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是按什么标注划分?

首页

”是按什么标注划分?

“独树一帜的中国园林”中“将园林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是按什么标注划分的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3-11-26 12:26:35
      中国园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肇始于商周时代的囿。囿是商周君王用于种植、放养禽兽以供狩猎游乐的场所,兼有生产、渔猎、农作、游赏和休养等多种功能,可以算作一种天然山水园林。发展至春秋时期,这种天然山水园逐渐开始向人工造园转变,此时不但园事兴盛,而且园林本身也从“原始”状态中脱胎出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工园林,使园林从生产生活走向艺术。
      秦汉时期,园林已开始调动一切人工因素来再造第二自然,规模大、数量多、景象华美,并且在园林整体及内部景观的思想寓意和主题上也颇有展拓。此时富商大贾也开始投资园林,标志着私家园林的产生。供狩猎游乐的场所,兼有生产、渔猎、农作、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的动荡和政治的无望,促发了人们对超然物外的自然山林与田园村野的热爱与追求,从而导致了自然风景园林的新发展。
      园林景观也不再仅仅是客观的欣赏对象,而成为园主的精神体现和情感的物化形式。东晋时期,园林中的写意趋向更加显露。园林对意境的追求也已与对自然美的追求同样重要,景致的优劣已不在其本身的繁简浓淡或神似形似,而贵在意足。与此同时,在这一时期也出现了大量的寺观园林。
      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由文人开创的写意园林经过南北朝的发展,到这一时期也达于大成。此时不但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写意园林,同时也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园林艺术家,并产生了相应的园林理论和著述。明清时期,中国园林艺术已臻于化境,造园思想越来越丰富,造园手法也越来越巧妙,并且达到了十分成熟的境界。
       中   随着朝代的更替,中国园林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并产生了不同的类型。我们按其从属关系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和陵寝园林。其中影响最大数量最多且最具有代表性的莫过于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他们就好象中国园林建筑里两颗璀璨的明珠,其高超的建筑技艺和出众的美学追求深深地影响着我们。
       国园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肇始于商周时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私有,古籍里称之苑、宫苑、苑圃、御苑等。游赏和休养等多种功能,可以算作一种天然山 皇家园林是皇家生活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它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皇权意识,体现了皇权至尊的观念,但它对自然的态度则是倾向于凌驾于自然之上的皇家气派。
      皇家园林的人工气息较浓,更多以人工美取胜,自然美仅居次要的位置。 国园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肇始于商周时 皇家园林占地面积较大,规模宏大,常将有代表性的第宅、寺庙、名胜集中并 在园林中再现出来。一般以主体建筑作为构图中心统帅全园,建筑常居于支配地位,尺度较大、较为庄重、色彩富丽堂皇。
      园林建筑在园中占的面积比例较低,多采取“大分散,小集中”成群成组的布局方式,南北向轴对称较多,随意布置的较少。另外,各景区的景观往往离不开建筑,用建筑的形式美来点染、补充、裁剪、修饰天然山水。 游赏和休养等多种功能,可以算作一种天然山私家园林   私家园林属于除皇帝以外的王公、贵族、地主、富商以及士大夫等所私有,古籍里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墅、别业等。
      游赏和休养等多种功能,可以算作一种天然山 私家园林大多由文人、画家设计营造,因而其对自然的态度主要表现出士大夫阶层的哲学思想和艺术情趣。由于受隐逸思想的影响,它所表现的风格为朴素、淡雅、精致而又亲切。                  代的囿。
      囿是商周君王用于种植、放养禽兽以 私家园林多处市井之地,布局常取内向式,即在一定的范围内围合,精心营造,它们一般以厅堂为园中主体建筑,景物紧凑多变,用墙、垣、漏窗、走廊等划分空间,大小空间主次分明、疏密相间、相互对比,构成有节奏的变化,它们常用多条观赏路线联系起来,道路迂回蜿蜒,主要道路上往往建有曲折的走廊,池水以聚为主,以分为辅,大多采用不规则状,用桥、岛等使水面相互渗透,构成深邃的趣味。
