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肿瘤科

如何防治脑溢血?

我姥姥的父亲曾经脑溢血偏瘫,我姥姥脑溢血偏瘫,我大姨脑溢血偏瘫,谢谢大家告诉我,如何预防脑溢血?我把我的全部积分送了,100分,衷心的谢谢大家。
t*** | 2005-01-04 17:45:11

好评回答

2005-01-08 12:45:28
隔*** |2005-01-08 12:45:28 167 79 评论
楼上很多讲的都是关于血压引起的脑溢血,实际上走入了一个误区.
脑血栓又称缺血性脑中风,中老年人发病较高,据国内外医学统计资料表明:脑血栓的致死率几乎占所有疾病的第一位,有人将其称为“第一杀手”。尤其在我国及日本,此病发生率更高。因此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增强自我预测能力,对防止本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血管发生不同程度的增厚、硬化,失去正常的弹性,严重时动...

查看全部>>

楼上很多讲的都是关于血压引起的脑溢血,实际上走入了一个误区.
脑血栓又称缺血性脑中风,中老年人发病较高,据国内外医学统计资料表明:脑血栓的致死率几乎占所有疾病的第一位,有人将其称为“第一杀手”。尤其在我国及日本,此病发生率更高。因此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增强自我预测能力,对防止本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血管发生不同程度的增厚、硬化,失去正常的弹性,严重时动脉壁还会发生粥样硬化。当发生动脉硬化后,血管内膜粗糙、管腔变窄,即可形成血栓,阻塞正常的血液循环而发生组织缺血,当脑部血管阻塞后,即形成脑血栓。脑血栓形成后,在临床上轻者表现为一侧肢体活动不灵活、感觉迟钝、失误,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大小便失禁甚至死亡。脑血栓发生的部位不同其临床症状也不一样,如发生在大脑半球,临床上可出现“三偏症”即偏瘫、偏盲、偏颇感觉障碍,或失语及精神失常。如发生在小脑或脑干,可出现剧烈眩晕、呕吐、呃逆、喝水发呛、发音嘶哑、走路不稳、四肢瘫痪等。对于脑血栓的治疗,如正常人突然出现上述症状,在排除其它疾病的情况下,就可作出诊断。目前,由于医疗检查技术提高,到有条件的进行头部CT或核磁共振(MRI)检查即可确诊。脑血栓发生后,轻者经过治疗后短期内可以完全恢复,但多数病人易长期遗留难以恢复的肢体功能障碍,生活不能自理,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由血栓引起的中风分出血性中风与缺血性中风两种。缺血性中风的病因在于某支脑动脉发生了堵塞,导致局部脑组织因缺血缺氧而丧失功能。血压正常或偏低的脑动脉硬化病人,由于脑动脉管腔变得高度狭窄,或伴有颈动脉斑块形成,或有血脂、血糖、血黏度增高等因素存在,均可以发生缺血性中风。所以说与血压高低没有关系.
因此,预防脑血栓的发生或捕捉发生脑血栓前的警告信号,尽早采取防病措施,是极为重要的。神经病学专家经过对大量脑血栓病例的调查,发现有半数以上的脑血栓患者,在发病前似有蚊子飞过,医学上叫“飞蚊现象”;也有的突然出现一过性黑蒙,俗称两眼发黑;也有少数人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四肢突然失控,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一般不超过24小时,即可完全恢复正常。还有些病人在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出现血压过低或过高、头痛、注意力不集中或精神症状等,也就是说,以上这些症状的出现,均是脑血栓形成前的先兆,如在此时采取预防措施,就可避免脑血栓的发生。对脑血栓的预防很重要,50岁以上的人可定期测量血压,也可做脑血流图检查了解脑供血情况,发现异常可服用治疗脑动脉硬化的药物,可也应用肠溶阿斯匹林口服,以降低血液的粘稠度,防止血栓形成。临床观察还发现,一般脑血栓病人多数是在睡觉时或凌晨这段时间发病,其原因是早晨这段时间内机体应激性差,激素分泌处于低潮。最近国外有报道,于夜间12点后饮一杯凉开水并长期坚持下去,可预防脑血栓的发生.
虽然90%的中风都是发生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身上,但毕竟还有10%的中风病人不是中老年人。年轻人社交活动多,生活压力大,酒肉大餐机会多,许多人仗着年轻,往往忽略了身体保健。事实上,近年来中风有年轻化的趋势.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注意饮食上的保养,少荤多素,多进行体育锻炼.  
0/300

其他答案(共17个回答)

    2005-01-12 15:23:03
  • 什么是脑血栓?
    
