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肿瘤科

血虚的表现

40到50岁的人
2*** | 2012-07-31 13:46:50

好评回答

2012-07-31 14:42:31
风*** |2012-07-31 14:42:31 113 46 评论
血虚:是血液失常的一种表现,是指血液生成不足或血的濡养功能减退的一种病理状态。引起血虚的原因很多,现分述如下: 

病因  
  失血过多:因外伤失血过多、月经过多,或其它慢性失血皆可造成血虚证。由于出血过多,日久则导致瘀血内阻,脉络不通,一方面造成再出血,另一方面也影响新血的生成,继而加重血虚。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饥饱不调,嗜食偏食,营养不良等原因,均可导致脾胃损伤,不能化生水谷精微,
...

查看全部>>

血虚:是血液失常的一种表现,是指血液生成不足或血的濡养功能减退的一种病理状态。引起血虚的原因很多,现分述如下: 

病因  
  失血过多:因外伤失血过多、月经过多,或其它慢性失血皆可造成血虚证。由于出血过多,日久则导致瘀血内阻,脉络不通,一方面造成再出血,另一方面也影响新血的生成,继而加重血虚。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饥饱不调,嗜食偏食,营养不良等原因,均可导致脾胃损伤,不能化生水谷精微,
补血食物1  
气血来源不足,而导致血虚。  
  慢性消耗:劳作过度、大病、久病消耗精气,或大汗、呕吐下利等耗伤阳气阴液;劳力过度易耗伤气血,久之则气虚血亏;劳心太过,易使阴血暗耗,心血亏虚等,均可导致血虚。 

临床表现  
  血液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它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对全身各脏腑组织起着营养作用。如果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气血亏虚则可出现一系列的病证。主要可归纳为脏腑失于濡养、血不载气两方面引起的病症。
  脏腑失于濡养:一般表现为面色苍白、唇色爪甲淡白无华、头晕目眩、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皮肤干燥、头发枯焦,以及大便燥结,小便不利等。血不载气:
补血食物2  
中医认为,血为气之母,气赖血以附,血载气以行。血虚,气无以附,遂因之而虚,故血虚常伴随气虚,病人不仅有血虚的症状,而且还有少气懒言、语言低微、疲倦乏力、气短自汗等气虚症状。  
  血液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它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在心肺之气共同作用之下,内至脏腑,外达筋骨,对全身各脏腑组织起着营养作用。但如果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气血亏虚则可出现一系列的病证。主要可归纳为脏腑失于濡养、血不载气两方面引起的病证。
(1)脏腑失于濡养  
  脏腑失于濡养一般表现为面色苍白,唇色爪甲淡白无华,头晕目眩,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皮肤干燥,头发枯焦,以及大便燥结,小便不利等。由于心主血,
肝藏血,所以临床上血虚主要表现在心肝二脏。心血不足表现为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神志不安等。肝血不足,不能上荣则面色无华,眩晕耳鸣,两目干涩,视物不清或雀目;不能濡养筋脉,则肢体麻木,筋脉拘急,肌肉?动;由于中医认为肝主筋,爪为筋之余,肝血不足,爪甲失养,枯薄脆裂。中医五行学说认为,心为肝之子,肝为肾之子。根据虚则补其母和阳生阴长的道理,在治疗时补心常兼补肝,补肝常兼滋肾。在血虚较为严重的情况下,补血方内还常加入补脾肺之气的药物。 
(2)血不载气  
  中医认为,血为气之母,气赖血以附,血载气以行。血虚,气无以附,遂因之而虚,故血虚常伴随气虚,病人不仅有血虚的症状,而且还有少气懒言、语言低微、疲倦乏力、气短自汗等气虚症状。临床常见血虚而致气虚的慢性失血证。特别是在大失血情况下,气随血亡而脱,此时气脱反而成为主要矛盾。大气下陷则出现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气喘,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 
0/300

其他答案(共2个回答)

    2012-08-01 17:06:44
  • 阿嘛~楼上的太像移动硬盘了吧!血虚的表现不管什么年龄都差不多,只是症状会不一样,一说包括西医常说的贫血,有头晕,乏力,心悸,怕冷,面色萎黄,食欲不振等!二说中医特有的,是血的濡养滋润功能的减退也是血虚,症状:失眠,心悸,健忘,肌肤干燥,便秘,皮肤瘙痒,很多说不完~太专业怕你瞧不懂,而且有失眠便秘这些症状也不是血虚一个病的专利,需要中医医生综合分析才能判断,百度上的,越看会觉得自己什么问题都有!所以...

