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外科
脑外科

血管瘤是什么?

今天去体检,做B超时检出了血管瘤,不知道是什么回事,谁能给我介绍一下,我以后该怎么办啊?怎么治啊?
大*** | 2007-06-10 18:39:26

好评回答

2016-07-28 10:51:04
盘*** |2016-07-28 10:51:04 730 421 评论
血管瘤是指发生于血管组织的一种良性肿瘤,血管瘤是由大量增生的血管所构成,为常见的软组织肿瘤。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其中原发性占75%,继发性25%左右。继发性多数在婴儿期出现,少数在成年期发现。血管瘤要坚持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建议患者到专业的血管瘤医院进行治疗,专业的血管瘤医院有专业的诊疗设备和专家团队,能够对血管瘤做有针对性、专业性的治疗,有助于患者少走弯路,尽早治好血管瘤。血管瘤可采用高...

查看全部>>

血管瘤是指发生于血管组织的一种良性肿瘤,血管瘤是由大量增生的血管所构成,为常见的软组织肿瘤。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其中原发性占75%,继发性25%左右。继发性多数在婴儿期出现,少数在成年期发现。血管瘤要坚持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建议患者到专业的血管瘤医院进行治疗,专业的血管瘤医院有专业的诊疗设备和专家团队,能够对血管瘤做有针对性、专业性的治疗,有助于患者少走弯路,尽早治好血管瘤。血管瘤可采用高频电凝微创治疗、超声微创介导治疗,效果比较好。
0/300
2007-06-10 18:41:47
1*** |2007-06-10 18:41:47 735 421 评论
  血管瘤是一种先天性的疾病,母体在初孕45天内,因血热和胎热引起母体的心脏、肝脏频率失调,造成胎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和动、静脉血管畸形;同时产生活性因子,促使畸形的血管壁增生,而形成各种血管瘤的发生。


毛细血管瘤的临床表现

  毛细血管瘤的临床表现就是毛细血管扩散、充血、破裂,反复进行。一般初发时是鲜红色的患者。随着时间的推移,青春发育期时百分之八十的患者都成深红色,开始高出皮...

查看全部>>

  血管瘤是一种先天性的疾病,母体在初孕45天内,因血热和胎热引起母体的心脏、肝脏频率失调,造成胎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和动、静脉血管畸形;同时产生活性因子,促使畸形的血管壁增生,而形成各种血管瘤的发生。


毛细血管瘤的临床表现

  毛细血管瘤的临床表现就是毛细血管扩散、充血、破裂,反复进行。一般初发时是鲜红色的患者。随着时间的推移,青春发育期时百分之八十的患者都成深红色,开始高出皮肤,部分患者表面长出黄豆大小的结节状,破后出血,难止。百分之五十的患者到更年期都破坏面部五官,百分之九十的面部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破坏。
  

蔓状、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表现

  蔓状、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表现:蔓状、海绵状血管瘤就是动脉、静脉血管畸形,形成瘤体。体内有瘤腔,腔内有积血,因血液循环不充分,腔内血液粘度很高,积血越积越多,肿瘤越胀越大。海绵状和蔓状血管瘤的腔内因积血多,形成静脉石和静脉豆,蔓状、海绵状血管瘤压迫周边的大量毛细血管破裂蚕食着患处的肌肉组织。


肝血管瘤的临床表现


  肝血管瘤同其它部位的血管瘤临床表现一样,只是生长的部位险要,肝血管瘤初发时也分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但到后期破坏肝脏组织达到百分之二十的体积,就能统称海绵状血管瘤。其原因有:肝脏毛细血管多在大面积的毛细血管扩胀充血、破裂,反复蚕食肝组织。静动脉血管畸形,形成瘤体,瘤体内有瘤腔,腔内有积血,因血液循环不充分,积血越积越多,肿瘤越胀越大,更严重的是压迫周边的大面积毛细血管扩张、破裂,使肝内形成积血或积血湖而变形成血袋威胁生命。由于肝组织的大量破坏,使肝功能根据破坏的程度而决定肝脏功能的下降程度,会给患者带来很多病发症。如:长期大便不成形、腹胀、头昏、心脏功能下降、失眼等诸多症状。


