了。科学上都是在不断地发现新的事物的,所以我们这里说的一些事不能简单地说成是《唯心主义》

    江***

    2009-12-01 16:22:48

  • 2009-12-01 16:21:22
  • 没有绝对的对和错,唯心论不一定是绝对错的。

    c***

    2009-12-01 16:21:22

  • 2009-12-01 16:11:08
  • 假作真时真亦假

    l***

    2009-12-01 16:11:08

  • 2009-12-01 15:56:52
  •   若你所谓唯心论是指世界的本原或者本体又或者实体为心,则其确是完全错误的。
    这世界本身原就是一个复杂的整体,所以本体绝对是具有复杂性的。但若执心以为体,就无法兼及物。同样,若执物以为体,则也无法兼及心。心与物各自原就是这个复杂世界的复杂性之一。
      试想,我们这人类社会之所以不断有发展,不正是因为我们有心,而又有作为心之认知对象的物么?由此才能有科学,有发展。自科学言,少心,少物,都不成。世界正是因为既有心,又有物,从而才有复杂性、矛盾性,以及由之而成的不断发展的历史性。不极相反,无由成变;不极复杂,无由发展。
       所以自彻知万有本原的角度说,唯心而遗物不对,唯物而遗心也不对,而只有彻上彻下地肯定万有实体原自具有复杂性,亦即本原就是一元而更具复杂性者,这才于事实为切近。 ******************************* 楼下隔数层有位盗用《易经》“履霜坚冰至”以为名的朋友悬揣区区观点,实在令人不忿!先圣孔子尝告诉我们若以德报怨,则无以报德,而必以直报怨方可!看来我今也须直道而行、以直报怨了,兹略答数语: 上行音程 说道:2009-12-03 18:06 这位朋友巨搞笑,扛着自己的一点全不通透的一知半解,到处招摇撞骗,?F?F浅识之人也就罢了,何苦诟诋别人?学且不通,德又不保,你何苦问学? 没空细看你的胡说八道。
      我们大概都知道,人一狂悖,必然会进退失据!朋友如此吠影吠声,其狂悖无知可知!知见浅薄尚可原囿,还能进学,但人一浅薄就没得救了!你何不用心思之? 有一新问题提出,大家在此讨论,发表个人见解,原不过是为各各用思、共同向学而已,你又何必诟诋他人?朋友诚是太过浅薄,太过狂妄,太过无知! 心、物皆只是这世界的复杂性,这世界原自一体,这点浅显道理为何从你的脑子里一过就滑成了二元论?不肯用思,不通哲学,就别胡说!自己胡说也就罢了,又何苦要跳起来诟诋旁人? 你的高度原就不够,而又不自量力,跳起来妄揣别人,这只会使人更看清你的卑贱而已!省省心吧朋友! ******************************* 这“履霜坚冰至”实在让人气愤不过,兹再答数语: 上行音程 说道:2009-12-04 14:34 这“履霜坚冰至”读死书,死读书!很简单的个问题,几句话就能交代清楚的,你却要左证右引,信口胡诌,弄得像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可就是不能看出你有个什么真实体会了! 看似博学,实则寡陋,真荒唐之至!而又尖酸刻薄,妄诋他人,诚无耻之尤! 就你这点货色,也敢拿出来现世、叫卖?从你这副天下皆醉、唯我独醒的丑恶口吻,不难想见你的穷酸模样儿!何不自己爬到天平上去称称,可有二两重? 你是做学术呢,还是做学问?做学术,则学术在公;做学问,则学问在真。