    脑血栓又称缺血性脑中风,中老年人发病较高,据国内外医学统计资料表明:脑血栓的致死率几乎占所有疾病的第一位,有人将其称为“第一杀手”。尤其在我国及日本,此病发生率更高。因此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增强自我预测能力,对防止本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血管发生不同程度的增厚、硬化,失去正常的弹性,严重时动脉壁还会发生粥样硬化。当发生动脉硬化后,血...

    查看全部>>

    什么是脑血栓?
    
    脑血栓又称缺血性脑中风,中老年人发病较高,据国内外医学统计资料表明:脑血栓的致死率几乎占所有疾病的第一位,有人将其称为“第一杀手”。尤其在我国及日本,此病发生率更高。因此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增强自我预测能力,对防止本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血管发生不同程度的增厚、硬化,失去正常的弹性,严重时动脉壁还会发生粥样硬化。当发生动脉硬化后,血管内膜粗糙、管腔变窄,即可形成血栓,阻塞正常的血液循环而发生组织缺血,当脑部血管阻塞后,即形成脑血栓。脑血栓形成后,在临床上轻者表现为一侧肢体活动不灵活、感觉迟钝、失误,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大小便失禁甚至死亡。脑血栓发生的部位不同其临床症状也不一样,如发生在大脑半球,临床上可出现“三偏症”即偏瘫、偏盲、偏颇感觉障碍,或失语及精神失常。如发生在小脑或脑干,可出现剧烈眩晕、呕吐、呃逆、喝水发呛、发音嘶哑、走路不稳、四肢瘫痪等。对于脑血栓的治疗,如正常人突然出现上述症状,在排除其它疾病的情况下,就可作出诊断。目前,由于医疗检查技术提高,到有条件的进行头部CT或核磁共振(MRI)检查即可确诊。脑血栓发生后,轻者经过治疗后短期内可以完全恢复,但多数病人易长期遗留难以恢复的肢体功能障碍,生活不能自理,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由血栓引起的中风分出血性中风与缺血性中风两种。缺血性中风的病因在于某支脑动脉发生了堵塞,导致局部脑组织因缺血缺氧而丧失功能。血压正常或偏低的脑动脉硬化病人,由于脑动脉管腔变得高度狭窄,或伴有颈动脉斑块形成,或有血脂、血糖、血黏度增高等因素存在,均可以发生缺血性中风。所以说与血压高低没有关系.
    因此,预防脑血栓的发生或捕捉发生脑血栓前的警告信号,尽早采取防病措施,是极为重要的。神经病学专家经过对大量脑血栓病例的调查,发现有半数以上的脑血栓患者,在发病前似有蚊子飞过,医学上叫“飞蚊现象”;也有的突然出现一过性黑蒙,俗称两眼发黑;也有少数人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四肢突然失控,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一般不超过24小时,即可完全恢复正常。还有些病人在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出现血压过低或过高、头痛、注意力不集中或精神症状等,也就是说,以上这些症状的出现,均是脑血栓形成前的先兆,如在此时采取预防措施,就可避免脑血栓的发生。对脑血栓的预防很重要,50岁以上的人可定期测量血压,也可做脑血流图检查了解脑供血情况,发现异常可服用治疗脑动脉硬化的药物,可也应用肠溶阿斯匹林口服,以降低血液的粘稠度,防止血栓形成。临床观察还发现,一般脑血栓病人多数是在睡觉时或凌晨这段时间发病,其原因是早晨这段时间内机体应激性差,激素分泌处于低潮。最近国外有报道,于夜间12点后饮一杯凉开水并长期坚持下去,可预防脑血栓的发生。
    