血管瘤治疗的医理


  各种血管瘤均无实质性的瘤体,毛细血管瘤就是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破裂。蔓状血管瘤就是动脉血管畸形。海绵状血管瘤就是静脉血管瘤。各种血管瘤无遗传,瘤体内无细菌,无病毒,无炎症,因此各种血管瘤无须禁食辛、辣、发物等食物。治好血管瘤的医理口服中药颗粒,清除腔内积血,降低血液粘度。外敷、外擦中成药,加硬患处的皮肤和皮下肌肉组织,使扩散的毛血管和畸形的动静血管两无扩张和充血畸形的环境和条件。随着儿童的生长和成人的新存代谢,使扩张的毛细血管,畸形的动静脉血管和恢复正常。



注射治疗海绵状血管瘤须慎用


  海绵状血管瘤系先天性静脉畸形,患处局部静脉血管增粗,形成瘤腔;瘤腔内有大量血液充盈,使瘤体周围正常的皮下肌肉组织,身体两侧发育不平衡。如病变属关节部位,会导致功能障碍。
  目前很多医院采用注射硬化剂的方法治疗血管瘤,将药物直接注入瘤腔内,使之硬化、萎缩,目的是通过硬化、堵塞血管,阻止腔内充血,控制瘤体增大。常用的药物有:鱼肝油酸钠、醋酸去炎松、强地松龙、无水乙醇、生理盐水、脲素、消痔灵等。
  注射疗法只能控制单个瘤体,不能根治,而且有一定的痛苦和风险。注射时,需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瘤体的大小等来确定注射的药物剂量。如操作不当,会因硬化而阻止正常血液循环,使周边的静脉血管曲张和毛细血管扩张;如果误伤正常滋养动脉,即可造成该动脉滋养区的严重缺血,甚至造成组织坏死、缺损畸形,如损伤重要器官动静脉,则有致残危险。若瘤体较大,注射药物剂量过小时,药物有可能随血流进入心脏而危及生命。

血管瘤的分类、临床表现、及病理剖析
--------------------------------------------------------------------------------

血管瘤按照其生长部位可分为:
一、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瘤:1.颅内血管网状细胞瘤;2.颅内海绵状血管瘤;3.颅骨海绵状血管瘤;4.骨髓血管瘤;5.骨髓网状血管细胞瘤;
二、面颈部血管瘤:1.头部血管瘤;2.眼部血管瘤;3.耳鼻咽喉部血管瘤;4.口腔血管瘤;5.面部血管瘤;6.颈部血管瘤;7.腮腺血管瘤;8.颌骨血管瘤;
三、胸部血管瘤:1.胸壁血管瘤;2.食管血管瘤;3.纵隔血管瘤;4.心脏血管瘤;
四、腹部血管瘤:1.腹壁血管瘤;2.腰背部血管瘤;3.肝脏血管瘤;4.肝血管内皮细胞瘤;5.脾血管瘤;6.胃血管瘤;7.小肠血管瘤;8.大肠血管瘤;
五、泌尿生殖系统血管瘤:1.肾血管瘤;2.膀胱血管瘤;3.会阴部血管瘤;
六、四肢血管瘤:1.上肢血管瘤;2.下肢血管瘤;
七、骨血管瘤:1.骨血管瘤;2.血管球瘤;3.骨血管内皮瘤;4.血管外皮细胞瘤;

淋巴管瘤的分类
1.面部淋巴管瘤;2.口腔淋巴管瘤;3.眼部淋巴管瘤;4.颈部淋巴管瘤;5.纵隔淋巴管瘤;6.肠系膜淋巴管瘤;7.肝淋巴管瘤;8.脾淋巴管瘤;9.骨淋巴管瘤;10.胸背部淋巴管瘤;11.会阴部淋巴管瘤;12.上肢淋巴管瘤;13.下肢淋巴管瘤。


