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川沙老城

首页

川沙老城

请问川沙老城的变化以及地图,另外川沙老城有什么特别之处,知道前身是卫所抗击倭寇之用。想知道它与其他上海传统老县城的异同,谢谢!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1-12-18 16:26:32
  •   1。川沙有着对外贸易的长久历史和雄厚基础
      明代开始,就有棉花出口,清代至民国年间,有花边、毛巾、种子、鱼肚等外销,穿网花边行销欧美各国,年收入达四十万元。特别是改革开放十年来,依托城市工业,外贸生产蓬勃发展,1988年,全县有中外合资合作企业17家,外贸生产企业已有184家,出口产品拨交额达6。
      38亿元。其中直接外贸4。6亿元,产品有农业5类11个品种,工业9类近百个品种,产品远销东南亚和欧美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良好基础。 2。川沙籍人士遍及海内外   据1985年调查,川沙在市区和各省市工作的约有七万余人,包括在台湾的1900多人。
      川沙又是个“小侨乡”;在海外的华侨和已入外籍的川沙人士有2364人,寓居港澳的同胞有5669人,这些都是发展经济、建设家乡的重要力量。 3。川沙人口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   全县60多万人口中,有大量富余劳力可开发使用。技术力量也较雄厚,1985年有各类技术人员3712名,1988年已增至5000余名。
      有约15万技术熟练的工人队伍。这些,是发展川沙经济的人员优势。 4。川沙拥有四大农副业生产基地   (1)蔬菜基地。全县6个乡以种植蔬菜为主,1988年有菜田4。3万亩,年产蔬菜28万吨。   (2)养猪基地。1988年全县有500头以上养猪场145个,专业户500多户,上市肉猪35。
      96万头。   (3)禽蛋生产基地。1988年有万羽以上的禽蛋场32个,上市家禽293万羽,鲜蛋12402吨。   (4)牛奶生产基地。1988年有100头以上的奶牛场16个,专业户1500多户,上市鲜奶29371吨。这些,都是城市“菜篮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川沙历史上东为铁沙所困、西受浦江阻隔的不利形势已在改变,人多地少造成的矛盾开始缓解,工农之间的差别逐渐缩小,城乡一体化的进程正在加快。只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从县情出发,扬长避短,兴利除弊,来日川沙,前程似锦。

    军***

    2011-12-18 16:26:32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