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人体常识

13岁得了手足口病怎预疗

如吃森么
2*** | 2011-10-20 22:27:14

好评回答

2011-10-21 00:36:42
e*** |2011-10-21 00:36:42 74 20 评论
1、首先,手足口病都是由RNA病毒引起的。 

建议:按每公斤体重8mg/次,口服利巴韦林(片),1小时后口服香雪牌抗病毒口服液(其它牌子没有效!!)3~4支(成人),一天三次,连续2~3天,一般可解决问题。 

最好能够肌肉注射利巴韦林(每公斤体重8mg/次,只能肌注,不能静脉滴注,否则无效),只要一次就可解决问题。 

2、对于手足口病病毒感染使用抗生素是没有用的。抗生素只有感冒三...

查看全部>>

1、首先,手足口病都是由RNA病毒引起的。 

建议:按每公斤体重8mg/次,口服利巴韦林(片),1小时后口服香雪牌抗病毒口服液(其它牌子没有效!!)3~4支(成人),一天三次,连续2~3天,一般可解决问题。 

最好能够肌肉注射利巴韦林(每公斤体重8mg/次,只能肌注,不能静脉滴注,否则无效),只要一次就可解决问题。 

2、对于手足口病病毒感染使用抗生素是没有用的。抗生素只有感冒三天后继发细菌感染时,才会考虑使用,而且一般要连续应用三天后无效才会考虑更换品种。 

3、找有经验的老中医开点中药吃,针对性进行抗病毒治疗可以迅速治疗好手足口病。只要没有接触新的传染源是不会反复发作的。 一般2~3天可以彻底解决手足口病问题。 


祝你早日康复! 


0/300

其他答案(共4个回答)

    2011-11-02 17:14:54
  • 这是一种传染性疾病,需要专科治疗,不能自己治疗。建议去正规医院诊治。
    老*** | 2011-11-02 17:14:54 39 28 评论
    0/300
  • 2011-10-25 14:49:52
  • 手足口病预防措施:托幼等单位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对被污染的日常用品、食具、玩具等应消毒处理,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在手足口病流行时,应做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1*** | 2011-10-25 14:49:52 72 22 评论
    0/300
  • 2011-10-21 11:12:06
  •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预防:
    手足口病对婴幼儿普遍易感。大多数病例症状轻微,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等特征,多数患者可以自愈。疾控专家建议大家,养成良好卫生习  请添加图片说明
    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

    查看全部>>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预防:
    手足口病对婴幼儿普遍易感。大多数病例症状轻微,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等特征,多数患者可以自愈。疾控专家建议大家,养成良好卫生习  请添加图片说明
    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勤晒衣被,多通风。托幼机构和家长发现可疑患儿,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并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及时采取控制措施。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可在家中治疗、休息,避免交叉感染。主要做好这些方面的控制。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染的关键。 
    预防药物
      预防手足口病处方:   1.黄芪15克、生薏仁10克、绿豆10克,先煮黄芪取其液,然后加入生薏仁、绿豆,煮粥食用。    2.中药药枕:藿香、艾叶、白菊花各60克。将各味药洁净处理,去除杂质,制成药枕使用。    3.中药漱口法:金银花10克、荷叶5克。加水煎药汁漱口。   4.金银花12克、白菊花6克、板蓝根9克、竹叶6克。水煎服,每日1剂,少量频服,适用于平时健康的儿童。   5.黄芪12克、防风6克、炒白术6克、蚤休6克。水煎服,每日1剂,少量频服,适用于体弱易感者。 
    
