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高二物理

首页

高二物理

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原理?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09-10 20:59:38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原理:
    显微镜和望远镜都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目镜就是使用仪器靠近人眼的那个透镜,通常是多个透镜组成的复合透镜,显微镜的目镜由二个透镜组成,物镜就是使用仪器远离人眼的(靠近物体的)那个透镜,通常是多个透镜组成的复合透镜,显微镜的物镜由三个透镜组成,它们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其主要是用于消除球差、慧差和色差等,以保证成像质量。
      目镜焦距长,物镜焦距短,二者的相邻焦点间距远大于物镜焦距。成像过程如下:物体在物镜焦点外近处,经物镜成放大倒立的实像,实像并位于目镜焦点内侧,再经目镜放大正立的虚像,结果显微镜成一放大倒立的虚像。 望远镜分开普勒天文望远镜和伽里略望远镜。开普勒天文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目镜焦距短,物镜焦距长且口径大,其间距为它们的焦距和,因此它们的中间焦点重合。
      成像过程如下:物体在物镜焦点外很远处,经物镜成绽倒立的实像,实像并位于其公共焦点的目镜侧离焦平面很近处,再经目镜放大正立的虚像,结果成开普勒天文望远镜一缩小倒立的虚像,像虽然是缩小,但由于比物距人眼近,所以视角大,即相相当于把天体拉近了看。伽里略望远镜只是把物镜换成了凹透镜,这样就可以成正立的虚像,适合在地面上使用。
      

