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我儿子一岁零一个月了怎么还不会走啊 儿子一岁零一个月了?

首页

我儿子一岁零一个月了怎么还不会走啊 儿子一岁零一个月了?

我儿子一岁零一个月了怎么还不会走啊 儿子一岁零一个月了,平时我每天都会让他自己学走,可是他只要走一两步就不走了,知道现在还是这样。婆婆总说别的小孩几个与月就会走了他还不会走别到时后一直是这样的了,所以我去医院买了很多的补钙铁锌稀等等都有给他吃可是现在还是不会走真急人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05-06 14:06:35
  • 很正常的,不要乱补,去医院检查一下微量元素,有针对性地补.

    姜***

    2016-05-06 14:06:35

  • 2016-05-06 14:06:35
  •   训练宝宝学走路要有耐心  有些父母看到别人的孩子已经会走路,而自己的孩子还不会迈步,很是忧虑,怀疑孩子是否有问题。其实,每个孩子的发育有其自身的规律,走路的早晚同样因人而异。   要学会走路,孩子的肌肉需要达到一定的力量,并能很好地掌握身体平衡。
      孩子的个性也决定着走路的早晚。有的孩子性情温和、谨慎,没有自己要走的愿望,走得相对较晚;有的孩子生性好动,8个月大小时便不肯在成人的怀抱里,喜欢被扶着腋下迈步,可能会行 走的时间相对较早。体形也能影响孩子走路的早晚,瘦一点的孩子似乎开始走路比较早。
      另外,走路晚的孩子在爬行→扶站→独站→行走的过程中缓慢而谨慎,按自己的节奏发展,等他终于可以走时,便能够走得很好。常被抱着,很少有机会运动的孩子,往往走得相对晚一些。 一般情况下,孩子在一岁左右开始会走路,最晚不能超过15个月。孩子在学会走路之前,大运动能力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孩子学会攀着家具站起来后,便发展了支撑站立的技能。
      刚开始时,孩子有些摇摆,脚不能完全张开,找不到平衡点。当孩子学会将脚放平、向外后,平衡感就会进步。孩子学会扶着东西站立后,便开始扶物迈步,最初横跨的两脚可能会绊在一起。很快地,他扶着东西不再横着走,而是先把腿、脚都转过来,变成往前走,然后把上半身的方向调整成与下半身一致。
      随着动作的熟练,可由双手扶物到单手扶物行走。在孩子扶着东西行走时,可能会放开手自己站着,但表情很疑惑,往往要挪步的一刹那,会扑通一声坐在地上,然后再站起来。经过反复地练习,孩子学会独自站立。这时,他会知道,从站立姿势往前走,只要能够掌握一脚平衡,再把另一只脚往前提就行了。
      宝宝迈出的第一步,虽然并不连贯,腿部僵硬,但是在大人们兴奋欢呼的同时,他同样是惊异的、喜悦的。 虽然学会走路是具里程碑意义的动作之一,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开始走路早的孩子比走路晚的孩子智力水平高。 当孩子迈出艰难兴奋的第一步的瞬间,父母感觉异常的幸福、欣慰,但是请不要忽略下面的问题: (1)在孩子学习走路期间,均衡地摄入营养素非常重要,尤其是钙元素的摄入。
      孩子从扶着走到独立行走,下肢骨骼需要承担很大的身体重量。如果此期发生营养不良、钙元素缺乏,容易使腿部变形,成为平时所说的O形腿或X形腿。(请参阅129) (2)注意行走的安全。孩子扶着东西走路后,不只是能找到乐趣,还可能会碰到麻烦,如:摔倒了、碰到尖锐的物体、把东西摔坏了等。
      所以,保护孩子不发生意外伤害是这个时期需特别留意的问题。

    痴***

    2016-05-06 14:06:35

  • 2016-05-06 14:06:35
  • 有走得早,走得晚的,有些小孩十个月就会走的,有些要到15到16个月。不用急。

    怅***

    2016-05-06 14:06:35

  • 2016-05-06 14:06:35
  • 我开始也和你一样的着急,我宝也是有14个月了,还不会走呢,不过应该没事的,有的宝宝就是走路迟,我家的现在可以牵着走,但放手是不行的.

