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肿瘤科

我特别爱出汗

我个人有点胖,而且特爱出汗,我看到和我同等胖的人也没我这么能出汗,有时候真是挥汗如雨。有人说我是虚胖,出的是虚汗,如果那样我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c*** | 2006-06-25 10:59:43

好评回答

2006-06-25 11:00:40
落*** |2006-06-25 11:00:40 100 34 评论
    1.有的人特别爱出汗,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吃顿饭、做点事情常常是满头大汗,稍一紧张就汗流浃背,这种人在医学上称为多汗症。多汗症可由发热性疾病、代谢性疾病,以及精神因素等引起。夏天气候炎热,人处于高温之下,多汗是一种正常现象,如果在气温低的情况下也是这样,就应注意一下了。

引起多汗症的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低血糖症。引起低血糖症的原因很多,发作时以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症状为主要...

查看全部>>

    1.有的人特别爱出汗,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吃顿饭、做点事情常常是满头大汗,稍一紧张就汗流浃背,这种人在医学上称为多汗症。多汗症可由发热性疾病、代谢性疾病,以及精神因素等引起。夏天气候炎热,人处于高温之下,多汗是一种正常现象,如果在气温低的情况下也是这样,就应注意一下了。

引起多汗症的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低血糖症。引起低血糖症的原因很多,发作时以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症状为主要表现,因血糖突然下降刺激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出大量肾上腺素可导致病人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震颤等。 
  二是甲状腺机能亢进,简称为甲亢。怕热多汗是这一疾病的特征之一,而且还表现为精神紧张、性格改变、烦躁不安、注意力不能集中、难以入睡等症状。另外,患了甲亢,食欲增大,吃得多,人反而消瘦。甲亢使胃肠功能增强,多数患者大便次数增多,同样有心慌、工作效率下降等症状。 
  三是嗜铬细胞瘤。嗜铬细胞瘤常见的症状就是淋漓多汗,出汗具有阵发性,有时也可以持续出汗,但阵发性发作时面部潮红或变白可同时发生,还会出现心慌、手抖、四肢发凉等。但本病发作时常伴有明显的血压升高,以及因此而引起的头疼症状。 
  四是糖尿病。糖尿病由于合并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常常也有出汗异常增多现象。但患者同时有“三多一少”,即“多食、多饮、多尿和体重减轻”。通过血糖检查和尿糖检查,一般不难做出诊断。 
  不少人都知道,汗液中含有较多的氯化钠,出汗多应当补充食盐,但对出汗后应当补充钙却有所忽略。长期钙缺乏会导致成人患软骨病,易骨折,以及经常腰背和腿部疼痛。为了防止出汗后低钙,应当在生活中摄取足够的钙,多吃些含钙的牛奶、乳制品、鱼类、海产品及绿叶蔬菜等食物。此外还应提高体内维生素D的含量

2.
治疗自汗食疗方
牡蛎粳米粥
 牡蛎煮水加入米做粥
参芪粳米汤
 太子参、黄芪煮水再加入米做粥
荷叶粥
鲜荷叶一个加粳米煮粥

治疗盗汗食疗方
麦门冬茶
 太子参、麦门冬、西洋参
泡水代茶饮
 黑芝麻、枸杞子、核桃仁

黄芪25克、粳米50克。先将黄芪煮15分钟,去渣留汁入粳米煮粥,长期服食。   生黄芪60克,陈皮末10克,粳米100克、红糖适量。先将生黄芪浓煎取汁,再将淘洗净的粳米、红糖同煮成粥,待粥将熟时,调入陈皮末,稍沸即可,早、晚服食。

所谓自汗就是无缘无故、不自主地出汗,一般都是在白天并不炎热也没有运动的环境下。盗汗医学上认为就是在夜间睡着了时候出汗,而睡醒了后汗就止了。当然其它还有很多出汗的情况都有分类。自汗和盗汗有一部分在医学上是病理性的,是合并在某一些疾病上的。有时是由于体内中枢神经紊乱有关。

记住要多锻炼!多补充营养!

