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肛肠外科
突然有便血怎么回事

突然大量便血是怎么回事?

我是学生,今天突然发现大量便血,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便后肛门有轻微灼热的感觉,大便大停止后便血也没有了,手纸上也没有了,应该不是肛裂吧.之前呢,身体也没有别的反应,只是最近常感疲惫,
小*** | 2006-09-17 08:21:37

好评回答

2006-09-17 08:53:55
三*** |2006-09-17 08:53:55 1314 731 评论
你得告诉我血是什么颜色?大量出血,估计有多少?你是怎么判断是大量出血的?

肛裂的可能性不大.首先肛裂不会大量出血,其次肛裂发作时疼痛难忍,大便不敢用力.是痔疮吧?其实两者也差不多,全是肛周的小毛病,平时注意多饮水,饮食注意禁口就可以了.实在难受可以用太宁(西安扬森公司的,效果还可以),一天一粒,肛门栓塞.

判断出血是否为消化道(上消化道还是下消化道)疾病(因为这种疾病就要到医院进行正规...

查看全部>>

你得告诉我血是什么颜色?大量出血,估计有多少?你是怎么判断是大量出血的?

肛裂的可能性不大.首先肛裂不会大量出血,其次肛裂发作时疼痛难忍,大便不敢用力.是痔疮吧?其实两者也差不多,全是肛周的小毛病,平时注意多饮水,饮食注意禁口就可以了.实在难受可以用太宁(西安扬森公司的,效果还可以),一天一粒,肛门栓塞.

判断出血是否为消化道(上消化道还是下消化道)疾病(因为这种疾病就要到医院进行正规治疗而不是在这里咨询了)很简单的办法,你看你排的粪便是和血混杂在一起的(而且往往这时候血成黑色,而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红色)一般就为消化道疾病.如果血是附在粪便上的且一般为红色你就放心了,不是痔疮就是肛裂.(不要怕脏和臭,自己先排除)

再有要区别直肠癌(我以前在普外科转岗的时候你遇到一个31岁的直肠癌患者),方法也很简单:直肠癌患者的大便则常混有血液、粘液和浓液,而且大便的习惯会明显改变。大便的次数增多,还伴有先急后重的感觉(就是感觉排不干净)。倘用药后腹泻仍不能收敛,就要考虑了.

我的感觉你应该是痔疮,我上大学的时候也得了这种毛病,郁闷至极!


再答:如为鲜红色,一般就为痔疮了.到医院肛肠科就疹(没有的话泌尿外科也行)

0/300

其他答案(共8个回答)

    2019-02-04 12:30:09
  • 考虑为痔疮,主要是肛门静脉曲张引起的,会引起便血和疼痛的。
    杨*** | 2019-02-04 12:30:09 0 0 评论
    0/300
  • 2018-11-01 15:22:19
  • 便血是肛肠疾病加重后,身体的一种警告和临床表现,引起便血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有痔疮,肛裂,直肠息肉和肛乳头肥大,早期直肠癌和肛乳头腺瘤也存在便血的情况一般便血越大病情相对会严重些,建议您及时到院做个专业的电子肛门镜具体明确一下。
    谢*** | 2018-11-01 15:22:19 320 195 评论
    0/300
  • 2016-03-08 16:31:02
  • 由于描述的病情不是很具体,不好做判断,而便血及肛部疼痛,常是肛肠疾病,要明确病情是肛肠疾病的哪一种,应及时到公立医院做检查治疗。
    海*** | 2016-03-08 16:31:02 1294 736 评论
    0/300
  • 2006-09-17 12:29:48
  • 关于便血的常见情况,上面的同志已经说得很详细了,你可以大致了解一下,但我还是建议您尽快到医院查明具体原因,不要掉以轻心,及早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知*** | 2006-09-17 12:29:48 1297 736 评论
    0/300
  • 2006-09-17 11:49:46
  • 分析:1,可到医院外科检查痔疮;
          2,看内科下消化道问题。
    j*** | 2006-09-17 11:49:46 1283 739 评论
    0/300
  • 2006-09-17 11:33:30
  • 便血的常见病因
     由肛门排出血液或粪便带血,称为便血或血便。便血是消化道出血的一种表现。引起便血的原因很多,所有引起呕血的疾病都可以有便血。下消化道疾病,如细菌性痢疾、阿米痢疾、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结肠和直肠息肉或癌、痔疮、肛门裂等均可引起便血,其中痔疮出血最多见。出血的部位不同,便血的颜色也不同。胃、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便血多呈柏油状或黑色;下消化道出血,便血呈暗红或鲜红。
     ...

