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怎样让孩子养成谨慎的习惯?

首页

怎样让孩子养成谨慎的习惯?

粗心大意,考试漏做题也不知!奈何?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9-12-30 20:27:12
      怎么纠正孩子马虎的毛病   2009-12-19 14:29
        培养儿童集中精力的好习惯。有的家长,不管孩子是不是正在学习,都把电视机开着,或者自己打牌搓麻将,这些信法都会造成对儿童的干扰,使他不能集中精力去学习,久而久之,儿童便养成了一心二用的坏习惯,有的儿童放学回家以后,总是先打开电视,然后边看边写作业,或者耳朵上戴着耳机,一边摇头晃脑地唱着歌儿,一边做习题。
      试想,这样怎么能聚精会神呢?不马虎才怪? 引起儿童对考试的重视。虽然我们曾多次呼吁家长和老师不要过分看重分数,不要给孩子增加太多的考试压力,但这并不意味着让孩子轻视考试,对考试漫不经心,考试毕竟是检验孩子学习状况的一种手段,应该让孩子重视起来。
       培养孩子认真的习惯。有些儿童马虎,是和性格分不开的,尤其是性格外向的孩子更易患马虎大意的毛病。所以,更需要家长在性格上多加培养,引导他们遇事认真、谨慎。 许多生活习惯都是儿童长期培养起来的。如果一个儿童生活在杂乱无章的家庭中,什么东西都可以乱放,没有稳定的作息习惯,就会使儿童养成粗心、马虎、无序的生活习惯。
      所以,建议家长们在家庭中创造一种有序的生活,做什么事情都要尽量有规律,不要打破“陈规”,家里的摆放要整齐,有固定的地点。在生活上养成了谨慎的习惯后,在学习上也会逐渐细心起来。 责任心是任何人要做好一件事情的前提,可以说如果没有责任心,对什么事情都敷衍了事,草草出兵,草草收兵,必然做不好。
      有了责任心以后,才会谨慎从事,细致认真,不敢有半点儿马虎。要培养儿童的责任心,光靠说教不行,要靠平日里的习惯培养。比如,在家里父母可以给儿童派一样劳动,让他负责扫地或洗碗,这就是他的责任,干好了要给以鼓励或奖励,干不好家长不能客气,应要求他重来一遍,直至干好为止。
      总之,就是让他对自己的一摊子事儿负起责任来。这样,就会逐渐地培养起儿童的责任心,在遇事时不致于敷衍了事。 有些家长总怕孩子作业错了,得不到高分,于是天天给孩子检查作业,这样做的结果是养成孩子依赖思想,以为马虎了有娥眉关系,反正有家长还给我检查呢。
      第二天老师发现孩子的题错了,问他:“你怎么这么马虎?”答曰:“不是我马虎,是我妈马虎,她没给我检查出来!”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的结果,往往助长了孩子不负责任、马虎的坏习惯。家长要让孩子自己检查,提高自检能力。如果家长不放心,也要让孩子自己先检查完后再给他检查,发现了错误,不要直接告诉他第几题错了,而要说:“你这作业里有错题,再去检查。
      ”让他自己去找第几题错了,错在哪儿,时间长了,不但提高了孩子的自检能力,还能帮助孩子养成仔细认真的好习惯。 家长不给孩子检查作业,但应当教给孩子检查作业的方法。如: ⑴ 正向检查法。 这种方法是从审题开始,一步一步地检查,看原题是否看准了,有无错误理解;题目中已知条件是否都用上了,运用的概念、公式是否都正确,格式是否标准等等。
       ⑵ 反向检查法 这种方法是从答案往回,用相反的计算验算。如:加法用减法验算,乘法用除法验算,方程用代入法验算等等。 ⑶ 重做法 把题迅速重做一遍,看看两次结果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就对比一下,分析错误在哪一步,是什么原因,然后更正过来。
       检查时要根据不同的题目采取不同的方法,孩子经常自我检查,就会熟练地掌握住检查的方法,到考试时也能运用自如。如果平时孩子不是自己检查,到考场上出现了错误也检查不出来,那时家长还能包办代替吗?教孩子学会自检是提高孩子学习能力所必须的,切不可忽视。
       ⑴ 给孩子讲有关马虎的故事。 传说在宋朝,京城开封有一个画家,此人画画很不认真,粗心得很。有一天,他画老虎,刚画完一个老虎头,就听一个人说,请给我画一匹马,于是他就在虎头下画了个马身子。那人说:“你画的是马还是老虎?”这位画家说:“管他呢,马马虎虎吧。
      ”“马虎”这个词就这么出现了。那位请他画马的人生气地说:“这么凑合哪行,我不要了。”于是生气地转身走了。可画家不在意,还把这张画挂在自己家的墙上了。他的大儿子问:“您画的是什么?”他漫不经心地回答:“是老虎。”二儿子问他:“您画的是什么?”他却随口说:“是马。
