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如何开发宝宝的智商 宝宝十个月了?

首页 v如何开发小孩的智商

如何开发宝宝的智商 宝宝十个月了?

如何开发宝宝的智商 宝宝十个月了,我应该培养他那方面的智商呢?可是我教他认数字或者是听音乐、讲故事。他都不能好好的坐下来听我说呢?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05-06 14:05:23
  •   十个月宝贝的智商开发训练   1。 宝宝练习双脚站立。大人用双手扶在小儿腋下,帮助小儿站稳后,大人双手慢慢收回并拍着手说:“宝宝乖,宝宝快站好”。反复训练,或让小儿靠着栏杆或背靠墙站 立片刻,渐渐地在无扶栏的条件下学会站立。     2。 宝宝练习迈步前走。
      大人两手握住小儿的手,成人一步一步往后退,让小儿慢慢迈步向前走,或让小儿扶着推车,慢慢向前推,学会迈步。 3。 培养宝宝多体位活动。在小儿活动栏内,训练由坐位主动拉栏杆站起,接着练习让小儿自己扶栏蹲下去拾玩具,拾了玩具训练再坐下,最后还练习从坐位躺下成俯位,还可接着训练翻 身打滚。
       4。 继续训练拇指、食指对捏能力。婴儿经过两个月的反复训练,手的动作灵活了,抓住关键年龄这个有利时机着重练习捏取细小物品的准确性(如小药片、小绿豆、大玉米等),培养捏取的速度,扩大捏取物品的范围,提高捏取动作的熟练程度。每日可训练数次。
      拇、食指对捏动作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难动作,它标志着大脑的发展水平,要力求做到精确完美。 5。 宝宝自己打开瓶盖。将一个带盖的塑料瓶放在孩子的面前,大人先示范打开瓶盖,再合上盖子的动作。经小儿注视后,再让他练习只用拇指和食指将瓶盖打开,而后再合上,如此反复练习数次,做对了应给以赞扬。
      在此基础上,还可练习用塑料套杯,一个接一个套起来。 6。 玩具放进去和拿出来。在练习放下和投入的基础上,大人将孩子的玩具一件一件地放进“百宝箱”里,边做边说“放进去”。然后再一件一件地拿出来,让宝宝模仿。这时,还可以让孩子从一大堆玩具中挑出一具(如让他将小彩球拿出来),可以连续练习几次。
      这样不仅可以促进手、眼、脑的协调发展,还可增强认知能力。 7。 用手指表示一岁。当家长问孩子“你几岁了?”时,要教他竖起食指表示自己 1 岁。几次以后,当再问孩子几岁时,他便会竖起食指表示“1”。此后,可变更对象,强化“1”的概念,如一个苹果,一块饼干,一个玩具……,当问他这是几个苹果时,他就用食指表示“1”。
       8。 继续练习认识自己身体部位。参照8 个月时所介绍的方法,家长继续和孩子一起,使孩子能逐步指出自己的“眼睛”、“鼻子”、“耳朵”、“口”和“手”等各个部位。当孩子听到家长的“指令”后,使会指出相应部位。凡能指对一个部位,就应当给予赞扬和鼓励。
      学习和掌握这一行为模式,往往需要3-4 个月时间,家长要有思想准备,不能操之过急。 9。 继续识图认物。孩子情绪愉快时,可给他出示一些色彩鲜艳,图像清晰的动物、水果、人物等图片,边看边指点,使小儿懂得图片的含义。 开始认图时,每次只能一张,不能一次看得太多,而且要经过多次复习,孩子确实认识后,才能开始认新的。
      如,给一张“香蕉”的画片,每次观看时,就需一边指出是“香蕉”,时间长了,就自然地联系起来。 10。 继续认物发音。在孩子的床上放置各种玩具,家长叫小儿的名字说“”小丽,你把铜铃给我,你把小汽车给我“等,可连续变换物品的种类,扩大词、物结合的范围。
       在小儿情绪愉快的时候,当懂得“爸爸在哪里,妈妈在哪里?”“阿姨在哪里,小朋友在哪里?”之后,可不断扩大询问对象,如“爷爷在哪里,奶奶在哪里?”“挂钟在哪里?”“桌子在哪里?”……。让小孩不但能听懂大人的话,而且会用眼光去追寻或用手指,并模仿发出相应的音节。
       11。 继续模仿发音,理解语言。继续练习模仿发音,能使用有意义的单词,如“爸爸”、“妈妈”之类的称呼。也训练他说一些简单动词 ,如“走”、“坐”、“站”等 ,在引导他模仿发音后要诱导他主动地发出单字的辅音。观察是否见父亲叫“爸爸”,见母亲叫“妈妈”。
      在与小儿的接触中,还要通过语言和示范的动作,教孩子怎么做。如坐、走、看等。培养孩子能理解更多的语言。 12。 培养宝宝生活自理能力。在培养定时睡眠,定时进食,大便坐盆,定时小便、使用小勺和用杯喝水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能配合大人穿、脱衣服(如穿上衣知道把胳膊伸入袖内等)和自己捧杯喝水的良好习惯,开始时允许孩子洒漏,慢慢地越来越熟练后,便不再洒漏。
      家长应放手让孩子练习自己做。 13。 继续模仿大人的动作。小儿在注视大人动作的基础上,可以设计出一套包括拍手、摇头、身体扭动、挥手、踏脚等动作,并配上儿歌,开始时家长可一样一样地做示范,边做动作,边配儿歌,边教孩子学。孩子看熟和理解后,便会很快模仿和掌握这些动作,学会和做对一种都要给予赞许和表扬。
      最后将这些动作串在一起,配上儿歌进行表演。从中培养了孩子观察和模仿的能力。根据这种模式,可以按孩子的实际情况,随时变换内容,扩大模仿的范围和能力。