    查看全部>>

    便血的常见病因
     由肛门排出血液或粪便带血,称为便血或血便。便血是消化道出血的一种表现。引起便血的原因很多,所有引起呕血的疾病都可以有便血。下消化道疾病,如细菌性痢疾、阿米痢疾、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结肠和直肠息肉或癌、痔疮、肛门裂等均可引起便血,其中痔疮出血最多见。出血的部位不同,便血的颜色也不同。胃、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便血多呈柏油状或黑色;下消化道出血,便血呈暗红或鲜红。
        一、当大便呈黑色或鲜红色时,认为是属于便血的情况,应除开以下几种原因:
        1.口服某些中草药及炭剂、铁剂、钮剂时,大便呈黑色。
        2.进食过多的肉类、猪肝、动物血或菠菜时,大便呈黑色。
        3.口服酚酞制剂后,大便呈鲜红色。
        二、分类及常见疾病
        1.按病变的部位分类
        (1)上消化道出血:常见于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肝硬变、食管及胃肿瘤等。
        (2)下消化道出血:常见于肛裂、痔疮、肛瘘、慢性结肠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结肠或直肠息肉、肿瘤等。
        (3)全身性疾病:常见于血液病、尿毒症、伤寒、肾综合征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
        2.按便血的特征分类
        (1)鲜红色,与粪便不相混合:常见于肛门及直肠出血。
        (2)鲜红色,与粪便相混合:提示下消化道出血,包括各种炎症及肿瘤。
        (3)黑便:提示上消化道出血,包括消化性溃疡、肝硬变、炎症及肿瘤等。
     
    详解便血
    
    便血是指血液从肛门排出。可发生在便前或便后 ,或鲜红或暗红 ,或单纯便血或与粪便混杂而下。中医学又称之为后血、下血、泻血或出血等。它既是一个独立的证候 ,又是多种疾病的一个常见症状。作为首发或常见症状 ,主要涉及西医学内痔、肛裂、息肉以及消化道炎症、癌肿或损伤等。
    
      诊断注意事项
    
      引起便血的原因常见的有下消化道疾病、全身性疾病及上消化道疾病。肛门痔病、损伤、消化道炎症、肿瘤、血管病变等均是导致便血的常见原因 ;某些急性传染病、肠道寄生虫病、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以及维生素缺乏等全身疾病也可引起消化道出血。各种原因的便血情况也有所不同 ,如宋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曰 :“病者大便下血 ,或清或浊 ,或鲜或黑 ,或在便前或在便后 ,或与泄物并下……”。因此 ,临证时应结合患者的年龄、便血的性状、出血的方式、量及发生发展过程等因素加以考虑。
    
      1.忌不问年龄与性别成年人便血多是内痔、肛裂、炎性肠病等 ,内痔出血男性多见 ,肛裂出血则多见于年轻妇女和便秘患者。儿童便血多为直肠息肉、肠套叠。家族性息肉病多于青春期发病 ,多为粘液血便。中老年便血则要排除结直肠癌及结肠憩室的可能。
    
