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内科
风湿科

3会引发痛风吗?

检查尿酸644.3会引发痛风吗?
陈*** | 2017-04-23 12:25:40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2017-04-23 12:25:40
  • 病情分析:痛风(gout)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及由此而引起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本病可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者病因除少数由于酶缺陷引起外,大多未阐明,常伴高脂血症,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病,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等,属遗传性疾病.继发性者可由肾...

    查看全部>>

    病情分析:痛风(gout)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及由此而引起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本病可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者病因除少数由于酶缺陷引起外,大多未阐明,常伴高脂血症,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病,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等,属遗传性疾病.继发性者可由肾脏病,血液病及药物等多种原因引起.指导意见:本病的防治,不论原发或继发性,除少数由于药物引起者可停用外,大多缺乏病因治疗,因此不能根治.临床治疗要求达到以下四个目的:①尽快终止急性关节炎发作;②防止关节炎复发;③纠正高尿酸血症,防治尿酸盐沉积于肾脏,关节等所引起的并发症;④防止尿酸肾结石形成.(一)急性发作期治疗患者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一般应休息至关节痛缓解72小时后始可恢复活动.药物治疗越早越好,早期治疗可使症状迅速缓解,而延迟治疗则炎症不易控制.常用药物有以下几种:1.秋水仙碱对本病有特效,开始每小时0.5mg或每2小时1mg,至症状缓解或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肠胃道副反应时停用,一般约需4~8mg,症状可在6~12小时内减轻,24~48小时内控制,以后可给0.5mg每日二,三次维持数天后停药.肠胃道反应过于剧烈者可将此药1~2mg溶于200ml生理盐水中于5~10分钟内缓慢静脉注入,但应注意勿使药物外漏,视病情需要6~8小时后可再注射,有肾功能减退者24小时内不宜超过3mg.由于临床疗效卓著,对诊断困难病例可作试验性治疗,有助于鉴别诊断.在秋水仙碱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白细胞降低及秃发等反应.2.保泰松或羟基保泰松有明显抗炎作用,且能促进尿酸排出,对发病数日者仍有效,初剂量为0.2~0.4g,以后每4~6小时0.1g,症状好转后减为0.1g每日3次,连服数日停药.本药可引起胃炎及水钠潴留,在活动性溃疡病患者及心脏功能不全者忌用.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的副反应偶有发生.3.消炎痛初剂量25~50mg,每8小时一次,症状减轻后25mg每日2~3次连服二,三日,疗效与保泰松相仿,副作用有胃肠道刺激,水钠潴留,头晕,头痛,皮疹等,有活动性消化性溃疡者禁用.4.布洛芬(ibuprofe异丁苯丙酸)为非固醇类消炎止痛药,0.2~0.4g每日2~3次,可使急性症状在二,三天内迅速控制,本药副作用较小,对血象及肾功能无明显影响,偶有肠胃道反应及转氨酶升高.5.炎痛喜康(piroxicaum)药效时间长,每日20mg一次顿服,偶有肠胃道反应,长期用药应注意血象及肝肾功能.6.萘普生(aproxe消痛灵)非固醇类消炎止痛药,抗炎作用为保泰松的11倍,镇痛作用为阿司匹林7倍,胃肠道反应较小,口服每天500~750mg,分两次服用.7.ACTH及强的松对病情严重而秋水仙碱等治疗无效时,可采用ACTH25mg加入葡萄糖中静脉滴注,或用40~80mg发次肌内注射,此药疗效迅速,但停药后易于“反跳”复发,可加用秋水仙碱0.5mg一日二三次,以防止“反跳”.也可用triamicioloehexacetoide5~20mg,注入关节炎区治疗.口服强的松亦有速效,但停药容易复发,且长期服用激素易致糖尿病,高血压等并发症,因此尽量不用.