      ”儿子们没见过真老虎,真马,于是信以为真,并牢牢地记在脑子里。有一天,大儿子到城外打猎,遇见一匹好马,误以为是老虎,上去一箭就把它射死了,画家只好给马的主人赔偿损失。他的二儿子在野外碰上了老虎,可却以为是匹马,迎过去要骑它,结果给老虎咬死了。
      画家痛心极了,痛恨自己办事不认真,太马虎,生气地把那幅虎头马身的画给烧了。为了让后人吸取教训,他沉痛地写了一首打油诗:“马虎图,马虎图,似马又似虎。大儿仿图射死了马,二儿仿图喂了虎。草堂焚毁马虎图,奉劝诸君莫学吾。”这个故事虽是传说,但有一定教育意义,家长在提高孩子对马虎危害的认识时,不妨把这个故事讲给孩子听听,它比对孩子训斥更有教育意义。
       家长还可以找一些类似的故事,或自编一个故事教育孩子。孩子最喜欢听故事,形象生动的故事可以使孩子在故事中不知不觉地就接受了教育。 ⑵ 讲科学及生产中马虎所造成的危害。 有个孩子从小养成马虎的坏习惯,长大了当建筑师,在计算工地用料时,把砖的数量后面多写了一个“0”,结果工地的砖多运去9倍,盖完楼又用汽车往回运,仅这一项就损失国家财产上万元。
      如果宇航专家马虎,那么一个数据写错就会造成上亿元的损失。如果工厂生产投料搞错,将会造成产品质量的大问题如果农业上施农药,浓度搞错就会使人吃了中毒。如果医生马虎,给病人开错了药,就是人命关天的大问题等等。 ⑶讲述在学生中马虎所造成的危害。
       结合孩子切身体会讲,本来全都会,可就是得不了满分,因而当不上三好学生,考不上重点学校。可以举例,如有的孩子在高考中因马虎落榜,中考因马虎考不上重点学校等等事例教育孩子。 一. 要重视、早下手: 首先,在观念上,要改变那种“不是不会,只不过是马虎”,即只重视会不会,而不重视“对不对”的看法。
      对于一般不太聪明的孩子,从不会到会,比较难。这种看法有它一定的道理。但这三个孩子,都是出奇的“猴儿精”,学东西不困难。对他们来说,我以为:马虎比不会更有害。因为,不会可以学会,不困难。而马虎,一旦成为习惯,就很难改。况且,总出错,也不能算真会。
       马虎,在中考、高考两大关口中,就可能使学生遭受严重的挫折。就是侥幸过了这两关,发展出来的人才,带有粗心大意的缺陷。在工作中,某些情况下,也会闯下大祸!到那时,后悔莫及。 如果高三的学生考试还“马虎”,再改,不容易!最好在小学该“立规矩”的时候解决。
      如果怕高三的学生学习方法还不好,应该在小学、初中知识量小的时候调整适合自己的方法。到了大量积累知识的阶段,再调试,不耽误事吗?[1] 小学生一开始大多有马虎的毛病,这不奇怪。因为玩童,不需要太多的精细。从玩童到人才,这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更是一个培养、教育的过程。
      耐心、细心、负责,就是优秀人才的极为重要的素质。它是需要自觉进行培养的。 二.马虎的来源: 马虎是多方面的,有的是性格问题,急性子爱马虎;有的是态度问题,对学习不认真就容易马虎;有的是熟练问题,对知识半生不熟最容易马虎;有的是认识问题,没认识到马虎的危害……解决马虎问题必须对症下药,根据产生马虎的原因,有针对性做工作[2]。
       三. 对症下药,矫正马虎: 1。是不是性格问题,不可轻易下结论。需要经过长时期的观察、研究,才能知道。如果是性格问题,就需要从根本上入手,设计多种途径,按照“行为——习惯——性格”的思路,矫正性格。这种情况不多见,需要另做专门讨论。 2.认识问题。
      首先家长自己要克服“只不过马虎”思想。更不可面对学生,表露或暗示这种观点。还要搜集、创作一些因马虎闯下大祸的事例,经常向学生宣传马虎的害处。通过合理的多次重复,在他脑子里形成一种认真、负责的思维定势。 3.学习精力不集中,态度不认真。发现后要及时纠正,养成好的习惯。
       4.一步一回头。作题目,每走一步(或做完一个小题),就回头扫一眼,检查一遍。稳扎稳打,步步为营。表面上费时间,实际上总体效率要高得多。 5.典型的题目,多练习。熟能生巧,减少错误[3]。 6.学会自检。有些家长总怕孩子错题,得不了高分,于是天天给孩子检查作业。
      这样做使孩子养成了依赖心理,反正错了妈妈能给检查出来,所以做题时马马虎虎。家长不要给孩子检查作业,让孩子养成自检的习惯。错了又没检查出来,就让他来个不及格,吃点苦头。这样他才能认识到马虎的危害。有了自检的能力,马虎的毛病才能克服[2]。 7.不要依赖橡皮。