头部蔓状血管瘤舌血管瘤
左舌背紫色肿块治疗后舌背紫色肿
块消失,血管瘤治愈舌海绵状血管瘤

左颌部多发性
海绵状血管瘤面部海绵型血管瘤
硬化剂治疗未愈面部下颌
海绵状血管瘤面部下颌海绵状血管瘤
治疗后1年复查照片

颈部海绵状血管瘤
哭闹时肿块增大颈部海绵状血管瘤
治疗后1年复查照片颈部混合型血管瘤腮腺海绵状血管瘤

腮腺海绵状血管瘤胸部海绵状血管瘤肿
块,表面皮肤呈紫蓝色胸部海绵状血管瘤治疗后肿块消失,皮肤颜色正常上臂毛细血管瘤

左手臂海绵状血管瘤右臂巨大囊状血管瘤颈部淋巴管囊肿
压迫血管瘤治疗后肿囊肿大消失,
面部浮肿消失,恢复正常
面部毛细血淋巴管瘤
引起的面部肿大畸形

上肢毛细血管瘤

左侧巨大海绵状血管瘤
左腿弥漫性淋巴管瘤

血管瘤的治疗及最新研究动态
--------------------------------------------------------------------------------

 治疗方法:①手术切除;②冷冻治疗;③放射与同位素治疗;④硬化剂治疗;⑤激光治疗;⑥血管瘤铜针疗法。
1.手术治疗:采用外科手术方法将病损组织切除,以达到治疗目的。对于独立且较小病灶效果良好。一般情况下,病损区血管丰富,血量大,手术时出血量极大,常常引起严重的失血性休克,术中需要大量输入全血,手术难度大,危险程度高。同时,由于出血后血往往不能全部切除即被迫终止手术,故术后复发率很高。手术切除部分瘤体后遗瘤局部畸形、缺失及功能障碍。手术费用昂贵,患者难以承受的负担,面部皮肤毛细血管瘤可结合整容皮肤移植术修复病损区。故手术治疗应严格掌握适应症,权衡手术价值,然后方可确定是否选择手术治疗。

2.冷冻治疗:此种方法用于血管瘤治疗源于60年代(小范围表浅病损可酌情采用),操作者利用液氮的挥发造成的强低温(-96℃),通常状态下低于-20℃,将病损区皮肤、血管瘤及血管瘤周围组织冷凝,使其细胞内形成冰晶,并导致细胞破裂、解体、死亡,再经过机体修复过程使血管瘤消失。但此法会留下局部疤痕,在眼、口角、鼻尖、耳部治疗后常留下严重缺损性畸形及功能障碍。由于冷冻操作难控制强度和深度,同时组织对低温的抵御能力不同,出现治疗不彻底。复发较高,而直接影响疗效评价。另外留下的局部疤痕缺损性畸形功能障碍也不是受术者所期待的结果,但如果不出现此类状况,往往治疗无效。

3.放射与同位素治疗:其治疗原理就是利用放射元素所产生的r射线对病损区组织细胞核进行轰击到使其中的DNA链、RNA链断裂,终止核蛋白的合成造成细胞死亡和解体,再通过组织修复过程达到治疗目的。临床上常用的有:浅层X光照射,钴60局部照射,锶40胶片外贴,磷32胶体局部注射等。治疗后所治部位留下放射性损伤后萎缩性疤痕,表皮有脱屑现象。对于这种由放射线照射所致的萎缩组织和萎缩性疤痕,专家建议施行手术切除,否则将不能排除其癌变可能。专家们认为治疗在血管瘤治疗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使用放射疗法。

4.硬化剂注射治疗:此法源于50年代,枯痔注射疗法衍化而来。其原理是:将硬化注入到血管瘤瘤体组织中(不能注入血管中),引起无菌性炎症,肿胀消失后出现局部纤维化反应,使血管瘤、血管腔缩小或闭塞。常用的药物有:①鱼肝油酸钠;②枯痔灵注射;③明矾注射液;④枯矾黄莲注射液;⑤碳酸氢钠注射液;⑥平阳霉素、搏来霉素类;⑦沸水注射疗法;⑧尿素注射液。

5.激光治疗:利用专业激光治疗设备对血管瘤组织进行凝固,并达到治疗血管瘤目的。但激光治疗深度一般控制在表层皮肤0.2~0.4mm以内,超过0.4mm即产生明显疤痕,故对浅表性毛细血管瘤有一定效果,对深层血管瘤易引发出血及疤痕畸形。

