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双御碑”有什么来历?

首页

“双御碑”有什么来历?

“双御碑”有什么来历?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07-02 15:03:24
  •   
    趵突泉“泺源堂”北侧院内,有一块高2。4米,宽0。 8米,外装玻璃罩的石碑,被人称为“双御碑”。康熙三游和乾隆两游趵突泉,都曾对趵突泉赞不绝口,康熙皇帝题词“激湍”,描写了趵突泉喷涌的气势;乾隆皇帝的《再题趵突泉作》,对趵突泉的美景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因为两个皇帝在同一块碑上题过词,故得名。这种情况在国内非常少见。 我们知道,乾隆皇帝多才多艺,风流潇洒,朝政之暇,喜欢游山玩水,题词作诗。乾隆十二年(1747),乾隆皇帝南下巡视,驻跸趵突泉,更是羡慕这世间少有的泉水美景,当即要题诗吟咏。这时,随从大臣告诉他,先祖康熙帝已有咏“趵突泉”诗句,并御笔题写了“激湍”两字,还让乾隆皇帝看了矗立在泉边的御碑。
      但乾隆皇帝自幼聪慧过人,深得皇祖康熙喜爱,同时,对爷爷极为崇敬。于是,乾隆要过纸墨,灵机一动,挥笔写下了一首《再题趵突泉作》。 原来这乾隆委实聪明,既然先祖已咏“趵突泉”,我再来个《再题趵突泉作》,岂不是承前先祖,继往后人?诗题写好了,如何刻碑立志,却又难为了公卿大臣。
      如果重新刻一块吧,一个泉边竖祖孙两代皇帝的碑似乎难以安放。与祖先同刻在一块碑上吧,又差了两个辈分,再说,当朝皇帝的御书也没有刻在碑的背面之理。乾隆似乎看出了大臣们的为难之处,便痛快地发旨曰:“朕自幼蒙先祖教诲。先祖书‘激湍’二字,题诗一首,朕近日受先祖启蒙,咏《再题趵突泉作》。
      这刻碑之事,自然是先祖题字在前,朕题咏在后,正是承前启后。”在场的大臣自然是众口赞同。由此,趵突泉边便有了这两代皇帝御笔题写的“双御碑”。

    绯***

    2016-07-02 15:03:24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