    丁***

    2016-05-06 14:06:35

  • 2016-05-06 14:06:35
  • 如果不是缺钙就不要乱补,其实孩子学走路因人而易,不要勉强他,我家宝宝走的比较早,十一个半月会走的。

    在***

    2016-05-06 14:06:35

  • 2016-05-06 14:06:35
  •   宝宝什么时候会走路、走得好不好是很多爸妈关心的话题,本文将解答爸妈的疑惑,让你更加了解宝宝的生长发育。   学走的进展及方法 :  一般来说,大部分周岁的宝宝已经会独站,被爸妈牵着手时也能走上几步,15个月时,宝宝就有独自走路的能力,但由于环境和抚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相同年龄宝宝的动作发育并不完全一样,有的发育快一点,有的则慢一点,只要前后差距不是太远就算正常。
      一些爸妈看着同龄的宝宝都已经纷纷开步行走,而自己宝宝却还是紧紧依偎在身边不肯挪步,或是不肯下地,难免觉得有点着急。 行走是长大的象征 当宝宝开步行走之时,也是他长大的象征,他可以移动双脚去任何想去的地方。行走的宝宝可以更方便地接触物体,宝宝活动范围也更开阔了。
       当宝宝10~11个月左右,通常自己能扶着东西行走,但从扶着行走到独立行走,还是需要爸妈稍微训练。如果你家宝宝已经到了学走年龄,可是还没有学走迹象,就可以跟着以下方法,来训练宝宝爱上走路的乐趣。 有一些小工具,可以帮宝宝顺利地行走。这些合适的辅助品,宝宝借助它们行走起来可是事半功倍呢。
       利用小工具学走路 1。扶家具和扶墙行走 可千万不要小看宝宝扶墙、扶家具慢慢移动身体哦,它是宝宝行走的开始呢。虽然独自站立还不稳定,但通过脚步的挪移,手脚和身体的配合,宝宝的平衡感正不断得到提升呢。 2。学步小推车宝宝走得快 推推小车,让宝宝和小推车一起向前走,这也是锻炼宝宝行走的一个好方法。
      让宝宝站在小推车的后面,两只小手抓稳当,一开始爸妈可以先将学步车的车速调慢或以手来控制小推车前进的速度,等宝宝熟练以后,爸妈就可以放手让宝宝自己推小车哦。 爸妈还可以教宝宝碰到障碍的时候将小推车朝后,再进行转弯以避开障碍。 3。可考虑是否使用学步车 有些玩具可以为宝宝的行走助力,如学步车(螃蟹车),它们有着非常可爱的造型,融合坐车与学步一体,宝宝坐着时可以锻炼腿部肌肉,这是学步车的重要特点,等到宝宝会走之后,学步车所附的拉杆与音乐等又吸引宝宝走得更快、更好。
      不过,要记得不要在十个月前就使用这类的学步车,也不要让宝宝乘坐时间过长,否则担心会影响宝宝的腿型发育。 爸妈自己训练宝宝学走路 在宝宝的行走过程中,爸妈的帮助有很大的作用,不管是心理暗示、语言鼓励还是实际的辅助,都能让宝宝早点开步走哦。
       1。扶着腋下一起来 爸妈可扶住宝宝的腋窝,让宝宝的双脚踏在爸妈的脚背上,让宝宝随爸妈一起走路,这样也减少爸妈牵拉宝宝双臂的力量。经过一个阶段,则可以让宝宝的双脚踏在地上,逐步过渡改地面走路。 2。面对面鼓励宝宝开步走 爸爸和妈妈离开一定距离,这个距离视宝宝实际可走的路程而定。
      让宝宝先扶着身旁的物品,爸妈则张开手臂以欢迎的形式迎接宝宝,可以先从只隔几步远,渐渐地,爸妈可以拉开距离喽。看着宝宝跌跌撞撞地向你走来,爸妈可不要动不动就去抱住宝宝。 3。用语言、表情、拍手、拥抱 给宝宝信心,让宝宝不再胆小、勇敢向前迈步,时时给宝宝鼓励是很重要的。
       当宝宝不敢向前走的时候,你一定要用诸如「宝宝,你快来啊」、「妈妈在这里等着你」等言语加上微笑的表情和张开双臂努力迎接宝宝的姿势,让宝宝乐于走向你。 宝宝走到目的地时,要拍拍手表明他做得很好;也可以抱住他再拍拍他,让宝宝感觉到你对他的重要性;还要用言语「宝宝,你做得真好」、「宝宝,你真棒」、「真是个好宝宝」等来激励他。
      时间久了,你会发现宝宝对自己的行为也会很满意,他还会学着拍手称赞、鼓励自己呢。 营养健康也很重要 营养在宝宝的成长发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充足、合理的营养为宝宝的身体注入活力,宝宝的肌肉发育良好,大动作的发展才会顺畅哦。 所以,每天必须有一定份量的奶制品,而品种丰富的副食品则又给宝宝带来更多营养素,细心、精心为宝宝准备好每一餐,也是爸妈一定要做的。
       除充足的营养外,身体健康不常生病的宝宝自然发育较快、较好,学起走路来也可能比常生病的宝宝快。宝宝一生病,身体虚弱需要休息少活动,当然就会使一些动作发展延后。所以好好照顾宝宝,别让他老是生病了。 注意行走安全 学走的宝宝比爬行的宝宝更容易受伤害,膝盖、手肘容易因为身体失去平衡,触地摩擦而挂彩,头部也会因为撞击而「长」出包包,这些部位需要爸妈特别关照。
       所以,当宝宝开始学走路、爱上走路之后,不要让宝宝远离你的视线;要避开湿滑的地面,注意路上的障碍物;小心家具边边角角的潜在危险;不让宝宝进入厨房;别让抽水马桶成为宝宝爱玩的宝贝;尖锐物品、器具尽量放置到宝宝摸不着的地方,药品或细小用品也要妥善藏好;容易拉下的盖布、桌布上不要放置其它物品,以免宝宝将两者同时拉下而被物品砸伤;烫手的食物也不要让宝宝碰到;在宝宝行走时不要喂他食物,以免呛到喉咙。
       给宝宝一个安全行走的环境,爸妈要做的功课非常多。 只要经过爸妈和宝宝的共同努力,宝宝肯定能够迈开大步,用自己的双脚去体会这个精彩的世界。

