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怎样在与他人交谈中答话?

首页

怎样在与他人交谈中答话?

怎样在与他人交谈中答话?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06-16 11:21:37
  •   谈话是人类交际的基本形式。它是由说话者(信息发出者)和听话者(信息接 受者)双方所组成的信息交流活动。在通常情况下,听话者在接受到信息后还需要 反馈——答话。但答话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对方说话的“前提”所制约的。对于信息 发出者来说,听话者对他所说的内容涵义的理解的准确程度,只有在反馈时才能显 露出来。
      、所以说,善于分析对方说话的“前提”,是答话的先决条件。在交际中,如 果听话者不注意“前提”,随便答话,就容易产生错误,甚至跌进对方精心设计的“语 言陷阱”。由此可分析对方说话的“前提”,灵活地选择最佳的答话方法,是听话者 应具备的口才素质,否则,难于在错综复杂的交际活动中应付自如。
      那么,怎样根 据“前提”而做出恰如其分的答话呢? 1。 顺应前提性答话。交际中,听话者接收后,认为可以定向反馈,由此而作出 的答话就是顺应前提的答话。顺应前提的答话,关键取决于听话者对“前提”理解 得是否透彻。在旧中国,曾有一位正直的中学校长,为了测验学生们的学习目的, 在课堂上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读书是为了什么?”有的答是为了家父而读 书。
      ”有的日:“为了明理而读书。”直到校长指名一位坐在后排的同学回答时,才听 到了顺应前提的不同凡响的回答:“为了中华之崛起,”这个回答得到了校长的由衷 赞赏,因为他理解了校长提此问题的深刻含义,而其他学生的回答则统统是答非所 问了。 2。 更正前提性答话。
      有时,说话者发出内涵不确切的信息,听话者接收后,觉 得无法作出定向反馈,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更正前提。外国有位电台记者,在一 次氢弹之父爱德华•泰勒举行的机场记者招待会上,问道:“泰勒先生,可否请你解 释一下相对论与现代空间时代的关系?”这话一出,泰勒f即瞪大了眼睛,好在这位 大科学家思维敏捷,答道:“我怎么能解释呢?爱因斯坦用了 13年时间才确定了这 个公式。
      ”言下之意,可敬的记者先生,你提的问题太外行了。这个耐人寻味的回答 巧妙地更正了前提,并收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既不让iE者感到难堪,又使自己轻 松地摆脱了困境。 3。 回避前提性答话。我们在谈话中,当接受到过于尖锐或囿于水平难于反馈 的信息时,就应该采取回避前提的方法。
      回避并不等于答话者无能,在许多场合 中,回避恰恰是一种必要的手段,更是一种说话技巧。1983年,我国法学家在联邦 德国举办的国际刑法研究报告会上,应邀作了关于当前中国刑法发展的报告。结 束后,各国的刑法学者纷纷提出问题。当报告人就类推适用问题做了说明后,有人 又提出问题:“人们在行为当时,怎么能够预见自己的行为是犯罪的?”有位加纳刑 法学者形象地提问:“假如一个人在马路上踢足球,在踢的时候并不犯罪,但后来踢 碎了附近的门窗玻璃,因而可能事后被判了罪,对这一点,行为人怎么能预先知道 呢? ”报告人面对这个难以回答的问题,用半开玩笑来回避:“世界各国人民都爱踢 足球,我们也在提倡,所以,你可以放心,不至于因为踢足球而被判刑的。
      ”回避的结 果,全场响起了一阵笑声,这个问题也就这样过去了。 4。 更换前提性答话。在谈话中,说话者有时对听话者釆取一种攻势,咄咄逼 人,而听话者却处于被动地位,似乎将一败涂地。但如果答话者能巧妙地更换前 提,那就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希望,变被动为主动。
      《世说新语》中记载了这样 一则故事。晋代有个叫许允的书生,洞房花烛夜,见新娘相貌平平,感到扫兴,转身 就走。新娘问其缘故,许允没好气地扔过来一句话:“你知道好妻子是什么样的 吗? ”新娘不卑不亢地说:“古人讲的标准是能孝顺老人,尊重丈夫,说话和气,并且 模样也不错,前几项我做到了,只是模样是天生的。
      ”谁知许允听后无动于衷,机灵 的新娘马上更换前提:“你是读书人,我问你,一个人应有的好品德,你有几种呢?” “我都具备。”许允很自负地说。“你都具备?”新娘微微一笑,“好品德之一就是看人 要重德,你却凭貌取人,这不是重貌轻德吧?既然这样,怎么说都具备呢?这是不 诚实! ”一席话说得许允张口结舌,终于回心转意,夫妻相敬如宾,白头偕老。
      如果 当初那位新娘或哭或闹,而不是在关键时刻机警地更换前提,变被动为主动,那一 定是另一番景象了。 5。 否定前提性答话。交际中有融洽时,也有尴尬时,甚至有针锋相对、唇枪舌 剑充满火药味的时候。答话者的观点与说话者的观点格格不入时,为了驳倒对方, 应该毫不留情地否定说话者的“前提”,在国际笔会第四十九届大会上,中国作家陆 文夫在讨论文学的民族性问题时,向大家讲了一个故事:“前年,我去北欧访问,带 了一些小礼品,每当送给外国朋友的时候,他们都是当着我的面把礼品匣子打开, 欣赏不已,这与中国人的习俗迥然不同,我们在接受别人的礼品时,通常都是回到 家里以后才打开,以免显得迫不及待,使朋友感到难堪。
      ”话音刚落,一位美国妇女 突然站起来提问:“陆先生,我理解你今天的处境,因为有一位中央委员王蒙坐在你 的身边,请问你的这篇发言是否经过王蒙的审查与修改?他最近曾经表示反对 ‘性’的描写,你对此有何评论?”陆文夫当即回答:“这篇发言稿是我自己写作,自己 修改的,没有送给任何人审查,王蒙是我的老朋友,我和他都有充分的创作自由。
      ” 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这位妇女的话的基本内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6。 利用前提性答话。否定说话前提,不一定非用否定式不可。有时则可将计 就计,利用前提,顺理成章,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应答方 法。从前,有个穷书生到寺庙里去拜访一个和尚。
      这和尚见他不像个有钱有势的 人物,态度就表现得很傲慢。正在这时,庙门前响起了一阵吆喝声,有个州将的子 弟带了一班仆人,前呼后拥,前来拜佛。这和尚马上换了一副面孔,亲自走下台阶, 躬身合掌,上前恭迎,那书生看了很不满,等到州将子弟一走,就向和尚发问“你对 我这样傲慢,对那些人却又为什么那样殷勤呢? ”和尚狡辩说:“阿弥陀佛,施主,你 误会了,你不知佛经上说‘有即无,无即有’,刚才我就是‘接是不接,不接是接’啊!” 穷书生听后火冒三丈,从和尚手里夺过禅杖,狠狠地将他打了几下,说“和尚莫怪, 如此说来,打是不打,不打是打。
      ”此举快哉!。

    w***

    2016-06-16 11:21:37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礼节礼仪 相关知识

  • 生活
  • 日常生活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