    护理方法
    1、消毒隔离   一旦发现感染了手足口病,宝宝应及时就医,避免与外界接触,一般需要隔离2周。   宝宝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曝晒。   宝宝的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温度适宜。有条件的  手足口病
    家庭每天可用乳酸熏蒸进行空气消毒。减少人员进出宝宝房间,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浊,避免继发感染。   
    2、饮食营养   如果在夏季得病,宝宝容易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需要适当补水和营养。   宝宝宜卧床休息1周,多喝温开水。   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宜给宝宝吃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3、口腔护理   宝宝会因口腔疼痛而拒食、流涎、哭闹不眠等,要保持宝宝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对不会漱口的宝宝,可以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   可将维生素B 2 粉剂直接涂于口腔糜烂部位,或涂鱼肝油,亦可口服维生素B 2 、维生素C,辅以超声雾化吸入,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预防细菌继发感染。   
    4、皮疹护理   宝宝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要舒适、柔软,经常更换。   剪短宝宝的指甲,必要时包裹宝宝双手,防止抓破皮疹。   臀部有皮疹的宝宝,应随时清理他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手足部皮疹初期可涂炉甘石洗剂,待有疱疹形成或疱疹破溃时可涂0.5%碘伏。   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感染。
    
    治疗方法:
    (一)普通病例。
    
      1、一般治疗: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2、对症治疗:发热等症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二)重症病例。
    
      1、神经系统受累治疗。
    
      (1)控制颅内高压:限制入量,积极给予甘露醇降颅压治疗,每次0.5-1.0g/kg,每4-8小时一次,20-30分钟快速静脉注射。根据病情调整给药间隔时间及剂量。必要时加用呋噻米。
    
      (2)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参考剂量:甲基泼尼松龙1mg-2mg/kg·d;氢化可的松3mg-5mg/kg·d;地塞米松0.2mg-0.5mg/kg·d,病情稳定后,尽早减量或停用。个别病例进展快、病情凶险可考虑加大剂量,如在2-3天内给予甲基泼尼松龙10mg-20mg/kg·d(单次最大剂量不超过1g)或地塞米松0.5mg-1.0mg/kg·d。
    
      (3)酌情应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总量2g/kg,分2-5天给予。
    
      (4)其他对症治疗:降温、镇静、止惊。
    
      (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密切监护。
    
      2、呼吸、循环衰竭治疗。
    
      (1)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2)确保两条静脉通道通畅,监测呼吸、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
    
      (3)呼吸功能障碍时,及时气管插管使用正压机械通气,建议呼吸机初调参数:吸入氧浓度80%-100%,PIP 20 -30cmH2O,PEEP 4-8cmH2O,f 20-40次/分,潮气量6-8ml/kg左右。根据血气、X线胸片结果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适当给予镇静、镇痛。如有肺水肿、肺出血表现,应增加PEEP,不宜进行频繁吸痰等降低呼吸道压力的护理操作。
    (4)在维持血压稳定的情况下,限制液体入量(有条件者根据中心静脉压、心功能、有创动脉压监测调整液量)。
    
      (5)头肩抬高15-30度,保持中立位;留置胃管、导
    
    、导尿管。
    
      (6)药物应用:根据血压、循环的变化可选用米力农、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药物;酌情应用利尿药物治疗。
    
      (7)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8)监测血糖变化,严重高血糖时可应用胰岛素。
    
      (9)抑制胃酸分泌:可应用胃粘膜保护剂及抑酸剂等。
    
      (10)继发感染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3、恢复期治疗。
    
      (1)促进各脏器功能恢复。
    
      (2)功能康复治疗
    
      (3)中西医结合治疗。
    
    
    公*** | 2011-10-21 11:12:06 68 22 评论
    0/300
  • 2011-10-21 09:55:27
  •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