    因此,平时必须注意脑血栓患者在饮食上的调养,多吃水果、蔬菜,少吃肉,不要过度劳累,保持正常的血压和平静的心情,避免情绪激动化,不吃生冷冰凉的食物,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做到以上这几点,就能有效地防止病情的突发。
    
    1*** | 2005-01-12 15:23:03 165 81 评论
    0/300
  • 2005-01-11 12:36:02
  • 少吃油腻的,早上多和凉开水,多吃洋葱!
    天*** | 2005-01-11 12:36:02 133 87 评论
    0/300
  • 2005-01-07 21:40:26
  • 少盐多醋,避免高血压,减轻生活压力,避免经常性情绪激动,去处不良生活习惯如嗜酒吸烟.......
    会*** | 2005-01-07 21:40:26 150 84 评论
    0/300
  • 2005-01-06 14:33:39
  • 说怎么多也没有用,每天出一身汗,,就不会拉,,
    欢*** | 2005-01-06 14:33:39 133 87 评论
    0/300
  • 2005-01-06 11:56:49
  • 别倒立。
    耍*** | 2005-01-06 11:56:49 134 87 评论
    0/300
  • 2005-01-05 17:31:41
  • 到网上看一看关于甲壳胺(生命第六要素)的资料,对脑血栓有奇效的。如果懂了想买到最好的甲壳胺 可以和我联系     希望你能有所收获
    水*** | 2005-01-05 17:31:41 148 84 评论
    0/300
  • 2005-01-05 05:12:52
  • 都把脑袋砍掉,没有脑袋我看它怎么得脑溢血。
    晚*** | 2005-01-05 05:12:52 133 87 评论
    0/300
  • 2005-01-05 02:46:51
  • 最好的方法:喝豆浆!
    w*** | 2005-01-05 02:46:51 133 87 评论
    0/300
  • 2005-01-05 02:43:49
  • 去医院问就行了
    我*** | 2005-01-05 02:43:49 134 87 评论
    0/300
  • 2005-01-05 02:02:55
  • 用安利的营养补充试试!包有效果!!
    y*** | 2005-01-05 02:02:55 134 87 评论
    0/300
  • 2005-01-04 23:41:18
  • 首选不要让老人的情绪有波动,就是说不能有太高兴和太悲伤的事情让老人承受,这样对老人血压造成不稳定的因素,容易导致此病的发生,再有要多服用维生素E来软化血管,不管天有多热,多凉都不得用太热或太凉的水去洗头和全身,要水温适中,不要风口处睡觉,以免中风,始终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情,吃的东西不能油水过大,要多吃蔬菜,适量的运动来帮助消化,多喝水,以此来稀释血液的粘稠度,这样是最好。
    s*** | 2005-01-04 23:41:18 165 81 评论
    0/300
  • 2005-01-04 23:36:16
  • 脑溢血实际上并不好预防,因为是在不经意间得的,主要是血压高和血绸容易引起,其实平时多注意检查身体,防止高血压和高血脂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再有多吃木耳和芹菜对身体有很大好处啊!
     颈部为人体主要经络、血管循行汇集之处,分布着七十多个重要的腧穴。通过热水擦颈,可以增强调节功能,防止很多心脑血管疾病。
    方法:在每日早晚洗浴之际,用50℃左右的热水擦洗、按摩颈部四周,以皮肤发红、发热为度。长期坚持能使业...

    查看全部>>

    脑溢血实际上并不好预防,因为是在不经意间得的,主要是血压高和血绸容易引起,其实平时多注意检查身体,防止高血压和高血脂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再有多吃木耳和芹菜对身体有很大好处啊!
     颈部为人体主要经络、血管循行汇集之处,分布着七十多个重要的腧穴。通过热水擦颈,可以增强调节功能,防止很多心脑血管疾病。
    方法:在每日早晚洗浴之际,用50℃左右的热水擦洗、按摩颈部四周,以皮肤发红、发热为度。长期坚持能使业已硬化的血管逐步变软、恢复其弹性,减少或化解动脉内膜内因胆固醇沉积所形成的“粥样斑块”,以确保大脑组织的血氧供应。
    
