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外科
顽固性做作业慢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

小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我小孩做作业时、上课时有时候会发呆,好像在想什么一样,请问是什么原因?有什么办法帮他吗?
阿*** | 2007-03-19 09:40:12

好评回答

2007-03-19 09:42:20
x*** |2007-03-19 09:42:20 217 107 评论
由于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孩子不能将注意力长时间集中于一件事,而是常常不由自主地从一个事物转移到另一事物上。一旦养成这种行为习惯,对孩子参加学习和游戏都很有影响。使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有: 
1、无关刺激的干扰。孩子以无意注意为主,一切新奇多变的事物都能吸引他们,干扰他们正在进行的活动。如环境的色彩、音响、流动的人和车辆等都可能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2、疲劳。孩子神经系统的耐受力较差,长时...

查看全部>>

由于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孩子不能将注意力长时间集中于一件事,而是常常不由自主地从一个事物转移到另一事物上。一旦养成这种行为习惯,对孩子参加学习和游戏都很有影响。使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有: 
1、无关刺激的干扰。孩子以无意注意为主,一切新奇多变的事物都能吸引他们,干扰他们正在进行的活动。如环境的色彩、音响、流动的人和车辆等都可能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2、疲劳。孩子神经系统的耐受力较差,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或从事一种单调的活动,会引起疲劳,晚上让孩子长时间看电视、玩耍,从不督促孩子早睡早起,造成孩子睡眠不足,第二天孩子的注意力也无法集中。 

3、孩子对某些事物不感兴趣。成人要求孩子所做的事过难则会使孩子产生畏难情绪;过易则不能吸引孩子,都不利于集中孩子的注意力。只有当新内容与孩子的知识经验之间存在着中等程度的差异时,才最容易引起和维持孩子的注意。 

4、注意转移能力差。由于年龄的原因,孩子注意转移的品质还没有发展,因而常常不能根据需要及时将注意力集中在应该注意的事物上,这也是注意力分散的一个原因。如果事前的活动量过大,刺激较强,孩子过于兴奋,便很难将注意力转移到后面的活动中去,更容易分心。 

要防止孩子注意力的分散,有这样几种方法: 

1、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当孩子从事某种活动时,周围的环境要尽量保持安静,布置要整洁优美,而且孩子对所处的环境必须熟悉。成人讲话须尽量减少,声音要低,最好以动作暗示,以免干扰孩子的活动。 

2、制定并遵守合理的作息制度,使孩子得到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是保证孩子精力充沛地从事各项活动的条件。 

3、指导质量要提高。指导孩子从事活动的质量要高,要了解孩子已经俱备的知识经验和心理特点,使孩子对将要从事的活动有强烈的兴趣,从而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培养其学习兴趣,促进他们集中注意力。 

4、引导孩子积极动手动脑。积极的智力活动和实际的操作活动有利于保持注意,因而能增强注意的目的性,变被动为主动。同时,动静结合能预防长时间从事单一的活动(如单独听讲等)所容易引起的疲劳。 

5、灵活地交互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是完成任何有目的活动所必须的,但有意注意需要意志努力,消耗的神经能量较多,容易引起疲劳,特别是3~6岁的孩子由于心理特点,很难长时间保持有意注意。孩子的无意注意占优势,任何新奇多变的事物都能吸引他。成人必须灵活地掌握方法,不断地变换孩子的两种注意,使大脑活动有张有弛,既能做好某件事情,又不至于过度疲劳。 
0/300

其他答案(共1个回答)

    2007-03-19 09:42:00
  • 注意力不集中、好动不安、语言发展迟缓、左右手不分、经常碰到周围物体、喜欢爬高、原地转圈、怕爬楼梯,脾气坏。 不喜欢听人说话,听力不佳,容易忘却,不懂的和别人沟通,脾气古怪,上课不专心。 笨手笨脚,做事消极,缺乏信心,脾气暴躁,粗心大意,发音不准,呼吸不畅,口吃或不喜欢说话。看书时会跳字、跳行,无法阅读,无法计算,眼睛容易疲倦,学习能力不足。 怕人触摸,容易惊慌,哭泣,怕人多,粘固定的人,挑食、偏食...

