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棉花棉铃虫什么时候出?

首页

棉花棉铃虫什么时候出?

棉花棉铃虫什么时候出来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4-06-09 11:45:06
  •   棉花棉铃虫
        学名
        Helicoverpaarmigera(Hubner)异名HeliothisarmigeraHubner属鳞翅目,夜蛾科。别名棉铃实夜蛾。广泛分布在我国及世界各地,我国棉区和蔬菜种植区均有发生。棉区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受害重。
      该虫是我国棉花种植区蕾铃期害虫的优势种,近年为害十分猖撅。 寄主 除为害棉花外,还为害玉米、高梁、小麦、水稻、番茄、菜豆、豌豆、苜蓿、构把、芝麻、向日葵、烟草、花生等多种农作物。 为害特点 为害棉花时,幼虫食害嫩叶成缺刻或孔洞;为害棉蕾后苞叶张开变黄,蕾的下部有蛀孔,直径约5mm,不圆整,蕾内无粪便,蕾外有粒状粪便,蕾苞叶张开变成黄褐色,2—3天后即脱落。
      青铃受害时,铃的基部有蛀孔,孔径粗大,近圆形,粪便堆积在蛀孔之外,赤褐色,铃内被食去一室或多室的棉籽和纤维,未吃的纤维和种子呈水渍状,成烂铃。1只幼虫常为害十多个蕾铃,严重的蕾铃脱落一半以上。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4—18mm,翅展30—38mm,灰褐色。
      前翅具褐色环状纹及肾形纹,肾纹前方的前缘脉上有二褐纹,肾纹外侧为褐色宽横带,端区各脉问有黑点。后翅黄白色或淡褐色,端区褐色或黑色。卵约0.5mm,半球形,乳白色,具纵横网格。者熟幼虫体长30一42mm,体色变化很大,由淡绿、淡红至红褐乃至黑紫色,常见为绿色型及红褐色型。
      头部黄褐色,背线、亚背线和气门上线呈深色纵线,气门白色,腹足趾钩为双序中带。两根前胸侧毛(Ll、lz)连线与前胸气门下端相切或相交。体表布满小刺,其底座较大。蛹长17—21mm,黄褐色。腹部第5—7节的背面和腹面有7—8排半圆形刻点,臀棘钩刺2根。
       生活习性 辽宁特早熟棉区及西北内陆棉区年生3代,华北及黄河流域棉区4代,长江流域棉区4—5代,华南棉区6—8代,以滞育蛹在土中越冬。黄河流域越冬代成虫于4月下旬始见,第一代幼虫主要为害小麦、豌豆、亚麻、蔬菜,其中麦田占总量70-80%,第二代成虫始见于7月上中旬,7月中下旬盛发,主害棉花且虫量十分集中,约占总量95%。
      第三、四代除为害棉花外,还为害玉米、高粱、花生、豆类、番茄等,虫量较分散,棉田内占50-60%,三代成虫始见于8月上中旬,发生时间长,长江流域四代成虫始见于9月上中旬。棉花6月份进入现蕾盛期,一代棉铃虫的卵主要产在棉株嫩头、嫩叶正面,现蕾早长势好的棉田着卵多,卵量大,受害重。
      二代成虫于7月及8月上旬盛发,把卵产在棉株顶心、边心的嫩叶及嫩蕾苞叶上,蕾花多、生长旺盛棉田着卵多,三代成虫于8月中下旬盛发,卵多散产在嫩蕾、嫩铃苞叶上,三代发生期长,发生量大,后期旺长、迟发棉田受害重。成虫于夜间交配产卵,每雌平均产卵1000粒,卵发育历期15℃为6—14天;20℃,5—9天;25℃,4天;30℃,2天。
      初孵幼虫先食卵壳,第二天开始为害生长点和取食嫩叶,第四天转移到幼蕾上蛀孔,2龄后钻入嫩蕾中取食花蕊。3—4龄幼虫主要为害蕾和花,引起落蕾,5—6龄进入暴食期,多为害青铃、大蕾或花朵,为害青铃的从基部蛀食,蛀孔大,孔外虫粪粒大且多,幼虫有转铃为害习性,蛀害蕾铃时身体后半部留在外边,整个幼虫期可为害10余个蕾、花、铃。
