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合唱指挥应具备哪些知识与技巧?

首页

合唱指挥应具备哪些知识与技巧?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8-03-11 16:51:55
      合唱指挥应具备的条件
     
    很多人都认为,指挥不过是“打打”拍子而已,合唱队不要指挥也能自己演唱。另外,由于很多从来没有学过指挥的音乐爱好者在歌咏活动中也指挥了合唱,似乎给人一种印象就是指挥合唱并不困难、更不需要进行专门的理论与技术性学习。
       实际上,合唱指挥远非只是“打”拍子,指挥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合唱队的水平;作为一位称职的合唱指挥必须经过长时间的专门性的学习,并把学到的理论与技术知识,合理地运用到指挥的实践中,从而发挥出指挥应有的作用。 指挥从准备乐谱、研究乐谱,到设计动作、制定排练方案过程中,有一系列复杂而细致的工作。
       一、理解音乐、把握作品 对音乐的理解与把握是指挥工作的最重要的部分。音乐表演是存在多种可能性的。不同的合唱团在演唱同一作品时往往产生不同的效果,这一点同指挥对音乐的理解与把握有直接的关系。要具备音乐的理解能力、把握好音乐作品需要掌握: 1、音乐基础知识 基本乐理、和声、复调、作品分析、音乐史等,是合唱指挥应努力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也是音乐理解过程中帮助你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
       2、音乐感觉与音乐经验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也是感官的艺术。无论具有多么高的音乐修养,都离不开运用音乐感来把握和理解作品。在理解音乐的过程中,音乐感的作用是:通过对乐谱的视唱、视奏对该作品进行直觉的初步“设计定形”,反复的哼唱或弹奏这个初步“设计定形”,并用心去感受,往往可以把它“修正”为非常接近于实际音乐效果的音乐构思。
       运用音乐经验来把握作品也很重要。音乐实践机会多的人,听得多、见得多,这对选择音乐的表达方式非常有用。此外,经验还能帮助指挥预见到排练中将要出现的问题,以便加以预防和找出妥善的解决方法,使排练的效率提高和顺利进行。利用音乐感和音乐经验来对音乐加以理解,往往能形成对音乐的整体和局部的全面把握。
       3、其他修养 文学、哲学、美学以及其它姐妹艺术如:戏剧、影视、诗歌,还有指挥本人的生活经历,都会影响对音乐的理解。要想构成对音乐的深入理解与具有个人特征的音乐风格,没有这些修养是很难办到的。 二、音乐表达 任何一位指挥都必须具有音乐的表达能力。
      在正常的情况下,指挥在排练中应主要用自己的双手动作来表明自己的音乐意图。过多的用语言来训练合唱是不合适的,是指挥就应该用手来“说话”。要具有这种能力就应掌握: 1、合唱基本知识和技术 合唱基本知识包括:声乐发声原理、吐字原理及方法;合唱声部的音域和音色特点;合唱训练方法。
       合唱基本技术是指:对人声的共鸣、吐字的基本技术的把握以及对各种音色的模仿能力和示范能力。 2、指挥的基本知识与技术 指挥的基本知识是指指挥法原理及理论。指挥基本技术是指有起拍、击拍法、各种拍子以及力度、速度、情绪表达到收拍等指挥法的基本要素。
       指挥作为合唱活动中的中心人物,把自己对作品的意境、内涵理解、音乐感受和审美要求通过手势语言传递给合唱队员, 把合唱队的歌唱声音提高到最佳状态,使得合唱更具艺术表现力,他是作曲家及合唱队与听众之间交流感情的钮带和相互默气的重要桥梁;是合唱艺术表现中的主宰和灵魂。
       关于合唱指挥的几点 -------------------------------------------------------------------------------- 2007年05月22日11:04 杨东 标签: 通过这段时间合唱训练,发现在指挥上有很大的问题。