另有光敏激光疗法(又称光动力激光疗法),是先将光敏剂注入患者血管中,然后用黑光灯或长波段激光照射血管瘤区域。光敏剂激活后产生光化学反应并导致血管瘤部血管内膜及间质出现光性过程,使血管管腔闭塞,以达到治疗目的。但此疗法在治疗过程中必须严格,否则将出现严重的光敏性内炎,纤维组织病后光敏性视网膜炎。、

6.介入治疗:是指在“X”导引下将动静脉导管导入血管瘤部位,然后将栓塞剂注入瘤体,让其产生无菌性炎症,以期达到使瘤体血管闭塞作用。常用于内脏血管瘤如肝血管瘤。对于躯干及肢体深部血管瘤,往往因为注入剂量、剂型限制,以及血管瘤特征限制而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使用时应严格控制适应征和避免栓塞剂流入其它器官组织。


我在查资料时,发现无花果有利于治疗,不妨试试
新兴保健水果--无花果
作者: 点击:331 日期: 2003-11-11


  无花果又名天仙果、蜜果、古渡子。它含有大量的葡萄糖、果糖。其青果含糖量20%,干果含糖量可达70%,并且95%是单糖,可直接被人体吸收。其维生素C的含量是柑橘的2.3倍、桃子的8倍、梨的2.7倍。无花果中,人体必需的17种氨基酸的含量也很丰富,尤其是抗疲劳的天门冬氨酸含量最高。无花果内还含有一种超氧化物歧化酶,可激活体内免疫系统细胞,起到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的作用。此外,无花果内还含有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D及钙、磷、铁、铜、锌、硼等矿物质。因此,它成为当今世界上新兴的保健水果。  近年来,营养学家在调查中发现南美洲部分地区的居民几乎无癌症患者,认为与该地区人们经常食用无花果有直接关系。对其分析后发现,无花果中有一种极少量的放射体,对防止癌症有一定疗效。法国科学家已从无花果中成功地提取一种叫"苯甲醛"的抗癌物质,能防治早、中期癌症。我国医学界分析发现,无花果枝叶、果实中含有补骨脂素、佛手柑内脂、B香树脂醇、蛇麻脂醇和苯甲醛等活性抗癌物质,对癌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而对正常细胞无害,在大量使用情况下也不会有副作用。  上海癌肿瘤协会钱伯文教授在最近所著并出版的《抗肿瘤效用》一书中指出:无花果乳胶汁液中含有抑制大鼠移植性肉瘤的成分;其干果的水浸提取物经活性碳─丙酮处理后所得之物质有抗艾氏肉瘤作用;从其未成熟果实中所得乳汁能抑制大鼠移植性肉瘤、小鼠自发性乳癌、骨髓性白血病、淋巴肉瘤的发展,如长期使用可使这些肿瘤退化。  近年来江苏省肿瘤药物研究所已在国内首先研制成功无花果口服液─"扶尔健抗癌口服液"。通过癌症患者临床试用,发现该药对因放疗或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食欲减退、肠胃功能紊乱等副作用,具有明显缓解作用。湖北长阳有人用无花果治疗乳腺病、子宫瘤、脱肛、便秘、血管瘤和消化道疾病,取得惊人的疗效。
0/300

其他答案(共2个回答)

    2016-01-27 16:21:18
  • 国内传统的分类以形态学为依据(1863年Wirchow),把血管瘤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和蔓状血管瘤三类, 其中毛细血管瘤又分为草莓状血管瘤、葡萄酒斑血管瘤两种。长期临床实践证明该分类法虽然有形象、直观等特点,但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该分类法难以反映血管瘤病变的本质。 
    1982年Mulliken以血管内皮细胞的病理学特征结合病变的临床行为为依据提出了新的生物学分类方法,将先天性血管病变(国...