    查看全部>>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
    在治疗方面,本病如无并发症,预后一般良好,多在一周内痊愈。治疗原则主要为对症治疗。可服用抗病毒药物及清热解毒中草药及维生素B、C等。有合并症的病人可肌注丙球蛋白。在患病期间,应加强患儿的护理,作好口腔卫生。进食前后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食物以流质及半流质等无刺激性食物为宜。手足口病因可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驰张性麻痹等,故应加强观察,不可掉以轻心。
    西医治疗
      如果没有合并症,手足口病患儿多数一周即可痊愈。治疗原则主要是对症处理,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维生素B、C及抗病毒药物。此外,手足口病可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等病症,应及时复查。   西医治疗手足口病的方法如下:   1 ) 接触者应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2) 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尤其是脑、肺、心等重要脏器功能;危重病人特别注意监测血压、血气分析、血糖及胸片;   3) 加强对症支持治疗,做好口腔护理;   4) 注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对重要脏器的保护;   5) 有颅内压增高者可给予甘露醇等脱水治疗,重症病例可酌情给予甲基泼尼松龙、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等药物;   6) 出现低氧血症、呼吸困难等呼吸衰竭征象者,宜及早进行机械通气治疗;   7)维持血压稳定,必要时适当给予血管活性药物;   其他重症处理:如出现DIC、肺水肿、心力衰竭等,应给予相应处理。   西药治疗小儿手足口病   1.1 阿昔洛韦   阿昔洛韦为一种无环的嘌呤核苷酸类似物,其抗病毒作用为药物进入疱疹病毒感染的细胞后,与脱氧核苷竞争病毒胸腺激酶或细胞激酶,药物被磷酸化成活化性阿昔洛韦三磷酸酯,然后通过两种方式抑制病毒复制:①干扰病毒DNA的多聚糖,抑制病毒的复制;②在DNA多聚糖作用下,与增长的DNA链结合,引起DNA链的延伸中断。治疗剂量为20 mg/kg,加入10 %葡萄糖液100 mL静滴,1次/d;或者口服阿昔洛韦5~10 mg/(kg·d),3次/d。阿昔洛韦作为一种高效广谱的抗病毒药物,具有明显缩短发热及皮损愈合时间,减轻口腔疱疹疼痛,且在治疗期间未见任何副反应[1]。   1.2 更昔洛韦   更昔洛韦又名丙氧鸟苷,是继阿昔洛韦之后新开发的广谱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抗病毒作用与阿昔洛韦类似。治疗剂量为5~10 mg/kg,加入10 %葡萄糖液100 mL静滴,1次/d,疗程3~5 d。用药期间酌情使用抗生素及退热药。黄世雄[2]研究表明更昔洛韦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优于利巴韦林,热退及疱疹消退的时间显著短于利巴韦林。但是,更昔洛韦对骨髓的抑制作用及远期毒副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陈云健[3]的研究表明使用利巴韦林注射液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效果优于单独使用上述任一种药物。   1.3 干扰素   干扰素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抗病毒制剂,对多种病毒感染性疾病有明显疗效,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剂量为100万IU肌肉注射, 1次/d。其治疗机制是通过在细胞内阻断病毒mRNA的翻译,抑制病毒核糖核酸合成来阻止病毒复制,同时也能通过增强自然杀伤淋巴细胞毒素的活性而加强宿主免疫力。足量应用干扰素能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力,达到抑制病毒、促进机体康复目的[4]。胡恭等[5]研究表明干扰素联合中药制剂如小儿清热宁治疗手足口病具有明显疗效。   1.4 利巴韦林   利巴韦林作为抗病毒的常用药,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肯定。治疗剂量为10 mg/kg,加入10 %葡萄糖液100 mL静滴,1~3次/d,疗程3 d;或者口利巴韦林含片1/4~1/2片,4次/d。用药期间酌情使用抗生素及退热药。副反应是罕见的出汗,食欲不振及低血糖等。本药目前在一些大医院不再作为治疗手足口病的首选药物。但因其总体上副反应少且价格低廉,安全可靠,疗效高,适用于基层医院推广使用[6]。   1.5 思密达     手足口病
    思密达的有效成分是八面体蒙脱石微粒,具有层纹状分子结构,对消化道的病毒、细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有较强的固定、吸附和清除作用,对消化道黏膜有很强的覆盖能力,能与黏液蛋白相结合,提高黏膜屏障对攻击因子的防御功能,能促进上皮组织恢复和再生。对于手足口病的患儿特别是口腔溃疡严重的患儿以适量思密达用温开水搅成糊状,4次/d,分别于早、午、晚饭后及睡前涂于口腔溃疡局部,可明显缩短小儿口腔溃疡的愈合时间,未出现明显毒副作用。且思密达口味香甜,患儿易于接受,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7]。
    中医治疗
