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三国里,你认为谁最伟大?

首页

三国里,你认为谁最伟大?

说说你的理由,理由充分者并可以说服人者采纳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03-31 21:41:28
      在我心目中赵云才是英雄。论武勇,赵云不及吕布、关羽、张飞、马超、黄忠等人。吕布“便弓马,臂力过人,号为飞将” 。关羽、张飞都号称“万人之敌”,被目为“虎臣” 。马超被诸葛亮称为“雄烈过人,一世之杰” 。黄忠“常先登陷陈(阵),勇毅冠三军” 。
      赵云呢?其勇敢是毫无疑问的。在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之役中,他从容拒敌,以少胜多,被刘备称赞为“一身都是胆”,并从此号为虎威将军 。这与张辽在合肥大败孙权,使孙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 ,甘宁以百骑劫魏营,使曹军“惊骇鼓噪” 可相媲美;但综观其武艺和威名,在当时仍比前述诸人略逊一筹。
       然而,历史上的赵云绝非平庸之辈,他有着一些不同凡响的优秀品格: 其一,深明大义。在那个动乱扰攘的年代里,一个人的文韬武略为谁所用,乃是其品格高下的试金石。当其时也,为一己富贵而趋炎附势、助纣为虐者不乏其人,懵懵懂懂地供人驱使者更比比皆是。
      赵云的选择如何呢?据《赵云别传》记载,当赵云初从公孙瓒时—— 时袁绍称冀州牧,瓒深忧州人之从绍也,善云来附,嘲云曰:“闻贵州人皆愿袁氏,君何独回心,迷而能反乎?”云答曰:“天下汹汹,未知孰是,民有倒县(悬)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
      ” 这一段话,可以看作赵云的政治宣言。他的原则——“从仁政所在”;他的目标——解民于倒悬。在封建社会中,这应该说是难能可贵的人生理想。他先投公孙瓒是为此,后归刘备也是为此,而不是单纯出于私人感情。正是这一点,使赵云大大高出一般的赳赳武夫。 其二,忠直敢谏。
      《赵云别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益州既定,时议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云驳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令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
      ”先主即从之。 这件事告诉我们,赵云的头脑比同时的许多人清醒,他不仅能从刘备集团的长远利益考虑问题,而且注意争取民心。无怪乎刘备马上采纳了他的建议。 当刘备要去讨伐东吴,以报袭荆州、杀关羽之仇时,赵云又挺身而出,竭力劝阻,指出:“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不应置魏,先与吴战。
      ”由于刘备拒绝了赵云、秦宓等人的诤言,一意孤行,终于遭到夷陵之败,使蜀汉元气大伤。这从反面证明了赵云意见的正确。 综观蜀汉集团的历史,在众多武将中,其他人都不曾像赵云那样,从根本大计上直言规谏刘备,这又是赵云识见过人之处。 其三,公正无私。
      赵云追随刘备多年,总是克己奉公,不徇私情。赤壁之战前,刘备曾于博望坡打败曹操大将夏侯?。在战斗中,赵云俘虏了其部将夏侯兰。他与夏侯兰本是同乡,“少小相知”。在这种情况下—— 云白先主活之,荐兰明于法律,以为军正。云不用自近…… 不是私自卖放,而是报告刘备;不是为个人增添帮手,而是为刘备推荐人才;公事公办,实堪称赞!赵云的这一优秀品质早为刘备所赏识,所以刘备曾任他为留营司马,“掌内事”;而他一直兢兢业业,秉公理事。
      相比之下,好恶由己,褒贬任情的杨仪之流就差得太远了。 其四,谦虚谨慎。赵云在蜀汉集团中,资格仅次于关羽、张飞,又有救护刘禅之功;但他从不居功自傲,从不争名夺利,对后来居上者也能友好相处。这一点,又是“刚而自矜”的关羽、“性矜高”的魏延等人所不及的。
      建兴六年(228),诸葛亮一出祁山,遭到街亭之败,赵云与邓芝率领的疑兵也在箕谷失利。在撤退时,由于赵云亲自断后,部伍不乱,“军资什物,略无所弃”。诸葛亮对此十分赞赏,要赏赐赵云所部将士。这时赵云毫无沾沾自喜之态,而是诚恳地说:“军事无利,何为有赐?其物请悉入赤岸府库,须十月为冬赐。
      ”透过这番真挚感人的话语,其律己之严格,胸襟之开阔,均可洞然如见。那些浅薄自负、自吹自擂之徒,岂能望其项背!综上所述,历史上的赵云,虽然在功业上不能冠冕众人,却具有人所不及的美德。 这一切,充分证明了赵云才是真正的英雄。 。