    查看全部>>

    国内传统的分类以形态学为依据(1863年Wirchow),把血管瘤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和蔓状血管瘤三类, 其中毛细血管瘤又分为草莓状血管瘤、葡萄酒斑血管瘤两种。长期临床实践证明该分类法虽然有形象、直观等特点,但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该分类法难以反映血管瘤病变的本质。 
    1982年Mulliken以血管内皮细胞的病理学特征结合病变的临床行为为依据提出了新的生物学分类方法,将先天性血管病变(国内统称为血管瘤)分为属于真正肿瘤的血管瘤和发育异常的血管畸形两大类。根据所含血管类型的不同分又将其分为毛细血管畸形、静脉畸形、动脉畸形、淋巴血管畸形和混合畸形。 
    血管瘤和血管畸形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预后及治疗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不同。血管瘤以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生长的生物特性为特征,传统分类中<草莓状血管瘤和部分海绵状血管瘤属于此类。血管畸形为毛细血管、静脉或动脉的异常扩张和沟通,是正常内皮细胞的组织结构和生物特性,传统分类中葡萄酒斑血管瘤和部分海绵状血管瘤属于此类。 
    血管瘤和血管畸形存在着本质的不同,Mulliken新分类法更为科学性,对临床治疗更具有指导意义。这种简单实用,已成为国际血管性疾病研究协会的正式分类方法。这种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分类方法使血管瘤和血管畸形方面的研究有了一个共同的语言基础,从而可促进对其病因、发病机制研究和治疗方法的探讨。早治疗最好了,血管瘤是比较严重的。
    如果你患上了血管瘤,建议到上海曹安医院血管瘤医院去看看
    杜*** | 2016-01-27 16:21:18 728 423 评论
    0/300
  • 2007-06-10 18:42:17
  • 海绵状血管瘤(Hemangioma Cavernosum) 
    
    概述 
    
    海绵状血管瘤是在出生时即出现的低血流量的血管畸形,又称为静脉畸形。血管损害一般发展较慢,常在儿童期或青春期增大,成人期增大不明显。大多数静脉畸形呈海绵状,故名。病变除位于皮肤和皮下组织外,还可发生在粘膜下,肌肉甚至骨骼。海绵状血管瘤如因外伤或继发感染破溃时,有招致严重失血的危险,文献中有不少关于骨骼特别是下颌骨内海绵...

    查看全部>>

    海绵状血管瘤(Hemangioma Cavernosum) 
    
    概述 
    
    海绵状血管瘤是在出生时即出现的低血流量的血管畸形,又称为静脉畸形。血管损害一般发展较慢,常在儿童期或青春期增大,成人期增大不明显。大多数静脉畸形呈海绵状,故名。病变除位于皮肤和皮下组织外,还可发生在粘膜下,肌肉甚至骨骼。海绵状血管瘤如因外伤或继发感染破溃时,有招致严重失血的危险,文献中有不少关于骨骼特别是下颌骨内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中严重出血甚或致命的报道。 
    
    
    
    以往文献把海绵状血管瘤列入血管瘤,Mulliken根据血管内皮细胞的组织学特点,将血管瘤分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两大类,而血管畸形又分为低流速血管畸形和高流速血管畸形。海绵状血管瘤即属于低流速血管畸形中的静脉畸形。 
    
    临床表现 
    
    位置较表浅的海绵状血管瘤,局部皮肤膨隆,高低错落,起伏不平,皮面微现蓝色或浅紫色,曲张盘旋的血管隐约可见。海绵状血管瘤位置较深而不波及皮肤者,除局部显现形态不规则的轻、中度膨隆外,肤色并无明显改变。海绵状血管瘤也可见于粘膜下层,粘膜表面呈暗蓝色改变。肿物有压缩性,其体积大小可随体位改变而发生变化。触诊检查有似蠕虫盘绕聚集之感,或可扪出颗粒状静脉石存在,X线照片也可显现静脉石,此乃血栓机化钙盐沉着而形成。海绵状血管瘤好发于头、面、颈部,四肢、躯干次之。除常见于皮肤皮下组织外,偶见于粘膜下,也可发生在肌肉、骨骼和内脏器官内。多在出生时即已发现,或起病隐伏而难以准确追溯发病年月。海绵状血管瘤还可发生于肌肉组织内,称为肌间血管瘤,以股四头肌最常累及,易被误诊;有时累及骨骼,表面粗糙不平,如虫咬状,累及骨髓腔者,X片中可见骨小梁被破坏后的多腔空泡样征象。上、下颌骨的海绵状血管瘤发病率虽不高,但应予重视,有时因拔除一个松动的牙齿可导致致命性的大出血。当血管瘤受外界刺激时,可引起血管周围组织炎性反应,患者自觉皮肤发热、肿胀、疼痛,或在病灶表面发生破溃。有血栓或静脉石形成时,也可出现局部疼痛,疼痛往往为一过性,短则一天,长则数周,以后自行缓解。在受外伤或表面破溃感染时,可引起出血危险。多数海绵状血管瘤是局限性的,少数弥漫地累及大片组织,如四肢的海绵状血管瘤,是血管瘤治疗中的难点。 
    