3.其他对症食疗
自汗:多吃一些具有健脾作用的食物,如粳米、薏米、山药、扁豆、莲子、大枣等,这些既能健脾益气又能和胃,可以煮粥食用。
盗汗:可吃一些具有养阴生津的食物,如小米、麦粉及各种杂粮和豆制品;牛奶、鸡蛋、瘦肉、鱼肉等;水果、蔬菜应多吃,特别是苹果、甘蔗、香蕉、葡萄、山楂、西瓜等含维生素多的果类。或者服用滋阴当归六黄汤或服六味地黄丸。
黏汗:可服一些清热化湿药,也可服龙胆泄肝汤。
血汗:一般由虚热所致,可服导赤散,或者依病情加清热凉血药。
鼻汗:可服桂枝汤,并加入肺经药、清热药同服。
额汗:可服桂枝汤,并加入阳明经药同服。
半边身汗:可服桂枝汤,或者也可服一些敛汗药。
手足汗:中医认为血虚、阳亏、中阳不足,均可导致手足多汗。阴虚则服桂枝汤、六味地黄汤、玉屏风散等;肺湿热可服龙胆泄肝汤。
各种症状如下,自己对照
1.多汗:
  有的人特别爱出汗,即使是在大冬天,手脚也总是湿乎乎的,这样可能就是一种病态,叫“多汗症”。多汗症发病率很高。据研究,每500人中就有1人易患此病。也有研究称,此病可能和基因有关。出汗是由交感神经系统控制的,人体的汗腺多达500万个,其中2/3的汗腺分布在手掌,所以紧张的时候手心容易出汗。专家认为,多汗症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导致汗腺分泌过剩。 

2.自汗: 
  平时容易出汗,活动后更厉害,常伴有精神疲惫、肢体乏力、气短怕风等症状,这多半因为胃气虚弱、体表不固所致。 

3.盗汗: 
  入睡后汗出,醒来就汗止,常伴有五心烦热、两颧潮红、失眠、口干咽燥等症状,大多是由于阴虚内热、阴津外泄而为汗。 

4.黏汗: 
  汗出黏腻,发稠发热,系重感冒或其他病症高烧,服用解热退烧药后的一种病汗。此种汗表明身有湿热不清。 

5.黄汗: 
  汗色变黄,似黄表纸色,多因大汗后冷水冲浴,寒湿之邪入内或因寒湿郁遏,导致汗液疏泄失常,汗中尿素等含量增多。 

6.血汗: 
  汗液淡红,如洗肉水样。中医认为,凡气血、阴阳偏盛或偏衰,肝火旺盛和阳衰不能固表者每致汗液变红。现代医学认为和内分泌功能紊乱有一定关系。 

7.鼻汗: 
  每在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工作劳累、讲话过多时排汗,汗液自鼻梁及鼻翼两侧渗出,缓缓淌下,汗珠晶莹可见。病变见于肺气宣萧失常,多见于肺虚病人。 

8.额汗: 
  汗出局限于头额部,甚至汗如蒸笼热气,脏腑内伤均可引起头额汗。 

9.半边头汗: 
  整个头部以鼻中分成两半,一半头出汗另一半头滴汗皆无。此系因大病后夫妻同房,阴阳双亏而寒阻经络百会穴。 

10.半边身汗: 
  指半边身体多汗,而另半身无汗或汗出甚微。多因气血不足内阻经络所致,每常见于青年人高血压脑病、肾性高血症、中风、半身不遂、截瘫等患者。 

11.劳心汗: 
  系指心窝部和两乳房中间部位多汗,而其他部位无汗或汗出甚微,多因忧、思、惊、恐过分而伤及心脾所致,以致心不主血、脾不统血而胸汗津津。常见于劳心过度的知识分子。 

12.手足汗: 
  中医认为脾主四肢,凡脾胃湿热内蒸不宣、血虚、阳亏、中阳不足,均可导致手足多汗。严重的无论寒暑,手足汗均多。 

13.会阴汗: 
  汗出局限于会阴和外生殖器部位,凡湿热下注,肾阳虚衰,均可导致会阴部有异味汗出。 

14.腋臭汗: 
汗臭如狐臊气味,夏天出汗多时味更浓烈,这是因为分布于腋窝、腿腋等处的大汗腺分泌异常所致。多见于青、中年,女性多于男性,尤以青春期姑娘更多见。

0/300

其他答案(共1个回答)

    2006-06-25 11:50:51
  • 挥汗如雨,有人说是虚胖,出的是虚汗,这是病吗?会不会有什么健康问题?
    
    北芪煲土鲫鱼加几颗红枣做汤水,对出虚汗,身体虚弱很有效,再填加些黑豆效更好。
    
    你肺虚。还应当补肺。
    可以买来三斤猪肺洗净、剁烂,到火上炖烂熟,加调料吃上几天。过半个月再吃几天。补补肺。
    
    锻炼身体!
    
    看医生检查一下为好! 
    
    东*** | 2006-06-25 11:50:51 105 39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