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肿瘤科

血吸虫导致的肝纤维化如何治疗?

肝区B超扫描显示,肝表面有纤维化的痕迹。
小*** | 2005-01-26 08:36:59

好评回答

2005-01-26 23:39:18
1*** |2005-01-26 23:39:18 127 44 评论
我国病毒性肝炎患病率甚高,慢性肝病患者达3000万人以上。近
年来对此病的研究表明,不同因素所致的肝损伤均可引起肝纤维化,
进而肝小叶结构改变,假小叶及结节形成,乃至发展为肝硬化,甚至
演变为肝癌。
  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病机复杂,常因疫毒、湿热蕴结,淹缠不解,
肝病传脾,深伏血络,导致肝脾、气血失调,脘腹胀满,肝郁血瘀,
脾虚湿滞,虚实错杂。治以疏肝化瘀,健脾化湿为主。在阐明中医辨
治肝纤维化微观...

查看全部>>

我国病毒性肝炎患病率甚高,慢性肝病患者达3000万人以上。近
年来对此病的研究表明,不同因素所致的肝损伤均可引起肝纤维化,
进而肝小叶结构改变,假小叶及结节形成,乃至发展为肝硬化,甚至
演变为肝癌。
  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病机复杂,常因疫毒、湿热蕴结,淹缠不解,
肝病传脾,深伏血络,导致肝脾、气血失调,脘腹胀满,肝郁血瘀,
脾虚湿滞,虚实错杂。治以疏肝化瘀,健脾化湿为主。在阐明中医辨
治肝纤维化微观疗效机制的同时,我们筛选出富有特效的以鳖甲、黄
芪为君药的“甲芪肝纤颗粒”,以期阻断肝纤维化病理进程,并促其
逆转。
  1994年,我们用“甲芪肝纤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0例,并与
干扰素30例治疗对照比较,发现“甲芪抗纤颗粒”治疗组升高醋酸萘
酯酶、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T淋巴细胞转化率的作用优于干扰素组,
而降低血清透明质酸、层粘素、血浆纤维连接素等作用亦优于干扰素
组,其清除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作用,则与干扰素组相当。由此认为“
甲芪肝纤颗粒”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纤维化的有效药物。
  1996年我们开展了“甲芪肝纤颗粒”微观辨证学的临床试验研究。
随机入选微观辨证符合肝郁血瘀、脾虚湿滞证的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患
者共424例,设“甲芪肝纤颗粒”治疗组,以和络舒肝胶囊为对照组,
按31比例入选,即治疗组319例,对照组105例,进入临床试验。研
究结果表明: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肝纤四项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3
个月与基线(基础值)之差,肝纤四项均值亦有明显下降,肝纤四项
均值下降幅度,治疗组明显大于对照组。肝纤维化血清学显效率、有
效率,治疗组分别为54.33%、29.17%;对照组分别为34.78%、34.
7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总有效
率(显效率+有效率)治疗组为87.50%,对照组为69.56%。肝功能
两组病例ALT、AST、TniL等均值,基线之差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中医证状综合疗效:两组病例治疗前后中医证状计分(
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基线(基础值)之差,组内及组间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显效率和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66.67%及39.13
%;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对显效及有效证例随
访观察,证明“甲芪肝纤颗粒”远期疗效较稳定。安全性观察:在治
疗3个月中,实验室各安全性检测指标及心电图检查均未见有临床意
义的变化,研究中判定与药物关系为“有关/可能有关/无法判定”
的不良事件为6例。从而证实“甲芪肝纤颗粒”安全性好,不良事件
的发生率较低。
  微观药效学试验表明:其作用机理与抑制贮脂细胞DNA及胶原合
成,保持细胞膜稳定,抗肝细胞坏死,改善肝内微循环,调节自身细
胞免疫功能有关。                  湖南中医学院教授郭振球

  作者简介
  郭振球是湖南中医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世界教科文卫组
织医学专家成员,擅长中医内妇儿科。出版专著《内、妇、儿科证治
学新诠》、《郭振球临床经验辑要》等。系“世界传统医学诊断学”
学科奠基人,“微观辨证学”开创者。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