    查看全部>>

    阿嘛~楼上的太像移动硬盘了吧!血虚的表现不管什么年龄都差不多,只是症状会不一样,一说包括西医常说的贫血,有头晕,乏力,心悸,怕冷,面色萎黄,食欲不振等!二说中医特有的,是血的濡养滋润功能的减退也是血虚,症状:失眠,心悸,健忘,肌肤干燥,便秘,皮肤瘙痒,很多说不完~太专业怕你瞧不懂,而且有失眠便秘这些症状也不是血虚一个病的专利,需要中医医生综合分析才能判断,百度上的,越看会觉得自己什么问题都有!所以别太拘泥了,养生知道一个大概就OK
    1*** | 2012-08-01 17:06:44 112 48 评论
    0/300
  • 2012-07-31 14:50:31
  • 血虚体质的表现:
    头晕,起床或起立过快时,易出现目眩,心慌、失眠多梦,劳累易头痛,怕冷不怕热,手足麻木,冬季皮肤干燥搔痒,指甲淡白变软、易裂,易便秘,性格内向、胆怯,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舌淡白,脉细无力,女性月经减少或延迟。 
    
    实验检查参考:红血球和血红蛋白减少,血粘度降低,新陈代谢功能减退,免疫力降低,微循环血流量减少等。 
    
    根据临床经验,辨血虚体质还可参考以下各项:
    (1)血虚体...

    查看全部>>

    血虚体质的表现:
    头晕,起床或起立过快时,易出现目眩,心慌、失眠多梦,劳累易头痛,怕冷不怕热,手足麻木,冬季皮肤干燥搔痒,指甲淡白变软、易裂,易便秘,性格内向、胆怯,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舌淡白,脉细无力,女性月经减少或延迟。 
    
    实验检查参考:红血球和血红蛋白减少,血粘度降低,新陈代谢功能减退,免疫力降低,微循环血流量减少等。 
    
    根据临床经验,辨血虚体质还可参考以下各项:
    (1)血虚体质女性多于男性,老年人亦多见;(2)出现容貌过早衰老征象;(3)视力减退速度加快;(4)形体消瘦或面部、四肢虚肿;(5)有营养吸收功障碍的表现,如消化迟缓,大便稀薄或长期泄泻;或有慢性出血的疾病,如痔疮出血、月经过多、消化道出血等。
     
    血虚体质的发病趋势 
    血虚体质的发病趋势与气虚体质、阳虚体质基本一致。根据“气血互损”、“血虚生寒”的变化规律,血虚体质常同时出现气虚体质或阳虚体质的特征,可形成“气血两虚体质”或“血虚兼阳虚”体质; 
    血液循环不畅,中医称为“血瘀”。若血液循环不畅,会造成身体某些部位供血不足,会产生局部血虚症状。血瘀日久便可形成“血瘀兼血虚”体质。例如动脉硬化,血管狭窄,或血液粘度增高,大脑血液流量减少,易出现脑功能减退、缺血性中风、缺血性痴呆等;血虚体质的心脏储备功能较差.血管紧张性低下 提示潜在的功能不足;血虚体质的人建议日常多食用sbonie、补血片来补血养气。
    
    研究证实,血虚体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降低,抗氧化能力减退,容易导致早衰。 
    
    血虚体质的调养治疗:
    如何较快地改善血虚体质,通过几千年的医疗实践,我国古代医学家已摸索出—种有效方法:即使用补气药促进造血功能。 
    中医认为“气”与“血”具有相互资生的关系,补气药能加强补血药的功效。古代著名的补血处方---“当归补血汤”,是由五份黄芪(补气)配一份当归(补血)组成。此方补气养血效果堪比外国的补血良品sbonie、补血片,是医学界和营养学界公认的吸收率最高的补血益气产品。 
    ①地黄有养阴补血功效,有人称它为“生命的源泉”; 
    ②何首乌既能补血,又能通便,对血虚体质兼有便秘者一举二得; 
    ③阿胶是改善血虚体质的良药,用黄酒炖化,每天吃一调羹。 
    ④常用的中成药有四物汤口服液、归脾丸等。 
    ⑤气血两虚体质适宜气血双补,可选用八珍丸、十全大补丸、人参养荣丸等。 
    血瘀兼血虚体质应活血补血同用,如用黄芪、桂枝加四物汤,桃仁、红花、丹参、银杏叶加四物汤等。 
    冬令进补可选用“十全大补膏”作为基本方,再根据各人的体质差异进行加减与补充。古方“当归生姜羊肉汤”温阳补血,对血虚体质兼阳虚怕冷者更为合适。
    a*** | 2012-07-31 14:50:31 108 48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