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关于高考的饮食

首页

关于高考的饮食

我要在明年三月参加一门与高考差不多的考试,请问饮食方面…………?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11-19 20:46:40
      考前如何合理调整饮食结构 
        离高考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在此期间,学生们复习任务繁重,大脑处在高度紧张状态,身体能量消耗多,食欲往往不佳,再加上生活规律被打乱,身体抗病能力降低,很容易生病。因此,安排好这个阶段的饮食营养,对保证考生的身体健康和使大脑处于良好状态极为重要。
       一般来说,人体在正常情况下,血液呈碱性,当用脑过度或体力消耗大时,血液则呈酸性,所以,若长期偏好吃酸性食物,会使血液酸性化,大脑和神经功能就易退化,引起记忆力减退。含磷、氯、硫的食物都属于酸性食物,如大米、面粉、鱼、肉、鸭蛋、花生、白糖等,常常食用会使血液酸化;反之,含有钠、钙、镁的食物则属于碱性食物。
      海带所含碱性最大,所以可以多吃海带。另外,一些干果类,如腰果、胡桃及芽菜类等,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E和矿物质钙、磷、铁等,对人体的记忆力,都有相当程度的帮助。要注意饮食卫生,以防胃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如何科学地安排好孩子临考期间的一日三餐,孩子怎样吃才能保证有一个最佳的身体状况呢?   考前大脑要求多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学生营养室副研究员胡小琪告诉记者,考生复习考试期间,由于生活和学习节奏较快,孩子的大脑活动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此刻,大脑对氧和某些营养素的需求比平时增多。大脑是人体中消耗氧的最大器官,因此,大脑对缺氧非常敏感,即使有大量的血液为脑输送氧气,但当脑细胞活动过度剧烈,或活动时间过长(即念书学习时间太久),仍然会有氧气供应不足的表现。这个时候大脑就会从两个方面进行自身调节:一方面通过扩张血管来增加供血量,增加脑血管与脑组织的接触面。
      人们之所以在长时间念书学习后会感觉头昏脑胀,是由于脑血管极度扩张的缘故。另一方面,大脑组织的活动减慢,表现为思维迟钝,甚至强迫休息,表现为打瞌睡。所以,建议家长或学生不要搞疲劳战术,适当休息反而会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补充营养7要素   除氧耗增加外,大脑对某些营养素如蛋白质、磷脂、碳水化物、维生素A、C、B族维生素以及铁的消耗也有所增加。
      因此,要注意多补充这些营养素。胡小琪认为复习考试期间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让孩子吃饱。由于天气炎热,加上学习紧张使得孩子的食欲降低,此时,家长应选择孩子平常爱吃的食物,变换花样做可口一些。一定要让孩子吃饱,否则能量不足,会使孩子在学习、考试时反应迟钝。
         2、要保证优质蛋白质的摄入。优质蛋白质富含于动物性食物和豆类食物中,所以,在复习考试期间可多选用鱼虾、瘦肉、鸡蛋、牛奶、豆腐、豆浆等等,这些食物不但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还富含钙、铁、维生素A、B 2和维生素D。电视广告中几乎天天都有DHA或脑黄金的宣传,而这个DHA就与鱼虾贝类,尤其是深海鱼有关。
      这类食物中含有丰富的DHA,它可以提高大脑功能,增强记忆。经常吃鱼,特别是常吃海鱼就可以获得充足的DHA。还有,可以多吃蛋类食物,尤其是蛋黄,含有丰富的卵磷脂。大豆类食品也是含有卵磷脂丰富的食品,比如豆腐,豆浆。含铁丰富的食物也有助于记忆力的提高,在考试期间,应该多吃一些核桃、芝麻、花生、肝、木耳等等,有助于记忆力的提高。
         3、注意新鲜蔬菜和水果的供应。此类食物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维生素C既可促进铁在体内的吸收,更重要的一点,它还可增加脑组织对氧的利用。另外,这类食物还可帮助消化,增加食欲,尤其在炎热的夏天,本来食欲就低,加之复习考试紧张,就更不想吃东西了。
      吃一点新鲜水果可以开胃。   4、少吃或不吃含糖和脂肪高的食物如糖果和油炸食品。一方面这类食物会降低人们的食欲。另一方面,吃多了不易消化。 考生考前怎样吃才有营养呢?世界粮农组织顾问、中山大学何志谦教授认为,均衡饮食就是最优营养。何教授反对考前临时进补的观点。
      他说:营养和知识一样,要靠平时的积累,等到考前才注意要吃什么,这实际上是一种误区。他建议考生家长根据膳食均衡的几条原则合理地安排考生的饮食。   一是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二是多吃水果、蔬菜和薯类食物;   三是经常适量地吃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   四是常吃奶、豆类及其制品;   五是体力活动和食量均衡,即根据体力活动来安排食物的摄入量;   六是多吃清淡少盐的食物;再就是吃清洁卫生、不腐烂的食物。
         广州大学学校医院的陈医生在接受采访时强调:备考阶段,考生家长一定要搞好考生的饮食卫生,不要给考生吃剩下的饭菜,生吃水果一定要洗净,可以在淡盐水中浸泡一会,不要给考生吃太多的生冷食品,以免考生出现肠胃不适、腹泻等病症,影响考生的备考状态。