    y*** | 2005-01-04 23:36:16 164 81 评论
    0/300
  • 2005-01-04 21:30:59
  • 我母亲也得过脑溢血,所以我自认为对这个问题有点心得:
    一、控制血压。无论是高血压还是低血压,都是一种病。应该及时治疗、预防。
    二、心情不要过于激动,身体也不要太劳累。
    三、忌突然吃一些凉的东西。我母亲在发病的时候就因为天热吃了一个冰淇淋。冷热交加,我觉得是她发病的直接原因。
    希望以上的回答能帮助你。
    浴*** | 2005-01-04 21:30:59 164 81 评论
    0/300
  • 2005-01-04 21:26:03
  • 少生气,心胸宽广,拥有海纳百川的气度。
    菲*** | 2005-01-04 21:26:03 134 87 评论
    0/300
  • 2005-01-04 20:03:26
  •     用米醋泡黄豆.泡三月左右每天吃20粒.每年吃1-2小瓶小剂量的阿司匹林.
    1*** | 2005-01-04 20:03:26 135 87 评论
    0/300
  • 2005-01-04 19:13:53
  • 如何预防脑溢血  
    
     “脑溢血”多发生于40~70岁的中老年人。但是,近年来其发病年龄有愈来愈年轻的趋势。
        脑溢血的发病原因多为高血压病及脑动脉硬化患者,由于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剧烈运动、用力排便等,促使血压突然增高,而使血管破裂所致,严重者可致死亡。治愈后的患者也常常会留下后遗症。怎样才能预防脑溢血呢?有关医学专家建议应做到以下“十个必须”。
        1.必须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

    查看全部>>

    如何预防脑溢血  
    
     “脑溢血”多发生于40~70岁的中老年人。但是,近年来其发病年龄有愈来愈年轻的趋势。
        脑溢血的发病原因多为高血压病及脑动脉硬化患者,由于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剧烈运动、用力排便等,促使血压突然增高,而使血管破裂所致,严重者可致死亡。治愈后的患者也常常会留下后遗症。怎样才能预防脑溢血呢?有关医学专家建议应做到以下“十个必须”。
        1.必须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高血压病 中老年人应做到定期检查身体健康状况,一经确诊患有高血压病,就必须坚持服药治疗,降低及稳定血压。
        2.必须及早防治动脉硬化 如果患有动脉硬化症,就应及早予以治疗,并注意日常饮食,以降低血脂及胆固醇,保持血管的弹性。
        3.必须保持精神愉快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应保持乐观的情绪,遇到高兴或不愉快的事应注意冷静,避免情绪过度激动,以防血压突增。
        4.必须劳逸结合 应合理安排工作(劳动)的时间,注意休息特别是工间休息,避免身体和精神过劳过累;夜晚要保证有足够的睡眠时间,以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5.必须注意饮食结构 日常膳食要清淡,可多吃些豆类、蔬菜、水果和鱼类等,要少食动物脂肪或含胆固醇高的食物,糖与甜食也不宜多吃。
        6.必须戒除烟酒 嗜好烟酒者应予以戒除或加以节制,因为香烟能加速动脉硬化;长期大量饮酒,也会促使动脉硬化。
        7.必须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要保持大便畅通,定时排便;排便时还需避免过度用力,以防引起血压突然增高。
        8.必须注意防寒避暑 应根据季节冷暖的变化做好衣着的调节,及时添减衣服,防止寒冷、高温对机体的刺激,以避免血管舒缩功能障碍、血压波动幅度剧增而发生的意外。
        9.必须缓慢改变体位 下蹲、弯腰和卧床、起身等体位改变幅度较大时,动作必须缓慢,特别是由蹲位改为直位时切勿过速,以防止头部一时供血不足而发生意外。
        10.必须坚持适当体育锻炼 应选择自己力所能及的体育运动项目,持之以恒,在锻炼时还应避免剧烈的运动或过度疲劳。
        预防脑溢血除应牢记“十个必须”外,还要坚持合理用药,并注意发病的规律,采取防范措施,减少脑溢血的发生机率。
    