    带***

    2016-05-06 14:05:23

  • 2016-05-06 14:05:23
  •   “吃、玩、听”三管齐下 宝宝智商可以后天开发   孩子的智商是与生俱来、不能提升的?如果你现在还持有这样的看法,那么毫无疑问你的脑子需要“刷新”一下了。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人类的智商是可以在两岁之前获得提升的。即使在两岁之后,也可以通过健康的饮食习惯以及富有启发性的环境来增强智商。
       不吃含添加糖分的食物 美国的科学人员曾对纽约803所小学的1万名资质普通的学生进行试验,探讨饮食习惯与智商之间的联系。他们发现,在学校规定食堂不准售卖含附加糖分的食物,并规定学生不准带含有附加糖分的便当到学校后,学生的课业成绩和考试成绩都显著提高了。
      后来,科学家们又禁止这群学生吃含有色素和高脂肪的食物。几个月后,学生们的学业成绩又再次出现骄人表现。这份调查报告当时还被刊登在英国的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上面。 最近,美国、英国和以色列等国的科学家们也进行了类似的试验。他们发现,儿童在不吃含添加糖分、含色素和高脂肪食物之后的6个月后,智商可增加0-25点。
      换句话说,要是某儿童在改变饮食习惯前的智商是100点(普通智商),后来却增加了25点,那他的智商就已经提升至天才儿童的智商了。 点评:与其绞尽脑汁地给孩子吃一些“催智”食物,不如让他们尽早远离一些不健康的食物,即使这样不能给孩子的脑部发育带来多少好处,那也至少让他们从小养成了良好的饮食习惯。
       多沟通,少要“乖宝宝” 加拿大脑外科医生兼临床催眠医疗师阿里拉加扁医生说,婴儿出生后一天到晚都在睡觉,而且睡饱就喝奶,喝饱后又继续睡,这种自然行为对许多父母而言是“乖宝宝”的表现,但是对美国的专家而言,却是不明智的做法,因为这会白白错失了提升智商的良机。
      医学人员发现,智商的高低取决于脑细胞之间所建立的衔接桥梁的多寡。当一个人的脑细胞出现高量交流活动的时候,这个人的智商就会比一个脑细胞之间缺乏沟通的人来得高。 婴儿脑部发育最关键性的时刻就是在出生后的头两年。很多家长在这两年内总是让孩子尽量睡觉,甚至每天让他们睡上17-19个小时,而且还自豪地到处夸奖自己的孩子很听话、不会吵闹。
      阿里拉加扁医生指出,这根本就是错误的认知,一味地让孩子睡觉,对孩子脑细胞的发育并没有多大用处。做父母的应该好好利用时间,陪婴儿玩耍、对他们说话、让他们学习辨认各种声音。研究显示,经常和父母沟通的孩子,长大后会比较懂得利用言语来表达自己,当然也比较聪明。
       点评:这年头不流行“乖宝宝”,父母一味让孩子吃了就睡,简直就是把孩子当成一株植物来养育,而太“乖”的宝宝往往会错失脑部发育的良机。 从小聆听大师音乐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心理学家弗朗西斯·鲁斯切和她的同事们发现,听莫扎特的音乐可以改善人的计算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
      在听了莫扎特的音乐后,就连老鼠都能在迷宫游戏中得高分,而单纯的噪音和其他音乐家的音乐都无法达到这一奇效。鲁斯切又发现,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可以提高老鼠大脑中控制神经细胞信号发送的基因活动。在6岁的孩子中,上音乐课或戏剧课的孩子与根本不上这些附加课的人相比,智商总会高出2-3点。