    s***

    2006-09-10 20:59:38

其他答案

    2006-09-22 18:03:14
  •   望远镜: 
    一、折射望远镜 用透镜作物镜的望远镜。分为两种类型:由凹透镜作目镜的称 伽利略望远镜 ;由凸透镜作目镜的称开 普勒望远镜 。因单透镜物镜色差和球差都相当严重,现代的折射望远镜常用两块或两块以上的透镜组作物镜。其中以双透镜物镜应用最普遍。
      它由相距很近的一块冕牌玻璃制成的凸透镜和一块火石玻璃制成的凹透镜组成,对两个特定的波长完全消除位置色差,对其余波长的位置色差也可相应减弱。在满足一定设计条件时,还可消去球差和彗差。由于剩余色差和其他像差的影响,双透镜物镜的相对口径较小,一般为1/15-1/20,很少大于1/7,可用视场也不大。
      口径小于8厘米的双透镜物镜可将两块透镜胶合在一起,称 双胶合物镜 ,留有一定间隙未胶合的称 双分离物镜 。为了增大相对口径和视场,可采用多透镜物镜组。折射望远镜的成像质量比反射望远镜好,视场大,使用方便,易于维护,中小型天文望远镜及许多专用仪器多采用折射系统,但大型折射望远镜制造起来比反射望远镜困难得多。
       二、反射望远镜 用凹面反射镜作物镜的望远镜。可分为牛顿望远镜、卡塞格林望远镜、格雷果里望远镜、折轴望远镜几种类型。反射望远镜的主要优点是不存在色差,当物镜采用抛物面时,还可消去球差。但为了减小其它像差的影响,可用视场较小。对制造反射镜的材料只要求膨胀系数较小、应力小和便于磨制。
      磨好的反射镜一般在表面镀一层铝膜,铝膜在2000-9000埃波段范围的反射率都大于80%,因而除光学波段外,反射望远镜还适于对近红外和近紫外波段进行研究。反射望远镜的相对口径可以做得较大,主焦点式反射望远镜的相对口径约为1/5-1/2。5,甚至更大,而且除牛顿望远镜外,镜筒的长度比系统的焦距要短得多,加上主镜只有一个表面需要加工,这就大大降低了造价和制造的困难,因此目前口径大于1。
      34米的光学望远镜全部是反射望远镜。一架较大口径的反射望远镜,通过变换不同的副镜,可获得主焦点系统(或牛顿系统)、卡塞格林系统和折轴系统。这样,一架望远镜便可获得几种不同的相对口径和视场。反射望远镜主要用于天体物理方面的工作。 三、折反射望远镜 由折射元件和反射元件组合而成的望远镜。
      包括施密特望远镜和马克苏托夫望远镜及它们的衍生型,如超施密特望远镜,贝克—努恩照相机等。在折反射望远镜中,由反射镜成像,折射镜用于校正像差。它的特点是相对口径很大(甚至可大于1),光力强,视场广阔,像质优良。适于巡天摄影和观测星云、彗星、流星等天体。
      小型目视望远镜若采用折反射卡塞格林系统,镜筒可非常短小 显微镜之介绍 光学显微镜是为了使肉眼看不清楚的标本影像,人们设想经过一种装置,使肉眼能够观察到该标本组织形态和其间的结构。这种设想的装置就被后人创造问世了。当前广泛应用在各种微小物体的观察、测定、分析、分类、鉴定等。
      在波长范围上也不限於可见光波段(4000~7000 )而且(>2000 )到红外(1~2u)以及用眼睛观察、显微、摄影和一般辐射检测器放大。 显微镜的分类是根据照明方法,有透射型与反射(落射)型二种。透射型显微镜是应用透射照明通过透明物体的打光方法。
      反射型显微镜是以物镜上方打光到(落射照明)不透明的物体上。另一种分类方法,系根据观察方法的差异,分为明视野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相位差显微镜、偏光显微镜、干涉相位差显微镜、萤光显微镜等。每种显微镜一般又各有透射型和反射型二种。在这些显微镜中,特别是明视野显微镜是构成所有显微镜中组成最基本的基础。
      通过这种显微镜观察的物体,穿过透过(吸收)率、反射率,因场所不同而各不相同,这种物体被称为随照明光强度(振幅)变化振幅物体,无色透明物体只有在照明相位改变时,才能被肉眼观察到,由於明视野显微镜不能改变相位,所以对透明不染色标本不能被观察到。 倍率、数值孔径与视场数 显微镜的综合倍率是物镜倍率G1与目镜倍率G2的乘积,G=G1×G2。