      橡皮是造成马虎的一个根源,反正错了可以擦,于是错了擦,擦了错,孩子不在乎。家长如果限制孩子使用橡皮,错了不许擦,孩子就会认真一点。“三思而后行”,想好了再做,争取一次做对[2]。 8.“纠错本”是一个不错的办法。让孩子把每次作业中做错的题抄在“纠错本”上,找出错误的原因,把正确的答案写出。
      这实际上是一个错误“档案”,有利于认识错误的危害,下决心改正[2]。 9.草稿不要太草。不少孩子马虎是从草稿开始的。所以家长要教育孩子草稿不要太草,要严肃、认真[2]。 10.让孩子考家长,孩子很感兴趣,他们会成心出些容易错的题,把家长考住。
      家长成心马虎,让孩子批评,这时对孩子也是一种教育。 1、了解自己马虎的原因,找出症结所在。如有的同学平常学习总是无法集中起注意力,漫不经心,丢三落四,如果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即形成马虎毛病。因此,当你在学习的时候,就要集中起全部精神,养成认真严肃的学习态度。
       2、养成认真检查的习惯,当做完作业或答完卷子的时候,要在心里反复提醒自己,一定要认真的检查每一道题,一定不要再发生错误,眼睛要仔仔细细的看,精神要全部集中,一定把作业做对,把卷子答好,这样反复告诫自己、提醒自己,就能慢慢养成耐心细致的习惯,克服马虎毛病。
       3、当自己每犯一次马虎毛病,就给自己一次惩罚,或是把毛病的原因用笔记下来,平常多看几遍,或是警告自己,并在心里默念:别人都不马虎,为什么我马虎呢?并不是自己不会,我一定要克服它,让学习更好,我一定能成功。 4、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从小事做起,认认真真的对待每一件事、每一天,力争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好,坚持下去,从而克服自己遇事急躁、慌张的毛病。
      生活中的好习惯会给学习带来好的影响的。 孩子马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性格、态度、熟练程度、认识深浅等等。根据产生马虎的原因,有针对性做工作,才能纠正孩子的这些毛病: (1)让孩子自我检查。家长不要老给孩子检查作业,让孩子养成自检的习惯。错了又没检查出来,考试就不及格。
      这样他才能认识到马虎的危害,然后才会想办法加以克服。 (2)草稿不“草”。不少孩子马虎的毛病就是从草稿开始的。所以家长要提醒孩子草稿不要太草,从草稿开始就要认真对待。 (3)不要依赖橡皮。橡皮也是造成马虎的一个原因,反正错了可以擦,于是错了擦,擦了又错。
      如果限制孩子使用橡皮,孩子就会认真起来,想好了再下笔,争取一遍做对。 (4)建立错题集。让孩子把每次作业和考试的错题集中起来,搞一个“错题集”,并且找出错误的原因。孩子看到自己的错误太多,有利于重视马虎,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儿童4家教4幼儿4教育。
       (5)让孩子考家长。让孩子出题考家长,孩子会感兴趣,他们会成心出些容易错的题,试图将家长考住。家长不防成心马虎一下,让孩子批评,这对孩子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 其实粗心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不只是孩子身上有这种毛病,许多成年人也避免不了。一般说来,粗心大意的毛病在孩子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
      导致孩子粗心的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 一是因为孩子的视觉记忆和辨识能力较弱; 二是家长没有及时纠正孩子的马虎,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惯; 三是孩子缺乏责任心,做什么都心不在焉; 四是孩子功课太多,紧追慢赶,往往就丢三落四,忙中出错。
       孩子粗心的毛病不是一天养成的。往往粗心的孩子在做作业时不专心,做完作业后不检查,因为他们习惯于父母帮助检查。家长应该让孩子自己检查并改正错误,这样才能有助于孩子克服粗心的毛病,养成细心的好习惯。如果孩子因为粗心,作业或考试不太理想,那么,可以适当对他进行一点小小的惩罚。
      比如错了一道口算,家长可以再出10道类似的口算,既加深了记忆又得到了锻炼。 还可以在孩子周围树立一些榜样或者请一个孩子喜欢的姐姐哥哥讲讲关于粗心的故事。童话中这方面的故事也是较多的。 。

