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内分泌科
中医甲亢

甲亢的中医治疗


      		
a*** | 2011-05-22 21:36:39

全部答案(共3个回答)

    2011-05-24 16:15:06
  • 舒甲抑亢的治疗甲亢的效果不错,赶紧试试
    2*** | 2011-05-24 16:15:06 14 8 评论
    0/300
  • 2011-05-23 07:26:03
  • 请参考下文: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
    本症是由于自身免疫反应等因素致使甲状腺泡细胞分泌过多的相应激素而引起的疾病。多数伴发于甲状腺肿,少数诱发于强烈精神刺激,尤多见于20-45岁中青年女性,男女比例约为1︰4。发病后一般都有烦躁易怒、心悸多汗、易饥消瘦、手指震颤、甲状腺肿大或眼珠突出等表现。
    本病属于中医“肝火”、“瘿瘤”范畴。与情志抑郁有关。《诸病源候论•瘿候》说:“瘿者,由...

    查看全部>>

    请参考下文: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
    本症是由于自身免疫反应等因素致使甲状腺泡细胞分泌过多的相应激素而引起的疾病。多数伴发于甲状腺肿,少数诱发于强烈精神刺激,尤多见于20-45岁中青年女性,男女比例约为1︰4。发病后一般都有烦躁易怒、心悸多汗、易饥消瘦、手指震颤、甲状腺肿大或眼珠突出等表现。
    本病属于中医“肝火”、“瘿瘤”范畴。与情志抑郁有关。《诸病源候论•瘿候》说:“瘿者,由忧恚气结所生”。《本草纲目》指出黄药子能“凉血降火,清瘿解毒”,认识到瘿的病机具有气郁痰结、化火伤阴之特点,为治疗本病提出了一些线索。
    【临床表现】本病除少数因强烈精神刺激或甲状腺感染性疾患而急性起病外,一般来势比较缓慢,临床表现也多轻重不一,临床分为轻证、重证、危证和并发症4种证型。
    1.轻证。见于本病早期,具有烦躁易怒、心悸乏力,体重减轻,舌质红、苔薄白或微黄、脉弦细而数等表现。
    2.重证。为本病典型的表现,除上述自觉症状进一步加重外,并具有低热多汗,善饥多食,阳萎或闭经,身体消瘦,面色潮红,手指震颤,甲状腺轻或中度弥漫性肿大,眼球突出,舌质红,少苔或薄黄,脉细数或兼结代。
    3.危证。证见高热大汗,呕吐腹泻,躁狂谵妄,甚或面色苍白,四肢逆冷,神志淡漠,脉微细欲绝等。
    4.并发症。常见2种,一是胸痹,症见心动悸、脉结代,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等;二是肌痿,因血钾降低所致,证见肌肉痿软,行动无力等。
    【诊断要点】①凡具有烦躁易怒、心悸多汗、易饥消瘦、手指震颤、甲状腺轻或中度弥漫性肿大、眼球突出等临床表现者,一般可诊断为本病。②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特别是老年、儿童患者,主要应借助实验室检查加以确诊,只要查得甲状腺摄碘率升高且高峰提前或血清T3、T4基础代谢率均升高者,既可确诊为本病。
    【病机分析】本病起病缓慢,以瘿瘤化火伤阴所致,而“瘿瘤之症非阴阳正气结肿,乃五脏瘀血、浊气、痰滞而成”(《外科正宗•瘿瘤论》),可见本病实以气、痰、瘿、为、虚为主要病机。
    气:指肝气郁滞。《济生方瘿瘤论治》说:“瘿瘤者多由喜怒不节,忧思过度而成斯疚焉”。临床表现烦躁易怒或忧思多虑等。
    痰:指痰浊壅结,因气滞饮停所致。其症为甲状腺轻、中度弥漫性肿大或眼球突出等。
    瘀:指络脉瘀阻,因气滞痰结延久所致。除上述痰结表现外,并有胸痛,女性闭经,脉结代等。
    火:指郁火内亢,因气滞痰结炽化所致。其症为烦热,心悸,易饥,多汁,面色潮红,苔薄黄,脉数等。
    虚:阴精亏损,因郁火久亢所致。证见身体消瘦,手指震颤,低热口干,男子阳萎,舌质红,少苔,脉细数等。
    上述化火伤阴之变化,也可因骤受强烈精神刺激或卒感外邪而迅速形成。
    【辩证论治】本病临床表现均属虚实夹杂之证,但依据主证各有侧重,治以攻补兼施。
    1.轻证。主要为肝郁痰结,燥火扰心,治以疏肝清心,化痰散结。方用丹栀逍遥散合酸枣仁汤、藻药散加减化裁:炒山栀、肥知母、莲子、丹皮、银柴胡、白芍、全当归、酸枣仁、远志、象贝、海藻、黄药子、牡蛎。疗效显著者,上方改制膏或丸剂,连服2-3个月,以图根治;效不著者,改从重证论治。长期服用黄药子可能引起药物性肝炎(有毒,服后引起腹痛、恶心呕吐,长服明显损害肝肾功能),尽管复方应用有助于克服这一毒副反应,但仍以投之以小剂并定期复查肝功能为宜。鉴于海藻、昆布等含碘较多的药物只能抑制甲状腺素的释放而不能抑制其合成,所以忌长期大量多味应用,而在复方中少佐以一味这类药物,则有利于临床症状的缓解和消除(全文文理顺畅,只此一句欠佳)。
    2.重证。主要为气郁痰结,燥火伤阴。治宜养阴泄火,化痰散结。药如:夏枯草、知母、杭菊花、潼蒺藜、玄参、天花粉、黄药子、昆布、竹茹、象贝、生龙骨、生牡蛎、生大黄。效著者,上方改制膏或丸剂长服,以巩固疗效。兼甲状腺显著肿大并压迫邻近器官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3.危证。主要为燥火亢盛,耗竭气阴,配合药物冷罨(yan)及针刺外,并针对内热鸱张,用泻心汤(大黄、黄芩、黄连);气阴两竭者静滴生脉注射液,直至病势转缓,才可改从重证论治。
    4.并发症。根据本病并发症的特点,标本同治。胸痹:为肝郁气滞,痰热阻络。治宜疏肝通络,清热化痰。常用方药如:苦参、姜夏、瓜蒌皮、广郁金、绿萼梅、红花、丹参、灯心草、炒黄连。胸痹缓解后,按重症治法加活血化瘀之品。肌萎:为肝强脾弱,气耗痰结。治宜抑肝扶脾,化痰散结。常用方药如:炒山栀、丹皮、青陈皮、生白术、太子参、炙黄芪、姜夏、黄药子、昆布、川牛膝、晚蚕砂。效著者改从轻证组方施治。
    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情绪激动,多进清淡而富有营养的食物,忌进辛热燥烈助火之品。
    --张笑平(安徽中医学院副教授,各家学说教研室主任,主要著作有《中医学导论》等)。
    详见“爱问知识人-共享资料”上的《现代中医内科学-何绍奇》。
    2*** | 2011-05-23 07:26:03 42 2 评论
    0/300
  • 2011-05-22 23:40:13
  • 建议你看《现代名中医甲亢甲减治疗绝技》一书。我给你上传了资料。或者你就在新浪爱问知识人中搜索也有。
    大*** | 2011-05-22 23:40:13 25 5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