      在饮食选择上应本着高糖、高蛋白、低脂肪的原则,并保证营养素的科学摄入。可以熬些绿豆糖水、银耳莲子羹等既美味可口、又营养丰富、清凉祛暑的食物。另外要多吃豆、奶制品,有色蔬菜、新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品,增强自身的免疫力。维生素C不仅可以帮考生增强免疫力,还有助于考生提高记忆力、分析力。
         适可而止,不要滥用保健品   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詹教授建议考生在备考期间多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同时尽量少服用那些所谓的营养滋补品、保健品。他建议考生和家长不要期待那些标榜提神醒脑的产品会产生“特异功能”,如果考生不吸收、不适应的话,还会导致腹泻、过敏、感冒上火等病症,与家长的意图适得其反。
      如果确需服用,要注意一个度的问题,不要滥用,要适可而止 高考考前饮食   离高考的日子屈指可数,考生们的饮食牵动着家长的心。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副主任于康提出的几点“考前饮食要义”,考生家长不妨一读:   1、考前食谱忌大变。   考生考前饮食不要因高考临近而刻意改变,在临考前的一段时间及考试期间,饮食量都不要比平时增加太多,尤其考试期间饮食不要做太大的变动,应和平时保持一致。
         2、饮食最忌减主食。   考生的饮食要保证主食的摄入量,以前人们总是认为主食可有可无,只要多吃些鱼类、肉类的食物即可,其实这些食物只能补充人体所需的蛋白质,而大脑思维主要依靠的是葡萄糖,只有主食才能转化为葡萄糖,这就需要每天要摄取一定量的主食。
      于康副主任强调:“不吃主食人不仅会有饥饿感,而且还会影响到大脑的思维能力。”   3、吃鸡忌吃皮。   考生切忌吃大量油腻的动物性食品,猪肉也不要吃太多。油炸食品易使人产生饱腹感,影响其他食物的摄入量,于康推荐考生应多吃鱼、去掉皮的鸡肉、牛奶、鸡蛋等食物,也可以熬些绿豆粥、银耳莲子汤等,适量放些糖,既美味可口,又清热祛暑。
      于康说:“当人体摄取食物酸碱平衡时,大脑处于最佳功能状态;当酸性或碱性过高时,大脑功能就会衰退。因此,考生的日常饮食中应注意营养均衡,切不可偏食。”   4、咖啡会导致尿频,高考切忌。   考生考前应多喝水,每天要保证1500—2000m l的摄入量,切忌不能以喝饮料代替喝水,最好是白开水,矿泉水和纯净水也可以多喝些。
      充足的水分可确保血液循环顺畅,这样大脑工作所需的氧才能得到及时供应。   一些含糖的饮料在吃饭前最好不要吃,易产生饱腹感,不利进餐时的食量。考生考前可以喝一些茶及咖啡,但一定不能太浓,浓茶及浓咖啡都有兴奋的作用,会适得其反,影响睡眠质量。 均衡的膳食摄入是保证健康的先决条件,也是预防疾病的基础和前提。
      抵御非典不能忽视合理饮食。   维生素C参与体内生物酶的活动、抑制病毒合成;抗氧化、解毒防止有害物质在体内蓄积;促进铁、叶酸等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红果、酸枣、鲜枣、水萝卜、小红辣椒、蜜枣、青椒、橙子、豌豆苗、猕猴桃。   维生素A可维持呼吸道和胃肠道黏膜的完整性及黏膜表面抗体的生成,从而可以预防呼吸道感染,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芥菜头、甜椒、胡萝卜、芹菜叶、豌豆尖、豌豆苗、茴香、黄花菜、芥菜、蘑菇、油菜、小白菜等新鲜的深绿色蔬菜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A。另外,胡萝卜素在体内可转化成维生素A,含胡萝卜素的食物为胡萝卜、豌豆苗、番茄、瓠子、小红辣椒、韭菜、小白菜、南瓜、青豆、红薯。
         微量元素硒是过氧化物酶的重要组成成分,这种酶可以保护生物膜免受损害,维持细胞和机体的正常功能,增加抗感染能力。并非所有的食物都含有硒。动物内脏和海产品中含量高,常见的有魔芋精粉、鱿鱼(干)、海参、蛏子、猪肾、牛肾、羊肾、鸡鸭肝、虾米、虾皮、带鱼、泥鳅、松蘑(干)。
         微量元素锌参与体内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是人体80余种生物活性酶的组成部分;锌直接促进胸腺细胞的增殖,使胸腺素分泌正常,以维持细胞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锌还能动员体内维生素A源,使之发挥正常生理作用。含锌高的食物为火鸡腿、鸡蛋黄粉、香菇(干)、赤贝、扇贝、木耳、奶酪、蛏子干、鸭蛋黄、虾米。
         维生素E具有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能力,促进免疫器官的发育和免疫细胞的分化,在预防疾病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含维生素E高的食物为葵花籽仁、黑芝麻、山核桃、杏仁、松子、榛子、黄豆粉、南瓜粉、桑葚(干)、豆腐皮、木耳。   合理膳食除了要科学选择适当的食物外,还需要强调食用方式,如含维生素C的食物应生吃,含维生素A的植物性食物应与油脂性的食物烹调后食入,这有利于营养素的充分吸收和利用。
          。

    相***

    2006-11-19 20:46:40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生活常识 相关知识

  • 生活
  • 日常生活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