      2.忌不分便血性状、出血方式、颜色和出血量病变部位不同、病种不同 ,导致的便血情况也不同 ,临床一定要仔细询问、分析患者主诉的病史 ,对每一个环节都要加以重视 ,以便快速、准确判断病变原因及部位 ,使检查更有针对性。一般认为 3~ 7ml的出血即可使粪便潜血反应阳性 , 25~3 0ml的出血可使粪便呈黑色 , 100ml的出血可使粪便呈柏油色 ,肉眼可见的鲜血或血块多数病变在肛门直肠或乙状结肠下部。如内痔出血呈点滴状或喷射状 ;肛裂则是血附于粪便表面或手纸染血 ,出血量少 ;如出血较多 ,血液在肠腔内贮留 ,排出时可呈黑色、暗红色或有血块。血便相混则多见于上位结肠 ,血色多暗红。粘液血便、脓血便常提示大肠有炎症 ,多见于溃疡性结肠炎、痢疾、大肠息肉、阿米巴肠病等 ,亦可见于结肠癌。上消化道出血一般为柏油样黑便 ,但当出血量多 ,在1000ml以上 ,排出较快 , 4小时左右排出时 ,则呈暗红色 ,甚至为较鲜红的血便。少量便血一般来源于肛门及直肠、乙状结肠疾病 ,如内痔、肛裂、息肉、肿瘤等 ;大量便血多见于上消化道大出血、急性出血性坏死性结肠炎、大肠血管瘤、结肠血管扩张症以及痔术后继发性大出血等。
    
      3.忌不问便血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不同疾病的便血有其各自的发病特点。内痔、肛裂常在大便后出血 ;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结肠憩室、阿米巴痢疾、结肠息肉病等常呈反复、间歇性少量便血 ;中晚期结肠直肠癌可为持续性少量便血。上述病变的便血一般起病均较缓慢 ,持续时间较长。急性细菌性痢疾、出血性坏死性结肠炎、肠套叠等便血起病均较急。
    
      4.忌不考虑伴发症状便血的伴发症状对其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如痢疾、直肠炎症、直肠癌等便血常伴有肛门下坠、里急后重 ;内痔、息肉便血则无肛门疼痛 ;肛裂则伴有肛门疼痛及便秘 ;肛门直肠损伤造成的便血在近期有注射或手术病史 ;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常伴腹泻、左下腹隐痛 ;出血性坏死性结肠炎、肠套叠伴有剧烈的腹痛。细菌性痢疾、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阿米巴肠病多起病急 ,伴有发热、腹痛。
    
      5 .忌不辨证候中医临床遣方用药离不开辨证 ,而便血的性状、颜色和量是中医辨证的主要依据。如《证治汇补》曰 :“纯下清血者 ,风也 ;色如烟尘者 ,湿也 ;色暗者 ,寒也 ;鲜红者 ,热也。”故便血色鲜红 ,为肠风下血 ;便血晦暗不鲜 ,为脏毒 ;大便下血量多色淡 ,多为气虚失摄 ;下血量少、血色深红、便难、腰酸者 ,属肝肾阴虚。所以 ,临证不能不辨证候。
    
      临床操作禁忌
    
      1.忌不做指诊肛门指诊是便血体检中不可缺少的项目。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大肠癌 ,其中直肠癌占 60%,而直肠癌又多位于直肠下段 ,约有 70%的直肠癌 ,可以通过直肠指诊触及 ,是及时发现直肠癌的一种可靠而又简便的方法。若扪及肿物及指套染血或脓血 ,则应考虑直肠癌、息肉等。
    
      2.忌不做肠镜检查当患者出现便血时 ,一定要找到出血灶 ,不能因为病人便鲜血 ,简单做一下指诊触及内痔 ,就断定是痔出血 ,而应做肛门镜检查 ,确定痔粘膜是否有出血点或出血倾向。若痔粘膜没有出血迹象 ,则应建议患者进一步做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检查 ,必要时在镜下取活检 ,以明确诊断 ,避免遗漏恶性疾病的诊断 ,而延误治疗。
    
      3.忌不做腹部检查对于炎性肠病等 ,腹部检查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溃疡性大肠炎可在左下腹部触及香肠形肿块 ,为挛缩而增厚的结肠。克隆病可在右下腹触及固定性包块 ;腹部坚硬而边缘不整齐的肿块常见于晚期结肠癌 ;乙状结肠血吸虫性肉芽肿左下腹可触及增厚变硬的肠管。
    
