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伤寒杂病论》的传世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

首页

《伤寒杂病论》的传世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

《伤寒杂病论》的传世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7-02-25 11:36:20
      3世纪初,东汉的张仲景广采众方,博览群书,用尽毕生的心血,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此书成书于200到210年,那时印刷术还没有发明,纸张稀少,因此这本书最初是写在竹简上的。张仲景是我国古代著名农学家、传统中医学的集大成者和代表人物之一,他在219年逝世。
      失去了作者保护的《伤寒杂病论》开始了它在人世间的漂泊的历程。在那个时代,书籍的传播只能靠一份份手抄,想要流传开来是非常困难的。到了晋朝,《伤寒杂病论》命运中的第一个关键人物王叔和出场了,他在偶然的机会中看到了这本书。当时书已是断简残章,王叔和读着这本断断续续的奇书,非常髙兴,决心搜集《伤寒杂病论》的各种抄本,并最终找全了关于伤寒的部分,开始加以整理,并将其命名为《伤寒论》。
      王叔和与张仲景虽互不相识,却真是渊源颇深,王叔和不但为张仲景整理了医书,还为我们留下了最早的有关张仲景的文字记载。之后,此书开始在民间流传,并受到医家推崇。南北朝名医陶弘景曾说只有张仲景这部医书,才是众多药方的祖先。可以看得出,这部奠基性、高峰性的著作把作者推向“医圣”的崇高地位。
      到了宋仁宗时,《伤寒杂病论》又出现了一个命运的转折。当时一个名叫王洙的翰林学士在翰林院的书库里发现了一本被虫蛀了的竹简,书名是《金匮玉函要略方论》。其书的一部分内容与《伤寒论》相似,另一部分则是讲述杂病的。后来,奉朝廷之命校订《伤寒论》的名医孙奇、林亿等人将其和《金匮玉函要略方论》对照,知道此书是仲景所著,于是更名为《金匮要略》刊行于世。
      从此,《伤寒杂病论》全书得以完整呈现。《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在宋代都得到了校订和发行,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宋代校订本。《伤寒论》、《金匮要略》与《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并称为“中医四大经典”。

    J***

    2017-02-25 11:36:20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生活常识 相关知识

  • 生活
  • 日常生活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