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打榔”是怎么来的?

首页

“打榔”是怎么来的?

“打榔”是怎么来的?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09-02 19:51:07
  •   在广西百色、南宁地区的壮族民间,流传着这样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打榔。榔是壮民族用来舂谷的一种长大器物,现在天等县的稻香、荣华、洪岭一带的壮族山村把“打榔”称为“打谷榔”。
    “打榔”早在唐代盛行,据清代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江森《粤西业载》中记述:“广西有春堂,以浑木刳为槽,一槽两边约十杵,男子间立,以春稻量,调皮®槽弦,皆有扁拍,槽声若鼓,闻于数里,虽思妇之巧弄秋砧,以能比其浏亮也。
      ”这真实而生动的描述,说明打榔源于生产劳动。 每至新春佳节,壮乡人民习惯在年初一的晚上欢庆丰收,他们在村中谷场上张灯结彩,合家老小身着节日新装,兴高采烈地汇聚于谷场,观看“打榔”表演。人们在场中间摆放一个用木制作的长两米,宽50厘米,高40厘米的大谷子榔。
      然后,由穿戴着艳丽的壮族盛装的青年男女6〜10人组成一个队,每人手持一条两头粗、中间细的长木杵,唱着壮乡山 歌,跳着传统“特砻”舞,来到木槽两边,以整齐多变的动作节奏,如臂使指地调皮磕着木槽边缘,迸发出“咚格咚咚,咚格咚咚”的榔声,其节奏明快清晰,旋律优美感人,令人心旷神怡,荡气回肠,一队表演完毕,随即另换一队,队队都有各自的花样动作,其中的主要动作有:冲打、拖打、撩打、抬扛、点杠等,以此作为竞赛的内容。
       这种打榔活动能使众多的人参加锻炼与娱乐,这对提高人的力量及节奏感、灵敏度等身体素质具有良好的效果,并且还利于培养人们坚毅、 顽强、友善和集体主义的美德,因而这项运动一直广泛流传,经久不衰。

    x***

    2016-09-02 19:51:07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