    海***

    2006-03-31 21:41:28

其他答案

    2006-04-01 11:49:16
  • 曹操。他是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自古以来,政治家往往不懂军事,军事家不通政治,而诗人只会咬文嚼字,于政治、军事一窍不通。惟曹操三者俱皆精通,卓然成家,纵观中国历史,有如此成就者,仅魏武帝孟德公一人而已。

    x***

    2006-04-01 11:49:16

  • 2006-04-01 11:16:12
  • 原徐洲之主---孔融(相信此子非无名之辈,孔融让梨,天下尽知).
    知自己年迈力衰,几个儿子也成不了大器,竟无条件将徐洲让于刘备.
    并做出谦恭的姿态,多次亲自去请刘备做徐洲太守,备不肯,竟屈膝苦求.
    备只得让步,答应守在徐洲的一个县里(名字我忘了),守护着徐洲.
    后孔融死,备才入主徐洲.

    请***

    2006-04-01 11:16:12

  • 2006-04-01 10:50:09
  • 当然是曹操拉  比之刘备更能知人善任,刘备的人才远没有曹操多,搞来搞去就那么几个人,打仗也不行,最后败走吴国而后羞愧而死,如果亮哥在曹操这边,曹操早就一统天下了,哪里还轮得到刘备这个表面上是君子实际上是小人的人出来的机会。至于孙权就和刘表一样,胸无大志,只守不攻,就上靠着他父亲和哥哥留下来的地方才在历史上留下一个名字,连刘备都比不上,更何况曹操了。至于其他的人只是具备做别人手下的资质,就不再说了。

    q***

    2006-04-01 10:50:09

  • 2006-04-01 09:46:13
  • 诸葛亮    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谁敢说他不是伟大的任务之一

    疯***

    2006-04-01 09:46:13

  • 2006-03-31 23:13:02
  •   当然是曹操。
    如果没有他统一大半个中国,为后来的西晋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恐怕乱世还要持续很长时间。
    1楼的看看这个。
    真实历史上的赵云
      1流武将?其实批赵也容易,只要抓住他什么也不是,不够重量级,就可万事大吉了。赵寿命很长,传记却很短,一生中没做过什么影响时局的大事,别说指挥大军团作战,小规模战役中发挥主动都没有过,唯一一次箕谷退兵算露了回脸,无奈还有个邓芝抢了一半功劳。
      历史上的赵云只是个普普通通的武将,因资格老对刘备又忠心才封了个杂号将军,若说在蜀还能矬子里拨将军的话,放倒魏或吴根本不值得一提。陈寿称关羽张飞为大将,只将赵云评价灌婴、滕公一类的人物,蜀臣杨戏所作"汉季辅臣赞"一文中只把他和杨叔至并列。网上流行戏称赵云为"禁卫大队长",因他开始当刘备的"主骑",后来又执掌"内事",可见他的能力与地位如何了。
         2、德才兼备?德可以勉强谈得上,但是小德而非大德。辞田宅是全节,辞婚是保身。不体恤士卒的张飞还曾有过义释严颜、举贤荐能之举,而赵云之德却只限于保全自己的名节操守上,不过恪尽职守,处事谨慎而已,是明哲保身之德而非治国立世之德。至于才那就更谈不上了。
      从来没有担当大任,他的才体现在哪里?不过谨小慎微,总为首长的安危牵肠挂肚罢了!   3智勇双全?勇一点不错,但不过只是匹夫之勇。至于智,他何曾对蜀的战略规划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只有一次,谏刘备伐吴时说了几句话"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中毙,子丕篡盗,当国众心,早图关中,居河谓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交,不得率解也。
      "谏得就非常不聪明:刘备这么一个大政治家,和赵云不是一个档次的人,他知道而荆州的地理位置又何等重要,也知道"居河谓上流以讨凶逆"谈何容易,对此刘备生前未敢尝试,诸葛亮到死都没实现这个目标。摆出"居河谓上流以讨凶逆"只能起到反作用。如果真想劝刘备放弃伐吴,不如跟他讲利害关系,告诉他进易退难,一旦兵败的后果不堪设想,而赵云却用自己明显拙劣而外行的战略分析,岂能劝住这方面比他高明多得多的刘备?可见他智略不足,此次劝谏更是有心无力。
         4身无败绩?其实在三国志中,如果想找正式记载中没有败绩的将领,(如不算统帅失误在内,)我随便翻了翻书,发现武将列传百分之八十都无败绩,而且越是"虎士"型越没有参与决策的就越没有败绩。所以这种所谓的身无败绩根本说明不了任何问题。   5外表问题。
      虽说谈论古人的外表很无聊,可正是因为演义里把赵大队长写成作风正派的帅哥,广大妇女儿童才迷信他的,所以有必要把问题说清楚。史籍只说他"姿颜雄伟"并不能说明是三只眼还是四只眼,刘备既然让他掌"内事",应该是看着放心的,再加上他性情又"严重",又长期负责首长的安全保卫工作,想来应该是个面部肌肉紧张的人。
         6长坡坂救斗。有人据此说赵云是蜀第一功臣,因为"没有赵云就没有后主"。如果用这种逻辑推算的话,那甘夫人才是蜀国第一功臣,没有她后主根本生不出来。呵呵,还有人分析未必后主是赵大队长从乱军中救出来的,也许只是从路边捡来的,无法考证,不多说了。
         总是,历史上的赵云和演义里的赵云相差太远!实不值得某些人如此顶礼膜拜!。

