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山西博物院建筑外形特点?

首页

山西博物院建筑外形特点?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22-03-18 03:38:38
  •   山西博物院(Shanxi Museum),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滨河西路北段13号,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培育对象,山西最大的文物征集、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中心。山西博物院前身为民国八年(1919年)创建的山西教育图书博物馆,此后屡次更名,1953年改称山西省博物馆。
      2004年新馆竣工,定名为山西博物院,2005年对外开放,占地168亩,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2019年7月,山西博物院分馆——山西青铜博物馆正式开馆。据2020年7月山西博物院官网显示,山西博物院展览面积1。3万平方米,文物库区1。2万平方米,共有藏品50余万件,以青铜、瓷器、石刻、佛教造像、壁画、书画等颇具特色,其中珍贵文物40282件(组),包括一级文物2129件(组),另有图书古籍11万余册。
      基本陈列以“晋魂”为主题,由文明摇篮、夏商踪迹、晋国霸业、民族熔炉、佛风遗韵、戏曲故乡、明清晋商等7个历史文化专题和土木华章、山川精英、翰墨丹青、方圆世界、瓷苑艺葩等5个艺术专题构成。山西博物院曾先后获得鲁班奖、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全国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单位、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国家级青年文明号等荣誉。
      山西博物院历史沿革民国八年(1919年)10月9日,山西博物院的前身——山西教育图书博物馆在太原文庙成立。民国十四年(1925年)10月,山西教育图书博物馆更名为山西公立图书馆。当时政府拨款修缮馆舍建筑,原馆面积扩至9万平方米。博物馆成为图书馆的附设机构,馆员13人,藏书也增至13万余册。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10月,山西公立图书馆遵照山西省政府颁发的《山西省民众教育馆组织规程》,山西公立图书馆原址及所有图书物品,筹备开办山西省立民众教育馆,并创办了月刊《山西民众教育》。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1月8日,太原沦陷。山西省立民众教育馆随之沦落日军手中,几经易手、更名,文物藏品遭受惨重损失。
      日军接管省立民众教育馆后,将其更名为太原图书馆,附设于“山西文化保护会”,由日军山冈部队管理。之后又先后易手日军舞兵团和山西陆军特务机关代管。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12月,由山西陆军特务机关移交伪山西省署。民国三十年(1941年)1月,更名为山西省立新民教育馆。
