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酒的历史???

首页

酒的历史???

请教一下,“酒”这一词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世界上哪个国家最先发明了酒,是什么样的?
当今世界上的名酒的历史是什么样的?
啤酒是什么时候由哪个国家的人发明的?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7-01-02 15:17:18
      酒"的名称来源是这样的: 
    传说远古时代有个人想造一种饮料,日思夜想始终是没有灵感。有一天晚上梦见神仙指点:在明天的酉时你在村子入口处等三个人,分别用这三个人的血和粮食的精华酝酿就会造出特别特别的饮料来! 
      于是他在第二天的酉时来到神仙指定的地方等:第一个人终于来了,是个秀才。
      他恳求秀才给他一滴血并说明了原因。秀才看到他很诚恳,于是给了他。第二个是个将军,他用同样的方法去恳求。于是将军也给了他。可是眼看天即将黑了也不见第三个人来,这时看见大树下面有个疯子在那里睡觉,他走上前去问疯子要了一滴血。   回到家之后开始了他的饮料酝酿,没有多长时间终于酿出了可口的饮料。
         之后他又想给这种饮料起个名字。由于是用三个人的血做成的他就选了“三点水做偏旁”而且是在酉时取的所以又用“酉”做了部首。于是行成一个字,那就是“酒”字。   故而现在的人在饮酒的时候开始是敬酒“文人的风采”喝到一定的程度之时就会强行对方喝酒,“那就是武将的风采”再到后来,“开始晕头转向,胡说八道。
      呵呵:不说你也知道:疯子的劲来了。   朋友,“ 酒”就是这么来的!!! 中国历史上与酒有关的名人中,文学家占相当比例。汉代司马相如卖过酒,曾以鹉鹊袭换酒;扬雄有载酒问字故事流传,凡向他求教奇文异字者须以酒作酬,纳酒成了缴学费;三曹都有咏洒的诗歌,曹植纯粹就是酣酒误事的酒鬼;年少时曾经让梨给大人的孔融老师最大志愿竟是“座上客常满,搏中酒不空”;魏晋之际的稽、阮和所谓的“竹林七贤”更是名载史册的高级酒鬼;南北朝以后,如陶谢、鲍庚、李杜、韩柳、刘白、欧苏、陆辛、关郑马白以及明清小说、剧曲的杰出作家,人人皆是借饮酒而咏酒写酒的高手,其中多数还是酒量超群的大酒鬼。
       以上罗列的还只是中国文学史上一流写手中的一小部分,如果要逐一列举,这活儿叶不开无法胜任。有识之士若闲来无事,可尝试一做。   艺术中文学如是,在绘画艺术和中国文化特有的书法艺术中,同样酒精激荡。据说索求郑板桥老师的字画颇不容易,于是有索求者拿狗肉与美酒前去,一痛酒肉之后,郑板桥老师便慷慨泼墨了。
      据说,郑老师也知道求画者的把戏,但他耐不住美酒狗肉的诱惑,因此悬腕挥毫而自嘲:“看月不妨人去尽,对月只恨酒来迟。笑他缣素求书辈,又要先生烂醉时。”据说“吴带当风”的吴道子老师作画前必酣饮大醉方可动笔,醉后为画,挥毫立就;真可谓“李白斗酒诗百篇,道子斗酒画百片”。
      据说“元四家”中的黄公望也是“酒不醉,不能画”。据说“书圣”王羲之醉后挥毫而作《兰亭序》,从而“遒媚劲健,绝代所无”的名帖流传,据说王老师酒醒之后“更书数十本,终不能及之”。据说李白写醉僧怀素:“吾师醉后依胡床,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飞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
      ”而怀素酒醉泼墨,方留其神鬼皆惊的《自叙帖》。据说草圣张旭“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于是有其“挥毫落纸如云烟”的《古诗四帖》。

    蓝***