      G1是1~100倍,G2是5~20的范围。 数值孔径(Numerical Aperture)N。A。是决定物镜的分辨率、焦深、图像亮度的基本数据,如图所示,当物镜焦点对好后,物镜前透镜最边缘处的倾斜光线与显微镜光轴所交角成α,此即该物镜的半孔径角设标本数据空间的折射率为n,则N。
      A。=n×sinα。 n通常在空气中为1,在物镜与标本间浸入水、甘油、油脂时,该标本折射率,即随浸液不同而异。这种物镜称为浸液系物镜;如是空气时,称为乾燥系物镜。图1左半部分表示浸液系,右半部分表示乾燥系的情况。 在显微镜上,限制视野的装置是视野光圈。
      以物镜侧观看这种视野光圈时的直径以mm单位表示的值称为视野数。实际视野=视野。 实际视野=视野数/物镜倍率 例如,视野数为20,则10×物镜就观看2mm视野范围。应用聚光镜时,根据可变的视野光圈,再决定选用聚光镜的N。A。值,其值是取决於可变聚光镜孔径光圈来确定。
       暗视野显微镜 暗视野显微镜由於不将透明光射入直接观察系统,无物体时,视野暗黑,不可能观察到任何物体,当有物体时,以物体衍射回的光与散射光等在暗的背景中明亮可见。在暗视野观察物体,照明光大部分被折回,由於物体(标本)所在的位置结构,厚度不同,光的散射性,折光等都有很大的变化。
       相位差显微镜 相位差显微镜的结构: 相位差显微镜,是应用相位差法的显微镜。因此,比通常的显微镜要增加下列附件: (1) 装有相位板(相位环形板)的物镜,相位差物镜。 (2) 附有相位环(环形缝板)的聚光镜,相位差聚光镜。
       (3) 单色滤光镜-(绿)。 各种元件的性能说明如下: (1) 相位板使直接光的相位移动 90°,并且吸收减弱光的强度,在物镜后焦平面的适当位置装置相位板,相位板必须确保亮度,为使衍射光的影响少一些,相位板做成环形状。相位板,相位膜及吸收膜加工成图5形状。
       (2) 相位环(环状光圈)是根据每种物镜的倍率,而有大小不同,可用转盘器更换。 (3) 单色滤光镜系用中心波长546nm(毫微米)的绿色滤光镜。通常是用单色滤光镜入观察。相位板用特定的波长,移动90°看直接光的相位。当需要特定波长时,必须选择适当的滤光镜,滤光镜插入后对比度就提高。
      此外,相位环形缝的中心,必须调整到正确方位后方能操作,对中望远镜就是起这个作用部件。 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使用时,最重要的注意事项为下列三点: (1)执行正确的操作方法。 (2)根据标本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相位差物镜。 (3)用其他观察方法作比较,对标本作出正确的判断。
       1。正确操作的最重要事项必须正确地调整好相位环的中心。若用图6中的几种形状的容器,是不能正确地调到中心位置的。因而作为相位差观察用是不合适的。 对相位差像的判断和明视野象的判断是不相同的。要注意相差法所持有的特点和不足点,相位差物镜的选择方法同上。
      要与其他的观察法作比较,以及正确地制作标本的方法,这些都是使用时必要的综合注意事项。 萤光显微镜 在萤光显微镜上,必须在标本的照明光中,选择出特定波长的激发光,以产生萤光,然后必须在激发光和萤光混合的光线中,单把萤光分离出来以供观察。
      因此,在选择特定波长中,滤光镜系统,成为极其重要的角色。 萤光显微镜原理: (A) 光源:光源幅射出各种波长的光(以紫外至红外)。 (B) 激励滤光源:透过能使标本产生萤光的特定波长的光,同时阻挡对激发萤光无用的光。 (C) 萤光标本:一般用萤光色素染色。
       (D) 阻挡滤光镜:阻挡掉没有被标本吸收的激发光有选择地透射萤光,在萤光中也有部分波长被选择透过。 光路图见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

