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外科
外伤科

贲门癌手术切除后;现在内外伤口处痛


      		
江*** | 2007-04-02 13:43:43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2007-04-03 14:04:48
  • 【病理改变】 
    
    (一)大体分型  
    
    1.进展期  胃肠道分型一般沿用Borrman分型,其基本分类的蕈状、溃疡Ⅰ型、溃疡Ⅱ型与浸润型。我国作者据此对贲门癌分为4型。①隆起型:肿瘤为边缘较清晰的向腔内隆起的肿块,呈菜花、结节巨块或息肉状,可有浅溃疡;②局限溃疡型:肿瘤为深溃疡,边缘组织如围堤状隆起,切面与正常组织境界清晰;③浸润溃疡型:溃疡之边缘不清晰,切面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④浸润型:...

    查看全部>>

    【病理改变】 
    
    (一)大体分型  
    
    1.进展期  胃肠道分型一般沿用Borrman分型,其基本分类的蕈状、溃疡Ⅰ型、溃疡Ⅱ型与浸润型。我国作者据此对贲门癌分为4型。①隆起型:肿瘤为边缘较清晰的向腔内隆起的肿块,呈菜花、结节巨块或息肉状,可有浅溃疡;②局限溃疡型:肿瘤为深溃疡,边缘组织如围堤状隆起,切面与正常组织境界清晰;③浸润溃疡型:溃疡之边缘不清晰,切面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④浸润型:肿瘤在贲门壁内浸润生长,受累处均匀增厚,与周围组织无界限,周围粘膜常呈放射状收缩。 
    
    大体分型与组织学类型有关,①、②两型以高分化腺癌和粘液腺癌较多。浸润溃疡型中低分化腺癌及粘液腺癌的比例增多。浸润型则多数是低分化弥漫型的腺癌或粘液腺癌。外科治疗预后以隆起型最好,局限溃疡型第二,浸润溃疡型较差,浸润型最差。 
    
    贲门腺癌的组织学类型主要有二类:腺癌与有明显粘液分泌的粘液腺癌。此二类又根据分化程度各自分为高分化、低分化和弥漫型三个亚型。分化程度之高低与手术预后关系密切。除了腺癌与粘液腺癌、贲门癌还有一些少见的组织学类型,如腺鳞癌、未分化癌、类癌(嗜银细胞癌)以及癌肉瘤等。 
    
    2.早期  早期贲门癌大体形态与胃其他部位和食管的早期癌相似。可以简单分为三型,①凹陷型:癌瘤部粘膜呈不规则的轻度凹陷,有少数为浅溃疡,与周围正常粘膜分界不明确,镜下分化常较差;②隆起型:癌变部粘膜增厚粗糙,稍有隆起,部分表现为斑块、结节或息肉状,以高分化腺癌占多数;③隐伏型:病变部粘膜颜色略深,质地略粗,此外大体无明显改变,经组织学检查始确诊,是3型中比较最早的形态。 
    
    (二)贲门癌的组织发生 
    
    过去胃癌的组织发生学中,胃溃疡、胃息肉(腺瘤)及慢性萎缩性胃炎皆被认为是胃癌的癌前期病变。近年的研究发现上述几种情况发生癌变的机会很小。特别是在贲门部这三种情况比胃的其他部分更少发生。所以显然与贲门癌的组织发生关系不大。 
    
    目前比较被承认的观点是贲门癌起源于贲门腺的颈部干细胞,因有多方向分化的潜能,可以形成具有贲门或腺上皮特点的腺癌。多数贲门癌的光镜、电镜和组化研究发现是混合型,是该观点的有力支持,不典型增生是贲门癌的癌前病变,它也是在上述与贲门癌发病有关的溃疡、息肉、萎缩性胃炎共有的关键病理过程。当他们发生不典型增生的改变时才可能癌变,其中结肠型化生多数具有不典型增生的性质。 
    
    贲门癌的临床病理发期 
    
    1987年国际抗癌联盟UICC修改后的胃癌TNM分期法。 
    
    【临床表现】 
    
    早期贲门癌病人缺乏明确的特征性症状。上腹部不适、轻度食后饱胀、消化不良、心窝部隐痛等症状,都易与消化性溃疡症状相混淆,引不起病人的重视,吃些胃药应付一下。一直到吞咽困难加重始促使病人就医。贲门癌另一始发症状是上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血或是柏油便。根据出血的严重程度或伴随虚脱休克,或表现重度贫血。此种情况的发生率约占病人的5%。由于缺乏梗噎症状,此种病人易被误诊为消化性溃疡出血,由腹部外科医师手术,术中方始确诊。也正是因为多数系急诊手术,各方面准备不够充分,这类病人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都较高,疗效不良。晚期病例除了吞咽困难,还可出现上腹和腰背的持续隐痛,表明癌瘤已累及胰腺等腹膜后组织,是为手术的禁忌证。  
    
    早期贲门癌病人并无阳性体征,中晚期病人可见贫血、低血浆蛋白、消瘦甚至脱水。如果腹部出现包块、肝大、腹水征、盆腔肿物(肛门指诊),都系不适于手术的象征。 
    
    【鉴别诊断】 
    
    贲门癌的鉴别诊断包括贲门痉挛(贲门失弛缓症)、食管下段慢性炎症导致的狭窄,以及贲门部消化溃疡等。贲门痉挛病例的临床特点是年轻、病史长、吞咽困难病史长,但仍能保持中等的健康状况。X线食管造影可见对称光滑的贲门上方漏斗形狭窄及其近侧段食管高度扩张。  
    
    下段食管炎常伴随有裂孔疝及胃液反流,病人有长期烧心反酸史,体态多矮胖,炎症时间长引发瘢痕狭窄,出现吞咽障碍。X线钡餐表现下段食管贲门狭窄,粘膜可以不整,食管镜检查见到炎症肉芽和瘢痕,肉眼有时与癌不易区分。反复多点活检如一直为阴性结果,可以确诊。 
    
    【转移与扩散】 
    
    1.直接浸润漫延  波及食管下端胃的其他部分,如裂孔部膈肌、肝左叶、肝胃韧带、胰尾、脾门、脾以及其他腹膜后结构。 
    
    2.淋巴道转移  如转移到贲门壁内,尤其是粘膜下和浆膜下层有丰富的淋巴网与食管淋巴网交通,汇集而成壁外淋巴管,向上引流纵隔,向下引流腹腔丛,最后进入胸导管。有作者提出贲门的3条淋巴引流系统:①升干,沿食管壁上行至纵隔;②右干,从胃小弯沿胃左血管和贲门食管支到腹腔动脉旁;③左干,向后壁沿大弯到胰上缘和腹膜后。又可分大弯支、后胃支及膈支。各系统沿线皆有淋巴结。属第一站的是贲门旁(左、右)、下段食管旁及胃小弯淋巴结,第二站有胃左血管旁、脾血管旁及网膜淋巴结。远处者有腹腔动脉旁、腹主动脉旁、肝门区、纵隔及锁上淋巴结。 
    
    3.血运转移  ①经过门静脉入肝,通过下腔静脉入体循环;②经器官间静脉径路直接入体循环。前者是最常见转移通路。 
    
    4.种植  癌细胞可脱落种植到腹膜、网膜、盆腔等处,可伴发血性腹水。 
    1*** | 2007-04-03 14:04:48 83 30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