(二)间隙期及慢性期治疗为了预防痛风急性发作.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在此阶段仍须积极治疗.1.一般处理饮食控制很重要,避免进食高嘌呤饮食.动物内脏,骨髓,海味,蛤蟹等含嘌呤最丰富;鱼虾类,肉类,豌豆,菠菜等亦含一定量嘌呤;蔬菜,水果,牛奶,鸡蛋等则不含嘌呤.肥胖患者必须减少热卡的摄取,降低体重.宜多饮水以利尿酸排出.避免过度劳累,紧张,饮酒,受冷,受湿及关节损伤等诱发因素.2.降低血尿酸药物的应用在经饮食控制而血尿酸浓度仍在7~8mg/dl以上者;每年急性发作在两次以上者;有痛风石或尿酸盐沉积的X线证据者;有肾结石或肾功能损害者;均有应用降血尿酸药物的指征,用药后如能使血尿酸维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常可防止痛风急性发作,防止痛风石形成,减轻肾脏损害.抗高尿酸血症的治疗有促进尿酸排泄和抑制尿酸合成两组药物,此两组药物均无消炎止痛作用,且在使用过程中有动员尿酸进入血液循环,诱致急性关节炎发作的可能,因此不宜在急性期应用.在选择哪一组药物上,常根据患者肾脏功能及24小时尿酸排出量决定,每日排出尿酸量低于600mg及肾功能良好者,可用排尿酸药,在肾功能减退及每日排出尿酸量高于600mg者,选用抑制尿酸合成药,在血尿酸增高明显及痛风石大量沉积的病人,亦可两者合用,有使血尿酸下降及痛风石消退加快的作用.排尿酸药目前常用的有以下三种:(1)羧苯磺胺(probeicid丙磺舒):主要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再吸收而致利尿酸作用.为防止尿酸自肾脏大量排出时有引起肾脏损害及肾结石的副作用,应用此药常自小剂量开始,初用0.25g每日2次,两周内增至0.5g每日3次,最大剂量每日不超过2g,约5%病人发生皮疹,发热,肠胃刺激,肾绞痛及激起急性发作等副作用.(2)苯磺唑酮(sulfipyrazoe):是保太松的衍生物,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再吸收,排尿酸作用较丙磺舒强,自小剂量开始,50mg每日2次,渐增至100mg每日3次,每日最大剂量为600mg,和丙磺舒合用有协同的疗效,此药对胃粘膜有刺激作用,溃疡病患者慎用.(3)苯溴马龙(bezbromaroe):为强有力的利尿酸药,在欧洲广泛应用已有多年,每日一次25~100mg,毒性作用轻微,不影响肝肾功能,很少发生皮疹,发热,但可有肠胃道反应,肾绞痛及激发急性关节炎发作.在排尿酸药物治疗过程中,须口服碳酸氢钠每日3~6g,以碱化尿液,并多饮水,保持每日尿量在2000ml以上,以利尿酸排出.抑制尿酸合成药物至目前为止只有异嘌呤醇(allopuriol),此药能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使次黄嘌呤及黄嘌呤不能转化为尿酸,其本身则在人体内渐渐氧化,生成易溶于水的异黄嘌呤(oxipuriol)经尿排出,并能在PRPP存在下转变成相应核苷酸,消耗了PRPP,还可以抑制PRPPAT,使IMP合成减少,因而能迅速降低血尿酸浓度,抑制痛风石及肾尿酸结石合成,并促使痛风石溶解,剂量100mg每日3次,可增至200mg每日3次.与排尿酸药物合用可加强疗效,但一般不需联用.个别病人可有发热,过敏性皮疹,腹痛,腹泻,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甚而肝功能损害等副作用,停药及给予相应治疗一般均能恢复,偶有发生坏死性皮炎则病情严重,应即抢救治疗.用药期间也可发生尿酸转移性痛风发作,可辅以秋水仙碱治疗.3.秋水仙碱的应用在痛风反复发作的病人,慢性炎症不易控制,虽经上述治疗,有时仍有局部关节酸痛或急性发作,此时可用小剂量秋水仙碱维持,每日0.5mg或1mg往往足以使症状得到控制,但应注意秋水仙碱对骨髓的抑制和对肝肾功能的损害.4.其他对有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症,尿路感染,肾功能衰竭等伴发或并发症者,须进行对症治疗.关节活动困难者须予以理疗和锻炼.痛风石溃破成瘘管者应予以手术刮除.(三)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治疗各家意见不一,一般认为血尿酸盐的浓度在8~9mg/dl以下者不须药物治疗,但应避免过食(特别是高嘌呤饮食),酗酒,过劳,创伤及精神紧张等诱致急性发作的因素.血尿酸过高者应予异嘌呤醇治疗.(四)继发性痛风的治疗除治疗原发疾病外,对痛风的治疗原则同前述,降低血尿酸以异嘌呤醇为首选,由于尿酸生成和排出较多,排尿酸药易加重肾脏负担而不取.
    丹*** | 2017-04-23 12:25:40 60 14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 风湿科相关知识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