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茶之美有哪些方面?

首页

茶之美有哪些方面?

茶之美有哪些方面?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08-03 10:26:27
  •   
    唐代诗人杜牧在《题茶山》一诗中赞道:“山实东南秀,茶称瑞草魁”。 瑞草是神话传说中的仙草,瑞草是美的,茶是瑞草之魁首,茶当然更美。我 们在茶艺中赏析茶之美,不仅是欣赏茶的色、香、味、形之美,而且欣赏茶的 名之美。
    1。 茶名之美
    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文化有一个传统,喜欢为美好的东西起一个美好 的名字。
      庄子曾说:“名者,实之宾也。”(《庄子•逍遥游》)其意为:实物是 主,名称是宾。对贵宾慢待不得,所以取名很重要。我国名茶的名称大多数 都很美,这些茶名大体上可分为五大类。 第一类是地名加茶树的植物学名称。从这类茶名我们一眼可了解该茶 的名种和产地,如西湖龙井、武夷肉桂、闽北水仙、安溪铁观音、永春佛手等。
       其中的西湖、武夷、闽北、安溪、永春是地名,龙井、肉桂、水仙、铁观音、佛手 是茶树的品种名称Q 第二类是地名加茶叶的形状特征。如六安瓜片、平水珠茶、君山银针、 古丈毛尖等。其中六安、平水、君山、古丈是地名,瓜片、珠茶、银针、毛尖是 茶叶的外形。
       第三类是地名加上富有想象力的名称。如庐山云雾、敬亭绿雪、舒城兰 花、恩施玉露、日铸雪芽、南京雨花、顾渚紫笋 等。其中庐山、敬亭、舒城、恩施、日铸、南京、 顾渚是地名,而云雾、绿雪、兰花、玉露、雪芽、 雨花、紫笋等都可引起人们美妙的联想。
       第四类是有着美妙动人的传说或典故。 如碧螺春、文君嫩绿、大红袍、铁罗汉、水金龟、 白鸡冠、绿牡丹等。例如碧螺春原名“吓煞人 香”,相传康熙己卯年,抚臣宋荦以“吓煞人 香”进贡,康熙皇帝认为茶是极品,但名称不雅,便根据该茶形状卷曲如螺, 色泽碧绿,采制于早春而赐名“碧螺春”。
       其他统统可归为第五种类型:这类茶名有的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如普 陀佛茶、麻姑茶、金佛、佛手等;有的以吉祥物命名,如太平猴魁、银猴等;有 的反映了采茶时令,如谷雨春、不知春等。 赏析茶名之美,实际上是赏析中国传统文化之美,是赏析人心灵之美。
       从赏析茶名之美中,我们不仅可以学到茶文化知识,而且可以看出我国茶人 的艺术底蕴和美学素养,可以体会茶人们爱茶的全方位追求。 1。 茶色之美 茶叶的色泽,在感官上先声夺人,给人一种质量感,在茶艺表演中则给 人一种赏心悦目的美感。
      茶色之美包括干茶的茶色、叶底的颜色以及茶汤 的汤色三个方面,在茶艺中主要是鉴赏茶的汤色之美。不同的茶类应具有 不同标准的汤色。在茶叶审评中常用的术语有“清澈”,表示茶汤清净透明 而有光泽。“鲜艳”,表示汤色鲜明而有活力。“鲜明”,表示汤色明亮略有 光泽。
      “明亮”,表示茶汤清净透明。“乳凝”,表示茶汤冷却后出现的乳状 浑浊现象。“混浊”,表示茶汤中有大量悬浮物,透明度较差,是劣质茶的 表现。 对于具体色泽按审评专业术语有嫩绿、黄绿、浅黄、深黄、橙黄、黄亮、金 黄、红艳、红亮、红明、浅红、深红、棕红、暗红、黑褐、粽褐、红褐、姜黄等。
       鉴赏茶的汤色宜用内壁洁白的素瓷杯或晶莹剔透的玻璃杯。在光的折 射作用下,杯中茶汤的底层、中层和表面会幻出三种色彩不同的美丽光环, 十分神奇,很耐观赏。茶人们把色泽艳丽醉人的茶汤比作“流霞”,把色泽 清淡的茶汤比作“玉乳”,把色彩变幻莫测的茶汤形容成“烟”。
