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妇产科
妇科

挤压乳头有液体流出是怎么回事?

挤压乳头有液体流出是怎么回事?
袁*** | 2018-08-13 09:15:50

全部答案(共2个回答)

    2018-08-13 09:37:50
  • 您这种情况叫做“乳房溢液”,如果是非特异性表现的话,那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请耐心看完我的回答,对你会有帮助:一般来讲,如果为双侧乳头溢液,则可能是生理性或全身性病变,如新生儿刚出生时,从母体血中带来的雌激素水平较高,在出生后的1~2周内可以有少量的乳汁分泌。成年人由于下丘脑垂体病变导致的溢乳-闭经综合征等。如果为单侧乳头溢液,则可能是病理性改变,并多为局部病变,如乳腺导管良性病变及乳腺癌等。如果为多...

    查看全部>>

    您这种情况叫做“乳房溢液”,如果是非特异性表现的话,那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请耐心看完我的回答,对你会有帮助:一般来讲,如果为双侧乳头溢液,则可能是生理性或全身性病变,如新生儿刚出生时,从母体血中带来的雌激素水平较高,在出生后的1~2周内可以有少量的乳汁分泌。成年人由于下丘脑垂体病变导致的溢乳-闭经综合征等。如果为单侧乳头溢液,则可能是病理性改变,并多为局部病变,如乳腺导管良性病变及乳腺癌等。如果为多孔溢液(仔细观察溢液处是一点流出液体还是多点),可见于生理性的,亦可见于病变范围较大者,如乳腺导管扩张综合征、乳腺增生病等;如果为单孔溢液,可见于某一支导管的病变如导管内乳头状瘤、导管内乳头状癌等。不要总是去刺激、挤压它,如果真是有问题的话,会通过挤压让病菌逆流至乳腺腺管中。如果溢液为自行溢出,则通常说明导管内积存的液体较多,并仍在不断分泌,以范围较大的病理性溢液可能性大。如果溢液为挤压而出,则说明导管内积存的液体较少,而挤压某部位后溢液常可提示该部位可能为病变所在。仔细观察、辨识乳头溢液的性状,对于寻找溢液的原因意义重大。一般来讲,乳汁样溢液常表现为非哺乳期双侧多孔自行溢出,其色泽和性状犹如脱脂乳汁,多为下丘脑功能紊乱,血中催乳素水平异常升高引起。浆液性溢液常为挤压而出,少数是自行溢出,经常将衣服染湿,可发为单侧或双侧,溢液呈稀薄透明微黄色或棕褐色或呈粘稠状,多为良性乳腺病引起,如乳腺增生病、乳腺导管扩张综合征及导管内乳头状瘤等,少数浆液性溢液可因乳腺癌引起。水样溢液常为单侧发病,溢液呈稀薄无色如清水样,常因肿瘤而引起,有些乳腺科的专家经常这样说,约有50%左右的水样溢液可能为癌脓性溢液常发为单侧,自行溢出或挤压而出,多呈绿色或乳黄色,浓稠,脓样,可带血液,多见于炎性乳房疾病,如乳腺导管扩张综合征。血性溢液常发为单侧,自行溢出或挤压而出,溢液呈鲜红、淡红、浅褐色或咖啡色,多为导管内乳头状瘤引起,亦可见于乳腺癌、乳腺增生病或乳腺导管扩张综合征。由于恶性病变更易引起血性溢液,故临床对于血性溢液患者更应警惕恶性病变的可能。
               总之,如果出现了乳头溢液,无论是何种方式、何种性状的溢液,均应引起重视,因为非哺乳期的乳头溢液绝大多数是各种乳房疾病的表现。希望您能尽快到正规国家医院就诊,以确诊病情。
    l*** | 2018-08-13 09:37:50 1 1 评论
    0/300
  • 2018-08-13 09:25:50
  • 溢乳的原因是因为体内催乳素分泌过多。最好的办法是到大医院行乳管镜检查并同时通过乳管镜冲洗乳管起治疗作用。如果是炎性物则很快治愈。但如果乳头 流出的是血性液体,需要考虑导管内乳头状瘤可能,此时需要手术。其实,我们的经验是,如果好彩超加好的B超医师可以直接看出,如果导管内确实有明显异物或 肿物,可以手术切除。 乳房不同的疾病,其溢液时的性状也不一致。如: (1)乳...

    查看全部>>

    溢乳的原因是因为体内催乳素分泌过多。最好的办法是到大医院行乳管镜检查并同时通过乳管镜冲洗乳管起治疗作用。如果是炎性物则很快治愈。但如果乳头 流出的是血性液体,需要考虑导管内乳头状瘤可能,此时需要手术。其实,我们的经验是,如果好彩超加好的B超医师可以直接看出,如果导管内确实有明显异物或 肿物,可以手术切除。 乳房不同的疾病,其溢液时的性状也不一致。如: (1)乳汁样。多为生理性,如断奶后或流产后的近期,不是癌症的表现。 (2)脓性溢液,多为导管扩张症、浆细胞性乳腺炎。 (3)淡黄色溢液是最常见的一种溢液,几乎见于各种乳腺疾病,以乳腺增生症为多见。也有一部分为导管内乳头状瘤或乳腺癌。因此,这是需要提高警惕的。 (4)血性溢液,可为鲜红色、咖啡色、淡黄色、褐色等不同的颜色。此种溢液是危险的信号,应高度警惕,其中50%~75%为导管内乳头状瘤,15%的乳腺癌。如血性溢液发生于绝经后,则75%是乳癌。 (5)清水性溢液,无色透明,偶有黏性,溢出后不留痕迹。这种溢液可能是乳腺癌的信号,应进一步检查。

    刘*** | 2018-08-13 09:25:50 1 1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 妇科相关知识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