    2007-01-02 15:17:18

其他答案

    2007-01-02 22:34:32
  •   欧阳修是妇孺皆知的醉翁。他那篇著名的《醉翁亭记》,从头到尾一直“也”下去,贯穿一股酒气。无酒不成文,无酒不成乐。天乐地乐,山乐水乐,皆因为有酒。“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醉翁亭记》)
        苏东坡是著名的文学家,也是著名的酒徒。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们从他嗜酒如命和风度潇洒的神态,可以寻到李白和白居易的影子。他的诗,他的词,他的散文都有浓浓的酒味。正如李白的作品一样,假如抽去酒的成分,色香味都为之锐减。 东晋的陶渊明,他的诗中有酒,他的酒中有诗。他的诗篇,与他的饮酒生活,同样有名气,为后世歌之颂之。
      他虽然官运不亨通,只做过几天彭泽令,便赋“归去来兮”,但当官和饮酒的关系却那么密切:其时衙门有公田,可供酿酒。他下令悉种粳以为酒料,连吃饭的大事都忘记了。还是他夫人力争,才分出一半公田种稻。弃官就无禄,喝酒就成了大问题。然而回到四壁萧然的家,最初使他感到欣喜的是“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但以后的日子如何,可就不管了。 白居易是位大酒徒。他的一生不仅以狂饮著称,而且也以善酿出名。他为官时,分出相当一部分精力去研究酒的酿造。酒的好坏,重要的因素之一是看水质如何。但配方不同,亦可使“浊水”产生优质酒,白居易就是这样。他上任一年自惭毫无政绩,却为能酿出美酒而沾沾自喜。
      在酿的过程中,他不是发号施令,而是亲自参加实践。 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出身于大种植园主家庭。在他19岁时,父亲和兄长先后去世,于是便继承了家族遗留下的产业维农山庄,执掌起全家生活重担。由于他天性喜欢自己动手料理一切,因此使他学到了不少东西。
      那时候的庄园生活是基本自给自足的,他不仅会种地、养牛、种花、植树、打猎,还亲自动手为山庄酿造啤酒,一边实践一边记笔记,天长日久,他的手艺越来越精湛。一天,他接待了一位过路的英国绅士向他讨水解渴,他递过一杯自酿鲜啤,那绅士接过一饮而尽,略加回味,向华盛顿惊喜地问道:“你从哪儿买的?这是我们英国最好的啤酒。
      ”华盛顿笑而不答,旁边的一个小伙子告诉绅士:这是这位先生自己酿的。绅士惊诧不已,此后便到处传扬华盛顿的名字。 华盛顿不仅自酿自饮,还把一些秘诀写成《谈啤酒造法》小册子传给他人。 他比所有美国总统都了不起的地方不仅在于他会全套农牧活,还因他是一位优秀设计师装修高手。
      他遗留下来的格鲁吉亚风格的山庄,就是他本人设计绘图和指挥装修的。最无人能及的是他在连任两届之后,不顾大选结果,回家种地酿酒。 苏东坡与酒文化 北宋熙宁十年(1077)四月至元丰二年(1079)三月,苏东坡调任徐州知州,在徐州生活了1年零11个月。
      距今已有900多年,而徐州人民一直怀念这位杰出的大文豪,怀念这位“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林语堂语)。 苏东坡在徐任职期间,不仅给徐州留下了众多的历史遗迹,如黄楼、快哉亭、放鹤亭、东坡石床、苏堤等,而且还对徐州风土民情有着美好的记述,传承着徐州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这期间,他写了170多首诗词,特别是那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放鹤亭记》,它记述了云龙山隐士张天骥筑亭放鹤的实际,赞颂了清远出尘的山林隐逸之乐,张扬着一股冥思哲想的穿透力。这些,对徐州悠久文化品格的形成和铸造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这些丰富的文化遗存中,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酒文化了。
