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中医

哪位高手给讲讲六经辩证?

呵呵
时*** | 2018-03-15 03:32:38

好评回答

2018-03-15 10:00:16
小*** |2018-03-15 10:00:16 55 8 评论
此乃大题目,是《伤寒论》里的重要理论,只字片言难以尽述,姑且简言之。
基本概念:医圣张仲景在继承《内经》,《难经》等古代医学知识的基础上,创立了‘六经辨证论治’的体系,运用于外感病。即把各种外感病的临床表现,综合划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和太阴.少阴.厥阴六种不同的类型。其临床意义有二:1.对风寒外感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六类不同症候的概括。2.标明了风寒邪气所在部位与转化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显示病...

查看全部>>

此乃大题目,是《伤寒论》里的重要理论,只字片言难以尽述,姑且简言之。
基本概念:医圣张仲景在继承《内经》,《难经》等古代医学知识的基础上,创立了‘六经辨证论治’的体系,运用于外感病。即把各种外感病的临床表现,综合划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和太阴.少阴.厥阴六种不同的类型。其临床意义有二:1.对风寒外感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六类不同症候的概括。2.标明了风寒邪气所在部位与转化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显示病情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的六个阶段。
六经辨证的基本内容概括如下:
一.太阳病:太阳病主表,为外感初起,风寒侵袭肌表之证。
风寒袭表,营卫失和为经证。经证不解,内传膀胱为腑证;邪入气分为蓄水证,邪入血分为蓄血证。
经证:分中风和伤寒两证,前者发热恶风,汗出。称表虚证;后者发热恶寒无汗。称表实证。腑证:分蓄水证,蓄血证。前者恶风发热小便不利,烦渴喜饮,饮则吐。后者恶风发热.小便自利,神志错乱.
二.阳明病:阳明病主里,为风寒之邪由表入里,由寒化热而致邪热 炽盛之证。乃胃腑实热之证。
三.少阳病:主半表半里,病邪或由表内传,或由里外传或起于本经
而停于表里之间,正邪相争,升降不利。治宜和解之剂。
四.太阴病:主脾阳虚衰,系邪由三阳传变或直接侵入,损伤脾胃导致脾阳不振。为邪入阴的早期阶段。此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五.少阴病:主心肾虚衰,为邪传入少阴,损伤心肾,导致心肾之阴阳虚衰。可由他经传变或直中而病。脉微细,但欲寐,是病情危重的后期阶段。
六.厥阴病:该病主寒热错杂。为伤寒后期。邪损气血津液,致阴阳失调,导致内外或上下寒热错杂之证。1.寒热错杂证为时时心烦,得食而呕。2.寒证为干呕,吐涎沫,头疼,手足厥冷。3热证为热利,下重,口干欲饮水。
      以上不揣冒昧为皮毛之说,请指正。详论请阅《伤寒论》为是。        
0/300

其他答案(共1个回答)

    2018-03-15 07:00:16
  • 陈修圆三字经讲得很好。
    安*** | 2018-03-15 07:00:16 24 16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