    沙***

    2006-09-22 18:03:14

  • 2006-09-10 13:29:02
  • 光的折射,凸透镜成像原理

    哆***

    2006-09-10 13:29:02

  • 2006-09-10 13:28:24
  •   从知识结构看,第一节介绍透镜的基本知识、成像规律,第二节、第三节讲述用不同的方法来描述、表示这种规律,后面三节介绍眼睛、显微镜以及望远镜等多个透镜的成像问题.本章在编写上力求讲清基本概念,使学生从根本上理解透镜的成像规律. 
    做好有关的演示及学生实验是理解透镜成像规律的基础,也是关键.教学中应充分注意这一点,以免学生在学习时只是机械地套用公式或死记一些结论. 
    这一章的重点是透镜的成像规律,包括透镜成像作图法和成像公式的理解和应用.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使学生对透镜控制光线的作用及其成像规律有比较深刻的理解.正确地画出光路图,是解决几何光学问题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光路图体现了光的传播和成像的过程,过程清楚,才能作出正确的光路图.因而能不能正确地作出光路图,反映出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情况.会画光路图是解决几何光学问题的一种基本技能,本书加强了这方面的训练.一般来说,作图可以把情景和过程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想像和表达问题的物理情景,有助于理解和运用知识解决物理问题.因此,在几何光学的教学中加强光路图的基本训练,对以后学习其他知识会有好处. 
    单元划分本章可分为两个单元. 
    第一单元:第一节至第三节.主要学习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和透镜成像规律,这是本章的重点. 
    第二单元:第四节至第五节.学习较复杂的光学仪器的原理. 
    一、透镜 
    教学要求: 
    1.知道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四透镜,懂得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和发散作用的道理. 
    2.知道透镜的主轴、光心、焦点和焦距等概念的含义. 
    3.了解透镜成像的各种情况,会应用这些知识解释简单的透镜成像问题. 
    说明: 
    1.由于学生在初中时就学过一些几何光学的基本知识,因此如果上来就按步就班地讲什么是透镜的光心、焦点等知识,往往会使学生感到乏味,引不起兴趣,因此对这些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也就不能更深入一步.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可利用实验和提问的方法来学习这部分知识.可以向学生提问:透镜在控制光的传播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那么它在对入射光线的继续传播中起着怎样的作用呢?学生很可能会回答: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教师进而可提问:这种会聚或发散的规律是怎样的呢?这样就将学生一步步引到了问题的实质上. 
    2.在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回答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一起通过做实验、复习,讲解光心、主轴、焦点、焦距等概念.这里光心的概念是比较难理解的,属新学内容.教学中可像教材那样,借助光线通过平行玻璃板方向不变的知识说明通过薄透镜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的特点. 
    虽然学生在初中学过焦点、焦距的知识,但是他们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应该说是比较粗浅的,教师应该运用前一章学过的棱镜对光线的作用的知识帮助学生从道理上分析凸透镜为什么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凹透镜为什么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前者的焦点为什么是实的,虚焦点的物理含义又是什么等问题,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可用复习、讨论的方法学习这部分知识.例如,可向学生提问:为什么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焦点有什么不同?焦距反映了透镜的什么光学特性等.只有对这些基本概念有正确的理解,才能在后面的学习中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 
    3.对于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应使学生明白:凸透镜具有会聚作用,是指它可以使出射光线向主轴偏折,而不是说从凸透镜射出的光线必然是会聚的.相应地,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也并非指经过四透镜的光线必然是发散的.可用图21-l向学生说明此问题. 
    在讲透镜的作用时,可提一下:如果透镜不是由折射率大于空气的玻璃组成,而是由折射率小于空气的材料组成,那么这种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同玻璃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正好相反.这样说明一下,可以防止学生机械地记忆,看问题交全面些.但是,是否讲这个知识应当视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学生基础较差,可能会因为讲这部分知识而影响对课文所讲玻璃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的理解. 