      徐夤在《尚 书惠蜡面茶》一诗中写道:“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轻涵翠缕烟。”茶香缭绕, 茶汽氤氲,茶汤似翠非翠,色泽似幻似真,这种意境真是美极了。 1。 茶香之美 香气是茶的灵魂也是茶的媚人之处。茶香飘渺不定,变化无穷,有的甜 润馥郁,有的清幽淡雅,有的高爽持久,有的鲜灵沁心。
      按照评茶专业术语, 仅茶香的性质就有清香、高香、浓 香、幽香、纯香、毫香、嫩香、甜香、 火香、陈香等,按照茶香的香型可 分为花香型和果香型,或细分为水 蜜桃香、板栗香、木瓜香、兰花香、 桂花香等,按照香气的表现则可分 为馥郁、高爽、持久、浓郁、浓烈、纯 正、纯和、平和等。
       自古以来越是捉摸不定变幻 莫测之美,越能打动人心,越能引 起文人墨客的争相赞颂。 唐代诗人李德裕描写茶香为:“松花飘鼎泛,兰气入瓯轻”。温庭筠写 道:“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在他们的笔下茶的“兰气”、“疏 香”使人飘然欲仙。
       古代的文人特别爱用兰花之香来比喻茶香,因为兰花之香是世人公认 的“王者之香”。王禹偁称赞茶香曰“香袭芝兰关窍气”。范仲淹称赞茶香 曰:“斗茶香兮薄兰芷。”李德载称赞茶香曰:“搅动兰膏四座香”。等均是描 写茶香的名句。 2。 茶味之美 茶有百味,其中主要有苦、涩、甘、鲜、活。
      苦是指茶汤入口,舌根感到类 似奎宁的一种不适味道。涩是指茶汤入口有一股不适的麻舌之感。甘是指 茶汤入口回味甜美。鲜是指茶汤的滋味清爽宜人。活是指品茶时人的心理 感受到舒适、美妙、有活力。在此基础上,审评师们对茶的滋味有鲜爽、浓 烈、浓厚、浓醇、醇爽、鲜醇、醇厚、回甘、醇正等赞言。
      品鉴茶的天然之味主 要靠舌头,因为味蕾在舌头的各部位分布不均,一般人的舌尖对咸味敏感, 舌面对甜味敏感,舌侧对酸涩敏感,舌根对苦味敏感,所以在品茗时应小口 细品,让茶汤在口腔内缓缓流动,使茶汤与舌头各部分的味蕾充分接触,以 便更加精细而准确地判断茶味。
       古人品茶最重茶的“味外之味”。不同的人,不同的社会地位,不同的 文化底蕴,不同的环境和心情,可从茶中品出不同的“味吾年向老世味 薄,所好未衰惟饮茶。”历尽沧桑的文坛宗师欧阳修从茶中品出了人情如纸、 世态炎凉的苦涩味;“蒙顶露芽春味美,湖头月馆夜吟清。
      ”仕途得意的文彦 博从茶中品出了春之味;“森然可爱不可慢,骨清肉腻和且正。雪花雨脚何 足道,啜过始知真味永,豪气干云、襟怀坦荡的苏东坡从茶中品出了君子 味;“双鬟小婢,越显得那人清丽。临饮时须索先尝。添取樱桃味,风流倜 傥的明代文坛领袖王世贞从美人尝过的茶汤中品出了“櫻桃味”;“一岭中 分西与东,流泉泻涧味甘同,统治全国达60年之久的清代盛世之君乾隆皇 帝认为,在他的国家里,各地泉水泡出的茶味都甘同,他从茶中品出了 “普天 之下莫非王土”的天下大同之味。
       人生有百味,茶亦有百味,从一杯茶中我们可以有良多的感悟,所以人 们常说“茶味人生”。我们品茶也应当向古人学习,重在去感受茶的“味外 之味”。 苏东坡拟人化地把茶称为叶嘉先生并写了《叶嘉传》。在《叶嘉传》中, 他借皇帝之口说:“叶嘉真清白之士也,其气飘然若浮云。
      ”“吾始见嘉,未甚 好焉,久味之,殊令人爱。”古人讲“爱茶人不俗”。只有懂得茶之美,才能学 好茶艺。只有爱茶,才能养成茶的精神。 。

    G***

    2016-08-03 10:26:27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酒类/饮品 相关知识

  • 生活
  • 日常生活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