    成人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较为明确,可在婴幼儿期到青少年期发现,多数表现为较稳定而缓慢的发展过程。关于海绵状血管瘤的本质仍然存有争议,近年来的研究日益倾向于其性质为先天性的血管畸形,因此,畸形的血管结构与异常的血流动力学可以解释包括浸润骨骼在内的许多现象。但这一结论与许多传统观察不一致,因此尚未在不同学科间达成共识。 
    
    相比较而言,婴幼儿的海绵状血管瘤较为复杂,有些在出生后短期内迅速生长,并对激素治疗有效,还有自然消退的病例;有些则在出生后即发现,并较稳定地持续到成年,即使早期进行激素治疗也无效。因此,以形态学为分类标准,可能难以解释海绵状血管瘤的这些不同的特性,也就是说,在婴幼儿海绵状血管瘤中存在部分病例,其性质属于血管畸形,而其他属于皮肤深部的血管瘤。 
    
    在婴幼儿血管瘤中,毛细血管海绵状血管瘤是仅次于草莓状血管瘤的常见类型,也被称为混合型血管瘤。一般认为这是草莓状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的混合体,往往出生时即已发现,在以后的几个月内快速生长;有时是先表现为草莓状血管瘤,以后较快地扩展为真皮深层或皮下肿块,有的则反之。其中有少数生长特别迅速,易于侵入周围正常组织,造成破坏容貌、影响进食与呼吸,或器官移位、阻塞甚至损坏等严重后果,称为婴幼儿致命性血管瘤或重症血管瘤。对混合型血管瘤的病理观察证实,所谓的两种血管成分十分难以区分,而以毛细血管瘤的病理特征为主。其自然病程也与草莓状血管瘤相似,有自然消退的倾向,对激素治疗有效,消退的结果有时是不完全的,代之以脂肪和纤维组织。 
    
    与海绵状血管瘤相关的综合征,除了上面提及的相对常见的Klippel-Trenaunay 综合征及Parkes-Weber综合征外,还有两种罕见的综合征可伴发多发性海绵状血管瘤。 
    
    一种是Maffucci综合征,这是累及软骨和血管的先天性发育畸形,往往表现为多发性的海绵状血管瘤伴发一侧肢体末端,如指(趾)骨和掌(跖)骨的骨软骨瘤。Jaffe的统计表明,此类患者中,50%的骨软骨瘤将发展为软骨肉瘤。 
    
    另一种为蓝色橡皮奶头样痣(Blue ubber-bleb Nevus)。这是一种少见的皮肤、肠血管瘤综合征,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患儿出生时即有海绵状血管瘤,以后增大、增多为橡皮奶头样中间凸起的独特形态,中心为深蓝色,质软,一般仅为针头或小米大,但最大的可达到3cm以上。体表的这种血疱少可单发,多则达数百个,有时胃肠道尤其是小肠内可广泛累及,破裂时则引起黑便与贫血,甚至还累及肝、脾、胸膜等内脏和中枢神经系统。 
    
    诊断要点 
    
    根据发病历史及临床特征,通常不难诊断:(1)出生时即出现,病情随年龄而增长。(2)隆起或稍隆起皮肤表面,呈蓝色或紫红色;压之可缩小,去压后恢复原状。(3)无自觉症状,好发于颜面、颈及头部。(4)组织病理可见大片相互吻合,大小不一的微小静脉构成的薄壁血腔,有时可见血栓形成、机化和钙化现象。血管内皮细胞无异常增殖。 
    