      学龄前儿童如果提前两年上音乐课程,他们的空间推理能力会比那些提前上计算机课的孩子还强。 美国佛罗里达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的政府还曾经有立法规定,每一名新生婴儿都必须获赠莫扎特与贝多芬的音乐激光唱片。因为研究显示,聆听这两名大师的音乐能够提高儿童的智商。
      除此之外,他们也同样立法规定这两个州内的每一间托儿所都必须播放莫扎特与贝多芬的音乐,以便进一步为儿童营造一个能提升智商的环境。 点评:听音乐能提高智商,信不信由你,不妨试一试哦,最起码会使宝宝的心情比较愉快。需要注意的是,声音不要调得太响,以免影响宝宝脆弱的听力。
       宝宝开智有诀窍 平时对孩子多做一些看起来挺普通简单的动作,如搂抱或轻拍、对视与对话、或者向孩子哼唱,让孩子的早期经历更为丰富,即可收到早期智力开发的良好效果。要知道,早期教育的精髓并不是灌输各种知识,而是聆听、指导孩子认识真实的世界,包括多看、多听,学习与妈妈说再见,与别人友好相处,勇敢地探索周围环境等。
       时下,不知道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的父母大概不多了,但懂得如何科学地实施早期智力开发方法的家长同样不多,相当多的父母或参照某些科普报刊提供的方法,或效法其他家长“人云亦云”地生搬硬套。其实,这些做法虽然动机不坏,但往往收效不佳,“好心得不到好报”。
      道理很简单,早期智力开发最讲究的便是适龄性。换句话说,首先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不能让小宝宝去干大孩子才能做的事,那样做就不是早期教育而叫做提前教育了,提前教育超越了孩子的年龄(例如硬让婴儿学习认字),显然难以成功,大多会以失败告终。 那么,对于周岁之内的小宝宝,具体该采用哪些办法来进行早期教育呢? 婴儿智力有八次飞跃 科学家早就发现,孩子在离开娘胎后的两年期间,大脑发育最快,如出生时大脑仅重350~400克,而长到半岁时就增加到700~800克,脑重量翻了一番,到了2岁末,脑重量可达到出生时的3倍。
      更为重要的是,不仅脑的重量增加快,脑的功能成熟也快。这一切都显示,婴幼儿时期乃是孩子智力发育的关键期。特别是周岁之内,婴儿的智力发育至少有8次飞跃。如果父母能够把握时机,并采取相应的激发措施,则能“锦上添花”、“事半功倍”,孩子日后的智商会更高。
       第一次飞跃 大约出现在出生后5个星期左右。宝宝机体器官迅速成熟,眼、耳、口、鼻、皮肤等感觉器官全部进入“工作状态”。表现为哭的时候流出眼泪,或者用微笑来表示高兴,另外还不时地对周围发生的一切进行“观察”或“聆听”,并对气味与动静做出积极地回应。
       第二次飞跃 大约在生后8个星期左右出现。这时的婴儿发现周围环境并非统一和固定不变的,而是由各种活动的具体东西所组成,令人眼花缭乱,使他出现了害怕的感觉,眼里不时流露出恐惧的眼神。不过,只要能经常躺在母亲的怀抱里,与母亲保持着亲密的接触,则可减轻或消除这种感觉。
       第三次飞跃 在生后3个月左右。婴儿发现了动作,并认识到某些活动的过程,他的动作也因此而一改过去的呆板变得灵活起来,而且懂得了自己可以操纵或控制自己的行为。在这期间,他不时发现尖叫,或者格格地笑,兴奋地学语,并不断地试图与母亲或其他家人“交谈”,以证实自己拥有了某些“本领”。
       第四次飞跃 到生后5个月左右。婴儿的两只手更加灵活,能够抓握东西,并可转动或翻动身体的物体,会注视物体的活动过程。例如,你让一只气球荡来荡去,他的眼神会跟随着气球的动作而移动。如果你给他一个东西,他会拿着仔细“研究”一番——用手摸,或者干脆送入口中。
