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怎样区分细菌性腹泻他和病毒性腹泻

首页

怎样区分细菌性腹泻他和病毒性腹泻

大便中白细胞一个(+),就是细菌性腹泻了吗?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08-26 00:50:07
      婴儿腹泻是2岁以下小儿的常见病,习惯上叫消化不良,全世界每年有400万儿童死于腹泻病。引起婴儿腹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①喂养不当,喂食不定时,量忽多忽少,食物成分不适宜,过早地喂大量的淀粉或脂肪类食物,或突然改变食物的种类和断奶,都可引起消化紊乱而发生腹泻。
      人工喂养比母乳喂养的发病率高。②护理不当,常是因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加,或因气温高,孩子受热,出汗过多,使胃酸及消化酶分泌减少,不能适应食物在质和量上的较大变化,均可引起腹泻。③感染引起小儿肠炎而腹泻。多是因小儿吃了被污染的食物引起。常见的致病菌有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轮状病毒等。
         病毒性腹泻大多在秋季流行,所以又叫秋季腹泻。小儿患感冒、中耳炎、尿路感染等疾病时,也常伴腹泻。腹泻可分为轻微和严重两类。轻微的大多由饮食不当引起,每天大便在10次以下,大便呈黄绿色,或呈蛋花样,患儿精神好。严重的多是由细菌或病毒直接引起的肠道炎症,伴有高热。
      若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大便腥臭,含较多粘液,多在4、5、6月发病;由病毒引起的腹泻多发生在9、10月,常伴呼吸道感染,大便呈白色水样。严重腹泻的大便每天在10次以上,患儿精神差,尿少,皮肤失去弹性。婴幼儿腹泻时,应及时去看医生。治疗的关键是配合医生做好家庭护理。
      一般治疗主要包括防止小儿脱水失盐。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专门研制了一种“口服补液盐”,叫ORS,因腹泻的孩子不单缺水,也缺食盐,如单饮水,口更干,故必须在水中加盐。可将口服补液盐加温开水,分次给孩子喂服。饮食也要注意,喂母乳时,可将每次喂奶时间缩短,间隔延长;喂牛奶者,可改为一半牛奶一半米汤。
      腹泻重者可禁食6小时。已开始吃饭者,改吃清淡的粥。由病毒引起的腹泻不可用抗生素,护理好者10天左右可自愈;细菌引起的腹泻要服抗生素。一般不用止泻药。小儿腹泻也可用中药:茶叶10克,鸡内金10克,陈皮10克,先将茶叶微炒,其后三药同煎,加糖喂服患儿,每日3~4次,每次3毫升。
      单纯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可采用激光照射穴位:天枢、足三里、内关、中脘等,每天一次,每次2~4个穴位。 还有:宝宝腹泻中医妙方 夏秋季节,是宝宝多发腹泻的季节。腹泻是一种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常见疾病。如果宝宝反复腹泻不愈,可导致肠道吸收障碍,使宝宝免疫功能下降、体弱多病及生长发育迟缓,严重地危害身体健康。
         夏秋宝宝易腹泻的理由   1。婴幼儿的脏腑很娇嫩,胃肠功能发育不成熟,天气炎热易使胃酸分泌减少,各种消化酶不足且活性差。而婴幼儿正处于快速生长阶段,身体所需的营养多,相对使胃肠道负担较重,加之宝宝寒暖不能自调,饮食不会自节,暴饮暴食或饥饿都可以引起腹泻。
         2。气温高或气候变化,易使细菌、病毒大量繁殖,引起食物腐败变质,另外忽视宝宝腹部的保暖,受凉后肠蠕动增加,也可引起腹泻。秋季气候的变化,也易加快肠蠕动。   夏秋常见的几种腹泻   夏秋最常见的是大肠杆菌感染而致的腹泻,而秋季腹泻多由轮状病毒引起。