      你像哪个呢?我看你哪个都不像!在一个爱问求知的平台上,竟动不动就说别人“胡说”、“胡扯”,全不积口德,学术已然不能登样,更遑论学问? 一个不仁不义,没人教养,少人教训的失德之徒,你算个什么破玩意儿你说? 竟然说我的解答“也在胡扯,心物对待即为二元,又何谈一元,一元又何谈复杂?大抵其只是把相同的名词来撮合”,荒谬!由这段话,就不难看出你诚是个无知寡识之徒! 看起来你似乎也曾读过一点牟宗三先生的书,所以成天扛着个“本体界”与“现象界”的分际来诓人。
      可你真知这二者间的真实关系吗?你可知心物对待是自现象界言,但二者自本体界言却又是原自一体的? 对待者非真对待,绝待者亦非真绝待。对待即绝待,绝待即对待。即用即体,即体即用,从而体用不二。这你懂不懂?论本体不到这种境界,你还穷说个啥? 这爱问的管理员在哪儿呢?对他这种无知失德之人何不早早封之杀之?还让他继续遗害人间、造祸百姓,是何缘由? ******************************* 针对下面“履霜坚冰至”昨天的修改,再答数语: 上行音程 说道:2009-12-10 14:13 余话不多说,本原问题不弄清楚,所说就皆不免浮夸。
      以我的观察,你不过是一佛徒罢了,而你之所以略有兴趣于牟宗三先生之学乃至整个儒学者,亦不过是因牟先生尝更多地强调东方儒、释、道三家的共通处而已!大抵正因这一点,所以只要有涉儒、佛价值比较,你即不忘褒佛而诟儒。如前在某处讨论“阳儒阴释”,及“援佛入儒”,你不唯对此二者全不作分辨,将“阳儒阴释”直说为一个不知是甚意思、甚为可笑的“援佛入释”,又谓其皆因习儒者浅薄,急于立言,遂偷窍佛家义理!此话你亦说得出,真凶悍、愚顽、狂妄、无知已极! 所以对于跟你能否就儒学、就哲学做一些有价值的探讨,我不是颇持怀疑态度,而是已全不抱希望!这原因亦不妨再稍说说,即你不唯言谈全无理趣可索,只是枯守着个唯心论,固步自封,不求甚解,更有甚者,还动不动就诟诋他人,全不守学术规范,全不见修养之功。
      所以,你也就不必再为学问之事跟我辩争了,而我亦只是希望你能时时稍积积口德而已。在这种爱问求知的平台上,各人自陈己见,勿对他人妄加诋毁。这是做人的基本道理,你说对不对? 我已说过,你的言谈全无理趣可索,所以我亦不再去细读你那些为争辩而作的胡搅蛮缠了,免得再弄得头疼不已。
      有朋友说读你有关本唯心论问题的解答,虽然长篇大论,却仍没看到你自己的体会跟观点。你不觉惭愧么?我都替你脸红! 最后,说本原问题。佛家者言我原不感兴趣,其出世的蕲向亦为我所不取。今且就儒学而言。看起来,自儒学的架构言,你是执定牟学,认本心为万有的本体,而将我所说的所有“心物对待”,或者“心物不二”之类,其中的“心”皆解为“习心”,或者如牟先生所谓“认识心”。
      所以,大抵就因为本心与习心确有所区别,确应有所分际,而我所谓“心物对待”、“心物不二”等等,等等,皆未尝明涉“本心”,你就诟我不证本体,或者对本体全无了解。你这种病得发胡的话我听得多了,所以亦早不以为意! 我今仍自体悟上来说。我且问你:本心是为你所有的罢?当然为你所有,而亦为我所有,且实是为一切人所有的。
      认识心是本心的发用,这你不能否定吧?既如此,将你的所有识心剔除,你的本心可在否?实不能在也!既如此,则本心、识心或者习心二者原是一心,这道理为何在你那儿竟总说不过去? 唯心,唯物,究是对否?这种问题,若是真具哲学理致的人,必首先确认一点,即此中的“唯”,皆是“独”之意义。
      所以唯心即不能兼物,而唯物亦不能兼心。这一点,我们自己去细心体会亦能得到。
       本心、习心,不论你是否承认是其原自为一心,但它们总是为你所有的对不对?既如此,剁却你的四肢,抛却你的头颅,你的心可能在?当然不能在!所以不唯心物是一体的,且心亦是不能生物,不能为本体的! 此理,你自去悟去!你亦不必再费心对我的上述解释作答了,我甚讨厌你的固步自封,胡搅蛮缠,与不求甚解! 。

