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内科
心血管内科

什么是裂隙现象?

什么是裂隙现象?裂隙现象的发生机制是什么?
潇*** | 2016-10-19 13:11:11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2016-10-19 14:23:11
  • 心脏传导的裂隙现象是临床电生理检查中常见的一种异常现象,最早于1966年由MoeMk提出。他在评价狗的心脏传导特征时注意到,在心动周期的某一段周期中,心房的期外刺激不能经房室结下传到心室,引起心室激动。但是在这个带之前或之后的心房期前刺激, 却都能经房室结下传激动心室。他将这个带称为房室结传导的裂隙带。裂隙现象的概念也从此提出。裂隙现象的提出,使原来房室结的大部分超常传导现象都归于裂隙现象的范畴,...

    查看全部>>

    心脏传导的裂隙现象是临床电生理检查中常见的一种异常现象,最早于1966年由MoeMk提出。他在评价狗的心脏传导特征时注意到,在心动周期的某一段周期中,心房的期外刺激不能经房室结下传到心室,引起心室激动。但是在这个带之前或之后的心房期前刺激, 却都能经房室结下传激动心室。他将这个带称为房室结传导的裂隙带。裂隙现象的概念也从此提出。裂隙现象的提出,使原来房室结的大部分超常传导现象都归于裂隙现象的范畴,并认为这种心电图现象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心动周期的长短、药物、神经因素等),属于一种电 生理功能性现象。发生裂隙现象的原因是在特殊传导系统中,不同平面的传导区域,其传导性或不应性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形成的基本条件包括①在激动传导的方向上(正向或逆向)存在着传导 性或不应性电生理特征显著不同的区域;②激动传导的远端平面有效不应期(ERP)长于近 端平面的不应期,因而先出现传导阻滞;③当房性期前刺激提前到一定程度,近端平面也进 入相对不应期(RRP)表现为近端区域内传导延缓。近端的传导延缓如能改善远端阻滞的 情况,裂隙现象则可发生。因此,裂隙现象发生时的远端传导区域的ERP—定比近侧各部分的传导区域ERP长, 这样,适度的房性期前刺激最先阻滞在远端。当房性期前收缩进一步提前,近端也发生传导延缓,结果看起来房性期前收缩更提前,而实际抵达远端的时间较前推后了,因而避开了远 端的ERP,传导阻滞的情况消失,传导意外地恢复。裂隙现象的出现引起了这种假性超常传导。
    栖*** | 2016-10-19 14:23:11 76 24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