    4.凹透镜的虚焦点的概念是初学者不易掌握的.教学中要注意克服这一难点的教学,速度可放慢一些,让学生多练练,为下一节作图法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5.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实验虽然学生在初中做过,但是初中对这部分知识的要求是比较低的,另外时间也已过了很久.因此有必要同学生一起做此演示实验或学生分组实验.实验前最好让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中已有的有关照相的知识或初中学过的知识回答物体在焦距和2倍焦距两侧不同位置时,像的位置、大小及虚实情况应该是怎样的,然后做实验加以验证.通过实验应使学生理解:焦点是像的虚实的分界点,2倍焦距处是实像大小的分界点. 
    同样,要做好凹透镜成像的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凹透镜所成的像均为虚像,虚像的概念本身就比较难理解,加之学生在初中时又没有做过凹透镜成像的实验,所以要注意加强凹透镜成像实验的教学. 
    二、透镜成像作图法 
    教学要求: 
    1.掌握三条特殊光线的画法. 
    2.会根据物与像的关系以及透镜的基本知识,正确地画单个透镜成像的光路图. 
    3.能应用作图法的知识解决有关的问题. 
    4.不讨论虚物成像的问题. 
    说明: 
    1.从以往的教学来看,由于学生对为什么需要三条特殊光线缺少理解,特别是凸、凹透镜各自的特殊光线有什么特点分不清,所以常常出现乱用的情况.为了开始就给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物、像关系,在介绍特殊光线前,应使学生对透镜成像的概念有正确的理解.可结合点光源经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实验进一步说明,实像是通过透镜的所有折射光线会聚于一点形成的;虚像是所有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一点形成的.点光源经凹透镜成像的概念亦应使学生正确地理解. 
    在学生对透镜成像的概念有了较正确的理解后,即可引导学生理解用作图法求像时只要知道两条由同一物点发出、经透镜折射后其光路为已知的折射光线,就可以确定该物点的像.而利用焦点和光心的性质可知有三条特殊光线在作图时是很方便的.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了如何画三条特殊光线的问题. 
    讲过这部分内容后,应注意使学生体会作图时常用的三条特殊光线是为了作图方便而选用的,不是物体只发出这三条光线.以防止学生只会根据三条光线作图,而没有真正领会物和像的关系.可在给学生布置或讲解运用三条特殊光线作图的问题的同时,布置或讨论一些用特殊光线无法作出,而用物像关系可得出结论的练习.例如可结合类似课本练习一第(3)题的问题说明物和像的位置一旦确定,折射光线也就成为已知,而无需去找什么特殊光线.还可以利用类似下面的题来说明 
    这一问题:已知S点发出的1、2两条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分别过P、Q点,求像点在什么位置,透镜是凸的还是凹的(图21-2),说明只要知道任意两条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即可求出像点的位置. 
    2.学生在作图时常常犯凸凹透镜符号不分、虚实焦点用错、两个焦点不知该用哪个、随便找两条光线的交点就认为是像点等错误.老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在这些方面加强训练.例如可结合类似课本练习二第(1)题练习焦点的利用.结合作图法进一步讲清物像间的关系.物体是由许许多多个物点组成的,而每一个物点又与其像点有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像点是由同一个物点发出的光线经过反射或折射后,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或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而不同物点的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或者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不是像点。所有的像点组成了像。
      例如,图21-3中的PQ并不是AB的像.另外,在作图法教学中应提醒学生,利用光的可逆性考虑问题,常常是很有效的方法.例如,在课本练习二第(1)题最后一图的作图中,如果用光的可逆性来考虑,这个问题会变得更容易. 3.对于物在轴线上一点的成像问题,不好直接用三条特殊光线来作图,因为此时这三条特殊光线都重合.此种情况可用辅助法来求像.如图21-4所示,要求S点的像,我们可以作垂直于主光轴的线段PS,而后用特殊光线作出P点的像P’,则过P’点垂直于主光轴的线段与光轴的交点S’即为S点的像. 三、透镜成像公式 教学要求: 1.了解透镜成像公式的推导过程. 2.了解透镜成像公式的物理含义,并能应用它们解决单个透镜成像的有关问题. 3.理解放大率的概念,并能综合运用透镜成像公式的知识解答有关的问题. 说明: 1.根据国家技术监督局1993年12月颁布的《量和单位》,物距和像距的符号分别为p和p’· 2.凸透镜成像公式的教学应在上一节作图法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自己推导.