      4.忌不做化验检查分析
    
      (1)粪便检查 :对于粘液血便的患者 ,应检查便常规 ,镜检阿米巴原虫、血吸虫卵。怀疑感染性肠病者 ,应做粪便细菌培养查找致病菌 ,以便针对致病菌选择抗菌药物。
    
      (2)血及骨髓检查 :便血的患者 ,若伴有全身性皮下出血及其他部位出血 ,应考虑出血性疾病。要做血小板计数、凝血机制以及骨髓涂片等方面的检查。
    
      (3)纤维结肠镜检查 :下消化道出血 ,除了明确的肛裂、痔疮出血以外 ,其他部位的出血病灶 ,一般都需要通过纤维结肠镜检查来确诊。对于肠腔粘膜表面的病变 ,诊断率很高。但临床上有一类患者 ,大肠肿瘤与痔疮同时存在 ,常因把便血归咎于痔疮 ,忽略了纤维结肠镜检查 ,从而导致误诊。当“痔疮”久治不愈、持续便血时 ,应建议患者做结肠镜检查。
    
      (4)选择性动脉造影 :选择肠系膜上、下动脉造影对确定结肠血管畸形、结肠憩室和某些出血部位及原因不明的出血有一定意义。
    
      治疗处方禁忌
    
      治疗便血的关键 ,是要分清出血的轻重缓急 ,临证处理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
    
      1.止血治疗禁忌治疗便血首先考虑到止血 ,但止血并不是盲目地一概使用全身止血药 ,临床上要根据出血原因、部位、出血量及速度 ,采取不同的止血措施。如局部药物止血 ,局部手术止血及全身药物止血等。肛门局部轻度出血 ,则以局部止血为主 ;大出血时 ,则应立即采取全身止血 ,并配合局部手术止血措施。
    
      2.痔出血治疗禁忌如肛裂、内痔、直肠息肉等间断性便血 ,发病缓慢 ,量较少 ,则局部应用凉血止血药效果较好。当出血量较大 ,而患者又不愿手术治疗时 ,可配合全身应用止血药。
    
      3.感染性肠病治疗禁忌慢性感染性肠病导致的粘液血便、脓血便 ,就要针对肠病综合治疗 ,不能简单止血了事 ,否则只治标不治本 ,炎症不消除 ,症状不会缓解。
    
      4.术后损伤治疗禁忌肛门直肠术后原发或继发性出血 ,量较多 ,或出现大出血 ,病情急迫 ,则应立即采取局部止血措施 ,找到出血点 ,予以结扎或压迫止血 ,同时配合全身应用止血药 ,局部与全身治疗同步进行。
    
      5 .血液病治疗禁忌血液病导致的便血 ,采用全身止血 ,药量要大 ,并配合局部止血处理。
    
      6.消化性溃疡出血治疗禁忌消化道大出血在现有的检查条件下找不到出血灶者 ,要及时全身止血。上消化道溃疡所致的便黑血 ,除了按常规止血外 ,还要抗酸治溃疡。
    
      7.心脑动脉栓塞者治疗禁忌患有心脑动脉硬化、脑栓塞者合并便血时 ,止血药的应用必须适时适量 ,避免过度止血加重心脑疾病。
    
      8.辨证施治禁忌治疗便血应辨寒热虚实 ,如大便滴血或喷射状出血 ,血色鲜红 ,舌红 ,苔薄白或薄黄 ,脉浮数 ,属肠风下血 ,治应凉血祛风止血 ,方用凉血地黄汤加减 ;便血色鲜 ,量多 ,肛内肿物脱出 ,肛门灼热 ,或便带脓血 ,肛门下坠 ,下腹隐痛 ,苔薄黄 ,脉弦数 ,证属湿热下注 ,治应清热燥湿止血 ,方选脏连丸加减 ;便血色暗 ,或伴肛门肿痛 ,或伴腹痛 ,舌暗红 ,苔白或黄 ,脉弦涩 ,属气滞血瘀 ,治应行气化瘀止血 ,方用止痛如神汤加减 ;若便血色淡清稀 ,面色少华 ,神疲乏力 ,少气懒言 ,纳呆便溏 ,舌淡胖 ,边有齿痕 ,苔薄白 ,脉沉细 ,证属脾虚不固 ,中气下陷 ,治宜健脾益气 ,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医嘱禁忌
    