     低血压与脑溢血
       低血压的人发生脑溢血的实例不在少数。众所周知,血压过高易致脑血管破裂、出血,导致中风;而血压偏低也可诱发脑血栓形成,也能导致中风。这是因为在血压较低时,脑血流速度缓慢,甚至暂时停顿,使本身粘稠度偏高的血液易在已发生硬化的血管壁上形成血栓。事实上,多数脑血栓形成发生在老年人安静睡眠时,因为这时老年人心跳偏慢、血压偏低、血流缓慢。 
      所以,处于低血压的人也要时时谨慎,如出现头晕、站立不稳、甚至晕厥时应检查血压。在积极防治动脉硬化和降低血液粘稠度的同时,防止和纠正低血压,预防脑血栓形成。平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对高血压病人,平时服药应遵循逐渐增量和个体化原则,防止服用降压药物过量及降压作用过快,应尽可能选用降压作用平稳的药物。2、慎用安眠药。很多老年人因失眠而长期用安定、苯巴比妥、氯丙嗪等药物,此类药不但能抑制大脑皮层,也能使血压降低,产生低血压。3、处于低血压的人若有营养不良的状态或一下子喝大量酒,便会使原本已低的血压很快地下降。所以,低血压的人少饮酒为宜。4、积极治疗老年性低血压。老年人因自身调节功能减退,常有低血压发生,若平时常发生头昏、黑朦、昏厥症状,应对积极症治疗。 
    
    对脑出血病人,紧急就医和加强护理极为重要。具体护理措施是:
         一、让病人完全卧床,保持安静:在发病初的急性期内,尽量不要搬动病人,不进行非急需的检查。但在发病四十八小时内,需给病人轻轻地翻几次身,因为总保持一种躺卧姿势,易引起肺炎、褥疮。
         二、控制高血压:血压高会使病人颅内继续出血,血压过低则不利于脑及脏器的血液循环。故可遵医嘱适当用些降压药,使血压降到150/90毫米汞柱。
         三、降温治疗:降低体温,减少脑的耗氧量,有利于脑细胞的恢复。发烧不发烧均可做降温治疗。可用退热药或将冰袋放于病人头部、腋下、腹股沟等位置降温。
         四、保持呼吸通畅:给病人松解衣领、去除假牙、避免堵塞呼吸道。要勤给病人吸痰,清除咽喉部的分泌物,以免被病人吸入气管引起肺炎。因脑出血病人都有脑缺氧的现象,故应给病人吸氧气。病人肢体放置应适当。
         五、保持清洁:病人处于昏迷状态,抵抗力特别弱,极易感染。病人常把大小便拉在床上,故需注意病人身体及被褥的清洁,还需注意病人口腔卫生。
         六、严密观察:对病人的神志状态,瞳孔大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需记录下来,供医生判断病情。
         七、保证营养:头两天昏迷病人应禁食。病人清醒后,吞咽无困难时可试着给病人吃些流质饮食如牛奶、蛋汤等。两天后病人仍神志不清或吞咽困难,可请医生给病人鼻饲。
    
    **** | 2005-01-04 19:13:53 163 81 评论
    0/300
  • 2005-01-04 18:12:46
  • 长期低血压可使机体功能大大下降,主要包括:视力、听力下降,记忆减退,诱发或加重老年性痴呆,头晕、昏厥、跌倒,使骨折发生率大大增加。另外会导致乏力、精神疲惫、心情压抑、忧郁等情况的发生。
    
     
      据国外专家研究发现,低血压可能会导致脑梗塞和心脏梗塞。直立性低血压病情严重者,每当变换体位时血压迅速下降,发生晕厥,导致被迫长期卧床不起。另外,长期低血压也可诱发心肌缺血等。
    
      如何防治低血...