    成***

    2006-03-31 23:13:02

  • 2006-03-31 22:42:07
  • 曹操
    一、雄才大略:煮酒论英雄时,使人知道什么是英雄。
    二、百折不挠:被董卓追杀,被马超打败,赤壁失败,都没有打败安邦定国的决心。
    三、知人善任,不计出身:无论曹朝本人的出身,还是武将文臣的出身,都是经过曹操的提拔重用,得以声名大振,无论夏侯敦、张辽、徐晃等等。
    四、培养人才:每次战役,及时总结得失,使众将佩服自己的智谋的同时,提升众将的军事才能,例如,与马超一战先输后赢,面临马超增兵,不由反喜。
    五、知错能改:虽然《三国演义》贬曹赞刘,但曹操历经乱世、磨难,逐渐发展成熟的脉络还是很清楚的。

    大***

    2006-03-31 22:42:07

  • 2006-03-31 22:05:34
  • 如果说演义那要算孔明了,如果是正史那就多了,曹操,赵云,周瑜都是很伟大的,在他们不同的位置和角色里伟大,伟大是相对。

    y***

    2006-03-31 22:05:34

  • 2006-03-31 22:03:36
  • 诸葛亮
    徐庶曾经大破曹仁八门金锁 在临别告离时曾回马荐诸葛 当时刘备就问他:诸葛较先生如何 庶曰:数倍于吾 遥不可及 刘备也曾三顾诸葛亮于草庐之中 
    博望之火,新野之火,走江夏,舌战群儒,火烧赤壁,取荆州 下襄阳 定蜀中 试问为大将者不识天文不识地理不识奇门遁甲之术 又何为大将 受刘备托孤 之后又七平孟获 六出祁山 所谓: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巾,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无愧于伟大二字

    小***

    2006-03-31 22:03:36

  • 2006-03-31 21:52:19
  • 周瑜,一表人才,才华横溢,懂军事政治,懂音乐欣赏,娶了三国最漂亮的美女小乔,令人羡慕!

    U***

    2006-03-31 21:52:19

  • 2006-03-31 21:44:22
  • 曹操

    z***

    2006-03-31 21:44:22

  • 2006-03-31 21:41:45
  • 曹操啊,
    有个俗语:一代枭雄用了多少年了
    指的谁?曹操啊!

    不***

    2006-03-31 21:41:45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