      普通型(心脾积热):发热,无汗,手足口出现疱疹,其中口舌疱疹色红,疼痛剧烈,患儿流涎较多,纳差,不能进食,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 中医治法:清热解毒化湿   方药: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减   药物:大黄3克,黄芩6克,黄连3克,五倍子6克,薄荷6克,水煎50毫升,分2次服。   普通型(湿热交阻):发热,无汗,手足口出现疱疹,口舌疱疹色暗红,疼痛不剧,腹胀,纳差,大便正常或稍溏,舌暗红,苔白腻或稍黄腻。   中医治法:辛开苦降,清热化湿解毒   方药:甘草泻心汤加减   药物:生甘草10克,半夏6克,黄芩6克,黄连2克,干姜3克,柴胡10克,藿香6克,水煎50毫升,分2次服。   重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发热、皮疹,高热,无汗,烦躁,嗜睡,烦躁,易惊,或伴肢体痿软、瘫痪,舌红,苔白腻或黄腻。   中医治法:清热化湿,镇肝熄风   方药:风引汤加减   药物:大黄3克,生石膏20克,寒水石10克,滑石10克(包煎),赤石脂10克,白石脂10克,紫石英10克,生牡蛎10克,生龙骨10克,干姜3克,桂枝6克,甘草3克,水煎50毫升,分2次服。   重症加减方案:热势较盛,加用羚羊角粉;肢体阵挛重,加用薏苡仁、地龙、木瓜;便秘减赤石脂,腹泻减大黄,减生石膏用量,加用升麻、葛根;肢体软瘫,加用鲜地龙、秦艽、威灵仙、丝瓜络(湿热条辨方);后期热退减石类药物,益气养阴清热通络。   中药方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   本病属中医“湿温”、“时疫”等范畴。病因为湿热疫毒,多因内蕴湿热,外受时邪,留于肺、脾、心三经而成。外邪自口鼻而入,侵袭肺、脾二经,肺主皮毛,故初期多 见肺卫症状,如发热、流涕、咳嗽;脾主四肢,开窍于口,手足口受邪而为水疱,口舌生疱疹、溃疡。目前中医药治疗本病,主要采用辨证分型、辨病分期、专方加减三种基本方法。可达标本兼顾,减轻症状、缩短病程之功效。
    编辑本段疾病预防
      手足口病对婴幼儿普遍易感。大多数病例症状轻微,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等特征,多数患者可以自愈。疾控专家建议大家,养成良好卫生习  请添加图片说明
    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勤晒衣被,多通风。托幼机构和家长发现可疑患儿,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并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及时采取控制措施。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可在家中治疗、休息,避免交叉感染。主要做好这些方面的控制。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染的关键。   预防原则本病至今尚无特异性预防方法。加强监测,提高监测敏感性是控制本病流行的关键。各地要做好疫情报告,托幼单位应作好晨间检查,及时发现病人,采集标本,明确病原学诊断,并作好患者粪便及其用具的消毒处理,预防疾病的蔓延扩散。流行期间,家长应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感染的机会。医院应加强预防,设立专门的诊室,严防交叉感染。在伴有严重合并症的手足口病流行地区,密切接触患者的体弱婴幼儿可肌注丙球蛋白。
    预防方法
      个人预防措施   1.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 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 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   1. 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手足口病
    2. 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 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 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5. 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6. 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 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7. 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医疗机构的预防控制措施   1. 疾病流行期间,医院应实行预检分诊,并专辟诊室(台)接诊疑似手足口病人,引导发热出疹患儿到专门诊室(台)就诊,候诊及就诊等区域应增加清洁消毒频次,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   2. 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对双手消毒;   3. 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仪器、物品等要擦拭消毒;   4. 同一间病房内不应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的患儿。重症患儿应单独隔离治疗;   5. 对住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消毒后才能继续使用;   6. 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 重者隔离   7. 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患者增多或肠道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时,要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报告。 
    | 2011-10-21 09:55:27 70 22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