      日军从全省各地掠夺书籍、文物等以充馆藏,并且将一些珍贵文物、书籍运至日本。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战胜利,阎锡山委任王仲元为接收委员,恢复省立民众教育馆馆名。经整理统计,有中外文书籍16万册,古物有史前暨商周秦汉等至明清各代名贵珍品9240件。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太原解放前夕,阎锡山将兵工厂设于民众教育馆馆址文庙,博物馆工作被迫中断,馆舍建筑和藏品再遭劫难。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4月,山西省立民众教育馆由人民解放军太原军事委员会文教接管组接管,更名为山西省图书博物馆,下设博物部,先后接收民众教育管、省政府、太岳区移交及个人捐赠的大量文物,藏品总数增至13000余件,图书17万册。
      20世纪50年代初,征集回宋版“鼓山大藏”十余卷,明版道德经、南华经、黄庭经,明唐寅、董其昌等名画五轴,离石汉左表墓画像石十块。从运城还收集回1890年前后落下的陨石标本,并征集到赵铁山、常赞春、董寿平家藏书画数百种。1951年,按照“以改造原有博物馆为主”的方针,对原有陈列内容和藏品管理进行了改造和整顿,加强宣传教育功能,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努力清除旧时代影响。
      1953年9月,山西图书博物馆与太原文物馆合并,更名为山西省博物馆,人员编制增至70余人。1956年,山西省博物馆按照地志博物馆模式陆续完成自然之部、历史之部和社会主义建设之部的基本陈列,并对公众开放。20世纪60年代初,从北京琉璃厂等处购回了部分零散文物和敦煌隋唐写经卷和名家书画数十种,丰富了博物馆藏品种类。
      李宗仁先生通过当时华北局和文化部捐赠傅山先生“锡予寿王诗”绢本十二条屏。马林先生及其家属先后捐甲骨片二百余片,张筱横先生捐一百五十二卷赵城金藏。文化大革命期间,博物馆陈列和藏品被列为“封资修”或“四旧”受到批判,博物馆事业遭到破坏、艰难维持。
      1971年11月,山西省博物馆开始逐步恢复业务工作。20世纪80年代,山西省博物馆与太原电解铜厂密切合作,总计拣选文物一千余件,抢救了大批珍品。其中有商代“速父戊卣”和西周“康生豆”等珍贵青铜器;从西周至明清历代货币达三十余吨,极大丰富了馆藏古币的数量和质量。
      钱自在先生捐献珍贵文物一百一十件,其中元代顾安《凤竹图》轴、元代日本髪僧金绘《祗园大会图》卷均为孤品。1986年,建立山西省第一座国家级文物馆。1992年,山西省委和省政府,决定筹建一座现代化新馆。1997年,山西省博物馆新馆项目批准立项。2001年,山西省博物馆新馆奠基。
      2003年5月,新馆展览方案定稿。2004年,新馆建成,定名为山西博物院。同年8月,陈列设计工程启动。2005年1月8日,“晋魂”陈列在新落成的馆址举行预展。同年9月26日,基本陈列“晋魂”正式向公众开放。2006年5月,山西博物院承办“2006中国博物馆陈列艺术论坛”。
      2019年7月27日,山西博物院分馆——山西青铜博物馆正式开馆,这是中国首家省级青铜专题博物馆。山西博物院建筑格局山西博物院占地面积1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1000平方米,展厅面积10000平方米。总平面采用了中国传统的轴线对称的构图手法,东西轴线为主轴线,南北轴线为次轴线。
      4层高的主馆位于主次轴线的交会处,形成对称的格局。4座角楼衬托着主馆。山西青铜博物馆位于太原市长风文化商务区文化岛上,展示面积1。1万平方米。山西博物院山西博物院建筑特色山西博物院主馆4层方正规矩,逐层向外斜挑,体现了古人“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审美取向。
      主馆的主题形象,被赋予了“斗”和“鼎”的寓意,“斗”象征丰收喜悦,“鼎”象征安定吉祥。山西博物院外部空间设计采用传统的院落组合手法,生成“太极中央,四面八方”之势,融天、地、人、时空于一体,利用水池、叠水、雕塑、室外展品等景观设计创造文化氛围,中央大厅仿自应县木塔。