       私家园林一般来说空间有限,规模要比皇家园林小的多,又不能将自然山水圈入园内,因而形成了小中见大、掘地为池、叠石为山,创造优美的自然山水意境,造园手法丰富多彩的特性。 游赏和休养等多种功能,可以算作一种天然山 由此可见,中国园林,无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均以自然山水为主题思想(虽然说皇家园林里较私家园林有更多的人工之笔,但是其主题还是围绕着自然山水而展开的),以花木、水石、建筑等为物质手段,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视觉无尽的,具有高度自然精神境界的环境,是集建筑、书画、文学、园艺等艺术的精华。
       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在艺术的追求上体现了中国人对待美的思想和看法。作为一种有一定程度人工化,由各种自然因素和非自然因素构成相对封闭、相对独立的尤其环境的园林艺术的美跟自然美不同。它是一种艺术美,起自然性与社会性同意近私于自然美。这并不以为着园林美就是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机械加和,也就是自然美里嵌入或点缀些艺术美,也要不以为园林美是某种介于自然美和艺术美之间的美,某种边缘的或杂交的美。
      园林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它的独立性并不亚于其他艺术,园林美就是一种不能分割的整体艺术美,是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在内的,艺术化了的整体生态环境美。国园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肇始于商周时 对整体性而言,从园林建筑(不仅是这里所说的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许多的中国建筑中都有)中所体现的中和、平易、朴素、含蓄和深沉,体现了中国人的民族审美习惯,这也是中国人的一种民族传统。
      所以有人说园林艺术就是一本很好的中国传统建筑的教材,这确实不错,园林建筑里大量的传统建筑和传统的建筑美学思想是我们取之不尽的宝藏。但是只看到园林建筑的传统而忽视其现代意义多少有点一偏概全。 游赏和休养等多种功能,可以算作一种天然山 园林建筑里也反映着中国人对生态和环境的现代化的思想。
      “天人和一”、“顺应自然”、“珍惜生态”等哲学理念的手法和形式处处体现在其中。老子《道德经》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法道自然。”中国的园林建筑,最主要体现的是天、地、人的自然融合,其主要要素是山、水、花草和建筑。因为山、水是自然的基本元素,而建筑就是置于山、水之中,构成“天人和一”的关系。
      这样一种对待自然的观点现在我们看来确实是十分的现代的了。他们不是单纯的为着建筑而建筑,更多的时候他们给出了他们看待自然的眼光,他们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建造者,他们是一个平易的对话者,他们聆听自然的声音,把山水等自然情调与建筑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所以在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里我们到处可以看到依山而建的楼宇和依水而造的水榭。
      人在其中的感觉很是亲近和自然,不会有压迫和不适。它是一种对理想的生态环境的追求,对创造理想的生存空间和审美的空间的一种努力。这个创造和一般艺术创造不同,不允许根本改变自然,而更多的体现社会人对:“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的明知态度和自我意识。更重要的还在与它不能不体现社会人对自然美的艺术理解、把握,体现社会人对“人政府自然”又是“自然的一部分”的辨证同意关系的认识和态度。
       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发展是相互影响一脉相承的。他们之间有很的不多之处,但是更多是相同点,他们都是中国园林艺术的高峰和杰出代表,他们其中深深地蕴涵了中国传统的建筑美学思想,同时他们也都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和个人发展的和谐现代的观点。现在环境与人的关系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我们更多地学习他们那种关注环境和自然的作法是十分有意义的。
