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关于 味觉的问题

首页

关于 味觉的问题

我最近对很多味道不再敏感是怎么回事?特别是甜味,我根本感觉不到,唯一还可以的是酸味,最近天气很热,还有我前几天不小心咬到了舌头,出了很多血,会合这些有关吗,我到底是怎么了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5-09-21 18:52:50
      俗话说,“鼻闻香臭,舌尝五味”。酸、甜、苦、辣、咸五味的信息,是靠舌面上密布的细小乳头,称为舌蕾的味觉细胞来传递的,再经大脑皮质味觉中枢产生兴奋,由反馈环路神经体液系统完成整个味的分析活动。但是有的人在进食时,口中会有异味感,或者不进食口腔内也觉得有异常味道。
      这常常提示可能得了某种疾病。   (一)口苦   口苦,是指口中有苦味。多见于急性炎症,以肝、胆炎症为主,这常与胆汁的代谢有关。口苦还可见于癌症。美国医学家德维斯医生还发现,癌症病人丧失对甜味食物的味觉,而对食物发苦的感觉与日俱增,这与病人舌部血液循环障碍和唾液内成分改变有关。
      中医认为,口感苦者,常兼有头痛眩晕、面红眼赤、性急易怒、大便干结、舌质偏红、苔薄黄、脉象弦数等症,多为肝、胆有热所致;口苦者,常兼有寒热往来,心烦喜呕、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食、小便赤黄等症,多为胆热上蒸所致。   (二)口甜   口甜,指口中自觉有甜味,又称“口甘”。
      此时即使饮白开水亦觉甜,或甜而带酸。口甜常见于消化系统功能紊乱或糖尿病患者,前者是因为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引起各种消化酶的分泌异常,尤其是唾液中的淀粉酶含量增加而感觉口甜,后者则由于血糖增高,唾液内糖分亦增高,觉得口中发甜。中医认为,口甜多为脾胃功能失常所致。
      临床上分为脾胃热蒸口甜和脾胃气阴两虑口甜,前者多因过食辛辣厚味之品,滋生内热或外感邪热蕴积于脾胃所致,表现为口甜而渴、喜饮水、多食易饥,或唇舌生疮、大便干结、舌红苔燥、脉数有力等;后者多由年老或久病伤及脾胃,导致气阴两伤、虚热内生、脾津受灼所致,表现为口甜口干而饮水不多、气短体倦、不思饮食、皖腹作胀、大便时干时软。
         (三)口咸   口咸,是自觉口中有咸味,犹如口中含盐粒一般,多见于慢性咽喉炎、慢性肾炎、神经官能症或口腔溃疡。中医认为,口咸多为肾虚所致。如伴有腰膝酸软、头昏耳鸣、五心烦热、盗汗遗精、苔少、脉细数等症状,属肾阴亏损,虚火上炎,称之为“肾阴虚口咸”;若兼有畏寒肢冷、神疲乏力、夜尿频长、阳痿带下、舌胖脉沉细等症,属肾阳不足,肾液上乘,称之为“肾阳虎口咸”。
         (四)口酸   口酸,是口中自觉有酸味,多见于胃炎和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中医认为,口酸多为肝胆之热侵脾所致,常伴有胸闷胁痛,恶心、食后腹胀、舌苔薄黄、脉弦等症状。   (五)口辣   口辣,是口中自觉有辛辣味或舌体麻辣感。常见于高血压、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及长期低热者。
      因为辣味是咸味、热觉及痛觉的综合感觉,所以自觉口辣的病人舌温可能偏高,口辣的病人舌粘膜对咸味和痛觉都较敏感。中医认为,口辣多为肺热壅盛或胃火上炎所致。常伴有咳嗽、咯痰黄稠、舌苔薄黄等症状。   (六)口淡   口淡,指口中味觉减迟、自觉口内发淡而无法尝出饮食滋味,多见于炎症的初起或消退期,而以肠炎、痢疾以及其他消化系统疾病为多见,还见于大手术后的恢复阶段;内分泌疾病及长期发热的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锌的缺乏、蛋白质及热量摄入不足的病人,也常有口淡感,因为这类疾病可使舌味蕾敏感度下降而造成口淡无味。
      另外,口淡无味、味觉减弱甚至消失,还是癌症病人的特征之一。因此,中老年人发生原因不明的味觉突然减弱或消失时,要高度警惕癌症的可能。当然,这要同老年人味蕾退化、牙齿残缺不全(即使装了假牙,也因颌骨有不同程度的萎缩)使咀嚼不充分,甚至囫囵吞咽,食物不能和味蕾充分接触导致食不知昧的情况区别开来。
      中医认为,口淡无味,饮食不香,多属病后脾胃虚弱,运化失健。常伴有食欲不振、四肢无力、胸皖胀满、舌淡苔白等症状。   (七)口涩   口涩,指口中自觉有一股涩味,常见于神经官能症或通宵未眠者,一般只要调整好睡眠时间,必要时用点镇静剂即可消除口涩。
      但须注意,有些恶性肿瘤,尤其到晚期,多有味觉苦涩。   (八)口香   口香,指口中自觉有一股香味,如水果香味,多见于糖尿病(消渴症)的重症。应即刻进医院检查,明确诊断,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通过味觉这个窗口来辨别和观察健康状况。
      但是,在分析味觉异常与疾病的关系时,还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味觉变异常与年龄、性别、情绪、温度等因素有关,只有排除这些因素后,才能将它与疾病联系起来。例如,味觉的灵敏程度固人而异,儿童比成人强,青年比老年强,女性比男性强;同一个人,晚上比早晨强。
      情绪与味觉亦有关系,在愤怒、恐惧、焦虑、悲伤,或疲劳时,味觉会降低;较长时间的饥饿会使味觉暂时失灵,对食物的味感差;温度对味觉也有影响,在20—30℃之间人们的味觉灵敏度最高。此外,吸烟或过量饮酒,睡眠不足等,也会导致味觉异常。   第二、味觉异常有时与口腔卫生不良或味蕾受外界物质的暂时作用而发生的味觉变异有关。
      这些不属于味觉变异的范围。如有些牙膏中含有硫酸十二酯钠可使桔汁中的酸味尝起来是甜味。四环素药片在嚼碎后再吞服,舌面的苦味可变为金属味而持续一段时间,即使用水漱口及刮舌苔等方法也不能去除。 。