      山西博物院展出内容山西博物院基本陈列综述山西博物院的基本陈列以“晋魂”为主题,由文明摇篮、夏商踪迹、晋国霸业、民族熔炉、佛风遗韵、戏曲故乡、明清晋商等7个历史文化专题和土木华章、山川精英、翰墨丹青、方圆世界、瓷苑艺葩等5个艺术专题构成。山西青铜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以“吉光光华”为主题,分“华夏印迹”“礼乐春秋”“技艺模范”三部分,展示中国青铜时代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
      “晋国霸业”展厅历史文化专题专题名称组成单元主要内容推荐藏品文明摇篮远古圣火山西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早、中、晚三期文化遗存丁村人牙齿化石、三棱大尖状器、凹刃刮削器华夏直根山西已发现的距今7000至4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彩陶盆、彩陶罐、土鼓夏商踪迹大夏之墟山西南部发现夏文化遗存(夏县东下冯遗址等)、山西中部发现的“东太堡文化”以及白燕和游邀等遗址陶甑、绳纹出戟三足鼎、灰陶绳纹鬲殷商重地垣曲县古城南关和夏县东下冯等地发现的商代前期城址、平陆和长子等地出土的青铜重器乳钉纹方鼎、寝孪方鼎、饕餮纹铜鼎方国遗珍灵石、石楼、柳林和保德等地发现的商代晚期青铜器兽形觥、龙形觥、鸮卣晋国霸业河汾骄子曲沃和翼城交界处的“天马—曲村遗址”揭露大面积文化遗存,其中“晋侯墓地”出土文物上万件,其中有铭青铜器上百件晋侯鸟尊、猪尊、鸟盖人足盉晋霸春秋“侯马晋国遗址”出土文物变形兽体纹方壶、编钟、晋叔家父盘余烈三晋战国时期文物夔凤纹鉴、三环盖绳索纹环耳分裆鼎、镬鼎民族熔炉长城内外两汉、魏晋、五胡十六国时期文物胡傅酒樽、四神染炉、雁鱼铜灯平城时代北魏时期文物石雕柱础、木板漆画、杂技俑别都晋阳东魏北齐时代娄睿墓、徐显秀墓和虞弘墓等出土文物铜牛车、辫发骑俑、金饰异域来风山西地区民族融合与中外交流成果玻璃碗、人物动物纹鎏金银高足杯、虞弘墓石椁椁身佛风遗韵北朝风貌北朝佛教艺术遗存程哲碑、释迦立像、释迦头像盛唐气度盛唐佛教雕塑艺术遗存菩萨立像、菩萨头像、白石彩绘文殊骑狮像人间情怀山西社会文化艺术生活中的中国佛教艺术遗存鎏金准提菩萨像、淳化元宝、菩萨头像戏曲故乡百戏率舞祀天娱人历代民间歌舞艺术陶埙、俳优俑铜镇、社火表演砖雕——瓜田乐根植生活教化天下根植于民间生活的戏曲艺术二十四孝人物陶塑、八仙人物砖雕生旦净丑演绎人生宋金元时期山西南部兴起的杂剧艺术戏台及杂剧俑、金墓砖雕、坐楼杀惜镂影绘声乡土风情山西皮影戏皮影、皮影戏表演明清晋商商履何匆匆山西商人的脚步—金融执牛耳清代晋商票号裕和德钱庄钱帖、平遥蔚泰厚记合约第贰拾叁号、平遥蔚泰厚汇总庄执照庭院深几许晋商会馆和晋中各地的豪宅大院乔家大院、园林仕女图款彩屏风、太狮少狮屏风土木华章凝固音乐——古建筑艺术山西古代建筑艺术南禅寺大殿、佛光寺东大殿、永乐宫三清殿古壁丹青——寺观壁画艺术山西古代寺观壁画诸菩萨众、说法图、千手千眼观世音神工灵光——寺观彩塑艺术山西历代彩塑艺术自在观音、弥勒佛、二十八宿彩塑(8尊)流光溢彩——建筑琉璃艺术山西建筑琉璃艺术酱黄釉狮子、三彩莲蓬蹲狮香炉、琉璃云罐参考资料来源:艺术专题专题名称组成单元推荐藏品山川精英礼仪器玉琮、玉鼓、谷纹玉璧佩饰器玉璜、兽形玉玦、玉马丧葬器缀玉覆面、玉蝉、玉猪陈设器青玉镂雕人物山子、青玉童子骑象、青玉佛手生活用器青玉莲花纹杯、兽首活环双鱼纹洗、青玉描金花瓣碗翰墨丹青绘画风竹图轴(元·顾安)、桃竹锦鸡图轴(元·王渊)、起蛟图轴(元·无款)书法草书杜甫诗轴(明·祝允明)、行书池上篇轴(清·陈廷敬)、行书轴(清·祁寯藻)方圆世界先秦海贝、东周方足布、无终”三孔布(S4698)秦汉五铢铜范(S3079)、金饼、大泉五十三国两晋南北朝常平五铢、四铢(60B541)、汉兴 (63B499)隋唐五代十国开元通宝(背孕星)、高昌吉利、开元通宝(隶书)宋宋元通宝、大观通宝(小平钱)、建炎通宝(楷、篆小平对钱)辽、金、西夏、元千秋万岁、大康通宝(银钱)、贞祐宝券五十贯钞版明、清洪武通宝(背“济”)、顺治通宝(光背)、同治重宝(部颁样钱)瓷苑艺葩质朴的北方窑瓷器白瓷粉盒、白瓷褐彩牡丹纹盒、白瓷玉壶春瓶绚丽多姿的彩瓷青花缠枝牡丹纹罐、霁红玉壶春瓶、粉彩婴戏图碗参考资料来源:山西博物院馆藏精品综述据2020年7月山西博物院官网显示,山西博物院共有藏品50余万件,其中,珍贵文物40282件(组),包括一级文物2129件(组),另有图书古籍11万余册。