    上***

    2009-12-01 15:56:52

  • 2009-12-01 15:28:24
  • 不能完全说唯心论是错误的,任何理论,任何东西都有他存在的道理,很多事情单单用唯物主义的理论解释不通的,所以才会有,车祸里逃生的人说命大,突获成功的人说是运气,因为这些用唯物的理论解释不通

    f***

    2009-12-01 15:28:24

  • 2009-12-01 14:36:36
  • 其实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客观存在的.当然也就包括唯心论所涉及到的东西.所谓唯心论,无论其理论,或是其执行体,都是外界环境的一种表现.只不过这种表现需要稍加分析.一切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原因.分析过后,一切都有道理,并成为一种自然的现象.只不过有时候有一些人明白了正确和错误之后,有些得意的指出,某某行为,某某理论是违心的,是错误的.但是,错误也是一种事实,它本身也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它就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并且,世界上没有绝对错误的东西,总是错中有对,对中有错.

    怎***

    2009-12-01 14:36:36

  • 2009-12-01 14:36:13
  • 当所有人离开房间的时候,房间里的家具还在吗?
    如果说他们仍然存在,这就是唯物的。
    如果说他们不存在,这就是唯心的。
    但是,又有谁能说清楚他们到底存在与否呢?

    基***

    2009-12-01 14:36:13

  • 2009-12-01 14:11:07
  • 不管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这都是人民看世界的一个角度。其实,在宇宙中,人是很渺小的。

    r***

    2009-12-01 14:11:07

  • 2009-12-01 14:09:54
  • 我并不认为唯物论是绝对正确的,它的正确性之存在我们的现实世界,即我们所居住的世界。正如牛顿经典力学只适用于宏观世界,将不再适用。
    唯心论不是唯神论,也不是唯我论,根据现在的量子力学研究,已经有科学家提出树形世界的概念,世界的未来就如同大树的枝叶让人删选,因为人基本比较自我,所以人类的未来基本也比较模糊,随机,在一定程度是可预测的。比如跑一枚硬币,忽略中间的概率,正反的概率一样,但是如果全世界的人都希望是正面那世界自然会朝正面比较多的世界发展(这里不说一两人是因为平行世界的数量不是几?|这么少的,即使全世界人对它的影响也不是很大)
    但人类的行动比较自我,意志比较不统一,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在我们现实世界,唯物论因该是相对正确的。
    (个人观点不听也罢)

    d***

    2009-12-01 14:09:54

  • 2009-12-01 13:24:42
  • 我是唯心?者,我認?槲ㄐ氖钦_的。但我不認?槲ㄎ镥e誤,我只認?樗堑图?的認知手段。用古語?碚f就是格物致知。即需要通過確切認識某物質的一切才能確認?物質的?傩浴K峭ㄍㄐ牡呐_階。
    現在中?奈ㄎ镏v究科?W,即某在科?W證明之前,都是錯誤或不存在,這明顯是假定萬物錯誤?榍疤岬摹Nㄐ?t是我不知道,它就不存在,所以說存在就是被感知。?恼J知方式而言,?烧?o?﹀e之?e。
    至於我覺得唯心是高階認知手段,是因?槲艺J?檎胬硎请y以描述的,能清楚描述的就不是真理,就像「太?O」「道」「仁」等等。這切合唯心偏重意?杏X的認知手段。而唯物的核心?t是不能描述、證明就是錯誤。

    k***

    2009-12-01 13:24:42

  • 2009-12-01 13:20:41
  • 世界上有唯物论者也有唯心论者,他们的观点不同,但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解释世界,这一点是相同的,只不过采用的方法不同而已。唯物和唯心可能是两个极端思维方式,世界上应该还有第三种或更多种思维方式,所有的思维方式是用不同的方法讨论的是相同的问题,所以他们可能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在某处或某一时刻找到焦点,或者说从不同的角度,看到和描述事物的不同侧面,从而使人们能够更加全面、真实、具体地认识世界。唯心和唯物仅仅是两种认识世界的方法,你可以唯心,也可以唯物,干吗非要对立起来呀?!干吗要非此即彼呀?!干吗要你死我活呀?!为什么要单向思维不能开放思维呢?!可能是长期受XXX的斗争哲学思想的缘故。从宏观到微观,从时间到空间,宇宙是无限的,并且是不断变化着的,无论科学、哲学还是宗教所看到和所揭示的仅仅是不同侧面的冰山一角,因为人类在这个世界上还仅仅是个婴儿。