这样学生就会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成像公式,也容易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可启发学生从凸透镜成实像的光路图的分析中找相似三角形、建立几何关系得出凸透镜的成像公式和放大率公式. 3.推导出成像的公式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公式中各量取正负值的情况.对于凸透镜成像公式,焦距f和物距、户在什么情况下都是正值,只有像距有正负之分,正值对应于实像,负值对应于虚像.凸透镜成像公式的运用一般可分两类情况:一是知道所成的像的虚、实.若为虚像,公式中的p’为负值;若为实像,公式中的p’为正值.二是不知道所成像的虚、实.如果是求像距户’,则情况比较简单,求出的像距是正值,像是实像,求出的像距是负值,像是虚像.如果是求物距或者焦距,则须先知道像的虚实或借助于其他方法(如作图法或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确定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4.透镜成像的作图法以及公式法是研究透镜成像问题中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种不同的方法.作图法的优点是清楚、直观、便于理解;公式法的优点是精确、各物理量间的关系一目了然.应使学生了解这两种方法各自的特点,知道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作图法,什么情况下使用公式法,什么情况下两者结合使用.通常,在只需要了解成像的大致情况时,用作图法;在需要准确了解成像的位置、放大的倍数等情况时,用公式法;分析比较复杂的成像情况时,常常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即便是只需用公式法的情况,也常常是在用公式法计算过后,再用作图法加以验证. *四、眼睛 教学要求: 1.知道眼睛的光学构造. 2.理解眼睛成像的基本原理. 3.了解视力缺陷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 4.理解视角的概念并能用来解释有关的现象. 说明: 1.眼睛的教学应紧紧围绕眼睛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讲解眼睛的构造、成像原理等.学习过眼睛的构造,学生就可以了解用眼睛观察物体,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将这种刺激通过视神精传给大脑,人们就看到了这个物体.接着教师可以问学生:用某一凸透镜使距离不同的物体成像,像距会不同;而用眼睛观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像都成在视网膜上,即像距不变,这不是跟透镜成像规律相矛盾了吗?这样就引出了眼睛的调解作用.眼睛的调解要注意讲清眼睛的远点、近点和明视距离等概念.在讲眼睛的近点时,可用简单的方法让学生测自己眼睛的近点.如可让学生用眼观看自己的指纹,然后逐渐把手指向眼睛移动,到看不清手上的指纹为止,此时手指到眼睛的距离基本上就是眼的近点.讲过眼睛的调节作用后,可进一步向学生提出由于生理上的原因,有些人单靠自身眼睛的调解已不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这种情况应如何处理的问题.这样就提出了视力缺陷及其矫正的问题.在讲解视力缺陷及其矫正时,一定要向学生说明用眼卫生的道理和重要性. 2.讲过眼睛的成像原理后,有的学生可能要问:物体通过眼睛后成在视网膜上的是一个倒立的实像,但是人的感觉却是正立的实像,这是为什么?回答这个问题不能从光学成像原理去解释,而应从生理的角度去解释.人的眼睛与生具来就已习惯于这种视觉感受,即看物体时,在视网膜上成的是倒立的实像,人们的感觉就是正立的实像: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教学要求: 1.知道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2.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是如何增大视角的. 说明: 1.显微镜、望远镜的教学应主要放在仪器的光学构造和光路图的分析上.通过对光路图的分析,使学生了解显微镜、望远镜增大视角的原理.显微镜的整体结构及使用方法学生在初中生物课中已经学习和练习过,这里应以显微镜的光学构造为主.显微镜的光学构造可向学生说明,它的主要部分是两个凸透镜,一个是焦距很小的物镜,一个是焦距长一些的目镜.两个凸透镜的放置特点是使两次都成放大的像,以便增大视角. 2.教材在介绍显微镜物镜和目镜的特点时说:物镜的焦距很短,目镜的焦距较长.说目镜的焦距较长是相对于物镜而言的.其实,由于显微镜的放大率与物镜和目镜的焦距均成反比,所以物镜和目镜的焦距都很小,只是为了保证显微镜具有一定的视野,目镜的焦距才做得稍长些. 3.应提醒学生注意,开普勒望远镜光路图中来自无限远处三条平行的光线,是发自无限远处天体的同一点,而非整个天体.平行光线与主轴的夹角为用眼直接观察天体时的视角,天体经透镜两次成像后,视角得到了明显的放大. 望远镜的角放大率与物镜和目镜的焦距之比成正比,因此望远镜的光学结构特点是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说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光学结构主要是两个凸透镜,这只是个简化的说法.其实它们的物镜和目镜一般来说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透镜组合而成的. 4.反射式望远镜放大视角的原理同开普勒望远镜相同,只是所用的光学元件不同.反射式望远镜用凹面镜代替凸透镜,使望远镜口径保持足够大成为可能. 。

    笑***

    2006-09-10 13:28:24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物理学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