      藏品主要来源于20世纪20年代以来的考古出土和百年来的征集积累,尤以青铜、瓷器、石刻、佛教造像、壁画、书画等颇具特色。青铜西周晋侯鸟尊:高39厘米,长30。5厘米,宽17。5厘米。2000年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114号墓出土。盛酒器。出土于第一代晋侯燮父墓中。
      整体造型为伫立回首的凤鸟形,凤尾下弯成一象首,与双腿形成三点支撑。器盖和腹底铸有铭文,“晋侯作向太室宝尊彝”,说明该器为晋侯宗庙祭祀的礼器。西周晋侯鸟尊西周晋侯苏钟:共两件。一件高25。9厘米,铣间距14。9厘米;另一件高22。3厘米,铣间距12。
      9厘米。1992年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8号墓出土。该编钟总计16件,其余14件由上海博物馆从境外购回入藏。编钟分两组,三种式样,非同时铸造,测音却和谐,是标准配律。16件钟上共刻有355字的长篇铭文,完整记录了西周厉王三十三年,晋侯苏率军参加周厉王亲自指挥的讨伐东夷的战争。
      晋侯苏因战功,多次受赏,因作此编钟。所记战争为史料所阙载,对研究西周和晋国历史极为重要。铭文全部为錾刻,西周青铜器首见。西周晋侯苏钟商青铜龙形觥:高19厘米,长43厘米,宽13。4厘米,1959年石楼县桃花者村出土。酒器。通体呈龙形,前端为龙首,露齿昂翘,瞠目张角,龇牙咧嘴为流。
      盖面饰龙纹与前端龙首衔接,衬涡旋纹。腹两侧以涡纹和云纹为衬托,主纹饰鼍纹和夔龙纹,头向与龙首相反,颇富动感。一边一对贯耳用于悬挂;圈足饰相对的夔龙纹,更增稳定之感。特别是鼍纹在青铜器中极为少见,鼍即鳄鱼。是商代晚期“方国”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品。
      商青铜龙形觥西周晋侯猪尊:通高22。4厘米,通长39厘米。2000年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113号墓出土。盛酒器,出土于第一代晋侯燮父的夫人墓中。器作猪形,猪嘴凸出,嘴角獠牙外露,双耳斜耸,形体肥硕,腹部中空,四足粗壮,尾巴上翘,背脊有鬃毛,背部有圆形开口并附盖。
      盖面装饰目雷纹一周,腹部两侧均有圆形凸起,装饰火纹和变形兽纹。盖和腹底铸有铭文:“晋侯作旅飤”。“飤”同“食”,多用于青铜食器铭文中,在酒器中自铭为飤,罕见。西周晋侯猪尊春秋青铜高柄小方壶:高28厘米,最大腹径8。9厘米。1988年太原市金胜村赵卿墓出土。
      共2件,大小、形制、纹饰相同。盝顶式盖,上有四个对称环形小钮,以子口插入壶的母口内。壶为小方口,颈部微敛,溜肩,鼓腹,下腹内收形成平底,下承高柄喇叭形足。盖面四角饰心形图案,中央方框内两龙呈“卍”形相交,龙昂首卷尾,其一加绘黑线,以示雌雄之别。
      壶身饰菱形和几何纹图案,高柄和圈足饰三组神鸟纹,鸟昂首阔步或伸颈长鸣,寓意深奥。该壶纹饰内嵌多种矿物组成的黑色物质,主要是石英、长石、褐铁矿、锡石、孔雀石等成分组成,制作精美,极富装饰效果。春秋青铜高柄小方壶陶器新石器时代彩陶罐:高45厘米,口径35厘米,腹径43厘米,底15。
      6厘米。1989年芮城县金胜庄村出土。泥质红陶,器表磨光。侈口,圆唇,短颈,宽肩,上腹突出,下腹内收,小平底,上腹部以黑彩绘以弧线和圆点等组成的花卉图案。体型硕大,器形完整无缺。属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典型遗物。新石器时代彩陶罐北齐红陶牛:高35厘米。
