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内科
神经内科

现右脚手不灵活能有治疗好法?

蛛网膜下腔出血外伤性;右侧基底节脑梗塞外伤性;现右脚手不灵活能有治疗好法吗
王*** | 2015-08-25 15:12:58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2015-08-25 15:12:59
  • 颅内脑表面及基底部血管破裂 ,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本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40岁左右最多,最常见的病因是先天性颅内动脉瘤,其次是脑血管畸形和脑动脉粥样硬化,少见的病因有动脉炎、肿瘤损坏血管、血液病等。
    
    【诊断要点】 
    
    一、起病形式:绝大多数(90%以上)突然起病,少数起病较慢。
    
    二、突然发生的剧烈全头痛,或头痛先位于局部,很快波及全头,常伴恶心,...

    查看全部>>

    颅内脑表面及基底部血管破裂 ,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本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40岁左右最多,最常见的病因是先天性颅内动脉瘤,其次是脑血管畸形和脑动脉粥样硬化,少见的病因有动脉炎、肿瘤损坏血管、血液病等。
    
    【诊断要点】 
    
    一、起病形式:绝大多数(90%以上)突然起病,少数起病较慢。
    
    二、突然发生的剧烈全头痛,或头痛先位于局部,很快波及全头,常伴恶心,呕吐;老年人可无头痛或程度轻。
    
    三、意识障碍亦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和常见的首发症状。老年患者因原有脑动脉硬化,脑供血和脑细胞功能相对较差,因此容易发生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精神症状。 四、脑膜刺激征:这是本病的主要体征,表现为颈强直、Kernig 征及Brudzinski征阳性,这是由于血液刺激脑膜所致。老年患者亦可无脑刺激征或程度轻。
    
    五、眼底改变:视网膜前及玻璃体膜下有片状出血。
    
    六、脑神经麻痹:颈内动脉海绵窦段、颈内动脉与后交通动脉连接处至大脑后动脉起始处的动脉瘤破裂,可引起动眼神经麻痹。
    
    七、偏瘫和偏身感觉障碍:当血液进入脑实质,形成脑内血肿时可出现对侧不同程度的偏瘫和感觉障碍。
    
    八、体温升高:起病一天后逐渐出现体温升高到37~38oC之间,通常不超过39oC,一般持续4~14天,这是由于出现血吸收热所致;脑室内积血的高热是出血影响下丘脑引起;呼吸道分泌物较多不易咳出者,则高热多与继发性肺部感染有关。
    
    九、上消化道出血:严重患者由于丘脑下部受累,影响交感神经,常引起应激性溃疡、胃粘膜血管扩张出血,出现呕血或呕吐咖啡样物、黑粪。
    
    十、脑脊液
    
    1.压力增高。
    
    2.血性。
    
    3.白细胞:在出血初期白细胞数与红细胞数相称,每700个红细胞有1个白细胞,出血后24小时红细胞溶解,脑膜受出血刺激而使白细胞轻度增高,可达50×106/升。
    
    4.蛋白:由于出血后渗出性增加,因此脑脊液所含蛋白量,即使减去血液混入的蛋白量后,仍呈轻度增高,以出血后8~10天最明显。
    
    十一、颅脑CT是确定珠网膜下腔出血的首选辅助检查,可见出血的高密度影。
    
    十二、鉴别诊断
    
    1.高血压性脑出血:具有下列特点:①年龄较大、原有高血压病史;②头痛位于一侧;③起病即有明显脑实质受损定位体征,如偏瘫等,因此容易鉴别。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破入脑实质、脑出血破入脑室及蛛网膜下腔者,因症状、体征相似,需经颅脑CT才可鉴别。
    
    2.脑膜炎: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鉴别点为:①起病虽急,但非突然;②头痛前或与头痛同时就有体温升高等感染征象;③脑脊液非血性而呈炎性改变;④CT仅在增强扫描时,可见脑膜呈炎性改变。
    
    【治疗原则】 
    
    一、卧床休息4~6周,保持大小便通畅 ,避免剧烈咳嗽和用力排便。
    
    二、为消除患者紧张、烦躁、激动和头痛,根据病情使用镇静剂和止痛剂。头痛剧烈、躁动不安和血压高者可应用人工冬眠剂,配合头部降温疗法。
    
    三、脱水降颅压
    
    1.甘露醇:这是降颅压最有效和最常用的方法,需快速静滴,一般40分钟滴完。具体用药剂量为重症250ml,6小时一次;轻症及老年患者125ml,6~12小时一次;当再出血量大,突然引起一侧瞳孔散大、呼吸障碍等脑疝表现者,立即给250ml快速静脉推注,若用药后情况未见改善,可再给250ml。
    
    2.呋塞米:成人一次用量为20~40 mg,用5%或10%葡萄糖溶液稀释后静脉注射,6~12小时一次,降颅压作用虽比甘露醇差,但有抑制脑脊液生成的作用,适用于心肾功能不全禁用甘露醇者;重症患者,单用甘露醇 还不能控制颅内高压和消降脑水肿者;以及老年患者虽有明显颅 内压增高,为避免肾脏损害,20%甘露醇溶液每次仅用125ml者。
    
    3.甘油:常用10%转化糖液或林格氏液配成10%甘油溶液 ,剂量为500ml静脉滴注,每日1~2次,滴注速度要慢,以100~150ml/小时滴入。降颅压作用起效慢,降颅压强度比甘露醇差,但作用持久,在体内代谢还能产生热量,不良反应小。滴注速度过快,可发生溶血、血红蛋白尿及损害肾功能。适应证基本上与呋塞米相同,和甘露醇交替应用,可维持恒定的降颅压作用及减少甘露醇用量。
    