    今***

    2009-12-30 20:27:12

其他答案

    2009-12-28 22:48:26
  •   我个人认为鼓励孩子少粗心,少犯错的方法尤为值得推荐,生活习惯也是导致粗心的一个原因,因此让孩子适当做点家务事, 生活中要尽可能做到有条理、有秩序。每一件东西都 要有它自己的位置,用完之后要把它放回原处,并养成更习惯。要把各种东西分门别类地放在固定位置,不仅方便,而且整齐美观。
      总之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消灭粗心一大方法。孩子粗心大概是家长头疼、教师头疼、心理学家也头疼的普遍问题之一, 孩子粗心受众多因素影响,其中有气质因素,有些孩子对感觉刺激的敏感性较差,而注意力又容易受干扰;也有知觉习惯的因素,对知觉对象的反映不完整、分辨不精细;还有兴趣的因素,对感兴趣的事情比较仔细,对不感兴趣的事情马马虎虎等。
      最令人伤脑筋的是粗心会变成一种行为方式,演变成凡事都冒冒失失、粗枝大叶,成为真正的“马大哈”。粗心的孩子往往是动手快于动脑,事先缺乏仔细的观察和全面的思考。这一情况随着孩子认知能力的提高会有所改善。但对已经形成粗心习惯的孩子,则要对他们进行耐心的、细致的指导,帮助他们形成新的知觉、思维和行为的模式。
      首先,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知觉辨别能力。如向孩子提供“找相同点”和“找不同点”的图画,让孩子去发现各种细节上的变化,培养他们仔细观察、仔细比较的能力,并要求他们把比较的结果用语言大声地讲出来,以巩固知觉的发现。这种活动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哪怕是看到树叶上的一只小虫,也可以让孩子去仔细看看(注意,不要去捉虫子),虫子身上有几个花斑、几条腿等。
       同时,要培养孩子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年幼孩子的思维缺乏可逆性,难以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同一问题,需要成人具体指导。如将两根等长的棒子前后错开如“———”放在孩子面前,问他们哪一根长。有的孩子指着上面一根,说它长,有的孩子则认为下面一根长。
      这时,你可以引导孩子换一个视角看这两根棒子。说上面一根长的孩子是因为他们只注意到棒子左端的情况,当让他们同时再看看右端的情况,结论就变了;讲下面一根长的情况则相反,孩子只注意到右端的差异,而忽视了左端。要让他们学会注意两端。纠正孩子的粗心,是一件细致的、艰难的、经常反复的工作,需要家长高度的责任心和耐心,不可急躁,更不可以责骂。
      因为被骂得情绪紧张、兴致全无的孩子只会变得更加粗心。

    任***

    2009-12-28 22:48:26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