      1981年太原市王郭村武平元年(570年)娄睿墓出土。陶牛体格雄健,牛头高昂,脖颈坚挺,犄角冲天,佩戴有络头、璎珞和杏叶等。四肢有力的叉开、支撑着强壮的躯体。神态威猛,生动写实,匠师对牛的刻画,除了卓越的造型能力,还显然得益于对动物的细致观察。
      北齐红陶牛明黄绿釉琉璃莲蓬蹲狮香炉:通高57厘米,口径24厘米。1982年离石县出土。红坩土塑形,质地坚硬,束颈,鼓腹,双耳稍外撇,兽首形三足。腹部雕龙戏牡丹,寓意“龙串富贵”。耳下牡丹怒放,颈部缠枝花纹。炉盖荷叶莲蓬,束腰如蒂。莲蓬上蹲狮张口吐舌,抓带戏耍,造型别致。
      通体施黄、绿、白三色釉,色彩淡雅,凝重大气。炉口内沿刻有:“已丑年壬申月已酉日辛时朱成造”铭文,耳刻有“呼延”二字。是明代琉璃佳品。明黄绿釉琉璃莲蓬蹲狮香炉玉器西周晋侯夫人组玉佩:最大璜长15。8厘米。1993年曲沃县北赵村出土。出于晋侯墓地63号墓。
      由玉璜、玉珩、玉管、料珠、玛瑙管等组成,共有204件。整个玉组佩展开长达2米,纹饰多用双勾技法,工艺精湛。下端2件玉雁昂首展翅,生动活泼。西周晋侯夫人组玉佩商玉鸮:高6。9厘米,宽3。8厘米 。1993年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63号墓出土。商代遗物。
      玉质透亮,圆雕,鸮体躯正面羽翼近似方形,应是屏翅俯冲向猎物时的姿态。墓主人为晋穆侯次夫人。商玉鸮西周玉鹿:高8。3厘米,宽5。9厘米。1993年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63号墓出土。黄褐色,扁体片状。呈站立状。长角粗壮,分两杈向左右平展,前杈上扬,卷成两个大圆孔,后杈向后勾曲。
      臣字目,大耳,吻部前突,前胸挺出,后背拱起,短尾,体态丰润,蹄趾明显。体肌以两道圆弧线表现,简练明快。后肢前曲,表现了鹿昂首观望,蓄势待发的神态,富有活力。墓主人为晋穆侯次夫人。西周玉鹿清白玉嵌宝石描金碗:高6。9厘米,口径12。2厘米。乾隆时期作品。
      碗腹有碎宝石堆贴成花叶相拥的宝相花图案,内壁为石榴纹。边缘皆描金,玉碗加工精巧,装饰工艺独特,纹饰繁缛华贵。清白玉嵌宝石描金碗石刻北魏石雕方砚:高8。5厘米,长21。2厘米,宽21厘米。1970年大同市南郊出土。浅灰色细砂岩雕成。砚面中心为方形砚池,周边饰连珠纹和莲瓣纹,砚池两侧各有一耳杯形水池和方形笔舔,其两端有成双的鸟兽作饮水状。
      对角有莲花形笔插。其间雕人物图案四组五人,有骑象、舞蹈、角抵等内容。侧面各雕人物、动物等。砚底雕莲花一朵,周边围以小莲花8朵。这是北魏石刻艺术的高水平佳作。北魏石雕方砚北齐释迦七尊像:高46厘米。1954年太原市花塔村出土。释迦佛坐于仰莲座,全身贴金,施赭红彩。
      舟形背光周边浮雕宝塔、飞天,底座雕莲花化生手托博山炉供养。背面有彩绘佛像。北齐释迦七尊像瓷器元青花缠枝牡丹纹罐:高28厘米,腹径32厘米。造型浑厚敦实,色泽浓艳深沉。器身绘饰精美的海水、缠枝石榴、缠枝牡丹和莲瓣纹。画面饱满而不拥挤,装饰繁而不乱,是难得的元代青花杰作。
      元青花缠枝牡丹纹罐清粉彩窑工制瓷图瓶:高60。3、口径22。2、腹径24厘米。嘉庆时期作品,通体彩绘。内容为景德镇御制窑厂瓷器生产流程,共有九组画面,分别为采石、淘泥、碹坯、画坯、吹釉、满窑、烧窑、彩器、烧炉的生产场面,构图丰满,所绘人物达50人之多,除4人外,大都是直接从事生产的各种工匠。
      以房屋、工棚为间隔,形成不同的场景,生动描绘各色人物和生产工具。用淡雅柔和的粉彩,简练细腻的线条,真实地再现了御窑厂的生产情况。清粉彩窑工制瓷图瓶北齐青釉龙柄鸡首壶:高50。5、口径11、底径13厘米1981年山西省太原市北齐武平元年(570年)娄睿墓出土。