        中国古典园林主要有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和岭南园林,皇家园林规模宏大,造型饱满用料精良真山真水而且依山依水而建,建筑物体量高大雄伟,威严壮观体态雍容华贵,色彩金碧辉煌,布局上宫苑合一,政治色彩浓厚。   突出皇权的至高无上,建筑艺术上,皇家园林既模仿江南园林,也吸收了满族、蒙古族的建筑风格,又有皇家的气势,皇家园林不但增加了私家园林设计风格和亭、台、水、榭、楼、阁,还增添了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景物,比如以山峦地带代表西北和西南地区以草地和试马场,象征着北方大草原,沿山蜿蜒起伏的宫墙象征万里长城,皇家园林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南北朝时有的统治者还有后来的女皇武则天等统治者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就曾大量修建寺院庙宇。
         再比如西黄寺,是清政府为迎五世达赖喇嘛入京供其驻锡所建,为稳定边疆,清朝建立之初就开始以藏传佛教为纽带,联系蒙藏地区,在五世达赖受邀来京后,西黄寺成为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之间政治联系的纽带,乾隆皇帝曾修建寺庙园林欢迎和宴请少数民族首领和外国使节,比如专门为西藏六世班禅在承德兴建了须弥福寿之庙。
         私家园林是古代官吏、士大夫、商人、逸士等富人的宅园,由于自魏晋以来经济重心南移的缘故,私家园林绝大部分集中在江南,主要分布在苏州、扬州、杭州、南京、上海、无锡、湖州以及常熟等地,其中以苏州、扬州最具代表性,而以苏州为最多,自古就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说法,苏州园林大多建于宋、元、明、清时代,目前声名远扬的包括建于宋代的沧浪亭、建于元代的狮子林、建于明代的拙政园和留园,建于清代的网师园和怡园,私家园林面积小,色彩朴素淡雅,以白、青、栗等中间色为主,淡雅朴素主题突出以独特的明净风格见长,达到了灿烂之极归于平淡的艺术境界,建筑厅堂、楼阁亭台、门廊都是白色的墙,灰黑色的瓦,赭石色的门窗和立柱,建筑周围的植物,讲究四季常绿,最爱用青竹。
         或连绵成片,或于庭前屋后散置数株,水边植柳树,水中种莲荷,色彩鲜艳的花树营造出一片青绿的整体环境效果,追求一种清静无为,淡泊雅致的意境,创造一种暗香盈袖、月色空庭的闲淡宁静。   古人常常以诗情画意的意境来抒情言志,园私家园林的审美趣味后来为皇家所吸纳,一些宗教寺庙,尤其汉传佛教寺庙的营建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它的影响,的纪念性祠庙园林,在中国园林家族中是一个庞大的分支,其数量非常庞大,具有一系列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难以具备的特长。
         其选址也突破了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在分布上的局限,可以广布在名山胜地,自然景色的优美,环境景观的独特,天然景观与人工景观的高度融合,内部园林气氛与外部园林环境的有机结合,特殊的地理景观是多数寺庙园林所具有的突出优势。   寺庙园林的营造十分注重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善于根据寺庙所处的地貌环境,利用山岩、洞穴、溪涧、深潭、清泉、奇石、丛林、古树等自然景貌要素,通过亭、廊、桥、坊、堂、阁、佛塔、经幢、山门、院墙、摩崖造象、碑石题刻等的组合、点缀,创造出富有天然情趣、带有或浓或淡宗教意味的园林景观,寺庙园林的范围可小可大,伸缩的弹性极大,寺庙园林小者往往处于深山老林一隅的咫尺小园。
         大者可以结合周围山水风景形成大面积的园林环境,寺庙园林空间容量大,视野广阔具备了深远、丰富的景观和空间层次,形成了远近、大小、高低、动静、明暗等强烈对比的主体化的环境空间,中国古代多信奉佛教和道教,寺庙园林众多而且发展极快,广布于中国的名山胜地,寺庙园林是一种开放性园林。
         无论权贵或是平民,富有或是低贱,雅逸或是粗俗,都可以随意游览。   主要分布在福建南部、广东全省、广西东部及南部,其审美意境既不同于富丽堂皇的皇室建筑,也不同于文人气息浓郁的江南园林,而是对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风格特色兼收并蓄,具有轻盈、自在与敞开的岭南特色,而且热带风光、海洋气质十分明显,岭南园林有庭院式、自然山水式、综合式等,庭院式是岭南园林的特色,岭南园林是一种主要植根于民间的建筑,重在选址不以华丽夺人。
         而以素构取法,抒发出简朴清新的岭南气息,各类建筑的组合布局,不像北方园林、江南园林那样采取散放布局,而是均为有韵地接踵而成,建筑物结合水型处理,常采用船厅的做法,岭南园林的儒家意味则很淡,世俗文化是岭南文化的主流,特别晚清以后,北方的政客官僚。
         江南的文人骚客,岭南的商家富豪成为三大地域园林的创作主体,岭南园林中的空间实用性及园宅一体的设计就是它的表现,岭南园林有比较鲜明的特色,其体型轻盈、通透、朴实,体量较小装修华美大量运用木雕、砖雕、陶瓷、灰塑等民间工艺,布局形式和局部构建受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
      

    -***

    2013-11-26 12:26:35

其他答案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