      据说,苏轼是中国文人中写酒写得最多的文人。中年之后,他的生活和创作都离不开酒。在董治祥、刘玉芝编著的《鹤兮归来——苏轼在徐州》一书中,选注了苏轼在徐州的作品共95篇,提到酒的就有35篇。其中选注的诗词有77篇,提到酒的有32篇,不可谓不多也。
      比如,“吾一醉岂易得,买羊酿酒从今始”、“念君官舍冰雪冷,新诗美酒聊相温”、“入城都不记,归路醉眠中”、“山城酒薄不堪饮、欢君且吸杯中月”、“酒困路长唯欲睡、日高人喝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等等。在《放鹤亭记》一文中,有六处说到酒。其中卫武公作《抑戒》,认为没有比酒更令人荒唐腐败的;而刘伶、阮籍等人却因为好酒而留名后世。
      值得一提的是,文中第二段重点本来是讲放鹤的,可苏轼却大讲特讲起酒来,以“酒”做宾,来陪衬鹤。这样,“山林遁士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从历史上看,做过徐州太守的人何其多也,惟有苏公经常与朋友一起登山临水,寻胜访幽,诗酒唱和,以他生花妙笔描绘了徐州的山山水水,并赋予了神气与灵性。
       诗言志,酒载情。在苏轼的诗文中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借酒抒怀,充分体现了在徐期间的畅快心情和“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爱民思想。“但喜宾客来,置酒花满堂”、“轻舟弄水买一笑,醉中荡浆肩相摩”、“醉呼妙舞留连夜,闲作清诗断送秋”、“从君学种,斗酒时自劳”等都是例证。
      最能反映他与百姓亲密无间的莫过于《登云龙山》这首诗了。诗云:“醉中走上黄茅冈,满冈乱石如群羊。冈头醉倒石作床,仰看白云天茫茫。歌声落谷秋风长,路人举首东南望,拍手大笑使君狂。”苏轼身为使君,不摆架子,平易近人,老百姓见他醉卧在石床上,无所顾忌,拍手大笑。
      这不仅生动描绘了苏轼不拘一格的豪情,而且体现了他一贯“遇民如儿吏如奴”的爱民如子的思想。还有“东坡偕民求雨”,在当时被传为佳话。面对徐州“久旱千里赤”的严重旱情,苏轼尊重风俗民情,同百姓一起来到城东石潭求雨。“天地本无功,祈禳何足数”。苏轼并不迷信祈禳,只不过是尽知州“守土之责”罢了。
      说来也巧,不久,徐州真的下了一场喜雨。当他亲眼看到旱情解除、丰收在望、农民喜气洋洋时,满怀深情地写下了著名的《浣溪沙》词五首。词中写到:“老幼扶携收麦社,乌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垂白杖抬醉眼,捋青捣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农村淳朴的风光、老少俱欢的情景,写得生动活泼、亲切感人。
      究其原因,恐怕是“使君元是此中人”吧。 徐州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在1077年秋,到任还不到半年的苏东坡遇到了百年不遇的黄河决口。当洪水抵达徐州城下时,他奋不顾身,“以身帅之”,亲荷,结庐城上,过家门而不入,与民众一道抢救城池。“黄花白酒无人问,日暮归来洗靴袜”,就是当时真实的写照。