      阴天老龄幼虫常盘踞在花内取食花器,三龄以上幼虫常互相残杀。幼虫大多数共6龄,个别5龄或7龄,幼虫在不同温度下发育历期:20℃为31天,25℃为22.7天,30℃为17.4天。老熟幼虫在3—9cm表土层筑土室化蛹,土室具有保护作用,羽化时成虫沿原道爬出土面后展翅,冬耕冬灌破坏土室,影响羽化率。
      蛹发育历期:20℃为28天,25℃18天,28℃13.6天,30℃9.6天。棉铃虫属喜温喜湿性害虫,成虫产卵适温在23℃以上,20℃以下很少产卵;幼虫发育以25—28℃和相对湿度75—90%最为适宜。在北方尤以湿度的影响较为显著,月降而量在100mm以上,相对湿度70%以上时为害严重。
      但雨水过多造成土壤板结,则不利于幼虫入土化蛹同时蛹的死亡率增加。此外,暴雨可冲掉棉铃虫卵,也有抑制作用。成虫需在蜜源植物上取食作补充营养。近年,棉铃虫对棉花为害日趋严重。主要原因:一是种植结构变化和棉田水肥条件不断改善,为各代棉铃虫了适生的环境和适宜的食物。
      二是春玉米面积减少,番茄种植增多,麦田水肥充足,改善了一代棉铃虫的生境,加快了发育速度,为第二代在棉田发生了大量虫源。三是麦套棉面积增加,对第四代棉铃虫发生十分有利,为下一年棉铃虫发生了较多的虫源。四是长期以来以化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跟不上,造成抗药性迅速增加,且天敌遭到杀伤,减少了自然控制作用。
      此外,再遇有适合棉铃虫大发生的气象条件,均可造成棉铃虫猖獗为害。棉铃虫生育适温为25—28℃,相对湿度75—90%,为害棉花期间降雨次数多且雨量分布均匀易大发生。干旱地区灌水及时或水肥条件好、长势旺盛的棉田,前作是麦类或绿肥的棉田及玉米与棉花邻作棉田,对棉铃虫发生有利。
      天敌有赤眼蜂、绒茧蜂、茧蜂、姬蜂、寄蝇、蜘蛛、草蛉、瓢虫、螳螂、小花蝽等60多种。 防治方法 压低两头,狠治中间,二代保顶,三代保蕾,四代保铃,实现控制为害。实行冬耕冬灌,消灭大量越冬蛹。结合整枝打杈、去边尖、去顶心、摘除无效花蕾等,将卵、虫带出田外处理,可消灭大量卵虫。
      利用杨树枝把、高压汞灯、性诱剂等,进行大面积诱蛾,可减少田间落卵30%~50%。种植玉米、高粱诱集带集中灭蛾、喷磷驱蛾都可减少田间卵量。在一、二代卵盛期,可用Bt固体制剂每亩0。5 千克或每毫升含1亿孢子的Bt乳剂每亩0。5升,加水30-40升喷洒,3-4天喷1次,连喷2-3次,防效可达80%。
      也可每亩喷核多角体病毒药液30-40升,连喷2次效果较好。棉铃虫发生重时,可与化学农药混用,以提高防效。另外可释放赤眼蜂、草蛉等天敌 防治,卵寄生率可达60%。为防止和延缓棉铃虫对化学农药产生抗性,保护利用天敌,提高化防效果,应注意交替用药、混配用药,并采用滴心和低容量喷雾等施药方式。
      在施药时间上应选择上午露水干后至11时前、下午15时以后。目前防治棉铃虫效果较好的化学农药主要有50%棉铃宝、40%甲辛宝、20%灭多威乳油,稀释1500-2000倍喷雾;硫丹稀释2000~3000倍;50%辛硫磷乳油每亩50~80克;50%甲基1605、25%广克威乳油每亩50-80克;2。
      5%抑太保、卡死克乳油稀释1000倍。以上药剂,每亩喷药液40~60千克。棉铃虫产生高抗性的菊酯类农药应尽量不用或少用。 文章关键字:棉花病虫害 http://www。zhongnong。com/BingHai/。

    张***

    2014-06-09 11:45:06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