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何谓“噤若寒蝉”?为什么要这样比喻呢?

首页

何谓“噤若寒蝉”?为什么要这样比喻呢?

“噤若寒蝉”这个成语出自哪里?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7-02-12 00:38:14
      
        “噤若寒蝉”比喻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
    噤:不作声;寒蝉:深秋的知了;像深秋的
    知了那样默不作声。语出南朝宋范晔《后汉
    书·杜密传》:  “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
    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
    蝉,此罪人也。”
        东汉末年,有个叫杜密的文人,为人正直
    刚正。
      在他担任太守等职期间,参加了打击宦 官集团的斗争,他执法严明,对宦官子弟有恶 必罚,有罪必惩,后被革职回颍川老家。 在家他仍关心国家大事,经常拜会颍川 郡守、县令,一同探讨天下大事。可是同郡的 原在四川任蜀都太守的刘胜辞官回家,与他迥 然相反,闭门谢客。
      颍川太守王昱找杜密说: “刘胜清高,公卿屡次推举他任职,他都拒绝 了。” 杜密听出王昱话中有话,意在提醒他出来 做官,直言道:“像刘胜这样的人应当为国为 民多做些事情。但是他对好人不予举荐,对恶 人坏事不敢揭露批评,明哲保身,一声不吭, 就像冷天的知了,实乃当世之罪人。
      ” “噤若寒蝉”带有一定的贬义。多指害怕 受处分或牵连而不敢说话。如邹韬奋《萍踪寄 语》: “偶遇中国有了好事,便噤若寒蝉。” 杨沫《青春之歌》: “他的话完了,台下有几 个人拚命地高声鼓掌,而更多的人却噤若寒 蝉、面面相觑。
      ”。

    一***

    2017-02-12 00:38:14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生活常识 相关知识

  • 生活
  • 日常生活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