      抗洪胜利后,他在东门城墙上新建两层高楼,取名“黄楼”。在落成典礼这天,苏轼在楼上摆酒设宴,全城万人空巷前来庆贺。苏轼高兴地作了《九日黄楼作》这首诗。在回忆抗洪情景后写到:“岂知还复有今日,把盏对花容一押”,“一杯相属君勿辞,此境何殊泛清”。去年抗洪斗争惊心动魄,风雨泥泞;今年与民把酒赏花,优游从容,如同泛舟江南溪,怎不令人感慨。
       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指出:“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这是对苏东坡一生最好的概括了。而徐州人民只要一提起苏东坡,无不感到亲切自豪,无不流露出自然的微笑。徐州人民为什么厚爱苏东坡呢?我想,根本原因是他在职期间恪尽职守,一心为民。
      作为一州之长,他率民抗洪,劝民耕桑,带头寻找并开挖煤炭,做的都是与人民息息相关的事;作为一位文学家,他反映时代呼声,倾诉人民心愿,积极为黎民百姓鼓与呼,从而在中国文学史上获得了崇高的地位。在心系人民、办事为民的实践中,他与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所以,当徐州人民闻知他要调离时,纷纷挎挽马头,甚至割截马镫,不愿让他离去。乡亲们送花献酒,诉说衷肠,场面十分感人,这在当时身为太守者所绝无仅有的。实践证明,谁同人民群众心心相印、血脉相通并成为他们的代言者,谁就能赢得人民的尊敬。 今天,我们重温苏东坡作品中的酒文化,特别是这些作品中体现的“与民同乐、为民办事”的高尚精神,对于我们增强为民、爱民、富民的意识,努力把那些与人民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情办好,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中外名人酒轶事 欧阳修是妇孺皆知的醉翁。他那篇著名的《醉翁亭记》,从头到尾一直“也”下去,贯穿一股酒气。无酒不成文,无酒不成乐。天乐地乐,山乐水乐,皆因为有酒。“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醉翁亭记》) 苏东坡是著名的文学家,也是著名的酒徒。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们从他嗜酒如命和风度潇洒的神态,可以寻到李白和白居易的影子。他的诗,他的词,他的散文都有浓浓的酒味。正如李白的作品一样,假如抽去酒的成分,色香味都为之锐减。 东晋的陶渊明,他的诗中有酒,他的酒中有诗。他的诗篇,与他的饮酒生活,同样有名气,为后世歌之颂之。
      他虽然官运不亨通,只做过几天彭泽令,便赋“归去来兮”,但当官和饮酒的关系却那么密切:其时衙门有公田,可供酿酒。他下令悉种粳以为酒料,连吃饭的大事都忘记了。还是他夫人力争,才分出一半公田种稻。弃官就无禄,喝酒就成了大问题。然而回到四壁萧然的家,最初使他感到欣喜的是“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但以后的日子如何,可就不管了。 白居易是位大酒徒。他的一生不仅以狂饮著称,而且也以善酿出名。他为官时,分出相当一部分精力去研究酒的酿造。酒的好坏,重要的因素之一是看水质如何。但配方不同,亦可使“浊水”产生优质酒,白居易就是这样。他上任一年自惭毫无政绩,却为能酿出美酒而沾沾自喜。
      在酿的过程中,他不是发号施令,而是亲自参加实践。 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出身于大种植园主家庭。在他19岁时,父亲和兄长先后去世,于是便继承了家族遗留下的产业维农山庄,执掌起全家生活重担。由于他天性喜欢自己动手料理一切,因此使他学到了不少东西。