      1.忌烟酒、剌激之物烟酒或剌激性食品可加重肠粘膜充血水肿 ,使出血加重 ,故便血的患者治疗期间应忌烟酒 ,宜食清淡易消化食品。
    
      2.起居调养便血的患者应注意休息 ,避免剧烈活动。便血量大者要卧床休息 ,吃流食或少渣饮食 ,必要时应禁食 ,以减少对消化道的刺激。
    
      3.忌用活血药便血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避免使用活血化瘀药 ,以免造成出血不止的现象。另外 ,一些高血压、动脉硬化、栓塞的病人常年服用活血化瘀药 ,如丹参片、阿司匹林及某些抗凝药等 ,当出现便血时应暂缓使用活血及抗凝药 ,否则止血效果不佳。
    
    
    
    
    沧*** | 2006-09-17 11:33:30 1309 733 评论
    0/300
  • 2006-09-17 08:28:46
  • 可能是出血性肠炎,速去正规医院内科就诊,不能耽搁!
    j*** | 2006-09-17 08:28:46 1280 739 评论
    0/300
  • 2006-09-17 08:26:05
  • 人人都知道痔疮可以引起便血,但便血不全是因痔疮所引起。引起便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说凡是消化道的疾病都可以引起便血。便血分可见和不可见,不可见的便血一般称之为潜血阳性,可见的是人的肉眼能看见的,包括血的颜色和量、与大便是否相混合等。从便血的颜色和量又可以分出是上消化道出血或下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包括食道、胃、十二指肠、胆道、胰腺等;下消化道是大肠和小肠。
      上消化道出血,一般颜色比较深,发黑...

    查看全部>>

    人人都知道痔疮可以引起便血,但便血不全是因痔疮所引起。引起便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说凡是消化道的疾病都可以引起便血。便血分可见和不可见,不可见的便血一般称之为潜血阳性,可见的是人的肉眼能看见的,包括血的颜色和量、与大便是否相混合等。从便血的颜色和量又可以分出是上消化道出血或下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包括食道、胃、十二指肠、胆道、胰腺等;下消化道是大肠和小肠。
      上消化道出血,一般颜色比较深,发黑,并与大便相混,医学上称为柏油便。上消化道一般常见的出血部位有:食道静脉曲张出血,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食道癌、贲门癌、胃癌、癌(腺)体破坏出血、胆道出血等。血量有多有少。便血的特点是颜色发黑,因为红血球被消化液所破坏,如胃液、十二指肠液、胆汁、胰液等液体破坏、分解,变成了非血球的有机物质。它们再与被消化的食物相混,进入小肠及结肠被消化吸收。血与食物残渣相混成为大便,排出体外,这样的大使就成为黑色的了。
      下消化道出血分为良性疾病出血和肿瘤性疾病引起的出血。它们引起的便血,从颜色和量上也不—样。肿瘤引起的便血,从颜色上看不是鲜红色,而是像果酱色,颜色较暗。这是因为瘤体组织较脆,易烂,易脱落。在食物残渣及大便通过时的阻力作用下,引起瘤体组织坏死、脱落,或与之相混,或敷于表面,一起排出体外。所以,血的颜色也不是鲜红色的。
      良性疾患,包括内、外痔,肛裂,大肠息肉,肛瘘等,便血颜色也不完全一样。根据血的颜色及血量的多少也可以区分开。内痔出血量较多,显鲜红色,排便时出血,停止排便后出血一般也停止,并且敷在大便表面,或单独是血,肛门不疼痛。肚裂出血,呈鲜红色,但量较少,肛门疼痛,血敷在大便表面,或手纸上有血。大肠息肉引起的便血,一般看息肉长在哪个部位上,比较靠小肠,颜色就比较深一点,靠结肠就浅一点。结肠炎引起的便血一般为脓血便,量可多可少,颜色不鲜、较暗,敷在便表面,脓与血相混。肛瘘引起的便血,也是脓血使,但它是间断性的,不定期或定期发作,量可多可少,发作时或发作前有臀部、肛门内或肛旁疼痛感,也可以有发热,不能坐等症状。外痔只有在发生血栓后才可以引起出血,量不多,颜色可鲜可暗。
      如发现便血,一定要到医院检查,不要自己诊断,以免延误病情,丧失了治疗的好时机。
    1*** | 2006-09-17 08:26:05 1312 733 评论
    0/300
查看更多其他答案(3)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