      盘口微敞,龙口衔唇,龙颈接腹,细高颈,鼓腹,与龙柄相对处有一鸡首。两旁各有三钮,中间钮下贴宝相花一朵;龙柄、鸡首及六钮下个垂束莲、忍冬。腹部有棱,下贴四只展翅凤鸟。通体黄绿釉,有冰裂纹,釉面光亮,胎质略粗,呈浅黄色,质较坚。北齐青釉龙柄鸡首壶杂项北魏木板漆画:通长82厘米,宽40厘米,厚约2。
      5厘米。1965年山西大同石家寨太和八年(484年)司马金龙墓出土。系漆画屏风中的两块,之间由榫卯连接。板面髹朱漆,分上下四层彩绘《列女传》故事,线条用黑色,人物面部和手部涂铅白,服饰器具用黄、白、青绿、橙红、灰蓝等色。题记和榜书处再涂黄漆,其上墨书文字。
      画风近顾恺之。题记和榜书文字介于隶、楷之间,气势疏朗,是少见的北魏墨迹。木板漆画是南北朝时期文化融合的产物,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北魏木板漆画春秋侯马盟书:1965-1966年侯马市晋国遗址出土。在40多个祭祀坑内出土玉、石质盟书5000余件片,绝大多数为圭形,最长者32厘米,另有圆形及不规则形。
      辞文多以朱笔书写,少数为墨笔。文字可辨识者有656件,多则200余字,少则10余字。内容可分为主盟人誓辞、宗盟类、委质类、纳室类和诅咒类等五大类。对于主盟人和盟誓时间存在不同说法,多数学者认为,侯马盟书是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以赵氏家族为首举行盟誓活动的约信文书,忠实地记录了晋国晚期强族间相互斗争的史实,具有政治档案的性质。
      它的发现对于研究晋国历史、古代盟誓制度及古文字等均有重大意义。春秋侯马盟书北魏狩猎纹波斯银盘:口径18厘米,高4。1厘米。1981年大同市南郊区小站村正始元年(504年)封和突墓出土。敞口,斜腹,矮圈足。盘内沿刻画三道旋纹,盘面为狩猎图,一位波斯贵族,络腮长须,头戴圆形帽,前部饰有九颗圆珠组成的一道边饰,脑后饰波斯萨珊式飘带,腕戴手镯,颈饰项链,耳垂水滴型耳坠,双手持矛,身处长满芦苇的沼泽,只身与三头野猪搏斗。
      属于波斯萨珊王朝常见的图案,应当是一件舶来品。北魏狩猎纹波斯银盘北齐娄睿墓壁画:现存200余平方米,1979年至1981年挖掘。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墓道全部、天井中下栏、甬道和墓室下栏,描绘墓主人生前生活的显赫场面;一部分是墓门、甬道和天井上栏、墓室顶部和上中栏,描绘墓主人死后飞升的空幻境界。
      其中“出行图”保存较好,人物主次分明,马匹神态各异,充满写实风格。娄睿墓壁画气势磅礴、技艺精妙,代表了北朝绘画的最高水平。北齐娄睿墓壁画特展2021年6月-2021年10月,山西博物院举办初心映三晋 百年铸辉煌——山西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物特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精品展览。
      2021年7月10日起至10月10日,“观妙入真——永乐宫保护与传承特展”将在山西博物院展出。展览展示永乐宫文物精品,彰显永乐宫的建筑、壁画、雕塑艺术。展品共有142组218件,其中一级文物12件,二三级文物96件,首次展出的展品占到87%。
      山西博物院临时展览2019—2020年临时展览展览名称地点时间百川汇海——院藏百年捐赠书画艺术山西博物院主馆四层书画厅2020。01。21 ~ 2020。05。31百年传承 守正创新——山西博物院成立100周年特展山西博物院会展中心二层2019。
      09。24 ~ 2020。03。31山鹰之子 ——安第斯文明特展东北角楼会展中心一层2019。09。24 ~ 2020。01。05百代标程——董其昌书画艺术展主馆四层书画展厅2019。09。24 ~ 2019。12。25壁上乾坤——山西北朝墓葬壁画艺术展山西博物院主馆一层临展厅2019。