    q***

    2005-09-21 18:52:50

其他答案

    2005-09-21 19:06:18
  • 可能是内脏器官有问题,建议去医院验下血,查下肝功之类的

    p***

    2005-09-21 19:06:18

  • 2005-09-21 18:28:07
  •     刺激的温度。味刺激的温度对味感受性的影响很大,情形也比较复杂。一般来说,随着温度升高,对咸和苦的感受性逐渐下降;温度对酸味几乎没有影响;温度对甜的影响有一个转折点(35℃),高于和低于35℃都使甜的感受性下降。
      经实验,炎热的夏天,让一些人依次饮用不同温度的啤酒,然后鉴别其品质。
      结果,6~8℃的那种啤酒味道最好;冬季则是10~12℃的啤酒最好喝。研究证实,由于温度的不同,吃起来感觉就大不一样。比如,甜的东西在37℃左右感觉最甜,高于或低于这个温度,甜度就会变淡;酸的东西在10~40℃之间,味道基本不变;咸和苦的东西,则是温度越高,味道越淡。
         根据味道与食品温度的关系,可将食品归纳为喜凉食品和喜热食品。科学家通过实验,得出了这么一个结论:喜凉的食品温度在10℃左右时,冷食之类温度在0~6℃时;喜热的食品温度在60~65℃之间时,其味道最好,对人体较为适宜。   细分起来,凉开水在12~15℃时,冷感最好,喝起来最痛快;冰淇淋在6℃时吃起来最爽口;冷咖啡在6℃时最适宜;喝果汁的最佳温度为10℃;解暑西瓜以8℃左右为佳,低于此温度,则既尝不出甜润清香的味道,也感觉不出咀嚼时“沙沙”的美感。
      有些冷饮也可热喝,比如咖啡。热咖啡的温度在70℃左右时才香甜可口;热牛奶和热茶温度在65℃左右最为好喝;有些油炸类食品,比如油炸大虾,温度应保持在70℃左右,虽然吃起来还有一些烫,但这时味道最美。 。

    红***

    2005-09-21 18:28:07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生活常识 相关知识

  • 生活
  • 日常生活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