    自***

    2016-05-06 14:06:35

  • 2016-05-06 14:06:35
  •   孩子学会走路,也需要培养。可以有几种运动方式让孩子学会走路。   一、开水车。俗话说"不会爬就想走",这是形容那些急于求成的入,意思是说要学会走路,首先学会爬。宝宝要学会走路,可以先学会爬行,运动方式可以用开水车形式。   在床上或干净的地上,让宝宝趴下,背上驮个小枕头或其他小东西,从一边爬到另一边,"嘟嘟嘟","开水车了",这样锻炼孩子的爬行能力。
       二、穿龙门。在地上或床上拉一根绳子,绳子粗一些,而且要鲜艳,高度约30厘米,表面要很光滑,让宝宝从下面爬过去、爬过来。 三、宝宝舞蹈操。舞蹈操的目的在于使宝宝从爬的阶段过渡到依靠大人的力量能站稳并会走路。 预备:大人与宝宝对面站立,大人弯腰低头,用手握住宝宝的手,用力托住宝宝。
       第一节:原地踏步。随大人口令摆动双手,带动宝宝前后、交替、自然地摆动双臂。双脚原地踏步。目的在于宝宝的身体在运动情况下仍能站稳。 第二节:上肢运动。随大人口令轮流举起宝宝左右臂运动,双脚原地踏步。目的在于运动上肢时能站稳。 第三节:扩胸运动。
      随着大人口令张开宝宝左右臂举平,然后还原,双腿仍作原地踏步。 第四节:弯腰运动。张开宝宝左右臂平举,随节拍将宝宝身体左右倾斜。目的在于使宝宝在身体重心变化情况下仍能保持平衡并站稳。 第五节:下蹲运动。带动宝宝下蹲并站起,来回做几遍。这个动作难度大些,大人要多用点力,但小心别把宝宝手弄伤。
       第六节:前后走。拉着宝宝的手,向前走4步,然后向后推宝宝的手,向后退4步。目的是让宝宝从站稳到学会走路。 第七节:左右走。让宝宝双手侧平举,大人左手拉着宝宝左手,右手推宝宝右手,向左侧走4步,然后右手拉着宝宝右手,左手推宝宝左手,向右走4步。
       第八节:跳跃运动。举起宝宝双手,让他顺势两脚离地跳起。但刚开始时,宝宝还没有这种能力,最好是抱住宝宝让他在地上、床上或大人膝盖上乱蹬,时间长了,宝宝就会跳跃了。 四、抓鱼儿。准备两只小盆或小筐,把两种不同颜色的积木当作小鱼分别装在两个容器里,让宝宝把其中的积木捡起,放到另一个容器里,同时把另一种颜色的积木捡回到原来的容器里。
       抓鱼儿的运动目的在于锻炼宝宝走路、蹲下、站起、弯腰的动作。 五、牵手下楼梯。大人牵着宝宝的手,让宝宝的另一只手扶着栏杆,一只脚向下踏在台阶上,另一只脚踏在另一台阶上,站稳,然后把高台阶上的脚向下伸,移到另一只脚的台阶上并站稳。反复练习,锻炼宝宝的上下台阶能力。
      在此过程中,注意要慢,要让宝宝看清楚台阶之后再迈步。

    姜***

    2016-05-06 14:06:35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