    无***

    2009-12-01 13:20:41

  • 2009-12-01 13:16:12
  • 唯物论认为唯心论是错的
    唯心论自己认为是对的
    只不过party从小的灌输让你以为唯物论就是标准答案

    A***

    2009-12-01 13:16:12

  • 2009-12-01 12:55:29
  • 朋友,想必我也不需向你介绍唯心唯物的概念了,只是想问你一句,唯物主义是完全正确的吗?当然不是,同样唯心主义也不是完全正确的,不论在何种社会环境下。

    夜***

    2009-12-01 12:55:29

  • 2009-12-01 12:12:08
  • 一,唯心论肯定有一定的道理.
    二,你说的人们的研究更像是科学的一方面,和唯心论有点距离.

    t***

    2009-12-01 12:12:08

  • 2009-12-01 12:01:40
  • 我觉得世上没有那么绝对的对或错,唯物固然正确,但唯心也不全错误,事在人为,主要看你自己怎么想,你觉得我说的对吗?

    小***

    2009-12-01 12:01:40

  • 2009-12-01 11:52:23
  • 真理都是相对的,唯物是"绝对"正确的,唯心主义是"绝对"错误的.有没有人表示怀疑?我对你的提法表示怀疑。你的两个绝对提法我认为不妥。谁正确必须经过时间实践的考验才能定论,既然绝对了,那就否定了实践检验真理的标准。在哲学范畴里,唯心论与唯物论是几千年来一直争论的两大派别。正符合对立统一规律。
        从你的观点看你好像思唯物论者,其实不然。唯物论者必须思唯物辩证的看问题。

    曲***

    2009-12-01 11:52:23

  • 2009-12-01 11:38:39
  • 朋友,我举例说明。我们在做判断是非题的时候,只有打勾或叉掉。如果判断错误了,那么不管我们如何对我们所作的判断进行辩说,都是徒劳的!都是0分!
        唯心与唯物是对立的。唯心论者无论辩解得如何花哨,也不能动客观世界之万一。现在,我们是唯物论者,无论谁对我们说有鬼神的存在,说得多好听,我们也不会相信。因为有了相对坚定的立场!
       你问题阐述时,我发现你的唯物论理解得不透彻。“人的情绪确实是有差别的; 
    心理感应也许存在; 
    环境的气氛确实能影响人的能动性;”这都是唯物论的观点可以解释的。是意志与物质的关系问题。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建议你先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

    2009-12-01 11:38:39

  • 2009-12-01 10:55:17
  • 不懂你到底想说什么,恐怕你自己都没有表述清楚。唯心论确实是错误的,尽管我们人类有灵性,但我们毕竟生活在一个物质宇宙当中。

    1***

    2009-12-01 10:55:17

  • 2009-12-01 10:51:50
  •   你好!
    唯心论是错误的,这个大家都表面承认的!
    但是唯心论是否绝对错误?这除非是从政治角度的需要来说是肯定之外,一般没有多少人有闲功夫来谈论是否绝对错的问题。
    而你说的“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开始研究"第六感觉"(预感); 
    人的情绪确实是有差别的;心理感应也许存在;环境的气氛确实能影响人的能动性;等等。
      ” --这些不属于唯心论范畴! 唯心论和第六感觉"(预感)并不能相提并论;而往往唯心论人士却强加混淆,引起人家误会和争论。 如果按照辩证法的观点来说: 对的极端就是错、错的极端就是对; 好的极端就是坏、坏的极端就是好。。。 所以,没有绝对的事情,只有相对的事情! 唯物论之所以对,其是相对唯心论来对比的; 唯心论之所以错,其是相对唯物论来对比才产生的。
      。。 从太极图的观点来说,也并没有说的上绝对,而是阴阳相济-- 阳至最盛的时候就是阴开始;阴最强的时候也就是阳的开始!。

    钻***

    2009-12-01 10:51:50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