       第五次飞跃 生后6个半月左右。婴儿逐渐理解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如按动一下电钮就能看见画面或听到音乐。另外,他开始懂得一件东西可以放到另一件东西里面,也可以放在第三件东西的外面;东西可以在近处,也可以在远处。此时,他最乐于做的游戏就是将东西搬来搬去,或拿出来又放进去,常常弄得周围乱七八糟,一片狼籍。
      不少父母对此不理解,甚至横加干涉或责罚。然而这正是婴儿加深认识的过程,增长智力的途径。 第六次飞跃 生后7个半月左右。婴儿开始懂得对各种事物加以抽象地分类。例如,他已经懂得狗总是汪汪地叫,无论大狗小狗白狗黑狗概不例外。这一点表明他已能像成人那样运用逻辑思维了。
       第七次飞跃 生后10个多月时婴儿懂得了做事有顺序,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因而他最喜欢玩“自己动手”一类的游戏,按照先后顺序来做某件事情。通过反复做某件事情来加深对顺序这一概念的认识与印象。不足之处是他以为这一顺序都是固定不变的。 第八次飞跃 到生后11个月多,婴儿终于发现,顺序也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改变了。
      于是他能够按照自己的心愿来制定计划,明确表示自己的要求。例如,当他今天想外出时,会提示别人要鞋子或帽子,而明天外出时,又会要求别人要穿上外套,表明他已经有自己的主见了。 开启宝宝智力的三******宝 弄清了婴儿期的智力发育规律,相应的开智措施也就应运而生。
      专家建议的三******宝是搂抱、对视、哼唱。 为什么称这三招为法宝呢?美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他们利用高科技扫描仪观察到,孩子出生后,随着视觉、听觉、触觉等的信号刺激,脑细胞之间迅速建立起广泛的联系。脑神经细胞粗看起来像一株裸露的小树,随着神经细胞之间的相互联系,神经细胞逐渐被髓鞘包裹起来,从而确保了电流信号快速而准确地进行传输。
      在这几种感觉器官中,视觉可以说是大脑发育的起点,在婴儿生后几分钟内,当妈妈紧紧注视他的时候,他那滴溜溜转动的眼睛会突然停止转动,一瞬间只朝向妈妈的脸庞,这时孩子视网膜上的一个神经细胞就与其大脑皮层的另一个神经细胞联系起来,此时妈妈面部的影像便在他的大脑中留下持久的记忆。
      3个月左右,婴儿视觉皮层的细胞联系达到高峰。2岁内,大脑的每个神经细胞都与大约一万个其他细胞相连,每秒钟能向相邻的细胞发送一百个以上的信息。其他如听觉等感官的发育亦大致如此。 科学家用猫与狗等动物所做的实验证明,如果出生后立即把它们投入极其单调的环境中,它们的大脑皮层就会萎缩,脑重量相应减轻,神经细胞之间的联系也明显减少。
      人类亦如此,被严重忽视的孩子,其脑部扫描图中负责情感依附的大脑区域根本没有得到适当发育。说明孩子的早期经历对于脑功能的发育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由此不难明白,平时对孩子多做一些看起来挺普通简单的动作,如搂抱或轻拍、对视与对话、或者向孩子哼唱,让孩子的早期经历更为丰富,即可收到早期智力开发的良好效果。
      要知道,早期教育的精髓并不是灌输各种知识,而是聆听、指导孩子认识真实的世界,包括多看、多听、学习与妈妈说再见、与别人友好相处、勇敢地探索周围环境等,所有这些支持性关爱与护理,都能使孩子大脑的结构与功能得到健康发展,长大之后智商自然高出一筹。

    望***

    2016-05-06 14:05:23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