    查看全部>>

    长期低血压可使机体功能大大下降,主要包括:视力、听力下降,记忆减退,诱发或加重老年性痴呆,头晕、昏厥、跌倒,使骨折发生率大大增加。另外会导致乏力、精神疲惫、心情压抑、忧郁等情况的发生。
    
     
      据国外专家研究发现,低血压可能会导致脑梗塞和心脏梗塞。直立性低血压病情严重者,每当变换体位时血压迅速下降,发生晕厥,导致被迫长期卧床不起。另外,长期低血压也可诱发心肌缺血等。
    
      如何防治低血压呢?低血压患者如无任何症状无需药物治疗。但要调整生活方式:戒烟限酒,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改善体质,增加营养,多饮水多喝汤,每日食盐和脂肪略多于常人。体位性低血压者可穿弹力袜,体位改变要慢,不要久站,洗澡水温不宜过高、时间不宜过长。高血压患者在早期服药时注意随时量血压。有餐后低血压的老年人体育锻炼后不要马上进食,餐前不要服降压药。
    
      药物治疗中药可用桂圆。现代医药则通过改善血管张力调节功能,增加外周动、静脉阻力,防止下肢大量血液郁滞并收缩动脉血管,提高血压,增加大脑、心脏等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减轻低血压症状。
     有些人常拍着胸脯说:“我的血压是处于低血压状态,绝对不会发生脑溢血。
    ”其
    实,这种观念真是大错特错,低血压的人发生脑溢血的实例不在少数。 
    
      众所周知,血压过高易致脑血管破裂、出血,导致中风;而血压偏低也可诱发
    脑血栓形成,也能导致中风,这是因为在血压较低时,脑血流速度缓慢,甚至暂时
    停顿,使本身粘稠度偏高的血液易在已发生硬化的血管壁上形成血栓。事实上,极
    大多数脑血栓形成发生在老年人安静睡眠时,因为这时老年人血压偏低,血流缓慢
    。所以,有低血压状态的人也要时时提防脑中风。如出现头晕、站立不稳、甚至晕
    厥时应检查血压。收缩压低于100mmHg则为低血压,在排除其它原因所致上述症状
    之后,应在积极防治动脉硬化和降低血液粘稠度的同时,防止和纠正低血压,预防
    脑血栓形成。平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慎用安眠药 很多老年人有失眠等症状,长期服用安定、苯巴比妥、氯丙嗪等药
    物,此类药不但能抑制大脑皮层,也能使血压降低,造成低血压。 
    
    2.提醒各位注意:患有低血压状态的人若同时有营养不良,或一下子喝大量的酒
    ,会使原本已低的血压很快地下降。所以,低血压的人平时应注意营养和保健,防
    止营养不良,生活中以少饮酒或忌酒为宜。 
    
    3.积极治疗老年性低血压。老年人因自身调节功能减退,常有低血压发生,若平
    时常发生头昏、黑朦、昏厥症状,应口服麻黄素或利他林药物治疗低血压,以防止
    因低血压而引起的脑中风。
    
    
    众所周知,血压过高易致脑血管破裂、出血,导致中风;而血压偏低也可诱发
    脑血栓形成,也能导致中风。这是因为在血压较低时,脑血流速度缓慢,甚至暂时
    停顿,使本身粘稠度偏高的血液易在已发生硬化的血管壁上形成血栓。事实上,多
    数脑血栓形成发生在老年人安静睡眠时,因为这时老年人心跳偏慢、血压偏低、血
    流缓慢。 
    
      所以,处于低血压的人也要时时谨慎,如出现头晕、站立不稳、甚至晕厥时应
    检查血压。在积极防治动脉硬化和降低血液粘稠度的同时,防止和纠正低血压,预
    防脑血栓形成。平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对高血压病人,平时服药应遵循逐渐增
    量和个体化原则,防止服用降压药物过量及降压作用过快,应尽可能选用降压作用
    平稳的药物。2、慎用安眠药。很多老年人因失眠而长期用安定、苯巴比妥、氯丙
    嗪等药物,此类药不但能抑制大脑皮层,也能使血压降低,产生低血压。3、处于
    低血压的人若有营养不良的状态或一下子喝大量酒,便会使原本已低的血压很快地
    下降。所以,低血压的人少饮酒为宜。4、积极治疗老年性低血压。老年人因自身
    调节功能减退,常有低血压发生,若平时常发生头昏、黑朦、昏厥症状,应对积极
    症治疗。 
    
    扬*** | 2005-01-04 18:12:46 163 81 评论
    0/300
查看更多其他答案(12)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