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皮肤科
龟头软的时候有纹路

手脚干裂,皮肤粗糙?

手脚干裂,皮肤粗糙,纹路多
A*** | 2018-03-18 03:13:06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2018-03-18 04:10:30
  • 鹅掌风 
    
    鹅掌风生在两手掌。鹅掌风生掌心间,皮肤燥裂紫白斑,杨梅余毒血燥热,兼受风毒凝滞源。 
    
    注:此症生于掌心,由生杨梅余毒未尽又兼血燥复受风毒凝滞而成,初起紫白斑点叠起白此坚硬且厚干枯燥裂,延及偏手,外用二矾散洗之,三油膏擦之,内用祛风地黄丸料加土茯苓白鲜皮当归为佐,作丸服之甚效,若年久成癣难愈,又有不因杨梅后无故掌心燥痒起皮甚则枯裂微痛者名掌心风,由脾胃有热,血燥生风,血不能荣养皮肤而成...

    查看全部>>

    鹅掌风 
    
    鹅掌风生在两手掌。鹅掌风生掌心间,皮肤燥裂紫白斑,杨梅余毒血燥热,兼受风毒凝滞源。 
    
    注:此症生于掌心,由生杨梅余毒未尽又兼血燥复受风毒凝滞而成,初起紫白斑点叠起白此坚硬且厚干枯燥裂,延及偏手,外用二矾散洗之,三油膏擦之,内用祛风地黄丸料加土茯苓白鲜皮当归为佐,作丸服之甚效,若年久成癣难愈,又有不因杨梅后无故掌心燥痒起皮甚则枯裂微痛者名掌心风,由脾胃有热,血燥生风,血不能荣养皮肤而成,宜服祛风地黄丸,外用润肌膏,久久擦之即愈。 
    
    祛风地黄丸 
    
    生地、熟地,白蒺藜、川牛膝酒洗,知母、黄药、枸杞子,兔丝子酒制、独活。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钱,黄酒送下,夏月淡盐汤送下。 
    
    方歌:祛风地黄除血热,鹅掌风生服即瘥,知药蒺藜牛膝兔,独杞同研炼蜜和。 
    
    二矾散 
    
    白矾、皂矾各四两,茶儿五钱,侧柏叶八两。水十碗煎数滚听用,先以桐油涂患处,再用纸拈桐油浸透火点向患处薰片时,次用前汤乘热贮净木桶内手架桶上以布将手连桶口盖严,汤气薰手勿令泄气,待余热将汤倾入盆内蘸洗良久,一次即愈,七日切不可见水。 
    
    方歌:二矾掌起紫白斑,矾与儿茶柏叶煎,先以桐油搽患处,油拈燃薰后洗痊。 
    
    三油膏 
    
    牛油、柏油、香油、银朱各一两,官粉、射香各二钱。将三油合火化入黄蜡一两溶化尽,离火再入朱射官粉等末搅匀成膏,搽患处火烘之,以油干滋润为度。 
    
    方歌:三油膏润鹅掌风,初斑渐裂燥痒攻,牛柏香油朱粉射,蜡熬擦患火上烘。 
    鹅掌风,发起病于手掌或手指,早期皮肤干燥,伴有米粒大的疙瘩,时而剧痒,易传染;中期手掌脱皮,皮研增厚、皮肤坏死、皲裂;后期引起指甲、骨节肿大、骨节变型、手指流脓等症状,也可以导起脚掌。手脚皮肤粗糙,是风湿病在手皮肤上的表现,形如鹅掌,故而叫鹅掌风。 
    鹅掌风发病起因大致有三种:一是因接触化学药品或原料等物质,受手皮肤真菌感染(过敏)而引的真菌性鹅掌风。该症属皮肤浅层感染,时而剧庠,易传染。二是因长期使用不洁净冷水,皮肤受霉菌感染而得致的霉菌性鹅掌风。如家庭妇女、餐冷饮洗刷工、屠宰工等患者。该症属深层感染。三是血液病毒性鹅掌风。 
    鹅掌风的典型症状为:手掌局部有境界明显的红斑脱屑,皮肤干裂,甚至整个手掌皮肤肥厚、粗糙、皲裂、脱屑,亦可出现水疱或糜烂,自觉瘙痒,或瘙痒不明显,多始于一侧手指尖或鱼际部。 
    对此病中医采用辨证论治,即根据症状分型治疗。 
    一、风湿蕴肤 
    症状 手掌或指间水疱如晶,涸干脱屑,境界明显,渐次扩大,或指间潮红、湿烂。舌红,苔白或腻,脉滑。 
    治则 祛风除湿 
    治法 
    1.内治法 若无全身症状,一般不需内治。 
    2.外治法 
    (1)药物: 
    ①潮红湿润者,雄黄膏或皮脂膏外涂,每日2次。 
    ②水疱为主者,用1号癣药水,或2号癣药水,或复方土槿皮酊外搽,每日1~2次;或在大暑期间,用鹅掌风浸泡方浸泡。 
    ③五倍子膏:五倍子60克,去湿药膏或凡士林240克混匀。每日2次外搽。 
    (2)针灸: 
    ①毫针法:局部取穴:合谷、后溪、外关、中渚、八邪。远端取穴:曲池、足三里、三阴交。针刺手法为提插捻转,留针20~30分钟,隔日或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夜间外敷偏方:生熟杏仁、大枫子(去皮)各60克,生猪油或羊板油200克,捣碎成膏,须用三分厚。 
    ②灸法:以火柴灸法选好皮损区、合谷、曲池等灸点,划着火柴,待火药刚燃时 
    (切不要燃及火柴部),即将火灭,迅速按压于灸点上,待冷后移开,由外向内,每个灸点灸一次,灸点间隔5毫米,合谷、曲池交替使用,每日1次,两次后改为1~2日1次。 
    (3)其他疗法:浆泡法:豆腐浆两大碗,加入川椒15克,透骨草15克。熬五、六 
    滚,待温凉适宜时,洗患处约两小时。连用3~4次可愈。 
    二、血虚风燥 
    症状 手掌皮肤肥厚粗糙,干燥,龟裂,或水疤不显,干涸脱屑。舌淡红,苔薄,脉细。 
    治则养血祛风。 
    治法 
    1.内治法 
    药物:祛风地黄丸(《医宗金鉴》) 
    生地 熟地 白蒺藜 川牛膝 知母 黄柏 枸杞子 菟丝子 独活 
    2.外治法 
    (1)药物: 
    ①疯油膏外涂,每日1~2次。 
    ②半边莲60克,煎汤待温,每晚睡前浸泡患手15分钟,再厚涂疯油膏,用塑料袋 
    套扎患手,次日晨擦去药膏。 
    (2)针灸:先用生附子切厚片于鹅掌风上,以艾团灸之,再用葱汁调下方药末敷贴。方为白附子、川乌、草乌、僵蚕、铜绿、密陀僧、轻粉、胆矾各3克,麝香0.3克,共为细末。 
    (3)其他疗法:热烘疗法:先用风油膏,或红油膏外用,再用电吹风吹或火烘患处,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10次为1疗程。 
    医嘱 
    1.有脚湿气者,宜及早治疗,否则易患本病及灰指(趾)甲。 
    2.有本病者,少接触污物,以防感染。
    独*** | 2018-03-18 04:10:30 53 8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 皮肤科相关知识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