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外科
肝胆外科

请问肝硬化会有什么症状的呢?

请问肝硬化会有什么症状的呢?要怎样预防
l*** | 2015-10-21 17:16:07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2015-10-21 17:16:07
  • 健康人肝脏内脂质含量占肝重量的2%-4%。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肝脏脂肪含量超过5%以上,就称之为脂肪肝。按照脂肪的含量,可以把脂肪肝分为轻型脂肪肝——肝内脂肪含量占5%-10%;中型脂肪肝——肝内脂肪含量10%-5%;重型脂肪肝——肝内脂肪含量大于25%。 
    
    轻、中度的脂肪肝患者大多没有异常的症状。通常在健康检查时偶然发现肝脏肿大,血液化验谷丙转氨酶增高。有的脂肪肝病人会感觉右上腹部不适、隐痛或上腹...

    查看全部>>

    健康人肝脏内脂质含量占肝重量的2%-4%。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肝脏脂肪含量超过5%以上,就称之为脂肪肝。按照脂肪的含量,可以把脂肪肝分为轻型脂肪肝——肝内脂肪含量占5%-10%;中型脂肪肝——肝内脂肪含量10%-5%;重型脂肪肝——肝内脂肪含量大于25%。 
    
    轻、中度的脂肪肝患者大多没有异常的症状。通常在健康检查时偶然发现肝脏肿大,血液化验谷丙转氨酶增高。有的脂肪肝病人会感觉右上腹部不适、隐痛或上腹部胀痛,并误以为是胃病。 
    
    一般情况下,轻、中度的脂肪肝病情变化缓慢,如及时有效的治疗,预后良好。但如果对脂肪肝的危害没有警惕和治疗,会发展成重度脂肪肝,出现肝硬化、黄疸、恶心、呕吐等肝功能受严重损害的症状。严重的、迁延不愈的脂肪肝有可能发展成肝硬化。据国外学者统计,4%至6%的脂肪肝患者合并糖尿病,而半数糖尿病患者并发脂肪肝。详细阅读> 
    
    饮食及饮酒过量易得脂肪肝 
    
    大量经常饮酒会引起酒精性脂肪肝。酒中的乙醇在体内代谢过程中生成乙醛,会损害肝细胞,引起肝内脂肪代谢异常而造成酒精性脂肪肝。 
    
    慢性病毒性肝炎有可能引发脂肪肝。 
    
    药物,包括神经系统药、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抗癌药和口服避孕药等,都有可能引起肝损害而发生脂肪肝。 
    
    有毒物质如四氧化碳、黄磷、砷,铅,汞等亦有可能引发脂肪肝。 
    
    而临床上较多见的脂肪肝患者,其引发的病因主要是:营养问题、营养过剩,导致肥胖、中性脂肪沉着,甘油三脂增高。近半数肥胖者有不同程度的脂肪肝,严重的肥胖者有60%-94%发生脂肪肝。 
    
    治疗脂肪肝目前尚未有疗效确切的良药,有些人想通过服用降脂药以求治疗脂肪肝,但有些降脂药可能对肝脏产生不良影响,所以要慎用。至于抽脂减肥等措施,更需三思而后行。治疗脂肪肝,主要是针对原发病及采用科学合理地调整饮食结构,还要配合适当的、持之以恒的运动才会有效。 
    
    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要戒酒,否则脂肪肝好不了。病毒性肝炎患者要积极耐心地进行抗肝炎病毒和护肝疗法,尽量避免服食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如因病情需要服用时,必须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由于营养过剩肥胖而引起的脂肪肝,就要科学饮食,合理搭配蔬果,并进行持之以恒的体育运动,把体内多余的脂肪减少。血脂下降了,体重减轻了,脂肪肝就会好转了。详细阅读> 
    
    相关阅读 脂肪肝饮食要注意18条 
    
    通缉脂肪肝“六大要犯” 
    
    脂肪肝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它是由多种因素或疾病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过度堆积的代谢性疾病,是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疾病的过渡阶段。长期研究发现,脂肪肝的发生主要有以下六种原因: 
    
    1.酒精:酒是引起脂肪肝的最常见病因,中国人的感情似乎是在酒席上促进的,长期饮酒导致酒精中毒,对肝内甘油三酯的代谢有直接的毒性作用,致使肝内脂肪氧化减少,引起脂肪的大量堆积。慢性嗜酒者近60%发生脂肪肝,20%?触30%最终将发展为肝硬化、肝癌。 
    
    2.营养过剩:长期吃大鱼大肉、油炸食品以及甜食,使肝脏脂肪合成过多。当吃的食物中脂肪含量过高时,超过了肝脏处理的限度,使肝脏负担增大,干扰了对脂肪的代谢,打破了肝脏的输入输出平衡,脂肪在肝内堆积,形成脂肪肝。 
    
    3.肥胖:约有一半的肥胖者有合并脂肪肝的倾向。国内有学者调查发现:10个“胖墩儿”中就有8个患有脂肪肝,其主要原因是肥胖者血液中含有大量游离脂肪酸,源源不断地运往肝脏,大大超过了肝脏的运输代谢能力,引起肝脏脂肪的堆积而造成肥胖性脂肪肝。 
    