    4.地塞米松:我们主张轻症不用,危重而不伴消化道出血者可考虑使用,剂量为10~20 mg/d日,分2~4次静脉滴注。
    
    四、抗纤溶药物
    
    1.6-氨基已酸:为首选药物,用法:首次30g加于5%葡萄糖1 000ml中,24小时静脉滴注,以后24g/日,连用2~3周。
    
    2.对羧基苄胺(抗血纤溶芳酸,PAMBA):500~1 000mg加于10%葡萄糖溶液或者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用2~3周。
    
    五、脑动脉痉挛的防治
    
    1.尼莫地平:60~120 mg/日,分3~4次口服,连用3周;或24~48 mg/日,24小时连续静滴,连用10天。
    
    2.扩容疗法:用血浆、低分子右旋糖酐、全血或白蛋白静脉滴注,增加血容量,使中心静脉压达1.33千帕,或毛细血管楔压达1.87~2.67千帕,血细胞比积维持在40%左右。
    
    3.升压疗法:适用于低血压或扩容疗法无效时,可用多巴胺20~60 mg加于5%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使平均动脉压升高20~40毫米汞柱(1毫米汞柱=0.133千帕)。
    
    扩容和升压疗法是治疗脑血管痉挛的有效疗法,可保证脑的血流灌注,但有加重脑水肿、诱发再出血的危险,应密切注意。 六、脑积水的治疗:轻症用脱水降颅压疗法,重症需用脑室分流术。
    
    七、伽玛刀治疗:病因确定为脑血管畸形者,急性期之后应进行γ刀治疗。
    
    八、外科手术治疗:病因确诊为颅内动脉瘤者,只要病情及条件允许就应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或介入疗法,以免发生再出血。 
    
    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急性期总的治疗原则有以下几方面:
    
      (l)一般疗法:在急性期为了避免引起再次出血,要保持安静,避免情绪激动,保持大便通畅,防止用力排便、严重的咳嗽等。卧床休息,在急性期一般要求1个月。
    
      (2)严格控制血压,高血压患者可同时应用降血压药和利尿药,逐渐降低血压,使血压降低 20%左右。原来血压正常者,血压可维持在正常的低水平,即收缩压维持在12-14千帕(90-l04毫米汞柱)。
    
      (3)降低颅内压:为了降低颅内压,预防脑疝,防止蛛网膜粘连,根据病情可用20%甘露醇加氟美松静滴,这样能加强脱水作用。氟美松对降低颅内压和减轻蛛网膜粘连有作用。使用脱水、降颅压药时,应快速静脉滴注,要求15-30分钟滴完。视病情用药l-2周。在用药过程中,要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心肾功能状态。
    
      (4)腰穿放脑脊液疗法:适用于原发性SAH,病情相对稳定的病人。病人头痛、呕吐较重,药物疗效差,可采取放出血性脑脊液的办法,缓慢地放脑脊液,将颅内压降至初压的2/3即可。这既降低颅内压力,又可减轻血液对脑膜的刺激,预防以后的蛛网膜粘连。
    
      (5)用止血药物:抗纤维蛋白溶解酶类止血药物,能预防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如6—氨基己酸能与纤溶酶原激活物质产生竞争性抑制,使纤溶酶原不能转变为纤溶酶,从而使纤维蛋白不易被相对应的酶所破坏,因而可延迟血块的溶解,也就是出血部位被纤维蛋白固定较牢固。常用6—氨基己酸、对羧基节胺、止血敏等,加入5%葡萄糖液250毫升内静滴。止血药需用多长时间,应视病情而异,通常用7-10天或稍长。
    
      (6)对抗脑血管痉挛:为了解除SAH所致的脑血管痉挛,可用异丙基肾上腺素、利血平,必要时可与利多卡因配合。目前多主张用钙离子拮抗剂,如尼莫地平可阻止钙离子的内流,扩张血管,解除动脉痉挛。用法:可在发病的第 3天开始口服,每次 30毫克,每日3次,用至 3周或更长。
    
      (7)对症处理:头痛剧烈、烦躁不安,可肌注或曰服安定、鲁米那、颅痛定或强痛定,常规用量,或视病情酌定。必要时用亚冬眠疗法,或腰穿放脑脊液,以减轻症状。大便秘结者,以番泻叶50克开水泡服,或开塞露纳肛以通便。
    
      (8)防治感染,严重病人应给抗生素预防感染;若已感染者,应针对感染的程度及病原菌,给予相应的抗生素治疗。如发病后即出现高热,多为中枢热,物理降温为主。发病3一4日后体温逐渐升高者,应考虑继发感染所致,须积极抗感染。
    
      (9)手术治疗:目前认为由脑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所致的SAH,一旦诊断确立,应争取手术治疗,以避免再发。
    
      手术对象的选择:①对轻度头痛、颈强直或头痛剧烈,但无定位体征者,应早期手术。②对神志模糊、烦躁不安、有局灶体征或浅昏迷伴偏瘫、去大脑强直者,因多有明显脑水肿或血管痉挛,先保守治疗,待病情好转后,择期手术。若颅内有血肿,病情进行性恶化,应尽快手术减压。③对深昏迷,有去大脑强直,生命体征不稳定者,因病情危重,不宜手术。
    
     
    
    俄*** | 2015-08-25 15:12:59 55 8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