      不同病因所致的腹泻表现也各不相同,妈咪应细心观察宝宝的大便,认真观察大便的次数、颜色、气味,及早发现问题,及时调整饮食,尽快接受治疗。   细菌感染性腹泻: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每天数次至十余次,大便多有泡沫、黏液并呈黄绿色,还伴有发热、腹胀和呕吐。
      如果是细菌性痢疾,大便次数频繁,但量不多,呈黏液脓血便,臭味较重,严重者可有高热、抽搐等。重症腹泻的患儿,还可出现尿少、口渴、精神萎靡等脱水症状。   病毒感染性腹泻:多发生在秋季,也叫秋季腹泻。早期多有发热、呕吐、流涕、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除此,大便次数增多,色淡质稀薄,呈蛋花汤或米汤样,无腥臭味,但容易发生脱水。   非感染性腹泻:多由喂养不当致使胃肠功能紊乱,如过早、过多地添加大量淀粉或脂肪类食物。这类患儿往往有腹胀、腹痛,痛则欲泻,泻后痛减;大便气味酸臭,同时伴有呕吐,不思饮食,夜卧不安。
      如果是由长期滥用抗生素引起的继发性腹泻,大便则呈豆腐渣样。有时患儿患感冒、肺炎、中耳炎后,也常会伴有腹泻。   宝宝腹泻中医辨证   小儿腹泻,中医根据临床症状分为伤食泄、风寒泄、湿热泄、脾虚泻等证型。   伤食泄:宝宝常表现为大便稀,夹有未消化的奶瓣、食物残渣,味酸臭,或如臭鸡蛋味,肚腹胀气。
         风寒泄:多表现为大便清稀,夹有泡沫,气味不重,往往伴有肠鸣腹痛,鼻流清涕、咳嗽。   湿热泄:常见大便如水样,量多次数频繁,或如蛋花汤样,气味极臭,或有少许黏液,宝宝阵阵哭闹,精神萎靡或发热烦躁,口渴尿黄。   脾虚泻:宝宝大多是腹泻治疗不及时或喂养不当,腹泻迁延不愈而造成。
      大便稀溏,可见不消化食物,色淡不臭,多在吃下食物后就泄,时轻时重,面色萎黄,体重不增加或增加缓慢,精神不振,严重者有便后脱肛,手脚发凉等症状。   宝宝腹泻处理原则   1。宝宝一旦腹泻,首先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千万不要自行使用止泻药或服用抗生素。
      对于轻型腹泻患儿,遵循预防脱水、纠正脱水、继续饮食、合理用药的原则,一般腹泻很快就能康复。   2。对于由于肠胃功能紊乱而腹泻的患儿,单纯使用助消化药是不够的,采用中医中药的疗法,常可获得事半功倍的疗效。根据宝宝不同病情,采用消食化积、疏风散寒、清热利湿、健脾温肾等功效的药物,如丁香、肉桂、葛根、吴茱萸、白术、淮山药、茯苓等药物。
      可口服中成药:脾可欣、健脾止泻散、肠胃康冲剂等,对那些久泻不愈,或伴有呕吐、吃药困难的患儿,可采用中药敷脐的方法进行治疗,往往可以收到满意的疗效。   宝宝腹泻中医妙方   根据不同的辨证分型,可选用不同的药物组合,研成细末,用黄酒调匀如膏状,敷于神厥穴(肚脐处)上,盖医用胶贴;次日揭去,用温水清洗后再敷新药。
      每天1次,3天为一个疗程。个别患儿局部可能会轻度发红,但并不影响治疗和疗效,停用后即可恢复。这种方法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经济实用,宝宝容易接受。当宝宝吃药、打针有困难,或用西药治疗效果不好时,不妨试试敷脐的方法。   爱心叮嘱:   1。
      婴儿断奶时间不要选择在夏季。   2。如果敷脐3天后病情不见好转,并出现以下任何一种症状都应到医院诊治:腹泻次数和量明显增加、频繁呕吐伴明显口渴、发热不退、不能正常饮食、大便有脓血。   3。带宝宝看医生时,不要忘记带新鲜大便标本,以备化验用。
       。

    1***

    2006-08-26 00:50:07

其他答案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育儿 相关知识

  • 宝宝教育
  • 育儿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