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医院

乙状结肠炎怎么治疗?

近日去医院肠镜检查,查出乙状结肠炎.不知道该吃什么药.因为常常拉肚子,很难受。
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谢谢各位了。
心*** | 2006-10-22 15:26:15

全部答案(共2个回答)

    2006-10-25 20:27:53
  • 乙状结肠炎是发生在乙状结肠的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多迁延反复,时好时坏,应采用中西医结合、内服与灌肠相结合的方法治疗。
    内服 首选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SASP),发作期成人开始每日2~3克,分3~4次服,如无不良反立,则逐日增至每日4~6克,分3~4次服,症状好转后渐减至每日1~2克,分3次服,至少维持1年,89%的人可保持无症状。增大用量虽可提高疗效,但副作用也增加。该药副作用有恶心、...

    查看全部>>

    乙状结肠炎是发生在乙状结肠的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多迁延反复,时好时坏,应采用中西医结合、内服与灌肠相结合的方法治疗。
    内服 首选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SASP),发作期成人开始每日2~3克,分3~4次服,如无不良反立,则逐日增至每日4~6克,分3~4次服,症状好转后渐减至每日1~2克,分3次服,至少维持1年,89%的人可保持无症状。增大用量虽可提高疗效,但副作用也增加。该药副作用有恶心、呕吐、头痛和全身不适,偶有白细胞减少、关节痛、皮疹等,副作用的发生与药量有关,每日4克以下者很少出现副作用,每日4克以上者副作用显著增加。其它如激素、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及中成药等也可根据病情选用。
    灌肠可用 银花10克、地榆15克、红藤20克、公英20克、败酱草10克、白芨15克,丹参10克,煎水100~150毫升,加锡类散6克、2%利多卡因针5毫升、654-2针10毫克(利多卡因、654-2主要为了减轻药液对肠道的刺激,延长药液保留时间,用数天后若肠道已适应灌肠,可不用),若出血多,加思密达6克,或云南白药3粒,每晚睡前保留灌肠,疗程3~6个月。此法操作简便,疗效可靠,副作用少,尤其适用于病变在左半结肠者。
    若服SASP有明显副作用,可停服,将SASP 2克加入灌肠液中亦可获效。
    如同宫颈炎变宫颈癌、慢性萎缩性胃炎变为胃癌一样,结肠炎也可发生恶变形成结肠癌。其可能性一般为3%~5%,比无结肠炎者高10倍,病变范围越广、病程越长,恶变可能性越大,10年以上危险性增加5~10倍,且每年增加2%,20年后可达30%,因此结肠炎者应每年至少做一次监视性肠镜检查。
    
    春*** | 2006-10-25 20:27:53 830 475 评论
    0/300
  • 2006-10-22 15:32:20
  • 溃疡性结肠炎(消化内科)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系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和直肠粘膜炎症和溃疡性病变。本病与克隆氏病合称为炎症性肠病。其原因可能与免疫、感染、遗传和精神因素有关。主要症状是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病情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病程漫长。 本病好发于青、中年,我国发病率较欧、美低,且轻型病例多见,但近二十年来本病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本病虽有药物控制病情,但由于反复迁延,常常出现并发症,甚...

    查看全部>>

    溃疡性结肠炎(消化内科)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系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和直肠粘膜炎症和溃疡性病变。本病与克隆氏病合称为炎症性肠病。其原因可能与免疫、感染、遗传和精神因素有关。主要症状是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病情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病程漫长。 本病好发于青、中年,我国发病率较欧、美低,且轻型病例多见,但近二十年来本病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本病虽有药物控制病情,但由于反复迁延,常常出现并发症,甚至癌变。因此应坚持治疗,定期追踪。 
    
    症状表现: 
    1.起病缓慢,多呈慢性、迁延性,反复发作性,少数突发起病,呈持续进展或暴发性过程。 
    2.消化系统表现:腹痛和腹泻最为常见,腹痛位于左下腹,隐痛、绞痛,便后缓解。腹泻以粘液脓血便最常见,每日数次至10次不等,常伴里急后重。尚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 
    3.全身症状:贫血,消瘦,低蛋白血症,水电解质紊乱,精神焦虑。 
    4.肠外表现:常有关节炎,结节性红斑,慢性活动性肝炎,口腔溃疡等。 
    5.左下腹压痛,部分患者可触及条索状增厚或痉挛的肠管。 
    6.如有并发症则有相应表现。 
    
    诊断依据: 
    1.腹痛、腹泻,排粘液血便,患者按特异性肠炎治疗无效。 
    2.全身表现及肠外表现。 
    3.多次粪便常规检查及培养未发现病原体。 
    4.X线钡灌肠显示肠粘膜颗粒样或结节样,皱襞粗大、紊乱。肠壁呈锯齿状,后期则示肠管变短、僵硬,结肠袋消失,多发性息肉及肠腔狭窄。结肠镜发现病变部位弥漫性充血、水肿、糜烂、溃疡,表面常附有脓性分泌物及血液。 
    
    治 疗: 
    治疗原则 
    1.对症、支持治疗。 2.抗炎治疗。 3.免疫抑制剂治疗。 4.并发症治疗。 5.必要时手术治疗。 
    
    用药原则 
    1.轻症以口服药和其他对症治疗为主; 
    2.重症除口服药,加静脉滴注给药,加强营养,利于肠粘膜修复; 
    3.效果欠佳,中毒症状严重者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选静脉点滴3-5天,然后口服强的松,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 
    4.直肠病变显著者,可用药物保留灌肠,选用庆大霉素,柳氮磺胺比啶,锡类散,地塞米松,消炎痛等; 
    5.若出现并发症手术治疗。 
    
    预防常识: 
    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率近二十年来有上升趋势,其症状又极易同特异性结肠炎如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伤寒,肠结核等混淆,因误诊而导致病情拖延,因此对本病应提高警惕,尤其对有家族遗传病史者,对食物过敏者应及时进行肠镜及活检检查。患者应对治愈有信心,平时注意心身愉快,消除紧张,少进食刺激性,过敏性食物,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功能。急性期治疗过后还应坚持长期维持用药。对青少年时期起病,病变范围涉及全结肠有息肉病变者,病程超过15年者,应定期复查,追踪,以防结肠癌发生。
    
    1*** | 2006-10-22 15:32:20 838 477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