      那时候的庄园生活是基本自给自足的,他不仅会种地、养牛、种花、植树、打猎,还亲自动手为山庄酿造啤酒,一边实践一边记笔记,天长日久,他的手艺越来越精湛。一天,他接待了一位过路的英国绅士向他讨水解渴,他递过一杯自酿鲜啤,那绅士接过一饮而尽,略加回味,向华盛顿惊喜地问道:“你从哪儿买的?这是我们英国最好的啤酒。
      ”华盛顿笑而不答,旁边的一个小伙子告诉绅士:这是这位先生自己酿的。绅士惊诧不已,此后便到处传扬华盛顿的名字。 华盛顿不仅自酿自饮,还把一些秘诀写成《谈啤酒造法》小册子传给他人。 他比所有美国总统都了不起的地方不仅在于他会全套农牧活,还因他是一位优秀设计师装修高手。
      他遗留下来的格鲁吉亚风格的山庄,就是他本人设计绘图和指挥装修的。最无人能及的是他在连任两届之后,不顾大选结果,回家种地酿酒。 前苏联领导人“御用”烟酒解密 据俄罗斯《真理报》报道,很多前苏联领导人都喜欢某一种品牌的烟酒。这不是什么秘密,有些领导人甚至拥有专门供自己享用的烟酒品牌。
      然而,前苏联还有一项保密的研发工程,专门为领导人研制上等伏特加酒和高级香烟。   勃列日涅夫爱抽香烟,于是科学家便研究专门供他抽的高级香烟。制造这种香烟的烟草来自美国弗吉尼亚,香烟过滤嘴中的活性炭是用杜松莓制成的。要知道,一吨杜松仅能生产出30公斤的杜松莓。
      这种香烟可想而知是多么珍贵了。   而赫鲁晓夫则爱酒。在他执政期间,授命一些科学家研发一种高级酒精饮料,为了使喝酒不误事,赫鲁晓夫要求,即使在痛饮此酒后也不会上头,而且该酒色泽应如水晶般晶莹剔透;要用上等酒精和洁净水精制而成;其味道要香郁醇厚,不含糖分、蜂蜜、葡萄糖和其他硬水软化剂。
      为此,许多前苏联最优秀的科学家一头扎进全封闭实验室投入到紧张的研究工作中。此外,为了配合这项研究,在莫斯科和基辅还建立了两个酒精研究所专门为这项研究提供酒精。   前苏联分崩离析之后,“克里姆林宫专用伏特加”的命运也几经沉浮。有传言说,各政治派别为能拥有这种酒的知识产权而你争我斗。
      现在,俄罗斯政局趋于稳定,该酒又开始了它的新生,不仅是克里姆林宫的奢侈品,还远销德国和古巴。 苏东坡与酒 北宋诗人苏东坡嗜美食,其饮酒“知名度”虽远不及李白、贺知章、刘伶、阮籍等,但却颇具“特色”,堪称酒德的典范。 苏东坡喜欢饮酒,尤喜于见客举杯,他在晚年所写的《书东臬子传后》中有一段自叙:“予饮酒终日,不过五合,天下之不能饮,无在予下者,然喜人饮酒,见客举杯徐引,则余胸中为之浩浩焉,落落焉,酣适之味,乃过于客,闲居未尝一日无客,客至则未尝不置酒,天下之好饮,亦无在予上者。
      ”这是很有趣的自白,他的酒量不大,但却善于玩味酒的意趣。 苏东坡,作文吟诗之余,也爱作画,善于画枯木竹石,且颇有成就。作画前必须饮酒,黄庭坚曾为其画题诗云:“东坡老人翰林公,醉时吐出胸中墨。”他的书法也很有成就,成为北宋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之一。
      他作书前也饮酒,曾说“吾酒后乘兴作数十字,觉气拂拂从十指中出也。” 苏东坡不仅饮酒,还亲自酿酒。他曾以蜜酿酒,写以《蜜酒歌》一诗,并在《东坡志林》中记录过酿造方法。他还酿造过桂酒,写有《桂酒颂》,在序中说:“酿成,而玉色香味超然非世间物也。
      ”他酿酒还作记录,写总结,《东坡酒经》仅数百余言,却包含了制曲、用料、用曲、投料、原料出酒率、酿造时间等内容。 苏东坡爱酒,但没有沉溺于酒。在他的诗文中,也甚少借酒浇愁的内容,他在饮酒赋诗时写下的多是对生活的赞美和祝福。
      《虞美人》就是最好的例子:“持杯遥劝天边月,愿月圆无缺。持杯复更劝花枝,且愿花枝长在,莫离坡。持杯月下花前醉,休问荣枯事,此欢能有几人知,对酒逢花不饮,待何时?” 说酒  女人谈酒,有出格之嫌,却另有好处,不担心被人说不懂酒。不专业,大可以发一发谬言,乱弹一曲,也或自成一腔,别有意趣。