      平时在上课的时候也给学生们讲过一些关于指挥发面的知识,但是在运用上还是不够灵活。现在就合唱指挥的一点经验总结了一下: 一、指挥的任务与要求: 1)要有充分的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做好指挥而且无可替代。 2)要有一定的读谱能力,熟知合唱中可能出现的某些问题并加以纠正。
       3)有较好的听觉、记忆力和较强的节奏感。 4)有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能够准确地理解、分析和处理作品。 5)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以便于随时号召大家服从指挥,调动演唱者的情绪。 二、指挥基本动作及要求 指挥的动作应该准确、简洁、美观大方,易于被了解,富有表现力: 1)站立时,上身要挺直,两脚自然稍分,略成丁字形,左脚可稍上前一些,要站得稳而美观,指挥过程中忌身体大幅度摇摆。
       2)面部表情要丰富,眼睛要能传神,善于运用眼神和面部表情来启发合唱队,协同一致地表达出作品内容,耳朵对音准就有很强的辨别能力,及时纠正演唱发音不准的情况。 3)指挥时双臂抬起至胸前,不宜过高或过低,一般情况下应掌握在上与眉齐、下不低于腰部这一活动范围,挥动手臂时,要自然有力、舒展大方;手指不要伸直,手心自然保持弓形,忌两手心平行向上或向下,注意动作的中心是手腕部。
      双手的动作要匀称,指挥时拍点和拍子方向要清楚,不可含糊。一般来说,双手的动作相同而挥动方向相反,右手是掌握速度和节拍的,左手是掌握表情、强弱等的,动作要灵活,富有表现力。 三、几点注意事项 1)动作的准确性应为指挥的第一要则,但反对指挥动作单调而机械地重复,缺乏生机与活力。
       2)即兴发挥应慎重,必须建立在扎实的动作练习基础之上,且忌过多。 3)指挥者的面部表情是调动演唱者情绪的有力工具,必须给予高度重视,但面部表情反映出来的必须是歌曲本身的情绪和力量,僵死、刻板的面部表情是指挥者最大的敌人,面部表情平和放松是指挥者的密友。
       4)指挥者的自信心往往是成就一个合格指挥的主导因素,但盲目自信的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所以指挥者必须在平时加以苦练,以从技术上给自信心以充分支持。 5)熟知和准确掌握乐曲旋律、节奏是指挥成败的关键,而这一切又离不开灵敏的听力和对乐曲思想深度的洞察力。
       四、简单技巧 (以歌曲〈歌唱祖国〉为例) 1)开始。此曲是二拍子型,其起始拍在第二拍,第一拍为预备拍,第一小节为弱起小节。合唱开始时,第一拍应打出空拍(提示拍,合唱队不演唱),即双手应从上往下至最低点,起唱时间应从该最低点上升时开始,此时为第二拍。
      注意双手上升时要清楚有力,以对合唱队作出明确的提示。 2)歌曲行进当中,双手和手臂的动作应依拍子的强、弱、快、慢、连音、断音等作出适当的提示,这些提示应体现在双手和手臂动作的轻、重、缓、急、柔和、平稳、果断以及动作的幅度大小当中,必要时可突破常规,以大幅动作来展现歌曲的激烈情绪。
      当然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动作节拍准确这一基础之上,注意在整个乐曲行进中,应始终坚持强拍动作由上往下,弱拍由下往上连贯进行这一紧要原则。 3)结束。乐曲的终结,往往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要指挥好乐曲的终结,使整个作品得到完整的表达。 在指挥结束乐句时,动作要果断、准确,使饱满的情绪贯穿到最后一个音符。
      《歌唱祖国》的结束音延长至三拍半,在指挥演唱该音时,应在前一拍的基础上,左手不向下落反向上,手心侧向右上方,手臂向上抬起,作“托住”手势,指挥合唱的延长音。右手指挥合唱队演唱最后三拍,至最后半拍(空拍)前稍顿后迅速猛力收回(两手同时收回至胸稍上位置),有力结束该曲。
       。

    情***

    2018-03-11 16:51:55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音乐 相关知识

  • 吃喝玩乐
  • 娱乐休闲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