    查看全部>>

    注意力不集中、好动不安、语言发展迟缓、左右手不分、经常碰到周围物体、喜欢爬高、原地转圈、怕爬楼梯,脾气坏。 不喜欢听人说话,听力不佳,容易忘却,不懂的和别人沟通,脾气古怪,上课不专心。 笨手笨脚,做事消极,缺乏信心,脾气暴躁,粗心大意,发音不准,呼吸不畅,口吃或不喜欢说话。看书时会跳字、跳行,无法阅读,无法计算,眼睛容易疲倦,学习能力不足。 怕人触摸,容易惊慌,哭泣,怕人多,粘固定的人,挑食、偏食,喜欢吸手指,脾气固执暴躁、容易紧张,拒绝进教室,孤独症(自闭症)倾向,做事没耐心等更多表现...... 
    
    以上表现都是孩子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那么什么是感觉统合失调? 
    感觉统合理论由美国加州大学的艾尔丝博士于1969年首先系统提出,是指人体感觉器官(眼睛、耳朵、鼻、舌、皮肤、前庭网膜等)从环境中获得不同感觉信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输入大脑,大脑对输入信息进行统合、分析,进而有所领悟、学习、或再命令运动系统做出适应性反应的过程。 
    举例说明:剥桔子时,视觉使我们知道它是黄色的,圆形的;触觉让我们知道它有粗糙的外皮和多汁的果肉;嗅觉告诉我们它有芬芳的气味;味觉让我们知道它是酸酸甜甜的;用手掂它时运动觉让我们知道它是沉甸甸的。综合这些客观的感觉,才形成对桔子整体的主观知觉。透过这样的认识,孩子知道桔子可当球玩,因为它是圆的;可以用来掷人,因为它是沉甸甸的;可以解渴,因为它是多汁可口的。因此,孩子以后看到电视或图书上的桔子,就会垂涎三尺,要求妈妈买给他,但是,当他们看到同样是圆形黄色的球时,却不会有同样的反应,这就是感觉统合的功劳。 
    
    那么,何谓感觉统合失调? 
    小家庭和都市化生活、日趋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独生子女的过度保护、来自家庭、幼儿园、学校的压力等等,这些环境因素无形中剥夺了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导致婴幼儿活动严重不足,神经系统无法得到充分的发展,于是,大脑功能出现障碍,即所谓的感觉统合失调。 
    举例说明:前庭系统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功能在侦测地心引力,及在人体做各种运动时,调整头的方位,以维持身体平衡。前庭神经会将信息由脊髓锥体神经体系传达到身体部分,通知肌肉的收缩和运动,同时也将这种肌肉和关节的信息传达到前庭神经核及小脑。前庭平衡本身也具有调节的功能,当外界的前庭刺激太多时,前庭系统会发挥抑制作用,自动过滤过多的刺激,若是刺激太少,它又会发挥促进作用,主动地扩大到体内神经传导的通路。大脑半球的功能分化也需要借助适量的前庭刺激,因此,当孩子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全、前庭刺激吸收不足时,大脑功能的发展也会趋于缓慢,从而导致注意力短暂,心不在焉,影响语言、阅读及书写方面的学习,并动个不停。 
    
    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 
    
    先天性脑损伤:脑瘫、出生窒息、缺氧性休克等 
    
    神经发育不完全:早产、剖腹产等 
    
    怀孕期间胎位不正产生固有平衡失常; 
    
    活动空间狭小、依赖学步车、爬行不足;产生前庭平衡失常及头部支撑力不足; 
    
    父母忙碌,造成幼儿右脑感觉刺激不足 
    
    幼儿期缺少运动、缺少集体活动等 
    
    缺少交流、过度依赖电视、游戏机等 
    
    家庭内部对孩子的教养方式意见不统一,孩子长期处于相对立的教养环境下 
    
    采用传统的方式,要求太多或过于溺爱放纵,造成身体操作能力欠缺 
    
    有洁癖的养育人,限制幼儿活动造成幼儿触觉刺激缺乏或活动不足 
    
    要求过多,管教过严,产生拔苗助长的挫折 
    
    延误校正,造成幼儿自信不足和不良习惯的定型化 
    
    
    怎样才能解决孩子的感觉统合失调问题呢? 
    很多家长在发现孩子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表现时,感到束手无策而产生急躁情绪,殊不知这种情绪 对于解决问题非但没有帮助,只会使问题更加复杂、严重。也有的家长“病急乱投医”给孩子打针、吃药等等,大都收效甚微。 其实,孩子出现这样的问题并不是无药可救,感觉统合训练正是针对这些问题表现而设计的。所以当孩子出现感觉统合失调表现时,您应该冷静地与专业人员一同分析找出孩子问题表现背后的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并实施,就可以帮助孩子改善问题
    
    1*** | 2007-03-19 09:42:00 221 112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