         从小到大,无论是书上所写,生活中所见,最多的自然是男人们饮酒。有在正式宴请中举杯,有在小巷中痛饮;有与陌生人借酒拉拢,有在家与老妻品味人生,林林种种。   说起来,酒间谈吐也各有千秋,或闷闷不乐。寡言少语,或兴高彩烈。高谈阔论,唯品酒却秉性依旧,不外乎:迫而饮。
      趣而喝。喜而品。   因酒友相劝,盛情之下,不得不饮,大多时喝白酒。有一饮而尽,有小抿一口,有喝去一部份的,当场能夸酒好之人甚少,借酒拉拢关系缩短距离者颇多,因此,饮酒之前,总为饮而找上个理由,说三分趣话,饮三分小酒。   再者,朋友相聚,趣而喝酒,这时啤酒往往是主客。
      浅黄的液体,醇香扑鼻,就飘浮的泡沫,痛饮一口,常会使聚会的快乐在饮酒的兴趣中增加。往往是计划饮一瓶而变成两瓶。三瓶,直至尽兴而归。此时饮酒皆为兴趣所致,趣上添乐,也能酣畅淋漓。   能制造特别情调的,却只有红酒。艳丽的色彩,摇弋的烛影,透明的广口杯,加之只有两人的场景,配上浪漫的乐曲,这时,说是品酒,不如说是言情。
      其趣,非其他酒者可比,其乐,也非其他饮酒者可知。   好酒之人,对酒情有独钟。或就三菜二碟,一人自撙自饮;或三朋五友,八菜大汤,就桌痛饮;或两凑趣,对桌小酌,其乐也融融。   戒酒   饮酒的快乐成了我找酒喝的最好藉口。早在十一年前,因朋友婚庆,兴奋不己,以一瓶葡萄酒助兴,借兴喝完,便再难放弃。
      其间,也断断续续醉过好几次,却不服“酗酒”一说。十一年来,依然为兴趣所驱,多多少少喝过不同种、不同类的酒,对品酒也自有一番心得。很多时候,是高兴时饮酒,多到惊人,少到凑趣。能喝。会喝。好喝,成了我饮酒史的三步曲。因酒结识过不少人,因酒也疏远过不少人,喝酒的豪气令不少男士生畏,喝酒的真实也让家人生气。
      总也难不喝,但总也想少喝。天长日久的,终一日对酒生厌。   其实,饮酒之乐不在酒,不过是借酒说话。借酒说情。借酒说事,把想讲未能讲想说又未能说的话,统统一吐为快,或冰释前嫌,或大动肝火。   到后来,总想与酒说永别,总苦于没有适当的机会。
      饮酒的历史源于一场热热闹闹的婚礼,想来,诀别的仪式也应归结在世纪末另一场热闹的婚礼,欢喜的开始总该有愉快的结束。何况,痛快的饮酒丝毫不能减轻生活中的种种遗憾,该来的还是要来,该走的还是要走。何况,快乐的饮酒也远远比不过醉酒时依然清醒的痛苦,该糊涂的还是那么明白,该明白的偏偏那么糊涂。
      何况,小女的爱怜历历在目,苦苦的叮咛言犹大耳,与其与酒做毫无结果的缠绵,那何不如,与酒,做一次干干脆脆的永别?   酒啊,我向你承诺,从此,我只是你的一个观众,有你的日子会成为落尘的历史,从此,缘己尽,情己了,一切会有崭新的开始。   何须戒酒   酒这东西真不错,想戒也难。
         酒的诱惑于我,就象水自高处涌向低处的奔腾,就象鲤鱼跳龙门的那一刻兴奋,就象小溪汇入大海的拥有。   女人是酒。   而我就是酒中的女人。   把爱当酒来喝,把愁当酒来饮。那份断不了红尘烦忧,尽皆在酒。   来了的又走,走了的不再有,往日的相识都成了今天告别时鼓不足勇气的理由。
      给我一个最好的借口,可以让我不再饮酒?   酒这东西坏不了,想不喝都愁。   不喝的时候,也只是醒了还醉着,喝了的时候,也许醉着还象醒了。所以,不能不喝酒,也不能常喝酒。   喝酒的时候,是笑脸在写悲愁;不喝酒的时候,是衷伤在强装无忧。
      说来不信,我就是这样一个爱酒的女人,不自斟,不自饮,遇见朋友,喝个高兴而已。 。

    h***

    2007-01-02 22:34:32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酒类/饮品 相关知识

  • 生活
  • 日常生活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