    治疗方法 
    
    海绵状血管瘤可发生在人体任何部位,包括内脏,兼有扩张性及浸润性生长的特点,既能毁容又可造成器官的功能障碍,治疗上不能等待,应尽早采用各种方法积极进行治疗。 
    
    A.硬化剂局部注射。常用硬化剂如鱼肝油酸钠、脲素、平阳霉素等化疗药物,及高渗氯化钠 、中药制剂等,均有相似结果。该治疗操作简易,设备要求低,故应用十分广泛。硬化治疗需要耐心的观察和长期的坚持,难以在短期内达到理想而持久的效果,甚至有可能持续终身。对于十分表浅的病灶尤应注意,如注射量过大,可能导致局部皮肤坏死及瘢痕形成。硬化剂注入瘤体后,诱发血管内膜炎症,促使管腔闭塞,瘤体缩小或消退。常用于中、小型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硬化剂应直接注入瘤体内或其基底,不可过浅以免表面皮肤坏死,也不可误入邻近肌肉组织以致肌肉萎缩、僵硬,使其功能受到影响。 
    
    B.铜针留置 铜针置入瘤体后,电荷的作用使血液中的固体成分凝集于铜针四周诱发血栓形成,闭塞血管瘤内血窦和与之相通的血管,瘤体消退。铜针留置法安全、创伤小,费用低廉,对有多条较大血管与之相通的海绵状血管瘤手术难度大,效果差,采用铜针留置治疗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C.激光治疗 由于激光穿透深度有限,对位置较表浅、交通支少者疗效较好,而对位置较深,有广泛交通支者疗效较差。治疗时要配用冷却头。 
    
    D.手术治疗 对于局限性的血管瘤可以安全切除,效果也理想。较大或估计较深的血管瘤,如经术前静脉造影、超声及磁共振检查,充分了解病灶的分布和血流动力学情况,准确估算失血量并确定补充方法后,手术根治有时也是有可能的。对一些范围很大、部位较深的海绵状血管瘤,也可考虑部分或大部分切除,待术后再结合其他治疗,有时也能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创面可以采用植皮或皮瓣修复。体位或压缩试验明显的病例,提示血窦的直径较大,尤其是病灶面积大而深在的颌面部病例,单纯切除可能导致大出血,故在术前应进行必要的准备,如铜针治疗等,使病灶内血液凝固后,再行手术治疗。为减少术中出血,海绵状血管瘤瘤体巨大范围广泛者可先行硬化剂注射或铜针留置等非手术方法使瘤体缩小后再行手术。 
    
    E.其它 对于有些稳定,而且症状及对外观的影响都不显著的海绵状血管瘤可以随访不予治疗。广泛累及肢体的海绵状血管瘤,往往通过局部的反复切除而难以有所改善,甚至由于血流动力学的平衡状态被打破后,周围畸形血管网代偿扩张的现象可能反复发生。对此类病例,可姑息地采用压迫疗法,即用弹力绷带长期包扎压迫,从足部到大腿根部,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进一步扩张并减轻症状。 
    
    预后 
    
    海绵状血管瘤既存在美容问题,位于眼睑、口唇、舌、鼻咽等部位的海绵状血管瘤还会导致相应的视力、语言、吞咽、呼吸等功能障碍。外伤或继发感染使海绵状血管瘤破溃时有引发严重出血的危险。少数海绵状血管瘤可发生恶性变,继发为血管肉瘤。因此,对海绵状血管瘤应积极进行治疗。 
    
    
    中医中药 
    
    唐英用消瘤易治疗海绵状血管瘤17例。紫丹参30g,莪术12g,当归尾10g,炮山甲12g,藏红花10g,制香附10g,乳香、没药各10g,石见穿3Og,白花蛇舌草30g,淡子芩10g。据气虚、纳呆、痰浊之偏重加减。每日1剂煎服,同时吞服水蛭胶囊2粒,早晚各1次。 结里痊愈有效率82.4 %。 
    千*** | 2007-06-10 18:42:17 730 423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