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各位老大,地形图的地物表示有什么规定

首页

各位老大,地形图的地物表示有什么规定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9-02-02 01:44:29
  •   地形图(以下简称地图)是按一定的比例尺,表示地貌、地物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投影图。地形:是地貌和地物的总称。地貌:是地表平坦起伏的自然状态。如山地、丘陵、平原等。地物:是分布在地面上人工或自然的固定性物体。如江河、湖泊、道路、村庄等。定向越野所用的地图是由地图比例尺、地物符号、地貌符号、指北方向线和图例注记五大要素组成。
      (一)、地图比例尺地图上某线段长与相应实地水平距离之比,叫地图比例尺。即:地图比例尺=图上长:相应实地水平距离例如,某幅地图的图上长1cm,相当于实地水平距离10000cm,则此幅地图的比例尺为1:10000。1、地图比例尺的大小地图比例尺的大小通常依比值大小来衡量,比值大,比例尺就大。
      如1:10000就大于1:15000。图幅面积相等的地图,比例尺越大,其图幅所包括的实地范围就越小,图上显示的内容就越详细。如1:10000地图上的1平方厘米相当于实地10000平方米,1:100000地图上的1平方厘米相当于实地1000000平方米。
      国际定联规定,定向越野一般采用1:15000比例尺地图,为适应特殊地形的需要,也可使用其它比例尺地图。根据我国的现有条件,以采用1:10000比例尺地图为宜。2、地图比例尺的表示形式定向越野地图上的比例尺,一般是用数字比式表示,如1:10000。
      个别地图除用数字比式表示外,还绘有图解比例3、图上量读实地距离(1)、用直尺量算:先用直尺量取图上两点长度,然后依据地图比例尺按公式计算。计算公式为:实地距离=图上长×比例尺分母如在1:10000地图上量取两点长度为1。2CM,则实地水平距离=l。
      2×10000=120(M)(2)、目估法:即先估计图上两点长度,尔后按公式计算。定向越野时,一般是在运动中求实地距离,主要是采用目估法。图上距离越长,估计误差就越大,可以采用分段目估。图上量取的距离,都是水平距离,而实地总是起伏不平的,实际距离往往大于水平距离。
      因此在计算实地距离时,须将图上量得的距离加上适当的改正数。定向越野时通常是按地貌的起伏程度,依据经验数据改正(见表)。地形种类改正系数微丘地10%-15%丘陵地15%-20%一般山地20%-30%计算公式为:实地距离=水平距离 水平距离×改正系数(二)、地物符号地面上的各种地物在地图上是用符号表示的,地物符号由图形和颜色组成。
      1、地物符号的分类①依比例尺表示的符号(轮廓符号)。实地面积较大的地物,如城镇、森林、湖泊、江河等,其符号图形的外部轮廓是按比例尺缩绘的,在地图上可以了解其分布形状,依比例尺量取相应的实地长、宽和面积,轮廓线的转折点可供运动员确定运动方向和站立点。
      图1依比例尺符号->②半依比例尺表示的符号(线状符号)。实地的线状地物,如道路、沟渠、因此,电线、围墙等,这类地物符号的长度是按比例尺缩绘的,而宽度则不是。在地图上只能量取其长度,而不能量取宽度。线状地物的转弯点、交叉点同样可供运动员确定运动方向和站立点。
      ①等高线与小河沟符号的区分。等高线一般是互不相交的几条曲线组合而成,而且有一定的组合规律。而小河沟符号在起伏地段一般与等高线的合水线重合;上游终点有的与池塘符号相连,没有与池塘符号相连的线条越来越细;而且小河沟符号有的有分叉,上面大多有小桥、涵洞等符号;从原图复印出来的单色图,色度比等高线深。
      ②等高线与大车路符号的区分。二者在关系位置上无规律,或相交,或平行。大车路一般都通过居民地。从原图复印出来的单色图,大车路符号色度比等高线深,且线条比基本等高线略宽。③等高线与水塘符号的区分。两色或单色地图上的水塘符号内,一般绘有规律排列的网点或加绘有“塘”字,复印后网点或“塘”字仍清晰可见。
      如水塘符号内无网点或“塘”字时:一是可根据水塘所在的位置判断,一般都在低处;起伏地域,一般都在山谷内,而且有的在水塘下坡方向还绘有堤坎符号。二是从原图复印的单色图,比基本等高线色深线宽。④河沟与大车路符号的区分。除根据上述各自特点加以区分,还可依据它们相交处的小桥、涵洞符号及其组合规律加以区分。
      如小河沟和大车路交叉处有小桥符号,与小桥纵方向轴线同向的为大车路符号,相交的为小河沟符号。(三)、地貌符号地图上显示地貌的方法很多,定向越野地图采用等高线法显示地貌。1、等高线显示地貌①等高线显示地貌的原理等高线是由地面上高程相等的各点连接而成的曲线。
      等高线的构成原理是:假想把一座山从底到顶按相等的高度一层一层水平切开,山的表面就出现许多大小不同的截口线,然后把这些截口线垂直投影到同一平面上,便形成一圈套一圈的曲线图形。因为同一条曲线上各点的高程都相等,所以叫等高线。定向越野地图就是根据这个原理测绘出等高线来显示地貌的。
      图5等高线显示地貌的原理②等高线显示地貌的特点
    (1)在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度相等,并各自闭合。(等高封闭)
    (2)在同一幅地图上,等高线多,山就高;等高线少,山就低;凹地相反。(多高少低)
    (3)在同一幅地图上,等高线间隔密,实地坡度陡;等高线间隔稀,实地坡度缓。
      (密陡稀缓)
    (4)等高线的弯曲形状与相应实地地貌形态相似。(形似实地)③等高距的规定相邻两条等高线间的实地垂直距离叫等高距。等高距愈大,等高线愈少,表示地貌就愈简略;等高距愈小,等高线愈多,表示地貌就愈详细。地图比例尺越大,等高距就越小;地图比例尺越小,等高距就越大。
      国际定联规定,定向越野地图的等高距一般为5m。我国现有的l∶10000比例尺地图,等高距一般为2.5m,为了适应国际比赛的需要,各地训练与比赛的组织者,在修测与制图时,应把等高距改为5m。④等高线的种类等高线按其作用不同,分为首曲线、计曲线、间曲线与助曲线四种。
      (1)首曲线,又叫基本等高线,是按规定的等高距测绘的细实线,用以显示地貌的基本形态。(2)计曲线,又叫加粗等高线,从规定的高程起算面起,每隔五个等高距将首曲线加粗为一条粗实线,以便在地图上判读和计算高程。(3)间曲线,又叫半距等高线,是按二分之一等高距描绘的细长虚线,主要用以显示首曲线不能显示的某段微型地貌。
      
      (4)助曲线,又叫辅助等高线,是按四分之一等高距描绘的细短虚线,用以显示间曲线仍不能显示的某段微型地貌。间曲线和助曲线只用于显示局部地区的地貌,故除显示山顶和凹地各自闭合外,其他一般都不闭合。还有一种与等高线正交、指示斜坡方向的短线叫示坡线,与等高线相连的一端指向上坡方向,另一端指向下坡方向。

    单***

    2019-02-02 01:44:29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