      12。12 ~ 2020。06。28玉见你——周代与当代关于玉的对话山西博物院西北角楼艺术中心2019。09。07 ~ 2019。10。07穿越时空的鼓声山西青铜博物馆二层临展厅2019。07。27 ~ 2020。05。19楮墨增华——明清山西书画艺术山西博物院四层书画厅2019。
      05。18 ~ 2019。08。18陶冶三晋——山西古代陶瓷特展山西博物院一层临展厅2019。05。18 ~ 2019。08。18万里茶道山西博物院一层临展厅2019。01。29 ~ 2019。04。07莲花与世相——山西博物院藏明清水陆画艺术山西博物院四层书画厅2019。
      01。18 ~ 2019。04。18艺海骊珠——田亦军王珏捐赠壁画暨缂丝艺术展山西博物院艺术中心一层2019。01。27 ~ 2019。05。19参考资料来源:山西博物院历史展览1972年5月,山西省博物馆举办了“山西省出土文物展”,这是“文化大革命”开始以来举办的第一个展览。
      此次展出文物1200多件,观众累计达195000余人次。1973年4月到8月,山西省博物馆精选78件展品,参加国家举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展览”赴英、法、加、美、日等国展出。1974年,博物馆举办了“侯马奴隶殉葬墓展览”,并在太原、大同、晋中、忻州、昔阳、阳泉等地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巡回展,吸引了20余万人前来观展。
      20世纪80年代初,山西省博物馆突破原有的通史陈列模式,推出“山西古代史陈列”和“山西革命史陈列”,以山西地方历史发展脉络为主线,突出表现发生在山西土地上的重大事件和相关物质文化遗存。1984年,举办“建国三十五周年出土文物展”。1996年,与山西省公安厅联合举办“山西省打团扫恶成果展”。
      1991年,山西文物精华展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举办。这是建国以来山西在首都举办的第一次大型综合性文物展览。薄一波、谷牧、洪学智等国家领导、有关部委负责同志及数十位老一辈革命家应邀出席开幕式。1997年,山西博物馆同陕西、河南等十余家博物馆合作引进了三省玉器精华展,展览汇集三省古代精品玉器三百余件,并采用了先进的陈展技术,如全展柜灯光照明和辅助灯箱技术。
      截至1999年统计,山西省博物馆先后有14批300余件(组)文物藏品分赴美、日、法、德、英、意、澳大利亚和港、澳地区展出,有六十人次参加外展和对外交流活动。21世纪以来,山西博物院藏品先后多次走出去参加展览,如在香港举办的“大道流行——道德经版本(文物展)”“天马神骏——中国马的艺术和文化”展,在北京举办的“奇迹天工——中国古代文明创造文物展”“中国记忆——5000年文明瑰宝展”等。
      2008年11月起,“晋国霸业——山西出土两周文物精华展”先后在深圳、杭州、大连等地博物馆举行巡展。2021年7月10日起至10月10日,山西省芮城的永乐宫是道教三大祖庭之一,现存元代壁画1005。68多平方米,不仅是我国绘画史上的重要杰作,在世界绘画史上也是罕见的巨制,被誉为“东方艺术画廊”,“观妙入真——永乐宫保护与传承特展”将在山西博物院展出。
      

    吴***

    2022-03-18 03:38:38

  • 2018-12-01 01:34:58
  • 它是由1个主馆和4个角楼组成的。主馆的外形像大鼎,如斗似拱,如翚似飞,象征着丰收,富足,宁静,安详。

    啷***

    2018-12-01 01:34:58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建筑学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科学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