    特别提示:父母要注意 儿童肥胖易患脂肪肝 
    
    4.糖尿病:约有半数II型糖尿病病人伴有脂肪肝,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葡萄糖和脂肪酸不能被很好的利用,脂蛋白合成也出现障碍,大多数葡萄糖和脂肪酸在肝脏内转变成脂肪,最终使脂肪在肝内存积下来,引发脂肪肝。 
    
    5.高脂血症:血液中的脂肪类物质,统称为血脂。血浆中的脂类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等,它们在血液中是与不同的蛋白质结合在一起,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高血脂是指血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当血液中脂类过多超过了肝脏所能处理的限度,便会造成脂肪在肝内的堆积,引起脂肪肝。 
    
    食物防治脂肪肝 
    
    6.营养不良:有人或许会奇怪,营养过剩会造成脂肪肝,那营养不良为什么也会造成脂肪肝呢?其实很简单,营养过剩属于原材料太多,而营养不良属于加工过程中的辅助材料不够,同样无法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当营养不良时,蛋白质缺乏,而导致极低密度脂蛋白合成减少,这样造成肝转运甘油三酯发生障碍,脂肪在肝内堆积,引起脂肪肝。
    饮食治疗原则是: 
    
    (1)控制总热量:轻度脂及肝每日每分折体重供给30千卡的卡的热量,重者每日每公折休重17~25千卡热量,使体重渐减轻,利于肝功能的恢复。 
    
    (2)蛋白质每日供给患者蛋白质80~100克为宜。 
    
    (3)脂肪:每日供给脂肪35~50克,最好供给含不饱和脂肪酸较高的植物油。 
    
    (4)碳水化合物:给低碳水化合物的饮食,禁食蔗糖、果糖等,每日供给碳水化合物200~300克为宜。 
    
    (5)食盐:控制食盐在5-6克为宜。 
    
    (6)禁饮酒及含酒精的饮料。 
    
    (7)一日进食4餐为宜。 
    
    熊去氧胆酸作为一种溶解胆固醇性结石的药物,因具有较强的抑肝作用而广泛用于多种肝病的治疗。国内学者意外发现熊去氧胆酸具有治疗脂肪肝的疗效,可降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降低血脂,明显缓解脂肪肝症状,改善脂肪肝的影像学表现,且不良反应轻微。 
    
    熊去氧胆酸的作用机制可能与稳定肝细胞膜、保护线粒体、抑制细胞凋亡、调节免疫、利胆等因素有关,通过上述作用从而达到改善脂质代谢、保护肝细胞、促进胆固醇转化和排泄目的。可以认为,熊去氧胆酸是一种治疗脂肪肝较为理想的药物。 
    
    脂肪肝有何危害 
    
    脂肪肝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脂类代谢障碍,使肝细胞中脂肪含量异常增加的一种疾病,肝脏在正常情况下总脂肪量不超过肝重的5%,而脂肪肝的患者总脂肪量可高达肝重的40-50%,肝病患者治疗过程中或愈后食物摄入过多,活动减少,极易引起脂肪肝,可导致肝功能反 
    复异常,不易恢复,甚至形成肝硬化,预后不良。 
    
    脂肪肝患者营养原则是 
    
    正常肝脏含脂肪量不超过5%以上,脂肪过量沉积在肝脏中称为脂肪肝。常见的脂肪肝的临床症状有食欲不振,恶心、乏力、食后上腹饱胀,有的体重减轻或增加,肝区疼痛,有些病人会有肝肿大或轻度肿大。 
    
    控制热能摄入 
    
    对脂肪肝患者的热能供应不宜过高。从事轻度活动的肝炎恢复期病人,每日每公斤体重可供给30-35Kcal热能,以防止发胖诱发脂肪肝。对于肥胖或超重者,每公斤体重可供给20-25Kcal热能以控制或减轻体重。 
    
    减少糖和甜食 
    
    碳水化物主要由谷粮供应,适当补充蔬菜、水果等食品。 
    
    适当地提高蛋白质量 
    
    高蛋白膳食(1.5-1.8g/kg体重)可以避免体内蛋白质损耗,有利于肝细胞的修复与再生;并可纠正低蛋白血症和防止肝细胞进一步受损害。 
    
    控制脂肪和胆固醇 
    
    脂肪太高,热能难以控制,对减轻体重不利。对脂肪肝病人,全日食物和烹调油所供给脂肪总量不超过40g;对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蛋黄等宜作适当控制。 
    
    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和食物纤维 
    
    补充对治疗肝病有益的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特别是富含叶酸、胆碱、肌醇、尼克酸、维生素E、维生素C、维生素B12、钾、锌、镁等的食物和产品以促进和维持正常代谢,纠正或防止营养缺乏。 
    
    饮食不宜过分精细,主食应粗细杂粮搭配,多用蔬菜,水果和藻类,以保证摄入足够数量的食物纤维。 
    参考资料:我要瘦
    h*** | 2015-10-21 17:16:07 46 2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 肝胆外科相关知识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